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設備設施搶修管理規定(19)
小區設備設施搶修管理規定(十九)
1.0目的
小區的設備設施在出現故障時,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質量進行搶修,確保設備設施的正常運行。
2.0適用范圍
適用于zz城服務中心設備設施的搶修工作。
3.0職責
3.1服務中心經理在出現重大搶修工作時必須到場指揮工作;
3.2工程維修主任組織所有搶修的方案制定和實施;
3.3工程維修人員負責搶修工作,并根據本規程和有關管理規程安全操作。
4.0程序要點
4.1常見的設備(設施)應急故障及分類
4.1.1機電設備、設施類
4.1.1.1電器:變壓器高低壓配電室、發電機房、動力配電箱跳閘等故障影響到空調、給排水、消防、電梯的運作。
4.1.1.2給排水:給水泵、排污泵故障,影響到生活飲水不能正常供應,地下室排水不能及時排出,水管、閥門漏水、爆裂。
4.1.1.3消防:自動報警聯動臺、電腦、消火栓系統、自動噴淋系統故障影響到消防監控及滅火功能,水箱、水管、閥門爆裂、泄漏。
4.1.1.4電梯:電梯故障影響到住戶上下通行、電梯困人等。
4.1.1.5智能化:對講、門禁、門磁、道閘的故障影響到車輛通行、呼救、人員出入等。
4.1.2自然災害
4.1.2.1臺風或暴雨天氣:根據氣象局發布的氣象預報。
4.1.2.2地震及其他自然災害:事故發生時,服務中心領導應組織員工搶險救災,將損失降低到最低,并及時向公司領導和當地政府匯報。
4.2應急措施
4.2.1任何崗位當班員工發現小區內設備設施故障將影響小區正常運作時,應立即用對講機或電話通知中控室值班人員或有關領導。
4.2.2臺風或暴雨天氣來臨前,服務中心應組織人員做好相應準備,且經理必須到現場值班,發生異常情況時,隨時組織搶修,發生重大情況應及時向公司領導匯報。
4.3事態控制
4.3.1服務中心經理接到確認應急故障后,應組織相關部門員工及時趕赴現場,根據應急故障的類型、專業等安排搶修,有必要時成立臨時應急小組。
4.3.2服務中心管理趕到現場后,應立即了解事態的狀況,決定是否調動安全員、清潔部門配合,是否通知客戶及采取更大的行動。
4.3.3工程維修主任在處理應急事件過程中,首先應初步判斷故障原因,帶領當班員工采取應急措施,阻止事態擴大,直至排除故障,恢復系統運作。
4.3.3.1對于分包的維修、保養項目(如電梯),在控制事態的同時,應及時通知維修、保養單位派人搶修。
4.3.3.2對于大漏水現象,應首先關閉管道上的相關閥門,關停相應水泵。抽調排水泵或現場利用消防水帶、水桶等工具排水到衛生間或地漏,并及時清潔地面再安排搶修。
4.3.3.3對于消防維修應保持水箱正常水位及消防系統的正常工作。
4.4恢復運作
4.4.1簡單的應急故障應立即排除,并恢復正常運作。
4.4.2重大故障排除并恢復正常后,對應部門應填寫《設施設備重大故障(事故)報告表》上報公司處理。
5.0支持性文件
無
6.0質量記錄
6.1《設備(設施)搶修記錄表》--QP-09-17-F001
6.2《設備設施重大故障(事故)報告表》--QP-09-17-F002
篇2:電力設施搶修與恢復供電應急協調組應急制度
1、電力設施搶修與恢復供電應急協調組由生產技術部、市場營銷部、輸配電工作部、變電工作部、農電發展部組成,其職責是:在公司抗震救災領導小組的領導下,負責組織和協調電力設施搶修和恢復供電工作,會同調度部門制定并實施地震臨時供電方案。
2、當進入臨震應急期后,按照抗震救災領導小組的指示,做好電力設施搶修和恢復供電工作的應急準備工作。
3、當發生一般地震災害后,及時了解電力設施的損壞情況,指揮和協調系統各單位的電力設施搶修和恢復供電工作。
