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空區管理安全技術措施
為加強王家塔礦回采過程中和回采后采空區管理工作,確保王家塔礦煤炭生產長期安全有序地進行,特制定本措施如下:
1.為避免初次放頂形成颶風,工作面投產前就要制定詳細可行的強制放頂措施,合理選擇炮眼參數及布置方式,確保強制放頂效果。
2.開采過程中觀察采空區頂板的垮落情況,發現采空區懸頂嚴重時要制定專門措施,減慢工作面推進速度或放震動炮處理采空區懸頂,避免頂板一次性大面積垮落對人員和設備造成損傷。
3.隨時監測采空區漏風情況,在工作面進風側吊掛導風設施減少采空區進風,降低采空區自然發火危險。
4.定期檢查開采工作面與相鄰準備工作面或備用工作面間的密閉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維護,確保密閉不漏風。
5.定期檢查開采工作面與相鄰準備工作面或備用工作面間的密閉內外溫度、一氧化碳濃度、瓦斯濃度等火災參數,及時發現采空區自燃情況,以便及時采取防滅火措施,確保生產正常進行。
6.由于王家塔礦開采的煤層埋藏較淺,要對頂板及地面設置監測、監控系統,并派專人值守,隨時觀測采空區及地面的裂隙情況,對地表裂隙采用壓埋灌漿等措施進行堵漏,確保采空區地表不漏風。
7.加強觀察采空區積水、瓦斯等有害氣體的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安全措施,避免給鄰近工作面及礦井造成災害。
8.一旦發生采空區發火情況,火勢較弱時,可以采取加快回采速度的辦法是發火區盡快進入窒息帶,自動熄滅;當發現火勢較強時,必須先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對采空區進行封閉后再進行注氮滅火工作。
9.采煤面停采、回撤期間,應及時減少工作面風量;停采后,利用束管對采空區氣體進行監測,每天至少測定一組數據;采煤面回采結束后,應在40天內回撤完畢。
10.工作面回采結束后應在45天內完成采空區的密閉工作。在與采空區聯通的所有巷道內構筑永久密閉,密閉要求:墻體采用磚混結構,兩側磚厚各500mm,中間夾300mm混凝土,混凝土標號為pc32.5,強度c30;每道密閉均留設觀察孔、措施孔、泄水孔(觀察孔距頂板500mm左右,措施孔在密閉中間,泄水孔不高于地板500mm);密閉周邊掏槽300mm;嚴密不漏風(手觸無感覺、耳聽無聲音)墻體平整;無裂縫(雷管線不能插入)。
11.在采空區密閉內設置束管監測探頭,建立采空區密閉管理及檢查制度,每7天對密閉內外溫度、一氧化碳濃度、瓦斯濃度等參數進行檢查,建立臺帳。
12.王家塔礦防滅火手段采用的是注氮與噴灑阻化劑。注氮要求順槽內有專用管路,注氮位置為工作面下隅角。使用ф51mm無縫鋼管作為氮氣注入段,注入深度為支架后15m。噴灑阻化劑位置為工作面上下隅角及各支架架間。
13.對防滅火系統及設備要定期維護。日常應加強注氮機、阻化劑泵站的保養和維護工作,確保各種防滅火手段隨時可以投入使用。
篇2:采空區及盲巷安全管理制度
盲巷及采空區管理制度
1、采煤工作面上、下盲巷(上、下隅角)必須及時回收、盲巷長度不得超過“作業規程”規定距離。
2、超過擴散通風距離(6米)的盲巷要實行局扇供風或導風筒供風,否則必須設置柵欄、揭示警標,禁止人員入內,長期停風的盲巷必須在24小時內封閉完畢。
3、廢棄的巷道必須及時連續進行回收、封閉。
4、臨時停工、停風造成的盲巷必須設置柵欄、揭示警標,恢復工作時要制定排除積聚瓦斯的安全措施,并按《規程》規定進行瓦斯檢查工作。
5、封閉的盲巷必須在密閉前斷開鐵道。
6、采、掘工作面接近盲巷需要啟封利用時,必須制定排放瓦斯的安全措施。
7、采煤工作面結束后,采空區必須在45天之內進行永久性封閉。每周觀察采空區內的瓦斯和其它有害氣體變化情況,發現有異常情況,進行氣體分析。
8、嚴格執行《煤礦安全規程》的有關規定。
安全監控管理制度
1、礦總工程師、機電礦長、安全礦長要經常督促檢查安全監控安裝、使用和管理工作。
