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區采空區剝離安全技術措施
為了認真貫徹執行國家的安全生產方針,確保國家財產不受損失,防止各類事故的發生,保障滅火工程的順利實施和完成,特制定如下的安全措施。
一、火區剝挖的安全技術措施:
1、在剝挖火區之前先確定火區的范圍并設警界。
2、在作業之前,所有機械必須進行檢修,工作人員必須佩帶安全帽、防毒口罩,穿防護工作服等。
3、在火區工作的所有機械工作人員及管理人員在火區施工之前必須進行安全技術教育的培訓,取得資格證后方可施工作業。
(1)在進入火區施工時,非工作人員不得入內。所有的機械和管理人員必須有序地進入施工現場,如有隱患,有序及時的撤出火區。
(2)在剝挖火區的同時,必須有專職人員24小時堅守火區施工重地。如發現異常及時的撤出所有的機械和工作人員并及時向領導匯報。
(3)在施工作業時,必須按照設計要求施工。邊坡角度60°,臺階寬30m等。
(4)遇到火勢較高的地方,不能及時作業,必須現用水把溫度降到一定時進行施工。
(5)在火勢低的情況下,可以采取邊用水降溫,邊進行施工。
二、采空區剝挖的安全技術措施
?1、由于過去的采空礦井沒有科學管理,礦井內無圖紙、技術資料,不能正確反應采掘情況,井下巷道的采空區不能準確的確定,因而在施工的同時只能采取邊探的措施或對現場隨時觀察,有發現動象、下沉或裂縫及時撤離。
2、打孔向所有的采空巷道注漿充填,這樣可以防止施機械綴入采空區造成傷亡事故。
3、穿孔放炮、崩塌采空、頂板、封堵采空巷道,這樣可以減少下沉,防止事故的發生。
4、根據生產需要,可隨時請專業勘測單位用電位儀對采空范圍及巷道走向進行勘測;同時在露天采坑內鋪設管道,已備排水和滅火用。對揭露出來的巷道防止著火,不開采時,用沙子及時封堵,開采時,將其清除。
5、要制定具體的采空區生產作業規程,對具體作業人員進行培訓。讓作業人員對面臨的現實危險的足夠的認識,能夠嚴格按作業規程進行生產,對異常情況有思想準備,管理機構要對生產作業情況經常進行核查,發現異常及時處理;要制定突發事故的搶險救援預案。
6、在舊巷及采空區作業前,先用鉆機打前探眼,上部剝離物厚度不足6m時,再探爆破孔懸吊炸藥提前爆破,促使采空區上部徹底塌落充實,再進行作業;沒有條件時,在上部6m以內進行剝離作業時,采、運及輔助設備不得橫跨舊巷道和采空區進行作業,此兩條作業規程不得隨意改變。
7、在舊蒼及采空區上部覆蓋層厚度超過6m進行剝離作業時,由于挖掘機及它設備均屬中小型設備,自重不大,可以橫跨舊巷和采空區作業,但要隨時觀察。為了確認采空區具體位置,可用鉆機對整蝠采掘帶先進行穿孔前探,對危險地段提前爆破處理,促使采區徹底塌落,然后采裝設備再進入現場作業。采空作業必須實行特殊作業專項負責制,專門管理機構要指派人員作為作業負責人。
8、鉆機在采空區煤層穿孔作業時,鉆機采用“之”字形折返前進方式,鉆機履帶與空巷之間非平行方向。使之總存在一定的夾角,防止一側履帶突然落入空巷,并利用鉆桿進行探查,在鉆機5—6m的時候,采用間歇給壓,以防止空巷打通時,突然壓力釋放,沖擊器空打鉆頭打眼。
9、鉆機穿孔后,馬上退出,不準在采空區停留,然后進行爆破,爆破中對空巷頂部的炮孔,采用藥包吊住的方法進行爆破,一次起爆。
10、對采空區進行實施爆破時,必須檢測瓦斯濃度,如瓦斯濃度超限則必須進行排放。具體方法為:在該部位密集穿孔,利用原礦井風機進行瓦斯抽放,直到檢測瓦斯濃度低于爆炸濃度后,方可進行爆破作業。
11、對于高溫孔,提前用疏干水罐入,使井下高溫的極可能著火的煤進行滅火降溫,同時在露天采坑內鋪設管路,對高溫孔內的火煤消滅。
12、對于水孔,必須提前放水,將積水導引到采場內的集水坑中,用排水泵正常排水。
三、此措施自下發之日起施工隊認真學習貫徹執行
篇2:深孔爆破法處理采空區安全措施
(1)為保證本次爆破安全順利進行,設置采空區處理管理部門,作業現場設置專職安全管理人員,確保了爆破全過程設備和人身的安全。
(2)編制安全撤離預案,在施工現場設置安全撤離路線標志(明示牌)。
