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回采工作面調風方案安全技術措施

回采工作面調風方案安全技術措施

2024-07-23 閱讀 9879

一、工程概況

1501切眼掘進工作面將與1501回風巷貫通,通風系統調整為1501運輸巷進風→1501切眼→1501回風巷→1501回風斜巷→一采區回風平巷→風井。(附圖)

二、組織措施

為了保證調整工作的順利進行,成立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總工程師擔任,副組長由機電工程師、機電礦長、安全礦長、生產礦長擔任,通防科、機電科、調度室相關人員及通風隊人員為小組成員。

組長:祝俊江(總工程師)

副組長:葉斌(機電工程師)、王希峰(機電礦長)、陳作(安全礦長)、郭電海(生產礦長)

小組成員:通防科、機電科、調度室相關人員及通風隊人員

三、工作安排

1、系統調整前準備工作

1)、系統調整前作好調整系統所需的儀器儀表檢查工作,如風表等,提前完善工作面各地點通風設施,檢查通風設施的完好性等。通風科測風人員對主斜井和主斜井、副平硐、一采區軌道下山、1501運輸巷和回風巷、1502運輸巷和回風巷、總回風巷等地用風進行一次測風。

2)、貫通前在1501運輸巷回風斜巷處準備搭建臨時板墻所需材料,包括木柱,風筒布、釘子、木條等。

3、由當班瓦斯員負責檢查切眼、運輸巷、回風巷的瓦斯濃度,低于1%時,方可實施貫通作業。

4、貫通后,由瓦斯員協助當班掘進班長撤出運輸巷、回風巷所有工作人員,并于運輸巷、回風巷巷道口設置柵欄,懸掛警示牌板,禁止與調整風流無關人員入內。

5、貫通后,停止運輸巷、回風巷局扇運轉。

6、在1501運輸巷與1501運輸巷回風斜巷之間搭建臨時板墻。要求該1501回風巷內有進風100m3/min左右,防止1501回風斜巷至一采區回風上山之間形成無風段(該巷道將作1801運輸巷回風繞道,繞道形成后再進行密閉施工和撤出1501運輸巷的防突風門)。

2、系統調整工作安排

1)、1501切眼完全貫通前在1501運輸巷與回風斜巷交匯處設置好臨時板墻,控制好回風斜巷板墻處通風風量。

2)、1501切眼完全貫通并加強支護后(回采前需更換單體液壓柱和超前支護等工作),電話通知調度室,局部通風機停止運轉。

3、調風結束后各用風點風量

現礦井采掘布局,即1501回采工作面、1502運輸巷掘進工作面、1502回風巷掘進工作面。

風量分配計劃如下:按照《煤礦安全規程》規定,全礦井需風量按下列要求分別計算,并選取最大值。

1)、按井下同時工作的最大班下井人數計算。

Q礦井=4×N·K礦通

式中:Q礦井--礦井總供風量,m3/s;

N--井下同時工作的最多人數,按50人計算;

K礦通--礦井通風系數,包括礦井內部漏風和配風不均勻等因素,取K礦通=1.25。

Q礦井=4×50×1.25=250m3/min=4.16m3/s。

2)、采煤、掘進、硐室及其它地點實際需要風量計算。

Q礦井=(ΣQ采+ΣQ掘+ΣQ硐+Q其他)·K礦通

式中:ΣQ采--采煤實際需要風量的總和,m3/s;

ΣQ掘--掘進實際需要風量的總和,m3/s;

ΣQ硐--獨立回風的硐室實際需要風量的總和,m3/s;

ΣQ其它--礦井除了采煤、掘進和硐室地點外的其它井巷需要進行通風的風量總和,m3/s。

K礦通--礦井通風系數(本礦采用分列抽出式通風,K礦=1.20~1.25)取1.25;

①采煤工作面的風量確定

▲按瓦斯涌出量:

Q采=100×q瓦采·K采通

式中:Q采--采煤工作面實際需要的風量,m3/s;

q瓦采--采煤工作面絕對瓦斯涌出量,根據《礦井瓦斯涌出量預測方法(AQ1018-2006)》標準,采用分源預測法進行預測計算得7.23m3/min(已抽采,計算過程見本章第三節)。

