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設備設施管理規定辦法

設備設施管理規定辦法

2024-07-18 閱讀 6932

一、承包商監督規定

對須持有政府部門頒發的資質證書方允許從事的專業,如消防自動報警系統的維護保養和定期試驗,及某些專業性較強的項目,如電梯的維修保養等可將項目外委給承包商作業。

(一)承包商監督規定

為規范對承包項目的管理,特制定本規定。

1、承包商進場前,必須提供工程圖、施工程序、工期計劃各三套,經審查批準后方允許入場。

2、其相關專業的管理員應協調、監督承包商的工作。

3、承包商進場作業期間,必須遵守大樓的各項管理規定。

4、督促承包商嚴格按國家規范(如環保、勞保條例等)及合同要求施工。

5、承包商的用料,必須與合同條款規定的相一致。承包商用料的任何變更須事先經該工程主管人員簽認,否則作違反合同處理。

6、承包商::因故需變更施工圖紙或施工工藝,必須提出書面報告,經該工程主管人員簽認并報物管部經理核準后,方允許實施。

7、承包商的竣工報告、資料、圖紙等,必須先交該工程主管管理員檢查核對,雙方填寫技改工程驗收報告書,經物管部經理、總經理審查批準后,方可通知財務結算。

二、設施設備巡檢規定

為保證設備正常運行,及時發現并消除故障隱患,設施設備組必須對所轄設備進行日常巡檢。

1、巡視值班人員必須按本系統規定的時間和項目巡視檢查管轄下的設備。

2、巡視值班人員外出巡檢,必須隨時與部門保持聯系。

3、巡視值班人員每次巡檢均須在相應的巡查記錄上依順序做好巡查情況和結果記錄。

4、巡視值班人員應根據當班設備的具體運行情況,對"手動"運行的設備和有異常苗頭、運行不穩定的設備加強巡檢和監控。

5、發現設備儀表和電流表、電壓表、壓力表、電度表、水表等有缺陷,發現設備運行狀態指示燈有損壞,發現安全保護元件有變化,均應即時通知維修人員調整或更換,保證設備的監控元件在完好狀態下運行。

