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工作面回采期間防滅火安全技術措施

工作面回采期間防滅火安全技術措施

2024-07-23 閱讀 3579

3501工作面已累計推進(平均進度)45米(皮帶巷推進53米,回風巷推進37米),為做好3501工作面在正常回采期間工作面不發生高溫、氣體超限、發火等情況,特制定如下防滅火安全技術措施,請各單位嚴格遵照執行。

一、工作面正常回采期間防滅火措施

工作面上、下隅角頂板管理

1、綜采隊在工作面推進過程中,要求每班必須對上下隅角、煤幫支護材料進行拆除、回收,確保頂板在垮落步距內能夠自然垮落。

2、在工作面回采過程中,要求每班放實上下隅角,上下隅角放頂滯后步距最大不得超過3m;如上下隅角頂板超過3m仍未自然垮落時,則由綜采隊采用放炮法進行強制放頂,否則停止工作面推進,另行指定專項安全技術措施。

工作面注氮防滅火:

1、工作面注氮防滅火通過在下隅角預埋注氮管路至采空區,采取“連續、開放式”注氮方式。

2、工作面注氮期間除制氮機必要檢修外,必須保持24小時連續不間斷注氮,注氮流量控制在400-450m3/h。

3、注氮期間,由壓風工每天定時對氮氣中氧含量進行檢測、記錄,生產科主管技術員不定時抽檢,一旦出現異常情況立即匯報調度室。除調度室下發指令要求停止注氮外,其他人員不得隨意要求開停注氮。

4、在日常生產過程中,工作面下隅角預埋注氮管路的拉移、維護均由綜采隊負責,若出現管路損壞、變形、堵塞等現象時,及時匯報調度室及生產科,生產科安排采取相關處理措施,不得瞞報、謊報,以免造成氮氣泄露傷人事故。

工作面煤體超前注水防滅火:

1、由通滅隊分別在3501工作面皮帶巷、回風巷超前工作面10米處開始施工超前注水鉆孔,實施煤體超前注水,進行預防性注水;

2、超前注水鉆孔間距5米,根據工作面煤厚計算,皮帶巷鉆孔仰角15-20°,回風巷鉆孔仰角3-5°,垂直兩巷中心線施工,鉆孔開口高度為距底版1-1.5m;兩道鉆孔施工可分階段施工,但兩道內超前注水鉆孔各不得少于4個;

3、鉆孔施工完成后要求立即對該面實施超前注水,每孔注水量暫定為17m?,現場依實際情況而定,以濕潤煤體不出現大量外滲為原則,每班對所施工的鉆孔進行循環倒換注水。

工作面供風管理:

3501工作面在前期回采期間,考慮回風側巷道呈階梯型布置,通風阻力較大。故工作面供風量需嚴格按照礦井通風設計要求配風,實際供風量不得低于600m3/min,為做好工作面風量管理,要求通滅隊做好如下通風設施管理:

1、二采區一號、三號、四號聯絡巷風門;

2、25113皮帶聯絡巷風門;

3、二采區軌道下山運輸通路風門;

4、三采區所有風門、風障。

要求通滅隊加強通風設施維護及管理,定期排查漏風點,完善風門閉鎖裝置,減少礦井因通風設施造成的漏風及避免出現風流短路現象,確保工作面及用風地點風量穩定、合理,為工作面防滅火工作創造有利條件。

加強氣體監測

正?;夭善陂g工作面氣體的檢測,主要通過現場人工檢測和傳感器監測兩種手段:

1、工作面正?;夭善陂g,瓦檢員必須嚴格按照規定做好工作面氣體監測工作,每班必須對工作面、上下隅角、回風流等指定地點的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溫度及氧濃度進行檢查,并匯報調度室及通滅隊進行記錄,信息化隊要定期標校各類傳感器,確保靈敏有效。

2、每班至少對工作面溫度及各種氣體參數檢測2次,出現異常情況時,隨時進行抽檢,具體測點設置如下:

ⅰ、距工作面上口大于10m處的回風巷風流中。

ⅱ、工作面下出口處。

ⅲ、工作面前半部煤壁側、輸送機槽(機架前)和采空區側(后部輸運機)。

ⅳ、工作面后半部煤壁側、輸送機槽(機架前)和采空區側(后部輸運機)。

ⅴ、輸送機槽中央距回風口15m處風流中。

ⅵ、采煤工作面上隅角測點。

ⅶ、距采煤工作面下口大于10m處的皮帶巷進風流中。

ⅷ、采煤工作面回風流進入采區回風巷前10-15m的風流中。

其他輔助防滅火技術

1、人工碼設黃土墻封堵上下隅角:在工作面推進過程中,上下隅角如出現放頂垮落不實現象,可采用人工碼設黃土墻的方法,對上下隅角的空洞或漏風點進行封堵,以減少采空區漏風。

2、噴灑阻化劑:在工作面回采推進期間,要求每推進1.2米,人工噴灑阻化劑不得小于100kg;灌漿山泥漿中添加阻化劑每次控制在400-500kg之間。

二、安全技術措施

1、由綜采隊定期疏通工作面兩道的排水系統,確保完好可靠,灌漿期間的脫水必須及時通過人工引至泄水巷排出。

2、通滅隊必須加強灌漿、注氮系統檢修(灌漿山設備及管路、閘閥等)工作,并在灌漿山存貯一定數量的阻化劑。

3、加強礦井所有風門、風障的維護及管理,特別是三號聯絡巷、四號聯絡巷及25113皮帶巷通路風門必須重點進行管理,嚴防其出現風流短路或工作面供風不穩定現象出現,各維修點必須做好放炮后清渣、清煤工作,嚴防因放炮落煤堵塞而影響工作面風量穩定。