K采通--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不均衡的備用風量系數,機采工作面取1.2~1.6,這里取Kc=1.4;

Q采=100×7.23×1.4=1012.2m3/min=16.87m3/s

▲按工作面風溫計算

Q采=VC·Sc·Ki

式中:VC--采煤工作面適宜的風速,按20~23℃風速選取為1.0~1.5m/s,本礦取1.5m/s;

SC--采煤工作面平均有效斷面,本礦開采層C5煤層厚度為1.7m,最大頂控頂距為5m,最小控頂距為3.8m,則有效斷面為(5+3.8)/2×1.7=7.5m2;

Ki--采煤工作面長度系數,取1;

Q采=1.5×7.5×1=11.25m3/s=675m3/min

▲按工作面人員數量計算

Q采=4Nc

式中:Nc--采煤工作面同時工作的最多人數,30人;

Q采=4×30=120m3/min=2.0m3/s

▲風速驗算

按規程規定,回采工作面最低風速0.25m/s,最高風速4m/s,則:

0.25St≤Q采≤4St

0.25×7.5=1.875m3/s

4×7.5=30m3/s

St--采煤工作面平均有效段面,取St=7.5m2

根據以上計算,采煤工作面需風量Q采=1012.2m3/min=16.87m3/s。

幼兒園食品安全應急預案

篇2:回采工作面運輸縮皮帶鋪設刮板運輸機安全技術措施

一、概述

經研究決定將**工作面運輸巷皮帶機尾縮短100m后安裝刮板運輸機。為確保施工安全特制定以下安全技術措施,要求施工單位嚴格落實執行。

二、縮拆皮帶機順序及要求

1)先將皮帶運轉到合適位置。

2)將皮帶漲緊跑車松開。

2)將皮帶開關停電,閉鎖,掛“有人工作、禁止合閘”警示牌。

3)使用夾板將上、下皮帶分別固定牢靠。

5)將皮帶斷開。

6)將多余皮帶、支架、托輥撤除。

7)人工托運機尾到合適位置后將皮帶合茬。

8)皮帶連接完畢檢查無誤后,清理施工地點人員,運轉皮帶查看皮帶漲緊度,隨時調節滾筒使皮帶松、緊適宜,并觀察皮帶跑偏情況,調節皮帶直至運轉正常。

三、安裝刮板運輸機順序及要求

1、刮板輸送機的安裝順序為:裝機頭→安裝機頭過渡槽→鋪設底鏈→安裝中部槽→安裝刮板輸送機機尾→安裝上鏈→預緊刮板鏈。

2、安裝刮板運輸機大件時采用一梁四柱的π型鋼作為起吊柱。

3、各傳動裝置的安裝,應合理進行,不得硬敲硬撬。

4、安裝刮板運輸機機頭時要用導鏈起吊,安裝機頭設備時要用采用頂部的工字鋼梁作為起吊柱,選擇工字鋼梁時要嚴格檢查工字鋼棚撐桿打設是否齊全,撐桿不齊全的情況下,嚴禁起吊。

5、按安裝工序,編號依次有序的裝運。

6、各零部件的連接配合應符合說明書的要求。

7、刮板鏈、刮板安裝無翻扭、蹩卡現象。

8、在安裝過程中,要調整好位置、角度,盡量使溜道平直,無過多的彎曲和變坡。各傳動部位的注油應準確適量。

四、安全技術措施

1)施工前,由施工負責人組織施工人員認真學習措施,向施工人員講清施工任務和安全注意事項,施工人員認真學習簽字后方可下井。

2)整個施工過程由施工負責人統一指揮,負責安全,負責整個施工過程,監護施工人員的正規操作。

3)施工人員進入現場后,首先進行敲邦問頂,檢查頂板及各種支護的可靠性,嚴禁在空頂、爛頂或支護不好的情況下施工,如有妨礙施工的支護由專業化工區派人處理,不安全不能施工。

4)施工中吊拉工具:手拉葫蘆、繩索、繩套、扳手等工具專人檢查,不合格嚴禁使用。吊拉時,使用專用吊環,選擇牢固可靠的吊掛點,吊拉過程中,吊拉物件的下方及吊拉物件所能滑落觸及到的地方,嚴禁有人。

