工程質量事故處理作業指導書
工程質量事故處理作業指導書
1.作業目的
質量管理的一個重要目的任務就是要如何依靠工作制度和責任制度來事先預防,及時發現和妥善處置質量事故,防止類似事故的重演。對于已經發生了的工程質量事故必須立即報告,處理時必須做到安全可靠,切實可行,經濟合理,不留隱患,吸取教訓,及時整改,責任明確,記錄在案。
2.主辦崗位總工程師:代表甲方參與處置重大質量事故。
項目經理:協助總工程師處置重大質量事故,主持處置一般質量事故。
土建工程師,設備工程師:協助項目經理處置一般質量事故。負責當場解決輕微質量事故。
3.質量事故性質劃分
凡是未達到國家頒布的施工質量驗收規范的質量問題均屬工程質量事故。其中:
3.1當場能整改處理解決的屬輕微質量問題。
3.2不能當場解決,但經監理單位或甲方現場管理組與施工單位商量處理能妥善解決且返修返工費用在5000元至50000元(不含50000元)的屬一般質量事故。
3.3將造成以下嚴重后果的屬重大質量事故:
3.3.1直接損失在50000元以上的;
3.3.2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損害的;
3.3.3影響主體結構安全,需要加固補強的;
3.3.4嚴重影響或喪失使用功能的。
4.質量事故的發現
土建工程師和設備工程師應每天巡視施工操作現場,同時考察監理單位相關崗位人員的工作質量。按約參加隱蔽工程的驗收,及時發現工程質量事故的苗子。屬于應該發現而沒有發現,或發現后不上報,不處理造成損失的,應追究相關崗位人員的責任。對于必須采取應急或保護措施的質量事故,項目經理必須監督施工單位立即實施,防止事故進一步惡化。
5.質量事故的調查報告
5.1報告內容
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部位,現狀描述和發展變化,提供確切的有關數據資料,對質量是否有進一步惡化可能及必須采取臨時防護措施提出意見。提供涉及人員和主要責任者情況。原因初步進行判斷。分析原因切不可急燥武斷,只要不至產生嚴重惡化,可以繼續觀察一段時間。急于求成,往往不能對癥下藥,造成多次返工不良后果。
5.2報告程序
5.2.1輕微質量問題記載于施工日記。
5.2.2一般事故以工程聯系單形式立即向監理單位通報(必要時可先直接報告施工單位),限期處理解決,并將事故狀況,解決方法和結果在工程月報中向總工程師報告。
5.2.3重大事故應立即專題報告,一式四份,其中一份交監理單位,一份交施工單位的上級技術部門,一份交總工程師,一份留底備查。項目經理應隨即迅速收集整理有關技術資料(包括攝錄像和測量資料),給處置事故和責任追究提供依據。
6.質量事故的處理:
6.1輕微事故由土建或設備工程師自己或指令監理人員當場監督整改解決,不留隱患。經常性地重復發生同類事故,雖然性質輕微,但應升級作為一般事故處理。
6.2一般事故由項目經理為主會同監理單位與施工單位協商整改方案,由監理單位監督實施和檢查整改質量,由項目經理復驗。
6.3重大事故處理
6.3.1由總工程師為主會同項目經理,設計單位,監理單位,施工單位現場和上級技術部門,召開專題現場會研究,以會議紀要的形式明確責任,整改方案和期限,預防類似事故再次發生的措施等。涉及索賠,而當場又沒條件深入協商的,應把保留索賠權利的聲明記錄在案。
6.3.2處理方法常用的有封閉保護、復位糾偏、結構卸荷、結構補強、限制使用、拆除重建等。
6.3.3類似以下的情況可不作處理:盡管已成永久性質量缺陷,但不影響結構安全和使用要求,如上、下墻體同步錯位,雖然改變了設計分隔布置,但墻體上、下對直不影響結構安全,只要使用要求允許就不必拆除重砌,避免巨大經濟損失;檢驗測試中的偏差,如混凝土試塊強度不足,但工程結構實體復測符合要求,可不必處理;輕微質量缺陷,通過后道工序可以彌補的,如混凝土墻板輕微蜂窩、麻面等;經設計單位復核驗算,仍能滿足設計要求的,如混凝土樁標號略有不足,經試打未發生不良后果的。
6.4質量事故處理結論有以下幾種:
6.4.1經返修返工后質量事故已排除,可以繼續施工;
6.4.2經檢測符合設計要求,隱患已消除;
6.4.3經設計復核,不影響結構安全及使用功能;
6.4.4經加固補強,結構及主要使用功能滿足使用要求;
6.4.5經降低使用標準或附帶限制使用條件如減荷,縮短耐久期限,影響建筑外觀等,基本滿足使用要求;
6.5整改完成后仍由上述單位共同參加驗收,由項目經理編制事故處理總結報告報總工程師批準結案。總結報告內容包括按框圖處理順序中的文字資料整理概括,并提出對責任者的處理意見和防止今后類似事故發生的相關措施意見。
篇2:重特大交通事故應急處理規定
企業發生重、特大交通事故后應啟動應急預案,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為此,公司成立重、特大事故應急預案領導小組并對發生重、特大交通事故的處理做如下規定:
一、公司成立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張福錄副組長:劉躍強組員:屈金貴、馮志貴、劉達、崔志成、王平、黃朝珍。
二、事故應急救援程序:
1、事故發生后,現場第一發現人或駕駛員應保護現場,積極搶救受傷人員,同時打電話通知公司安技部人員。
2、安技部人員接到求援電話后,立即報告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副組長及全體組員并攜帶必要的救援車輛及工具趕赴現場。駕駛員及救援小組全體人員須保持24小時手機開機。
3、搶救受傷人員:視情撥打120電話或用自己的車輛將傷者送往就近最佳醫院進行搶救治療。
4、打電話通知交警部門及保險公司,同時做好保護現場、放置警示牌、維護交通秩序、疏導交通等工作。
5、交警部門及保險公司對事故現場進行勘察分析后,救援小組人員應配合交警部門盡快將事故車輛轉移至交警隊或指定地點,恢復交通秩序。
三、駕駛員或現場第一發現人打電話報救時一定要講清楚事故發生的準確地點、人員傷亡情況及車輛損壞情況,以便準備齊必要的救援工具及車輛。
四、急救設施的管理:公司配備應急救援車輛、攜帶千斤、撬棍、扳手及氧氣、乙炔等切割設備,以便車輛受損變形后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受傷人員救出。救援車輛視情攜帶滅火器等設備,防止事故發生后燃油泄露造成火災。
五、根據人員受傷情況,準備充足的資金保證受傷人員得到及時救治。
火警:119醫救:120中華聯保險:95585中華人民財產保險95518交警:110
篇3:道路運輸安全事故報告與調查處理制度
為了積極預防、妥善處理道路運輸安全事故,保護公司、他人的合法權益和生命、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國務院《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93號)、《浙江省道路運輸行業行車事故統計報告制度》等有關規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條?發生道路運輸安全后,現場有關人員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組織搶救,同時應當立即報告本單位主要負責人。
第二條?事故發生單位負責人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當立即啟動事故相應應急預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組織搶救,防止事故擴大,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第三條?發生道路運輸安全死亡事故時,發生事故單位應當在2小時內向有關職能部門報告,不得隱瞞不報、謊報或者拖延不報。自事故發生之日起7日內,事故造成的傷亡人數發生變化的,應當及時補報。
第四條?安全事故報告的內容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傷亡情況、財產損失金額、事故簡要經過、采取的施救措施、事故發生的初步原因、報告單位、報告人及其他應當報告的事項。
第五條事故調查
事故發生單位在事故發生后應成立事故調查小組,對事故發生的原因、經過、損失等情況進行調查。調查小組應將調查情況和處理建議以書面形式向單位和上級有關部門匯報。
第六條事故處理
1.事故處理要堅持“四不放過”的原則,即事故原因沒有查清不放過;事故責任者沒有嚴肅處理不放過;廣大員工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防范措施沒有落實不放過。
2.在進行事故調查分析的基礎上,事故責任部門應根據事故調查報告中提出的建議,制定整改措施。
3.對事故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由公司依據事故調查報告中對事故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的處理意見和建議,進行行政處分和經濟處罰,觸犯刑律構成犯罪的交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4.對事故造成的傷亡人員工傷認定、勞動鑒定、工傷評殘和工傷保險待遇處理,由公司工會和安全部門按照國務院《工傷保險條例》和有關省、市綜合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等有關規定進行處置。
5.事故調查處理結束后,公司或安全部門應負責將事故詳情、原因及責任人處理等編印成事故通報,組織全體職工進行學習,從中吸取教訓,防止事故的再次發生。
6.每起事故處理結案后,公司安全部門應負責將事故調查處理資料收集整理后實施歸檔管理。
第七條生產安全事故檔案
1.事故快報表。
2.事故調查報告。
3.事故現場照片、示意圖、亡者身份證、死亡證、技術鑒定等資料。
4.事故認定書。
5.對事故責任者的處理決定。
6.整改措施
7、其他有關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