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住宅小區公共設備設施管理規程(19)

住宅小區公共設備設施管理規程(19)

2024-07-18 閱讀 5878

住宅小區公共設備設施管理規程(十九)

1.0目的

通過對公用(共)設備設施的管理,使所有設備(設施)在使用過程中處于完好狀態,滿足服務的要求。

2.0適用范圍

本程序適用于zz城服務中心對與物業管理服務相關的各類公用設備(設施)的管理,包括以下類別:

供配電系統設備:

高、低壓配電柜、變壓器、電氣"三箱"(動力配電箱/柜,照明配電箱/柜,控制箱/柜)及附屬配套設備(設施)。

給排水系統設備:

各類給排水水泵、加壓氣罐、閥門、管道及附屬配套設備(設施)、給排水材料。

消防系統設備:

電消防設備、水消防設備(消火栓及噴淋系統)、氣體滅火設備、防排煙設備、防火卷簾、疏散指示及附屬配套設備。

電梯系統設備:

各類電梯及其附屬設備(設施)。

弱電系統設備:

電視、電話、網絡設備、無線電對講設備;智能化系統(樓棟對講、閉路監視、防盜報警、門禁、停車場)設備(設施)等。

通風系統設備:

通風設備及其附屬設備(設施)。

3.0職責

3.1服務中心經理負責服務中心有關人員對物業主要配套設施、設備進行接管驗收及重大事項的對接、審批。

3.2服務中心經理負責服務中心的設施、設備管理工作進行監控、檢查、考核、業務聯系及重大事項的審批、驗收;負責組織重大設施、設備的故障搶修及事故處理;負責組織設施、設備大中修及更新改造計劃的編制及實施。

3.3工程維修主任負責設施、設備日常管理工作,負責編制設備(設施)定期保養計劃,安排、督促、檢查設備責任人做好運行管理及維護保養工作。

3.4設備責任人負責其責任范圍內設施、設備的運行管理及維護保養(巡視檢查、運行操作、運行狀況統計分析、日常及定期的維護保養等)。

3.5中控室值班人員負責對設施、設備的工作狀況進行24小時的監控,并受理業主的服務請求及投訴,對監控到的異常情況及時通知設備責任人處理,并做好記錄。

4.0程序要點

4.1接管驗收:按照《物業接管驗收工作手冊》執行。

4.2標識

4.2.1所有的設備房須標識其名稱及責任人姓名(或代碼);面向公眾的設施設備如有必要需標識其名稱、注意事項、使用方法等。

4.2.2所有設備按套或單機懸掛《設備卡》,標識該設備的技術參數及按照《機電設備編號管理規程》標識其設備編號等。

4.2.3對正在維修或待維修或已停用的設施、設備須標示相應的警示牌或告示牌。

4.3檔案管理

4.3.1工程維修主任負責建立設施、設備的技術資料檔案及圖紙檔案,負責建立《機電設備臺帳》,臺帳內容包括:設備名稱、統一編號、型號、安裝位置、啟用日期、生產廠家名稱、主要技術參數、主要零部件更換及大中修(改造)情況等。

4.3.2工程維修主任負責指導、監督、檢查服務中心設施、設備檔案的管理工作,并對重要的檔案資料備份、存檔。

4.4運行管理

4.4.1服務中心根據不同的設施、設備類別及工作分工負責確定各類設施、設備的責任人,設備責任人必須經過專業培訓,具備相應資質,持證上崗,且應遵照相應的管理規定,并兼顧經濟、合理的運行原則,做好運行管理工作。

4.4.2因計劃內檢修保養(包括已知的市政原因),而影響設施設備正常運行的,須提前申報或告知服務中心,并提前24小時通知相關業主(住戶);因突發事件或故障導致物業管理服務不能正常提供的(如市政突然停水、停電、設備突發故障等),服務中心應立即采取應急措施,并聯系有關部門了解事件原因或組織修復、確定故障排除期限,同時應向業主(住戶)做好解釋工作。

4.5故障維修(事后維修)

4.5.1設備(設施)故障分為以下兩類:

A類故障:指運行監控或維修保養中發現的可以立刻排除的輕微故障;