6、發現有不正常的噪音、壓力、振動、泄露等又不能迅速排除的,必須立即報告維修人員,并采取適當的防護措施,防止事故的發生或擴大。

7、相關專業的管理員每周一次對巡查情況和結果進行抽查,發現問題追查原因,如屬人為應追究當事人責任。

三、設備管理規定

1、設備的維修保養分月度、季度、半年、年度,由相關專業的管理員按維修保養項目、內容、達標參數制訂保養計劃,交各班組實施。

2、各班組每次完成常規保養后,責任人和班組長填寫保養記錄并存檔。

3、設備的維修分小修、中修、大修三種,由相關專業的管理員根據設備的性能等規劃編制維修方案,交班組執行。

4、如檢修保養中發現有可能導致嚴重故障的缺陷事項,必須立即填入維修保養記錄表,上報設施設備組組長整改。

5、每次檢修保養后必須填寫相應的表格,設施設備組組長負責監督執行。

四、機房管理規定

物管部轄下的設備機房有:開閉所變配電房、電梯機房、冷水機房、水泵房、空調機房等;它們都是::生產重地,為規范各機房的管理,特制定本規定。

1、機房門口醒目位置懸掛機房名稱,并張貼"機房重地,謝絕來訪"或"生產重地,請勿進入"的告示牌。

2、凡易燃易爆的設備場站,高電壓、高溫等設備場所,在外圍的入口或通道等顯眼位置掛貼規范的警示牌。

3、各系統的設備必須在顯眼位置張貼有統一規格的標識。

4、各系統按有利工作和安全原則在相應的設備管道閥門和電器開關上掛貼表明用途和狀態的告示牌。

5、機房鑰匙是專用鑰匙,任何員工不得隨意配制機房鑰匙。

6、未經部門領導批準,外來人員(包括參觀學習和施工等)禁止進入機房;經批準進入機房的外來人員必須遵守機房有關規定,服從機房工作人員的安排指導。

7、供電局突然到場檢查或抽查相應的機房如開閉所、變配電房等,當值人員在查驗證件核實身份后,應熱情接待,主動配合,并應立即通知電氣管理員或部門領導。

8、保持機房的安靜、嚴肅、整潔,嚴禁在機房內聚會、聊天、嬉戲、喧嘩等,不得有影響工作、分散注意力的行為。

9、嚴禁攜帶火種進入易燃易爆的設備場站和電子類設備機房

,嚴禁在機房內吸煙。未經書面批準并落實安全措施,不得在機房內進行動火類作業。

10、機房的內線和外線電話,均為值班專用電話,應時刻保持待機狀態,嚴禁打私人電話或長時間占用電話。

11、各機房工作員工必須按要求如實認真填寫各種表格,主要設備的參數記錄必須齊全,工作記錄應清晰明了。

五、設備機房防火規定

1、不得在機房內吸煙。

2、維修工作中需使用易燃物品要事先清除火源,工作中要防止易燃物外泄。機房內不得存放易燃物品。

3、需要動火作業時,由相關專業的管理員填寫機房動火作業申請表,物管部經理簽名同意后方能施工。施工前應清除動火現場的易燃物品,準備好滅火器;施工后認真檢查,確認無火種后方能離開。

4、部門管理人員在當值期間,應注意檢查機房內的滅火自救措施,并教導員工掌握各種滅火器械的性能及處理各種消防信號的正確方法。

5、當值人員應巡查、記錄責任管轄區域內消防報警探測器和消防設備的情況,及時報告、處理火警信號。

6、機房內的樓梯、走道、出人口要保持暢通無阻,嚴禁堆放物件。

7、機房內的火災探測器、噴淋頭、防火門、防排煙設備、滅火器、疏散標志和指示燈等設施,必須保持完整好用。

8、發生電氣火災時,當值員工施救時應堅持"先斷電,后滅火"原則;如油路發生火災,應立即關閉油閘并用沙袋堵截油路,防止擴散,并用二氧化碳及其他干式滅火器撲救。

9、火災時設備操作應按各工種的安全操作規程操作,并做好防火措施。

10、遇火災時,要及時上報消防中心,并采取相應的滅火措施。滅火后,要詳細記錄火災成因及滅火情況,書面上報公司領導。

六、機房衛生管理規定

為做好機房內外和設備的清潔工作,保證設備的最佳運行環境,特制定本衛生制度。

1、機房內不得吸煙、隨地吐痰、亂丟雜物。

2、各班員工必須按時清潔機房地面,做到無明顯污漬,無雜物、無粉塵。

3、機房內各設備必須按時擦拭,使設備表面光潔無塵。

4、機房值班員工必須按時清潔機房通風系統濾塵網。

5、機房內電氣控制箱及電器開關表面必須按時清潔除塵。

6、維修人員負責制定本機房清潔衛生時間表,并對機房衛生負責。

7、各專業管理員定期抽查機房衛生清潔情況,發現嚴重衛生問題,立刻組織整改,并追究設備責任人的責任。

篇2:道路交通設施管理辦法

1.廠區道路交通設施,是指廠區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交通標志、標線、隔離設施、宣傳欄、路面緩沖設施、停車位、限高門等。

2.廠交通安全管理部門負責廠區道路交通設施管理工作。

3.廠區道路交通設施的建設和管理應當遵循統一規劃、合理布局、配套建設、科學管理的原則。

4.新建、擴建、改建廠區道路時,交通設施的建設方案由有關單位與廠交通管理部門提出,工程竣工驗收,應有交通安全管理部門參與。

5.在廠區道路范圍內種植樹木、花草、設置指示牌、電桿及管線,橫幅等,不得妨礙廠區道路交通設施的正常使用。

6.在廠區道路上設置交通隔離設施的有關單位需開設缺口或設置活動護欄,應報廠交通安全管理部門批準后方可實施。

7.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應當愛護廠區道路交通設施,不得損壞或者擅自設置、移動、遮蓋、涂改廠區道路交通設施。

篇3:油氣管網設施公平開放監管辦法

第一條為促進油氣管網設施公平開放,提高油氣管網設施利用效率,保障油氣安全穩定供應,規范油氣管網設施開放相關市場行為,建立公平、公正、有序的市場秩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及其所管轄海域油氣管網設施開放情況監管。

