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煤礦篩分廠電焊氣割安全技術措施
第一條煤倉上下從事電氣焊割工作,必須制定安全技術措施,按照煤倉管轄范圍,報篩分廠廠長批準后實施。
第二條第二條電氣焊割安全技術措施中應明確施工時間、地點、內容、現場負責人、有害氣體監測人員、施焊人員、噴灑水人員、施焊完畢后檢查人員要滯留不少于0.5h及其他人員的職責和必須的安全措施等。
第三條在煤倉上下進行電氣焊割作業,對有可能影響到相關聯單位的設備、設施或場所安全時,施工單位應以書面形式及時通知關聯單位,以便關聯單位做好防范措施。
第四條電氣焊割作業前,施工單位應組織有關作業人員學習安全技術措施并簽字。作業人員必須做到應知應會。
第五條電氣焊割作業前,施工單位應向調度或值班廠長進行登記,調度人員應對電氣焊割作業地點附近的設備、設施運行狀態統一協調,以保證作業人員安全作業。電氣焊割工作完畢后,應向調度或值班廠長銷號。
第六條電氣焊割作業地點必須配備齊消防器材。應至少備有2個8kg滅火器,并應有可靠的滅火水管,有專人負責噴灑水。
第七條作業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持證上崗,憑證操作。
第八條電氣焊割作業前及作業過程中,必須全程監測作業場所有害氣體和粉塵濃度。當瓦斯濃度超過0.5%或煤塵濃度大于10mg/m3時,嚴禁焊接作業。
第九條作業現場必須通風良好,無易燃易爆物品。各類氣瓶明火的距離必須在10m以上。氧氣瓶與乙炔瓶的距離必須在7m以上。嚴禁作業現場吸煙。
第十條嚴禁在有壓力液體或壓力氣體的容器、管道,帶電設備以及正在運轉的機械上進行焊接、氣割。
第十一條因工作需要進入設備內部或容器內部工作時,焊工要穿干燥工作服和絕緣鞋,并設專人監護。禁止行燈變壓器帶入設備內和容器內。禁止照明電壓超過12v。禁止將漏乙炔氣的焊炬、割炬攜帶到設備內和容器內,以防混合氣體遇明火爆炸。
第十二條氧氣瓶必須裝置防震圈、安全帽、減壓器。減壓器上應當設有安全閥。使用的乙炔瓶必須直立放置,不能斜放,更不能臥放,使用焊槍和氣管必須完好,不得出現漏氣現象。
第十三條氣瓶連接處、膠管接頭、回火防止器和減壓器不得沾染油脂。
第十四條當氧氣瓶、乙炔瓶壓力表損壞或失靈,必須立即停止作業并更換。
第十五條電焊設備及工具,必須絕緣良好。焊機外殼必須接地,必須雙線作業。
第十六條在煤倉上下電氣焊割作業時,應根據作業環境變化情況特別是高空作業情況下,應在工作地點及其附近用不燃性材料設施接受火星和焊渣等高溫物品,并及時撲滅明火。
第十七條電氣焊割工作完畢或暫停時,施焊作業人員必須切斷電源、氣源。工作完畢后施工現場應再次用水噴灑,并應有專人在工作地點檢查0.5h,確認無起火危險后,方可離開作業現場。
第十八條電氣焊割工作完畢后,相關設備、工具等必須全部回收,存放在指定地點。
篇2:礦井下電焊氣割作業安全管理制度
1?目的
為減少井下電焊、氣割作業的次數和作業時間,規范井下特殊作業秩序,確保井下電焊、氣割作業安全,防止電焊、氣焊、氣割和噴燈焊接(以下簡稱電焊、氣割)作業引發安全事故,保證礦井安全生產,根據《煤礦安全規程》相關規定,結合我礦井下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制度。
2?適用范圍
本規定適用于礦所屬井下所有區域已及井口房的電焊、氣焊、氣割和噴燈焊接(以下簡稱電焊、氣割)作業,約束對象為礦屬及礦建項目部所有井下職工(含勞務工、協作工)。
3?術語和定義
4?分工與職責
為了規范井下電焊、氣割作業,減少和縮短電焊、氣割作業次數和時間,確保井下電焊、氣割作業安全,礦成立電焊、氣割作業管理領導小組。
組?長:礦長
副組長:安全副礦長生產副礦長機電副礦長總工程師
成?員:各副總師、各科隊負責人
領導小組下設考核辦公司,負責日常的檢查、管理、考核工作。辦公室設在礦通風科(隊),通風科(隊)長兼辦公室主任。
5?管理內容與方法
5.1?原則上井下和井口房內不得進行電焊、氣焊等工作。如特殊情況必須在井下電焊、氣割的,必須按要求編制詳細的安全技術措施,《電焊、氣割作業安全技術措施》一式三份,一份送交礦調度室,一份由施工單位留存,一份現場作業完成簽字確認后交通風科(隊)備案留存。
5.2?各單位每月允許的電焊、氣割次數規定如下:礦直屬采掘一線隊伍和運轉隊每月不超過3次,通風隊、提升隊、膠輪車隊和機電隊等輔助區隊每月不超過2次;礦建施工項目部所屬的掘進隊伍每月不超3次,輔助區隊每月不超過2次;中煤電氣、十處、五處、洗選中心等每月不超過2次,一建安裝處安裝工程期間按照施工工期每月不超過30次,非安裝工程期間每月不超過2次。