5)電氣設備的施工,必須對相關聯的電氣設備停電閉鎖,并嚴格執行“停送電制度,做到誰停電誰送電”,嚴禁約定時間送電;對無人職守的設備進行停電時,要設專人看管。

6)嚴格執行停電設備的“驗電、放電、短路接地放電”制度,嚴禁帶電作業,嚴禁帶電搬遷、移動開關、電纜等電氣設備,嚴格執行“一人操作,一人監護”制度。

7)嚴禁人員手扶、腳踩運行中的輸送帶。

8)施工完畢,試運轉時,施工負責人通知現場每位施工人員躲到安全位置,離開機頭、機尾5米以外,采用點動開機方式,專人檢查皮帶運轉情況,發現問題及時停機。

9)人員進入施工地點,首先敲幫問頂,維護好施工地點,檢查支護情況,及時更換卸荷柱,補齊缺失的加強柱,確保人員在有效支護下作業。

10)準備好施工必須的工具,設備材料,并提前運至現場,施工中需改柱時,必須嚴格執行“先支后改”的原則,所有單體支柱初撐力不得小于12mpa。

11)起吊工具采用額定承載不低于5噸的手拉葫蘆,需要用40T鏈子時必須用U型環連接,U型環必須用40T溜子螺絲上好,螺母上全絲,必要時加備帽,鏈條,U型環,螺絲不得有老傷,損壞現象。

12)起吊時,應掌握好平衡,確保牢固可靠。正式起吊前,先試吊,稍一離地再仔細檢查,確保無誤后,再行起吊。

13)吊運重物時,人員站立位置應能避開因失手而可能造成傷害的地方,多人作業時,要有專人指揮,互相照應,避免發生擠、壓、碰事故。

篇3:溜煤上山南工作面回采安全技術措施2

七號溜煤上山1362-1南工作面回采安全技術措施(2)

落。

(2)、每隔一套鉸接梁往頂板方向,沿切頂線往老塘向上打一個鉆孔,孔深一米左右;鉆孔方向與工作面方向垂直,鉆孔傾角為45度。

(3)、每孔裝藥1-2卷炸藥,封泥長度不小于0.5米,每次只允許放一個炮眼。

(4)、裝藥、連線、放炮只允許放炮員一個人獨自完成。

(5)、放炮位置設在-36北三石內的通風上山開門位置處,距爆破點距離不少于70米,放炮前并在工作面回風石門開門處及七號溜煤上山斗口設置警界點,七號溜煤上山嚴禁行人及扒煤,班長清點人數,待工作面全部人員撤出警界區后方可起爆。

(6)、嚴格執行“一炮三檢、三人連鎖”放炮制度。

(7)、放炮后等炮煙吹散后,方可進入當頭作業。

(8)、人員必須站在支護完好處進行作業。

(9)、嚴禁進入老塘作業及扒浮煤。

28、在采煤或放頂過程中,如發現工作面壓力突然增加,必須立即進行加固,危急時停止作業,立即撤人至安全處,及時匯報調度室。

29、回采過程中,根據頂板淋水量、壓力、棚頂老巷采空區情況隨時進行補探。

30、回采過程中,如發現透水預兆,停止作業,立即撤人,及時匯報調度室。

31、加強瓦斯檢查,嚴禁無風、微風或瓦斯超限作業。

32、安監員、瓦檢員檢查出來的安全隱患必須立即進行整改,隱患處理后,方可進行作業。

33、本措施與該工作面回采作業規程一并執行。

34、災害預防及避災路線:

作業人員在作業時,要加強自主保安意識,面對突如其來的災害,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沿正確路線撤離作業危險區域。

1)、水災:

工作面→回風巷→回風上山→回風石門→通風上山→-±0北三石門→±0南總回風巷→南風井→地面。

2)、瓦斯、火災:

工作面→溜子道→-36北三石門→七號溜煤上山→-120繞道→-120南運輸大巷→-120主石門→主井→地面。

3)、頂板:

從冒頂處迅速撤至安全地帶。

35、本措施未議事項嚴格按該工作面回采作業規程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