第三條本辦法所指油氣管網設施包括符合相應技術條件和規范,并按照國家及地方有關規定履行審批、核準或者備案手續的原油、成品油、天然氣管道干線和支線(含省內承擔運輸功能的油氣管網),以及與管道配套的相關設施(包括:碼頭、裝卸設施、LNG接收站、天然氣液化設施和壓縮設施、儲油與儲氣設施等)。城鎮燃氣設施執行相關法律法規規定。

本辦法所指油氣管網設施開放是指油氣管網設施運營企業之間及其向上、下游用戶開放使用其油氣管網設施輸送、儲存、氣化、液化和壓縮等相關服務。

本辦法所指油氣管網設施運營企業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注冊的、專營或者兼營油氣管網設施運營業務的企業。

本辦法所指上游用戶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注冊的、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及相關產業政策的油氣生產企業以及上游的油氣銷售企業,其中油氣生產企業是指原油、成品油(含煤制油等)、天然氣(含煤制天然氣、煤層氣、頁巖氣等)生產企業。

本辦法所指下游用戶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注冊的、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及相關產業政策的油氣銷售企業和終端用戶,包括城市燃氣企業、油氣零售企業以及煉化企業、燃油(燃氣)發電廠、石油(天然氣)工業用戶、其他石油(天然氣)直供用戶等。

第四條國家能源局負責油氣管網設施開放監管相關工作,包括:建立健全油氣管網設施公平開放監管規章和工作機制,協調油氣管網設施公平開放相關問題,負責海域油氣管網設施開放及油氣管網設施跨區域開放監管,組織并指導各派出機構開展油氣管網設施開放相關監管工作。

國家能源局各派出機構負責轄區內油氣管網設施開放相關監管工作,協調解決轄區內相關問題。省級監管辦公室轄區為本省;區域監管局轄區為本區域未設立省級監管辦公室的省份,并負責區域內跨省開放相關監管工作。

監管內容包括:油氣管網設施規劃、計劃的落實和重大油氣項目的實施,油氣管網設施公平開放,輸送(儲存、氣化、液化和壓縮)能力和效率、價格與成本,接入申請和受理,合同簽訂與執行,信息公開與報送等油氣管網設施公平開放相關事宜。

第五條油氣管網設施運營企業在油氣管網設施有剩余能力的情況下,應向第三方市場主體平等開放管網設施,提供輸送、儲存、氣化、液化和壓縮等服務。

第六條油氣管網設施運營企業應在互惠互利、充分利用設施能力并保障現有用戶現有服務的前提下,按簽訂合同的先后次序向新增用戶公平、無歧視地開放使用油氣管網設施。

第七條上、下游用戶要結合生產實際情況或市場需求與消費量預測情況,以及油氣管網設施規劃、建設與使用現狀,合理向油氣管網設施運營企業提出開放申請。

油氣管網設施運營企業要結合自身管網設施輸送(儲存、氣化、液化和壓縮)能力以及實際需求情況,合理向其他油氣管網設施運營企業提出開放申請。

第八條油氣管網設施運營企業及其上、下游用戶均應加強應急體系建設,依照各自職責確保油氣管網設施安全運行,保障油氣可靠供應。當出現油氣供應不足時,應采取有效措施優先保障居民、公共服務設施以及其他緊急用戶的需求。

第九條鼓勵以自行協商或委托代理等方式由不同市場主體的上游用戶向下游用戶直接銷售油氣,并由上、下游用戶與油氣管網設施運營企業簽訂合同或協議。

第十條上游用戶向油氣管網設施運營企業提出接入申請時,應提供相關材料,包括:油氣開發(或生產)現狀及預測、經有資質的第三方評估的產能報告、油氣品質等參數、輸送(儲存、氣化、液化和壓縮)量及時間要求等。

油氣管網設施運營企業綜合考慮輸送(儲存、氣化、液化和壓縮)能力、安全性以及上游用戶接入技術條件、油氣質量、供應穩定性等因素,30個工作日內作出是否同意接入的答復意見,不同意接入的要說明理由并抄報國家能源局或其派出機構。