B類故障:指設備(設施)發生非正常損壞或責任事故而被迫停止運行或工作的一般或較大(重大)故障。

4.5.2對A類故障由各服務中心運行監控人員(設備責任人)或設備維護保養人員進行現場排除后,將維修情況及結果記錄在《維修工作日志》內。

4.5.3對B類故障,一般情況下須即時組織維修,但對不會產生嚴重后果的或夜間發生的、且較小影響業主(住戶)生活、工作的設施設備故障,可以延后組織維修。

4.5.4對B類中的一般性故障,修復時間不應超過24小時,若有可能超過24小時,應向維修主任報告,請求支援,限期解決;維修完畢后須填寫《設施設備維修記錄表》和《設施設備故障登記表》,并將主要零部件更換情況記錄在《機電設備臺帳》中。

4.5.5對重大故障或責任事故,服務中心應立即組織維修人員按照《設備(設施)故障搶修管理規定》采取應急措施防止故障或事故擴大,并及時向公司相關領導報告,同時須填寫《設備重大故障(事故)報告表》上報,修復后填寫《設施設備搶修記錄表》,并在《設施設備故障登記表》中登記,在《機電設備臺帳》記錄主要零部件的更換。對于責任事故由客戶服務部匯同工程維修組遵循"三不放過"的原則組織處理。"三不放過"指: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過;事故責任人及相關人員未受教育不放過;沒有防范措施不放過。

4.5.6對需要委外維修的設施、設備,費用在100元以內,由工程維修主任填寫《設施設備對外委托工作單》,報服務中心經理審批后執行;費用在100元以上,需報請公司領導批準后執行。如需要簽訂維修合同,則按照公司相關要求執行。

4.5.7對在保修范圍內的設施設備故障或質量問題,首先以書面的形式(《工作聯系函》、《工程質量問題處理通知單》等)聯系供應商或保修單位,按照相關協議條款執行。

4.6維護保養制度

4.6.1設備設施實行二級保養制度,即日常維護保養(小修)和定期維護保養(一級、二級保養)。對保養的總體要求是:整齊、清潔、潤滑、安全。日常維護保養的主要內容有:清掃、除塵、擦試、潤滑、緊固、檢查、小修及對不經常運行的機械進行盤車、試車;定期維護保養除包含日常保養的所有內容外,還包括:局部拆卸檢查、調整、清洗、更換、防銹防腐、刷漆、絕緣遙測、參數測試整定及計劃內檢修。

4.6.2設備責任人負責其責任范圍內設施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小修)及定期維護保養。對日常維護保養在《維修工作日志》做好記錄,對定期維護保養填寫相應的檢查保養記錄表。

4.6

.3按照設施設備大、中修及更新改造計劃,工程維修部組織相關人員進行項目的大、中修保養及更新改造,完成后填寫《設施設備大中修(改造)記錄表》,同時將主要零部件更換及大中修(改造)情況記錄在《機電設備臺帳》中。

4.6.4已分包給各專業公司進行維護保養的設施、設備,責任人需按照簽訂的有關維護保養合同監督、檢查其維保質量,確認維保費用。

4.6.5設施、設備的維護保養及大中修(改造)費用來源及支付辦法,按政府頒布的法規、條例、規定及物業管理合同的相關條款執行。

4.7設備房的管理:按照《設備房及設備使用管理規定》執行。

4.8庫存設備的管理

4.8.1閑置設備和暫停使用設備,由所屬部門負責管理,并做好記錄。存放地點要相對集中,保持干燥、通風,并加蓋防塵罩,貼上標簽。

4.8.2庫存設備重新啟用前,須經機電人員進行保養、檢測后,方可投入使用。

4.9報廢

4.9.1設施、設備有下列情況之一者,應考慮報廢:

a)超過規定使用年限,主要結構及部件嚴重磨損或破壞,設備效能達不到技術要求且無法修復;

b)設備技術性能陳舊落后,經濟效果差,技術分析結論更新優于大修;

c)因意外災害或事故使設備損壞嚴重而無法修復使用;

d)嚴重影響安全,繼續使用將可能引發事故且不值得修復改造;

