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巷維修電焊氣割作業安全技術措施
我礦在12月下旬進行停產檢修,在主斜井和部分運輸巷維修時要進行電焊、氣割作業;為確保斜井電焊、氣割作業安全,特制定此電焊、氣割安全技術措施,施工人員及相關連隊必須嚴格遵照執行。
整個工作由雷冬根、黎志堅總負責,具體工作由龔無平、廖義兵、李志忠負責,技術負責人谷禮宜、周孚明,安全負責人鄧開南,施工隊機電隊及運輸隊。
一、施工前的準備工作
1、在進行電焊、氣割工作前,先學習本措施后方可施工。否則無措施、措施不到位,禁止作業。
2、工作前,電工必須對工作地點附近的電話線路進行檢查,保證通訊暢通;否則,不得工作。
3、進行電焊、氣割工作前,必須按要求檢查保證所帶下井的各種氣瓶聯接件、閥件、膠管接頭等不得沾染油脂;否則應予以更換。
4、進行氣割工作前,必須檢查氧氣、乙炔軟管和割炬等連接閥件,不得有漏氣現象。
5、使用電焊、氣割工作前,要對井底頂板情況認真檢查,確保安全可靠,同時,要有專人清理工作地點前后10米范闈內的浮煤及其他可燃物。
6、氣割使用的氧氣瓶、乙炔瓶在運送過程中要輕拿輕放,不可碰撞,并要有專人負責安全運送工作,兩瓶在運送過程中,嚴禁馬虎大意碰撞氣瓶部件。
7、在井下進行電焊、氣割作業前,由瓦檢員對工作地點前后10米范圍內的風流的瓦斯濃度進行檢測,瓦斯濃度大于0.5%時,嚴禁作業。并在作業現場、進風側懸掛便攜式瓦檢儀,發現瓦斯超限必須立即停止作業;停風、停電時禁止電焊、氣割作業,待恢復通風、通電后,檢查瓦斯濃度小于0.5%,方可恢復作業。
8、進行電焊、氣割工作,電焊、氣割工必須持證上崗、按章操作。相關工作人員必須提前對安全技術措施進行學習、簽字。進行氣割作業時,每班配兩名氣割工,一名負責氣割,一名負責氣瓶管理。攜帶至斜井火種有專人管理,禁止遺留井下。割炬專用,絕緣用具、保護用品齊全。
9、在工作地點配備至少兩臺合格的滅火器和足夠的消防砂,并對工作地點前后10米范圍內的電纜、皮帶等易燃品進行遮蓋,防止火星濺上。
10、進行電焊、氣割工作前,施工人員必須對工作地點前后10米范圍內的煤塵、油污等易燃物進行消掃,且該范圍支護合格,否則不得進行電焊、氣割工作。
1l、工作前,必須提前接灑水管路,準備合格的灑水用具,安排專職灑水工對工作地點前后10米范圍內進行認真噴灑,工作地點10米范圍內放置至少2個完好的滅火器,確保作業安全。
12、電焊、氣割工作嚴禁同時進行,工作地點必須通風良好,無易燃易爆物品,且氧氣瓶,乙炔瓶必須放在進風側;各類氣瓶要距工作現場火源15米以上,氧氣與乙炔瓶間距5米以上,不得平放,不得放在支護不可靠的地方,要有專人負責看管。
13、在井下重點防火、防爆區進行電焊、氣割工作前,還需制定專門的防火、防爆措施。
二、對作業期間的有關要求
14、在井下進行電焊、氣割工作時,凡使用電焊、氣割的單位必須由隊長現場跟班。必須由礦帶班領導在現場監督執行。安檢員、瓦檢員、隊長、灑水工、電焊氣割工、必須始終在現場并在技術措施上簽字,升井后交礦安監站備案,工作期間,由隊長協調落實本單位安全、質量工作及分工,發現不安全隱患必須立即處理;其他作業人員搞好自主保安,做到不安全不生產,先安全后生產。
15、工作時,應每工作5-10分鐘,至少間隔5分鐘,對工作區域進行灑水,且保證工作地點下方必須潮濕,以保證熔渣落地時及時熄滅,凡燒掉的物料及煤巷底板必須灑水降至常溫。
16、工作時,用廢的焊條頭及熾熱物不得亂扔,必須設定專人收集后,按要求集中處理,以防引燃其它物品。
17、工作時,有油桶及密閉容器的地方不得進行電焊、氣割工作。
18、工作時,附近有與明火作業相抵觸的工種在作業時,不準同時進行電焊、氣割工作,以保證安全。