4、當發生較大或重大地震災害后,立即了解電力設施的損壞情況,向領導匯報。在公司抗震救災領導小組的領導下,組織本系統的人力、物力立即投入抗震救災、電力設施的搶修和恢復供電工作。隨同公司領導在24小時內趕赴地震災區,慰問受災的電力職工,現場指揮和協調抗震救災和恢復供電工作。保證災區重要用戶供電和災民生活用電。
5、當發生造成特別重大地震災害后,立即了解和查明電力設施的損壞情況,向領導匯報。在公司抗震救災領導小組的領導下,立即組織本系統的的所有人力、物力投入抗震救災、電力設施的搶修和恢復供電工作。隨同公司領導盡快趕赴地震災區,慰問受災的電力職工,現場指揮和協調抗震救災和恢復供電工作。力爭將損失降到最低。會同調度部門制定臨時供電方案,最大限度地保證災區重要用戶供電和災民生活用電。
篇3:氣代煤項目燃氣設施安全運行專項維護搶修操作規程
一、管道及其附件的運行與維護
(一)燃氣管道巡查
1、燃氣管道巡查應包括下列內容:
(1)管道安全保護距離內不應有土壤塌陷、滑坡、下沉、人工取土、堆積垃圾或重物、管道裸露、種植深根植物及搭建(構)筑物等;
(2)管道沿線不應有燃氣異味、水面冒泡、樹草枯萎和積雪表面有黃斑等異常現象或燃氣泄出聲響等;
(3)不應有因其他工程施工而造成管道損壞、管道懸空等,施工單位應向城鎮燃氣主管部門申請現場安全監護;
(4)不應有燃氣管道附件及標志丟失或損壞;
(5)穿跨越管道、斜坡及其他特殊地段的管道,在暴雨、大風或其他惡劣天氣過后應及時巡檢;
(6)架空管道及附件防腐涂層應完好,支架固定應牢靠;
(7)在巡檢過程中應向周圍單位和住戶詢問有無異常情況。
(8)在巡查中發現問題,應及時上報并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
(9)在日常巡檢過程中嚴格執行一日三巡的管理制度,對氣代煤項目進行安全巡檢。
2、管道檢測周期
(1)聚乙烯塑料管線管道及鋼塑轉換接口處,激光檢測儀檢測周期不應超過三個月;
(2)架空及地埋鋼制管道,檢測周期不應超過三個月;
(3)被違章占壓的管線,應強制整改,在未整改之前應每月檢測1次。
?(4)發現管線泄漏的,修復后在次日內進行復測;
3、采用儀器檢測時,應沿管道走向在下列部位進行檢測:
?(1)燃氣管道附近的道路接縫、路面裂痕、土質地面或草地等;
?(2)燃氣管道附屬設施及泄漏檢查孔、檢查井等;
?(3)燃氣管道附近的其他市政管道井或管溝等。
4、在使用儀器檢測的同時,應注意查找燃氣異味,并應觀察燃氣管道周圍植被、水面及積水等環境變化情況。當發現下列情況時,應進行泄漏判定:
?(1)檢測儀器有明顯的濃度變化;
?(2)空氣中有異味或有氣體泄出聲響;
?(3)植被枯萎、積雪表面有黃斑、水面冒泡等。
5、泄漏判定應判斷是否為燃氣泄漏及泄漏氣體的種類。并判斷確認為燃氣泄漏后應立即查找漏點。
6、檢測孔檢測完成后,應對各檢測孔的數值進行對比分析,確定燃氣濃度峰值的檢測孔,并利用防爆工具從該檢測孔進行開挖檢測,直至找到泄漏部位。
7、開挖前,應根據燃氣泄漏程度確定警戒區,并應設立警示標志,警戒區內應對交通采取管制措施,嚴禁煙火,現場人員應佩戴職責標志,嚴禁無關人員入內。
8、開挖過程中,應隨時檢測周圍環境的燃氣濃度。
9、經開挖確認漏點后,應立即上報并啟動搶險程序。根據泄漏情況常新設置警戒區域,根據風向隨時監測周圍環境濃度變化。
10.對架空管道進行泄漏檢測時,檢測距離不應超過檢測儀器的允許值。
(二)閥門的運行、維護應符合下列規定:
1、每月檢查閥門、閥井,應無燃氣泄漏、損壞等現象,閥井應無積水、塌陷,無妨礙閥門操作的堆積物等;
2、每月對閥門進行啟閉操作和維護保養;
3、無法啟閉或關閉不嚴的閥門,應及時維護或更換。
(三)調壓裝置運行、維護
1、調壓裝置各工藝管路、接口等不得有泄漏;
2、調壓裝置各項運行參數應符合設計要求:
3、調壓裝置周圍不得有易燃、易爆物品堆放,且無雜物;
4、各設備主體、管線、螺栓應無腐蝕、變形、油漆剝落起皮、銹蝕;安全標識、報警電話應清晰;
5、設備的支撐或支座無損壞、開裂、傾斜,緊固件無松動;
6、切斷閥、安全放散閥等安全裝置可靠,切斷閥的反應時間不應大于2s;