e)維修費用超過原資產凈值或能耗大,污染嚴重。

4.9.2報廢由服務中心組織相關人員進行鑒定、確認,填寫《報廢申請單》交服務中心經理審核后,上報公司相關領導批準。產權屬業主的設備如有必要需報請業主委員會。

4.9.3設備批準報廢后,由工程維修部組織拆除及廢件處理,并將回收殘值上繳財務部,由服務中心并財務部完成資產注銷及檔案資料清理工作。

5.0附件

5.1附件一《部分機電設備通常的中修、大修周期》

5.2附件二《房屋及設施設備管理檢查、考評周期》

6.0支持性文件

6.1《物業接管驗收工作手冊》-------QP-06

6.2《機電設備編號管理規程》-------QP-09-19

6.3《安全操作管理規定》---------QP-09-05

6.4《設備房及設備使用管理規定》-----QP-09-08

6.5《房屋本體及公共設施維護管理規定》--QP-09-06

6.6《變配電設備管理規程》----QP-09-10

6.7《給排水設備(設施)管理規程》----QP-09-11

6.8《電梯系統管理規程》---------QP-09-13

6.9《消防系統設備管理規程》---QP-09-09

6.10《弱電系統設備管理規程》---QP-09-14

6.11《設備(設施)故障搶修管理規定》---QP-09-17

7.0質量記錄

7.1《機電設備臺帳》-------QP-09-07-F001

7.2《維修工作日志》---------QP-09-07-F002

7.3《設備設施故障登記表》--QP-09-07-F003

7.4《設備設施維修記錄表》----QP-09-07-F004

7.5《設備設施定期保養計劃表》--QP-09-07-F005

7.6《設施設備定期保養記錄表》--QP-09-07-F006

7.7《設施設備大中修(改造)計劃表》--QP-09-07-F007

7.8《設施設備大中修(改造)記錄表》--QP-09-07-F008

7.9《設施設備對外委托工作單》--QP-09-07-F009

7.10《報廢申請單》--QP-09-07-F010

附件一部分機電設備通常的中修、大修周期周期

設備名稱中修周期大修周期

生活水泵三年六年

消防水泵五年八年

風機五年八年

電梯三年六年

附件二房屋及設施設備管理檢查、考評周期

所屬類別檢查項目檢查內容周期

弱電系統

樓宇對講系統功能檢查、測試及檢查運行狀況、保養情況。

功能檢查:對講通話質量、可視圖像質量;防盜報警動作正常、靈敏度適宜;監視圖像質量、相互切換、錄像及回放;讀卡、道閘動作正常;電話通話質量,號碼對應關系;巡更讀卡、數據讀取正常;門禁卡讀寫、開鎖。

保養檢查:根據對應的檢查保養內容及周期進行檢查。1次/季

防盜報警系統1次/季

閉路監視系統1次/季

停車場管理系統1次/季

內部電話系統1次/季

保安巡更系統1次/季

門禁管理系統1次/季

電視、電話、網絡1次/年

消防系統

消防自動報警系統功能檢查、測試及檢查運行狀況、保養情況。

抽查幾個回路的報警情況。報警顯示及信號反饋正常,現場設備動作正常;中控室遙控啟停及現場啟停設備,動作正常,信號反饋正確;模擬動作正常。

保養檢查:根據對應的檢查保養內容、周期及完好標準進行檢查。1次/季

水噴淋滅火系統1次/半年

消火栓系統1次/半年

七氟丙烷氣體滅火系統1次/季

送風及防排煙系統1次/半年

卷簾門及消防疏散1次/半年

消防用具及滅火器材1次/半年

消防聯動試驗1次/年

供配電系

統發電機及附屬設施功能檢查、測試及運行狀況檢查。

自動/手動

啟停正常,聯鎖可靠,操作靈活;數據顯示正常。

保養檢查:根據對應的檢查保養內容、周期及完好標準進行檢查。1次/季

高、低壓變配電設備1次/季

雙電源切換箱、柜1次/半年

動力、照明、電表箱1次/半年

各類控制箱、柜1次/半年

給排水系統生活給水系統供水正常,功能測試、運行及保養情況檢查1次/季

排水系統排水暢通,功能測試、運行及保養情況檢查1次/半年

電梯系統運行狀況及維保質量檢查;管理情況檢查1次/季

通風和空調系統功能和參數檢查測試、運行及保養情況檢查1次/半年

房屋本體及公用設施安全性、適用性及養護、修繕情況檢查1次/半年

設施、設備環境衛生整潔、無雜物、無污染、衛生狀況良好1次/季

工機具管理工機具臺帳清晰、齊全;使用正常,保管妥當;積存物資適量,存放場所符合要求;1次/季

綜合管理管理到位、維護及時、工作及使用狀態良好,人員素質高、責任心強。1次/季

篇2:車輛設備設施安全管理制度

(一)車輛設備安全管理分公司、部門、安全人員及駕駛員四級管理。

(二)主要內容是監督落實車輛強制維護檢測、視情修理,設施設備齊全有效,保持車輛技術狀況良好。

(三)車輛設備的安全檢查分為;日常檢查、周檢查、月檢查、二級維護和大修竣工出廠檢查、換季維護竣工檢查以及長途出車檢查。

(四)駕駛員每天出車前、行車中、收車后對車輛進行日程,車管人員每周按照《汽車日常維護作業項目規定》的要求,統一對車輛進行的一次檢查,公司每月按照《汽車一級維護作業項目和技術要求》等規定,統一對車輛設備進行的一次檢查。