篇2:礦井下電焊氣割作業安全管理制度
1?目的
為減少井下電焊、氣割作業的次數和作業時間,規范井下特殊作業秩序,確保井下電焊、氣割作業安全,防止電焊、氣焊、氣割和噴燈焊接(以下簡稱電焊、氣割)作業引發安全事故,保證礦井安全生產,根據《煤礦安全規程》相關規定,結合我礦井下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制度。
2?適用范圍
本規定適用于礦所屬井下所有區域已及井口房的電焊、氣焊、氣割和噴燈焊接(以下簡稱電焊、氣割)作業,約束對象為礦屬及礦建項目部所有井下職工(含勞務工、協作工)。
3?術語和定義
4?分工與職責
為了規范井下電焊、氣割作業,減少和縮短電焊、氣割作業次數和時間,確保井下電焊、氣割作業安全,礦成立電焊、氣割作業管理領導小組。
組?長:礦長
副組長:安全副礦長生產副礦長機電副礦長總工程師
成?員:各副總師、各科隊負責人
領導小組下設考核辦公司,負責日常的檢查、管理、考核工作。辦公室設在礦通風科(隊),通風科(隊)長兼辦公室主任。
5?管理內容與方法
5.1?原則上井下和井口房內不得進行電焊、氣焊等工作。如特殊情況必須在井下電焊、氣割的,必須按要求編制詳細的安全技術措施,《電焊、氣割作業安全技術措施》一式三份,一份送交礦調度室,一份由施工單位留存,一份現場作業完成簽字確認后交通風科(隊)備案留存。
5.2?各單位每月允許的電焊、氣割次數規定如下:礦直屬采掘一線隊伍和運轉隊每月不超過3次,通風隊、提升隊、膠輪車隊和機電隊等輔助區隊每月不超過2次;礦建施工項目部所屬的掘進隊伍每月不超3次,輔助區隊每月不超過2次;中煤電氣、十處、五處、洗選中心等每月不超過2次,一建安裝處安裝工程期間按照施工工期每月不超過30次,非安裝工程期間每月不超過2次。
5.3?為有效控制井下施焊作業,使施工單位從主觀上減少施焊次數,將能在地面焊接的工程不在井下焊接,各單位每月電焊、氣割總次數超過規定次數后,超出規定的電焊、氣割作業按照2000元/次進行處罰,若月底罰款未繳清將由經營科在工資總額中扣除。
5.4?電焊、氣割作業分電焊和氣割兩種類型,分別使用不同的安全技術措施進行審批,嚴禁混用。若同一地點同時進行電焊和氣割作業,可統一編制一份安全技術措施進行審批,且統計為一次電焊、氣割作業。
5.5?井下所有的電焊、氣割作業只能在檢修班進行(安裝工程期間除外),且每班最多允許有2個地點進行電焊、氣割作業。生產班若出現影響安全生產必須進行電焊、氣割作業的特殊情況時,可在瓦檢員、安檢員到達現場后且經分管礦領導同意并報調度室備案后,由調度室通知帶班礦領導到達現場統一協調安排進行電焊、氣割作業,且必須補簽措施。
6?監督與考核
6.1?電焊、氣割作業安全技術措施,要按照附件的統一格式和要求進行編寫。
6.2?違反本制度進行電焊、氣割作業時,一經發現,要立即停止作業,并參照以下規定進行處罰。
6.3?違反電焊、氣割安全措施處罰標準:
6.3.1?井下需電焊、氣割施工作業時,未審批電焊、氣割作業措施私自作業的給予責任單位10000元/次罰款,并給予責任單位負責人500元/次罰款。
6.3.2?井下電焊、氣割作業時,私自修改電焊、氣割作業時間、作業地點的視為無措施施工,給予責任單位10000元/次罰款,責任單位負責人500元/次罰款。
6.3.3?施焊現場安全設施不到位的,包括(2個8Kg滅火器、引到施焊現場的消防水管、便攜式瓦檢儀),缺一項給予責任單位500元罰款。
6.3.4?氣焊工、電焊工未隨身攜帶審批措施,電焊、氣割操作人員無證上崗的遵照《葫蘆素煤礦各工種崗位不安全行為管理辦法(試行)》執行。
6.3.5?電焊、氣割作業時,作業負責人未在現場監督作業的,給予作業負責人300元罰款.