(3)把空區的平面位置用木牌標定在現場,木牌上要標明空區標高和安全作業厚度。
(4)對有裂隙地帶設置警戒線,嚴禁人員進入危險地帶。劃定警戒區域,控制進入警戒區域的人員數量。
(5)在采空區邊上或塌方區附近,安排專職人員進行監測,如有異常情況作業人員立即撤離。
(6)為保證人員設備安全施工,在施工區域建立地壓活動監測點,自穿孔之日起設置專人采用巖體聲發射儀進行24h不間斷監測,提供可靠的數據資料用以分析預測地壓活動情況,確定能否按計劃實施爆破。
(7)在施工中實時監測本爆區和周邊的地壓活動情況,發現異常及時報告并撤離。
(8)在爆區較近邊坡、地表作明顯沉降標志,使用水準儀進行定期和不定期測量,發現異常立即通知鉆機停止作業并移至安全地帶。
(9)來往運輸車輛遠離本爆區鉆機作業區域。
(10)鉆孔作業前必須認真檢查作業區域和附近的巖性穩定及其變化狀況,作業時要有經驗豐富的人員作警戒工作,各施工隊及現場管理人員必須嚴格交接班制度,做好交接班的記錄工作。
(11)鉆孔作業平臺必須保持平整,無大塊或其他障礙物,每個作業點至少要有兩處以上安全撤退路線。施工單位穿孔作業人員必須認真如實記錄穿孔的施工情況,只允許白天作業,對異常現象必須記錄清楚,并及時向采空區處理管理部門通報。
(12)在采空區上方作業時,設備出現故障,應移至安全區域進行維修。
(13)現場施工中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人員必須迅速撤離至安全地點,并及時向采空區處理管理人員匯報:
①地表新鮮開裂;
②地表松動、沉降;
③遇到空區,小于要求保安層厚度時;
④雨天地表匯水灌人的低洼處;
⑤其他異常情況。
(14)在穿孔施工期間,地壓監測人員對需該區附近監測系統進行24h不間斷監測,判斷該區域實時地壓情況,保證施工安全。
(15)在裝藥施工時安排專職人員對附近塌方區崖壁、裂隙和塌陷處進行監測,同時配合地壓監聽提供即時安全信息,如有異常情況立即通知裝藥人員向安全地帶撤離,實施安全撤離預案。
(16)自裝藥前一天開始,設置專職人員對爆區附近空區實施不間斷監聽,以確保裝藥時人員能否進入爆區裝藥,如有異常應立即通知作業人員撤離至安全地點。
(17)在采空區上進行裝藥連線作業時,嚴禁在相鄰的采空區進行爆破作業。
(18)為了預防部分孔內溫度高的炸藥自燃,預備消防車在附近待命。
(19)在爆破施工期間,各現場施工人員必須嚴格按有關規定程序進行作業,嚴禁攜帶煙火和手機進人爆區,安全保衛人員要阻止一切閑雜人員進人施工現場。
(20)裝藥、連線過程中嚴禁車輛和設備在爆區周圍20m內運行。
(21)在空區安全厚度較薄的區域用警戒帶標示,并嚴格限制施工人數,要求兩人運藥,兩人裝藥,兩人充填。
(22)如發現危及人身安全的險情,應立即組織人員撤離。
(23)爆破時本采空區和相鄰采空區均停止作業,人員撤離、設備撤至安全地點并采取有效防護措施。
(24)爆破施工作業,必須嚴格按照國家有關爆破規程操作。
(25)爆破后待警戒解除,由地壓監測人員進入現場監測,確定安全后方可進行后續處理。
篇3:煤礦采空區阻化汽霧防火技術規范(MTT699—1997)
前言
本標準由煤炭工業部科技教育司提出。
本標準由煤炭工業部煤礦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撫順分院。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付云生。
本標準委托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撫順分院負責解釋。
煤礦采空區阻化汽霧防火技術規范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應用阻化汽霧方法防止煤礦采空區自然發火的一般要求、霧化方法和管理等。
本標準適用于有條件采用阻化汽霧技術的煤礦采空區自然發火的防治。