7、調壓裝置巡檢周期不大于30天。
8、各項作業完成后進行詳細記錄,并與GPS管理系統同步存檔。
(四)加臭檢測
1、加臭劑的添加必須通過加臭裝置進行,加臭劑的最小量應符合下列規定:天然氣中泄漏到空氣中,達到爆炸下限的20%時應能察覺。
2、每月對燃氣管道內的加臭劑濃度進行檢測,做好記錄,并應符合以下規定:
(1)加臭劑濃度檢測點根據管網和用戶情況確定,要求靠近用戶管線終端。
(2)應保證用戶端加臭劑最小檢測值符合夏季每立方米15-20毫克,冬季每立方米20-25毫克的規定。
二、搶險、搶修
(一)搶險處置
管網處搶險隊接到搶修報警后應迅速出動,并根據事故不同情況可聯系有關部門協作搶修。搶修作業應統一指揮,嚴明紀律,并采取安全措施。
(二)作業現場
1、搶修人員應著工裝、佩戴安全帽,到達作業現場后,應根據燃氣泄漏成都確定警戒區并設立警示標志;在警戒區內嚴禁明火,應管制交通,嚴禁無關人員入內。
2、搶修人員到達作業現場后,必須及時救護受傷人員。
3、進入警戒區的操作人員應按規定穿戴防護用具,作業時應由專人監護,嚴禁單獨作業。
4、警戒區內未經批準不得使用非防爆型的機電設備及儀器、儀表。
5、管道和設備修復后應作全面檢查,防止燃氣竄入夾層、窨井、煙道、地下管線和建(構)筑物等不易察覺的場所。
6、當事故原因未查清或隱患未消除時不得撤離現場,應采取安全措施,直至查清事故原因并消除隱患為止。
(三)搶修作業
1、搶修人員進入事故現場,應立即控制氣源、消滅火種,驅散積聚的燃氣。在室內應開啟門窗通風,嚴禁啟閉電器開關。地下管道泄漏時應采取有效措施,排除聚積在地下和構筑物空間內的燃氣。必要時通知附近居民用戶進行清場。
2、處理地下泄漏點開挖作業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搶修人員應根據管道敷設資料確定開挖點,并對周圍建(構)筑物進行檢測和監測;當發現漏出的燃氣已滲入周圍建(構)筑物時,應及時疏散建(構)筑物內人員并清除聚積的燃氣
(2)作業點天然氣濃度控制在在爆炸范圍以內,必要時必須強制通風,降低濃度后方可作業;
(3)燃氣設施泄漏的搶修宜在降低燃氣壓力或切斷氣源后進行。當泄漏處已發生燃燒時,應先采取措施控制獲釋后再降壓或切斷氣源,嚴禁出現負壓。
(4)搶修時,與作業相關的控制閥門應有專人值守,并應監視管道內的壓力。
(5)當搶修中無法消除漏氣現象或不能切斷氣源時,應及時通知上級領導,并作好事故現場的安全防護工作。
(6)修復供氣后,應進行復查,確認不存在不安全因素后,搶修人員方可撤離事故現場。
3、調壓箱泄漏搶修
(1)調壓站、調壓箱發生泄漏,應立即關閉泄漏點前后閥門,打開門窗或開啟風機加強通風,故障排除后方可恢復供氣;
(2)調壓站、調壓箱由于調壓設備、安全切斷設施失靈等原因造成出口超壓時,應立即關閉調壓器進出口閥門,并放散降壓和排除故障。
(3)當壓力超過下游燃氣設施的設計壓力時,應對超壓影響區內燃氣設施做全面檢查,排除所有隱患后方可恢復供氣。
4、用戶室內燃氣設施泄漏搶修作業應符合下列規定:
(1)接到用戶泄漏報警應立即派人檢修。進入室內后應打開門窗通風、切斷氣源,在安全的地方切斷電源,檢查用戶設施及用氣設備,準確判斷泄漏點,嚴禁明火查漏
(2)漏氣修理時應避免由于檢修造成其他部位泄漏,應采取防爆措施或使用防爆工具,嚴禁使用能產生火花的鐵器等工具進行敲擊作業。
5、火災與爆炸
(1)發生火災、爆炸等事故,危及燃氣設施和周圍環境的安全時,應協助消防部門搶救。
(2)當燃氣設施發生火災時,應采取切斷氣源或降低壓力等方法控火勢,防止產生負壓。
(3)火勢得到控制后,再進行搶修作業。
(4)燃氣管道及設備發生爆炸后,應迅速控制氣源和火種;應保護好事故現場,防止發生次生災害。
(5)火災與爆炸災情消除后,應對管道和設備進行全面檢查,消除隱患。
?
德州市燃氣總公司生產運營部
?2017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