第十一條下游用戶向油氣管網設施運營企業提出接入申請時,應提供相關材料,包括:用戶性質、安全設施設計、消防安全設計、近三年分月分用戶類別銷售報告、油氣資源需求預測、油氣質量要求、輸送(儲存、氣化、液化和壓縮)量及時間要求等。

油氣管網設施運營企業綜合考慮輸送(儲存)能力、安全性以及下游用戶性質、需求等因素,30個工作日內作出是否同意接入的答復意見,不同意接入的要說明理由并抄報國家能源局或其派出機構。

第十二條鼓勵油氣管網設施互聯互通,油氣管網設施運營企業可根據實際需求及能力,平等協商相互開放相關事宜。

第十三條對存在爭議的開放項目,上、下游用戶可在收到答復意見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提請國家能源局或其派出機構進行協調,國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機構根據實際情況出具協調意見。

第十四條油氣管網設施運營企業與上、下游用戶就油氣管網設施開放事宜達成一致的,在正式實施前相關企業應簽訂購銷或輸送(儲存、氣化、液化和壓縮)服務合同,合同主要內容包括合同主體、購銷或服務時段、購銷或服務油氣量、交接點與交接方式、購銷或服務價格、油氣質量、計量方式、安全責任、違約責任及免責條款等。

油氣管網設施運營企業每年向國家能源局或其派出機構報備當年新簽訂的油氣管網設施開放相關的購銷或輸送(儲存、氣化、液化和壓縮等)服務合同。

第十五條通過油氣管網設施輸送(儲存、氣化、液化和壓縮)的原油、成品油、天然氣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質量標準。

第十六條用于油氣管網設施輸送(儲存、氣化、液化和壓縮)的計量器具應當符合計量法律法規要求。

第十七條油氣管網設施開放應當執行價格主管部門按有關管理規定確定的輸送(儲存、氣化等)服務價格。

第十八條相關市場主體應嚴格執行合同,發生爭議的,應本著平等、自愿、誠信的原則協商解決。不能達成一致意見的,可以由國家能源局或其派出機構進行協調和調解。

第十九條油氣管網設施運營企業同時經營油氣生產、銷售等其他業務的,應當逐步建立健全財務制度,對油氣管網設施運營業務實行獨立核算。

第二十條油氣管網設施運營企業應每季度通過網站或國家能源局指定的信息平臺等途徑公開油氣管網設施的接入標準、輸送(儲存、氣化)價格、申請接入的條件、受理流程等信息。

油氣管網設施運營企業應向提出申請的上、下游用戶披露相關設施運營情況、可接收或分輸油氣的地點、剩余的輸送(儲存、氣化、液化和壓縮)能力、限(停)產檢修計劃等信息。上、下游用戶對以上信息依法履行保密責任和義務,并對因泄密產生的后果承擔相應的經濟賠償和法律責任。

第二十一條油氣管網設施運營企業應每半年向國家能源局或其派出機構報送油氣管網設施相關情況,包括建設情況、運營情況、限(停)產檢修計劃及執行情況、輸送(儲存、氣化、液化和壓縮)能力及開放情況等。

第二十二條國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機構根據履行監管職責的需要,可以要求油氣管網設施運營企業報送與監管事項相關的信息和資料,發現違規行為及時處理。

第二十三條國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機構應定期編制并發布監管報告,公布油氣管網設施公平開放相關情況。

第二十四條國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機構可以采取下列措施,進行現場檢查:

(一)進入油氣管網設施運營企業進行檢查;

(二)詢問油氣管網設施運營企業的工作人員,要求其對有關檢查事項作出說明;

(三)查閱、復制與檢查事項有關的文件、資料;

(四)對檢查中發現的違規行為,可以當場予以糾正或者要求限期改正。

第二十五條對相關市場主體違反本辦法規定的,國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機構可責令整改并視情況予以通報批評;造成重大損失或者嚴重社會影響的,國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機構可對相關企業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提出處理意見和建議。

第二十六條本辦法由國家能源局負責解釋。

第二十七條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為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