2引用標準
下列標準所包含的條文,通過在本標準中引用而構成為本標準的條文。本標準出版時,所示版本均為有效。所有標準均會被修訂,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準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MT/T700—1997煤礦防火用阻化劑通用技術條件
煤礦安全規程1992-10-22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部
礦井防滅火規范(試行)1988-03-26中華人民共和國煤炭工業部
3定義
本標準采用下列定義。
3.1阻化汽霧防火fire-preventionbytheinhibitionofatomizedsprays
使阻化液霧化后進入采空區阻止煤氧化,防止采空區煤炭自然發火的技術。
3.2阻化劑inhibitor
具有抑制煤炭氧化能力的化學物質。
3.3阻化汽霧inhibitionofatomizedsprays
利用汽霧發生器產生的微小阻化劑霧滴。
3.4汽霧含量densityofatomizedsprays
單位體積風流中攜帶阻化劑霧滴的品質或霧滴數。
4一般要求
4.1采用阻化汽霧防火技術的礦井應具備:
——完整的采區及工作面的通風系統圖和與防滅火有關的技術數據;
——測量巷道風量和采空區的漏風量、溫度、濕度等參數的儀器儀表與工具;
4.2采用阻化汽霧防火技術時,應編制實施方案,經有關部門審批。
4.3阻化汽霧防火技術實施前,應對阻化劑的阻化效果和汽霧發生器的霧化效果進行檢驗。
4.4阻化汽霧防火技術實施后,應由批準單位負責驗收。
4.5設有阻化汽霧防火設施及觀測點的巷道,應維護良好,有害氣體濃度應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的規定。
5阻化汽霧防火方案內容
a)防火區或火災隱患區的基本情況;
b)防火區內通風設施的位置、狀態和氣體分析結果;
c)漏風狀況的檢測與分析;
d)阻化汽霧系統和霧化方法;
e)阻化效果的預測;
f)阻化汽霧防火管理;
g)設計說明書、有關圖樣、設備清冊和資金概算。
6阻化防火參數測定
6.1阻化劑的阻化效果測定按MT/T700的有關規定進行。
6.2實施阻化噴霧時,應對采空區內風流采樣,測定其汽霧含量。
7霧化防火工藝及要求
7.1按噴霧方法區分,可采用單點噴霧或多點噴霧。
7.2按噴霧時間區分,可采用連續噴霧或間歇噴霧。
7.3在采空區回風側漏風地點不宜設置汽霧發生器。
7.4根據汽霧阻化防火的需要,阻化劑汽霧應滿足下列要求;
a)霧化率不宜低于85%;
b)霧化率超過85%時霧滴的最大直徑不宜超過100μm;
c)霧滴平均直徑不宜大于15μm
d)小于100btm霧滴的累計重量不宜少于50%。
7.5采空區漏風流中汽霧含量不宜低于10g/m3。
7.6實施阻化防火技術時,噴霧量按式(1)計算:
V=QADLHS(1)
式中:V——日噴霧量,m3/d;
Q——噸煤用液量,m3;
A——工作面丟煤率,%;
D——實體煤容重,t/m3;
L——工作面長度,m;
H——工作面采高,m;
S——工作面日進度,m。
8效果考察與管理
8.1為保證汽霧阻化防火的有效性,應建立有效的氣體監測系統,定期檢查工作面及采空區氣體成分,需檢查的氣體成分主要為:氧氣、甲烷、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同時觀測溫度、濕度和漏風量。
8.2定期觀測采空區內漏風流中的阻化汽霧的含量,應滿足7.5的要求。
8.3必須建立汽霧阻化防火設備的操作規程、工種崗位責任制等規章制度。
8.4建立汽霧阻化防火臺帳。
8.5實施阻化汽霧防火技術的防火區的管理,應按《煤礦安全規程》和《礦井防滅火規范》的有關規定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