2、通風、機電安全監控管理人員(通風、機電技術員、工程師)負責安全監控日常管理工作。
3、采掘作業規程中要明確規定安全監控設備安裝位置、種類、數量,電纜敷設路線,報警值、斷電值、復電值、斷電范圍等,并繪制布置圖和斷電控制圖。
4、安全監控的安裝、維護、使用和管理嚴格按《煤礦安全監控系統及檢測儀器使用管理規范》執行。
5、便攜式甲烷檢測報警儀應設專職人員負責充電、收發及維護,嚴格按產品說明書進行操作,嚴禁擅自調校和拆開儀器,并要愛護、保養好。
6、安全監控分站處應設置安全監控管理牌版。監控分站要指定人員看管,保證正常運轉。各地點使用的傳感器必須明確隊組、人員看管、吊掛和移動,保持按規定設置。造成損壞或丟失的,應由責任人負責賠償。
7、安全監控維護人員(監控工)對分站等監控設備每月進行一次調校,對甲烷傳感器、便攜式甲烷檢測報警儀每10天進行一次調校,對甲烷超限斷點功能每10天進行一次測試。
8、安全監控維護人員要經常對安全監控設備進行巡檢、維修、保養,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保證設備完好,可靠運行。
9、安全監控維護人員應做好安全監控設備臺帳、故障登記、檢修記錄、巡檢記錄、調校測試記錄。
10、安全監控中心站嚴禁非工作人員入內。監視器要專用監控,不得亂動、亂調,隨便加入無關信息和做無關工作。由此造成損壞或損失
的,由當事人賠償。
11、安全監控值班人員(調度員)要時刻注意安全監控系統運行情況,認真監視監視器所顯示的各測點變化等信息情況。發現報警、斷點、分站無答等異常情況,要立即向有關礦長、安全監控通風、機電管理人員和維護人員匯報。
12、安全監控值班人員負責將《安全監控日報》每天打印一份,《報警斷電記錄月報》每月打印一份,報礦長、礦總工程師簽字,并做好《中心站運行日志》記錄。
13、通維段、生產調度室要張貼安全監控系統圖和示意圖,通維段要設置安全監控管理牌板。
14、安全監控管理人員要及時繪制補充安全監控系統圖和示意圖,填寫修改安全監控管理牌板內容。
篇3:采空區安全管理制度
無極山礦區自2006年7月開始采礦以來,到目前已有部分地段形成了采空區,隨著采礦工作的推進,采空區也將隨之擴大和增多。為了從根本上消除閑置采空區帶來的安全隱患,根據《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規程》(GB16423-2006)的要求,結合礦山實際,制定本規定。
一、1854中段
礦體分東西兩個礦體,呈長條狀近南北向展布。前期回采從礦權區南邊界開始,向北回采,中間主運輸平巷在本中段采礦期間保留。采空區根據圍巖結構及支撐能力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處理。
1、圍巖結構好、支撐力強,形成高大采空區而不能自然冒落的采空區,如東11號至東6號采區、北部采區等,隨著采礦工作面向北推進,礦體回收結束后,在距采礦區最近工作面20m以外的采空區內實行強制放頂,使其在采空區底部形成20m左右厚的覆蓋層。強制放頂隨著采空區的推進而隨之推進。
2、圍巖結構較松軟,隨著采空區的形成而逐漸自然冒落的采空區,如西部礦體,如自然冒落已達到20m左右的厚度,則不再進行強制放頂。如覆蓋層厚度在兩個月內達不到20m左右,而其頂部已趨于相對穩定狀態,則需增加強制放頂,使其覆蓋層厚度達到20m左右。
3、在無底柱分段崩落法采礦試驗區,回采工作開始后,在回采工作面上方,若上盤不能自行冒落或冒落的巖石厚度達不到20m左右,則及時進行強制放頂,使其覆蓋層達到規定的厚度。
4、在采空區穿脈靠近沿脈主巷岔口的穿脈內,用石塊砌墻將穿脈口封堵。
二、1800中段
目前,1800中段的采礦方法基本確定采用無底柱分段崩落法,采空區的處理方法依照1854中段第3條進行。
三、采空區數據要進行專門測量監控。
四、采空區的所有相關資料,要及時填入《采空區登記表》,歸檔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