5.3?為有效控制井下施焊作業,使施工單位從主觀上減少施焊次數,將能在地面焊接的工程不在井下焊接,各單位每月電焊、氣割總次數超過規定次數后,超出規定的電焊、氣割作業按照2000元/次進行處罰,若月底罰款未繳清將由經營科在工資總額中扣除。
5.4?電焊、氣割作業分電焊和氣割兩種類型,分別使用不同的安全技術措施進行審批,嚴禁混用。若同一地點同時進行電焊和氣割作業,可統一編制一份安全技術措施進行審批,且統計為一次電焊、氣割作業。
5.5?井下所有的電焊、氣割作業只能在檢修班進行(安裝工程期間除外),且每班最多允許有2個地點進行電焊、氣割作業。生產班若出現影響安全生產必須進行電焊、氣割作業的特殊情況時,可在瓦檢員、安檢員到達現場后且經分管礦領導同意并報調度室備案后,由調度室通知帶班礦領導到達現場統一協調安排進行電焊、氣割作業,且必須補簽措施。
6?監督與考核
6.1?電焊、氣割作業安全技術措施,要按照附件的統一格式和要求進行編寫。
6.2?違反本制度進行電焊、氣割作業時,一經發現,要立即停止作業,并參照以下規定進行處罰。
6.3?違反電焊、氣割安全措施處罰標準:
6.3.1?井下需電焊、氣割施工作業時,未審批電焊、氣割作業措施私自作業的給予責任單位10000元/次罰款,并給予責任單位負責人500元/次罰款。
6.3.2?井下電焊、氣割作業時,私自修改電焊、氣割作業時間、作業地點的視為無措施施工,給予責任單位10000元/次罰款,責任單位負責人500元/次罰款。
6.3.3?施焊現場安全設施不到位的,包括(2個8Kg滅火器、引到施焊現場的消防水管、便攜式瓦檢儀),缺一項給予責任單位500元罰款。
6.3.4?氣焊工、電焊工未隨身攜帶審批措施,電焊、氣割操作人員無證上崗的遵照《葫蘆素煤礦各工種崗位不安全行為管理辦法(試行)》執行。
6.3.5?電焊、氣割作業時,作業負責人未在現場監督作業的,給予作業負責人300元罰款.
6.3.6?電焊、氣割作業時,未向調度室進行三匯報,或匯報不及時,無記錄給予責任單位2000元罰款;
6.3.7?電焊、氣割結束后,必須留有留守人員,檢查現場無遺留火種及其它安全隱患,未指派留守人員或留守時間小于1小時的給予責任單位2000元罰款,留守人員未堅守崗位給予責任人200元罰款。
6.3.8?井下施工單位私藏氣瓶、電焊機等電焊、氣割設備的,以及電焊、氣割作業完成后設備未在一個班內升井的,每次給予責任單位1000元罰款。
6.3.9?井下生產班時發生設備損壞、管路撞壞等意外事故影響安全生產,急需電焊、氣割作業時,必須向調度室匯報清楚,施工單位在征得分管礦領導同意并報調度室備案,由調度室統一協調安排組織作業,但必須在當天補簽措施,且本次施焊計入規定的審批次數范圍內。
6.3.10?施工單位1天之內未將措施貫徹及現場操作記錄交回通風隊技術組存檔,形成閉環處罰責任單位1000元/次。
6.3.11?施工單位每月電焊、氣割次數超過本制度規定,超過的次數按照2000元/次進行考核,且電焊、氣割次數一旦超過本制度規定次數,下次審批電氣焊措施前必須先繳清罰款,否則不予審批。
7?相關記錄
8?附件
8.1?井下電焊、氣割作業安全技術措施審批流程圖
8.2?井下電焊、氣割作業流程圖
8.3?葫蘆素煤礦井下電焊作業安全技術措施范本
8.4?葫蘆素煤礦井下氣割作業安全技術措施范本
篇3:施工現場氣割電焊十不燒規定
1、焊工必須持證上崗,無廣州市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操作證的人員,不準進行焊、割作業。
2、凡屬一、二、三級動火范圍的焊、割作業,未經辦理動火審批手續,不準進行焊、割。
3、焊工不了解焊、割現場周圍情況,不得進行焊、割。
4、焊工不了解焊件內部是否安全時,不得進行焊、割。
5、各種裝過可燃氣體,易燃液體和有毒物質的容器,未經徹底清洗,排除危險性之前,不準進行焊、割。
6、用可燃材料作保溫層、冷卻層、隔熱設備的部位,或火星能飛濺到的地方,在未采取切實可靠的安全措施之前,不準焊、割。
7、有壓力或密閉的管道、容器,不準焊、割。
8、焊、割部位附近易燃易爆物品,在未作清理或未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之前,不準焊、割。
9、附近有與明火作業相抵觸的工種在作業時,不準焊、割。
10、與外單位相連的部位,在沒有弄清有無險情,或明知存在危險而未采取有效的措施之前,不準焊、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