6.3.6?電焊、氣割作業時,未向調度室進行三匯報,或匯報不及時,無記錄給予責任單位2000元罰款;
6.3.7?電焊、氣割結束后,必須留有留守人員,檢查現場無遺留火種及其它安全隱患,未指派留守人員或留守時間小于1小時的給予責任單位2000元罰款,留守人員未堅守崗位給予責任人200元罰款。
6.3.8?井下施工單位私藏氣瓶、電焊機等電焊、氣割設備的,以及電焊、氣割作業完成后設備未在一個班內升井的,每次給予責任單位1000元罰款。
6.3.9?井下生產班時發生設備損壞、管路撞壞等意外事故影響安全生產,急需電焊、氣割作業時,必須向調度室匯報清楚,施工單位在征得分管礦領導同意并報調度室備案,由調度室統一協調安排組織作業,但必須在當天補簽措施,且本次施焊計入規定的審批次數范圍內。
6.3.10?施工單位1天之內未將措施貫徹及現場操作記錄交回通風隊技術組存檔,形成閉環處罰責任單位1000元/次。
6.3.11?施工單位每月電焊、氣割次數超過本制度規定,超過的次數按照2000元/次進行考核,且電焊、氣割次數一旦超過本制度規定次數,下次審批電氣焊措施前必須先繳清罰款,否則不予審批。
7?相關記錄
8?附件
8.1?井下電焊、氣割作業安全技術措施審批流程圖
8.2?井下電焊、氣割作業流程圖
8.3?葫蘆素煤礦井下電焊作業安全技術措施范本
8.4?葫蘆素煤礦井下氣割作業安全技術措施范本
篇3:施工現場氣割電焊十不燒規定
1、焊工必須持證上崗,無廣州市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操作證的人員,不準進行焊、割作業。
2、凡屬一、二、三級動火范圍的焊、割作業,未經辦理動火審批手續,不準進行焊、割。
3、焊工不了解焊、割現場周圍情況,不得進行焊、割。
4、焊工不了解焊件內部是否安全時,不得進行焊、割。
5、各種裝過可燃氣體,易燃液體和有毒物質的容器,未經徹底清洗,排除危險性之前,不準進行焊、割。
6、用可燃材料作保溫層、冷卻層、隔熱設備的部位,或火星能飛濺到的地方,在未采取切實可靠的安全措施之前,不準焊、割。
7、有壓力或密閉的管道、容器,不準焊、割。
8、焊、割部位附近易燃易爆物品,在未作清理或未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之前,不準焊、割。
9、附近有與明火作業相抵觸的工種在作業時,不準焊、割。
10、與外單位相連的部位,在沒有弄清有無險情,或明知存在危險而未采取有效的措施之前,不準焊、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