(五)督促車輛按時到當地經確認的綜合性能監測站進行綜合性能檢測,確保車輛達一級以上。

(六)檢查車輛標志牌燈是否有效,及時更換損毀的標志牌燈,定期檢查消防設施,確保處在正常的工作狀態。

(七)建立車輛安全管理獎罰體系,對車輛設備的維護、檢測、技術管理取得成效的給予獎勵;對車輛設備管理混亂、車況降低安全性能的管理部門和人員給予處罰。

篇3:車輛設備設施管理制度

1目的

為了加強對本公司車輛設備、設施的管理,維護保養好裝置、設施,以便在關鍵時刻發揮其作用,對本公司車輛設備、設施物及其它安全裝置、設施的配置、計劃、采購、領取、維護保養、使用及報廢更新進行有效管理,以保證其隨時處于完好的待用狀態。

2適用范圍

本制度適用于公司經營、運輸的車輛及車輛設備、設施。

3引用文件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危險化學品名表》(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汽車維護、檢測、診斷技術規范》

4定義與分類

危險貨物:是指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蝕、放射性等特性,在運輸裝卸和儲存過程中,容易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毀損和環境污染而需要特別防護的貨物。

本公司的設備、設施主要是有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及其車輛安全設施、消防設施等;

5管理職責

5.1安全主任負責制定,更新車輛及車輛設備、設施清單,并收集、制定相應的安全操作規程,經總經理核準。

5.2行政部負責車輛設備、設施的采購、驗收和維護保養。

5.3運輸部負責車輛設備、設施的日常安全檢查。

6工作程序

6.1選型及使用前期管理

6.1.2選購車輛時,應對車輛安全性、適用性、可靠性、積極性及維修方便性進行選型論證,避免盲目購置。

6.1.2車輛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相關性能、安全要求。

6.1.3接受新車時應按合同和說明書的規定,對照車輛清單或裝貨單進行驗收,清點隨車工具及附件。新車投用前應進行一次全面檢查保養。并根據制造廠家的要求進行清潔、潤滑、調整,確保技術狀況良好。

6.1.4新車投用前,應建立車輛技術檔案,配備必要附加裝備和安全防護裝置。新車應嚴格執行走合期的各項規定,做好走合維護工作。

6.1.5嚴格按制造廠技術要求使用。車輛發生損壞,應及時作出技術鑒定,屬制造廠責任,按規定程序向制造廠索賠。

6.2車輛基礎管理

6.2.1車輛從購置到報廢全過程的技術管理,應系統記入車輛技術檔案。技術檔案應認真填寫,妥善保管,記載及時、完整、準確。

6.2.2車輛技術檔案主要包括:車輛基本情況和主要性能,運行使用情況,主要配件更換情況,檢測和使用記錄以及事故處理記錄。

6.2.3按時參加年檢和車輛技術狀況的等級鑒定。

6.2.4做好車輛技術,經濟指標完成情況的統計,按規定上報各種數據。

6.2.5折舊資金應用于車輛的更新改造,不得挪作他用。

6.3.設備的使用、維護和檢修參見《車輛維護保養管理制度》

6.4設備的報廢

對屬于下列情況之一的設備,應當報廢更新。

6.4.1經過預測,繼續大修理后技術性能仍不能滿足工要求和保證產品質量的。

6.4.2設備老化,技術性能落后,耗能高、效率低、經濟效益差的。

6.4.3大修理雖能恢復使用,但不如更新經濟的。

6.4.4嚴重污染環境,危害人身安全與健康,進行改造又不經濟的。

6.4.5有關部門頒布不能繼續使用的。

6.4.6其它應當淘汰的。

6.4.7報廢的車輛或氣瓶及國家規定的淘汰設備,不得轉售其他單位或個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