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矸子山及井下絞車檢修安全技術措施

矸子山及井下絞車檢修安全技術措施

2024-07-23 閱讀 8464

為了保證絞車檢修不出問題,現制定如下安全技術措施,參加人員必須認真執行.

一、檢修主要負責人:-70水平廖義兵、陳志勇;-150水平李志忠、彭立安;負責人員的安排與具體施工,谷禮宜、周孚明負責技術指導。

二、檢修前必須將絞車房主電源隔離開關拉開,并懸掛上“有人工作,嚴禁送電”的警示牌。

三、鋼絲繩放入斜坡,應用直徑不小于φ12鋼絲繩和相符合的繩卡卡在入井口的鋼軌上。

四、滾筒起吊架必須牢固可靠,并且先進行試吊2~3次,滾筒下面必須打好保護木垛,木垛離滾筒空隙不得大于50㎜。

五、移動照明必須是36伏的行燈,滾筒內所用照明限用礦燈,

六、檢修使用電焊、氣割時,作業地點必須備有兩個以上泡沫滅火器和足夠的消防砂。

七、檢修過程中,拆下的零配件及工具應擺放整齊,嚴禁堵塞安全通道。

八、用過的廢紙、油和煙頭等易燃易爆物不準亂甩亂放,油脂要統一管理,距火源不小于5米遠。

九、拆下的零配件,必須嚴加保管,不得有任何損壞,尤其是齒輪和軸徑面。

十、減速箱合蓋前,檢修負責人必須親自詳細檢查,以防留物于內。

十一、檢修技術要求

1、軸承的修理與安裝

①、間隙:軸與軸瓦之間的徑向間隙為軸徑的1‰左右,徑向側向間隙為頂間隙的1/2。

②、軸承調整間隙的墊片不得超過四片,墊片總厚度不得超過2㎜。

③、軸的要求:主軸的水平度不得超過0.2‰,軸頸磨損和加工切削量不得超過厚設計值的5%.

2、減速箱的修理與裝配

①、檢查齒輪時,如發現有齒面磨損不勻,反常痕跡或局部剝落情況,應檢查齒輪中心距,各軸不平等度,齒輪嚙合間隙,各軸承的水平度不同軸度和接觸情況。

②、齒輪嚙合間隙檢查:采用壓鉛法和塞尺法,最小齒側間隙(0.05~0.08).

③、齒輪嚙合接觸面積檢查:采用涂色法,接觸長度不得小于齒長的60%。齒輪不得有斷齒,齒面不得有裂紋和剝落等現象。

3、滾筒的修理與裝配:

滾筒出現裂縫要進行焊補,襯木磨損嚴重必須進行更換,固定螺釘要沉入襯木的1/2。

4、緊急制動閘

①、閘的工作行程最大不得超過全行程的3/4,留有1/4做調整用。(以手剎的活動距離為標準)

②、制動傳動機構的各部份零件,必須有是靈活可靠,各軸節不得松曠、過緊,松閘時,制動閘瓦和制動輪的間隙應保持在1~2㎜之間,拉閘時,閘瓦必須嚴密地壓在制動輪上,閘瓦與制動輪的寬度中心線要一致。偏差不得大于軸瓦寬度的10%。

5、電氣部份

①、電動機在檢修前先要求測量其絕緣阻值并記錄,檢修后復測一次,做好檢查、加油工作。

②ⅱ電氣除塵和觸頭修理、調整均按《煤礦機電設備完好標準》執行,務整定值任何人都不得隨意調動。

③ⅲ電機滑環裝置必須調整好,碳刷與滑環按觸面積不得小于80%,運行時,碳刷不得冒火花。

④、電機機座應重新制作,裝配后,電機與減速箱水平及同軸度應保持一致。

⑤、檢修完畢后,要進行試車,正常后才能投入運行。

篇2:運搬區井下絞車司機安全生產責任制

1、保證在操作過程中遵守國家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規章、標準和技術規范。

2、嚴格執行《煤礦安全規程》、《絞車操作規程》,確保能夠正確操作設備。

3、搞好本崗位設備的日常檢查保養,并做好保養檢修記錄。

4、及時參加工區組織的各種會議及安全活動,對會議精神認真貫徹執行。

5、正確分析、判斷和處理各種機械事故苗頭,發生事故時,及時向值班人員匯報并保護現場。

6、熟悉井下的各種避載線路和避載設施,發生事故災害能及時安全沿避載線路進行撤。

7、必須盡職盡責,杜絕“三違”現象。

8、完成領導安排的其它工作。

篇3:井下無極繩絞車司機崗位職責

1、接班時必須對設備裝置檢查一次,是否靈敏可靠,若發現異常及時處理,處理后方可工作。

2、搞好設備衛生和責任區衛生。

3、發現超高、超寬、超載不得開車。

4、嚴格執行“行人不行車、行車不行人”的規定,必須集中精力,謹慎操作不準擅離職守。

5、發現車輛掉道,不許硬拉復位。

6、運料結束后,必須切斷電源,關緊工作閘。

7、開車時聽清信號,辨別行車方向,打開制動閘,啟動絞車空轉,空轉后拉緊手閘,車輛慢慢行駛,若發現鋼絲繩大幅度跳動松弛、咬繩、爬繩、鋼絲繩頭翹起或有異常響動,應立即停車等待處理后再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