4、調度室、安檢科每班必須有專人對工作面安全隱患進行排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處理,確保安全的情況下方可繼續作業。

5、工作面瓦檢嚴格按照規定做好氣體監測工作,每班按照指定路線對工作面進行巡回檢查,現場交接班,嚴密監測氣體變化情況,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向調度室匯報。

6、灌漿時,灌漿工必須現場監護,合理控制灌漿量,不得出現大量漏漿,影響工作面正常作業。

7、灌漿期間,通滅隊必須設專職人員現場進行觀測漏漿情況,發現有大量滲水或其它異常情況時,必須要求立即停止工作,進行處理。

8、灌漿期間,對設備、電纜等必須用舊風筒遮蓋保護,以防淋濕。

9、抬鉆、打鉆及灌漿前必須檢查施工現場支護質量,敲幫問頂,加強支護;作業人員做好自主保安,時刻注意設備及支護安全情況,要求服裝整齊,綁緊衣袖、衣襟,確保自身安全。

10、注氮期間,工作面瓦檢員必須加強上下隅角氧含量及其他氣體濃度檢測,如發現上下隅角、支架后采空區氧含量低于18%及時匯報調度室,懸掛警示牌,嚴禁人員進入低氧區作業。注氮時間另行通知。

11、工作面放頂作業如需放炮作業,嚴格按照生產科下發的放頂相關安全技術措施執行,嚴格執行“一炮三檢”“三人連鎖放炮”制度。

12、工作面如出現氣體超限、高溫或發火等事故,則由生產科另行制定安全技術措施,本措施中未盡事宜,按照《煤礦安全規程》及其他相關措施執行。

篇2:回采工作面防滅火安全技術措施

6112、6121回采工作面將于近期投產,工作面可采儲量較大,17萬噸,按照已采工作面的平均推進度計算,兩個采煤工作面從開采到回采結束,預計一年,回采周期較長,工作面開采煤層為B2煤層,經2011年瓦斯等級鑒定為低瓦斯礦井,礦井瓦斯絕對涌出量1.355m3/min,二氧化碳絕對涌出量1.267m3/min,煤層自燃發火傾向性鑒定為不易自燃發火煤層,無煤塵爆炸危險,為此特制定該工作面防、滅火安全技術措施。

一、防、滅火基礎管理工作

1、加強工作面勞動力組織管理,選用有一定采煤經驗的熟練工,確保工作面出勤,提高推進度,力爭達到月進度50米。

2、工作面煤層厚度變化較大,1.5米至1.1米,各類型號的支柱要有一定數量的備用支柱,以適應煤層厚度的變化。

3、工作面采高必須得到有效控制,支柱不準超長使用,嚴禁支柱失穩,防止頂板事故,影響正規推進度。

4、工作面遇構造,應盡可能采用少留煤柱或不留煤柱的方法通過地質構造帶。

5、選用無煤柱開采工藝,減少采空區浮煤丟失,工作面浮煤必須收盡。

6、選用低負壓、大風量的通風方式,減少采空區漏風和漏風半徑,為防火創造條件。

7、礦井通風必須達到安全、穩定和可靠的目標。

二、防、滅火安全技術措施

1、工作面通風方式選用U型通風,一進一回.

2、為減小工作面通風阻力,工作面必須隨時保持暢通。

3、工作面通風系統必須做到穩定、安全、可靠,決不允許隨意改變通風系統,通風系統調整必須經過集體研究,技術負責人同意后方可實施。

4、工作面風巷必須保持暢通,使用斷面應保持設計斷面的70%,低于該斷面時應擴巷;風巷的材料堆碼整齊,嚴禁在同一斷面橫向大批量堆放支柱和材料,只能沿走向堆碼,以提高有效斷面。

5、采煤工作面運輸平巷以上的采后小眼,必須及時封閉和支護,采用水泥砂漿和堅硬矸石作密閉,其厚度應大于1.米,密閉以上用矸石充填飽滿,密閉以下保證支護良好,邦頂用排柴背緊背牢。

6、加強全礦通風系統管理,及時構筑風門,密閉、嚴禁打開風門不關,嚴禁用礦車撞風門,損壞的風門由礦長組織人員在24小時之內修復完成。

7、工作面回采2個月后立即實施噴灑石灰阻化劑防火,每周一次。

三、滅火預案

當工作面上隅角或風流中出現CO或煙霧,煤油味時,應立即向礦領導匯報,迅速撤出工作人員,核實和查明原因,采取如下措施:

1、CO濃度不高,未超過24PPm,無煙霧時,停止回采,對工作面進行觀察。

2、CO濃度不高,未超過24PPm,無煙霧也可分步實施正?;爻?回撤方向可由下至上進行。

3、CO濃度上升速度快,煙霧大,無法進行常規回撤時,則執行通風系統調整為下行通風方案,改善工作面回撤氣候條件,下行通風回撤安全措施另行編制:

4、回撤結束后,立即對41121運輸巷、風巷處進行永久密閉,密閉中上部預埋取樣管,密閉下部設反水池,密閉位置由集體討論,技術負責人決定,封閉時可視氣體變化程度決定是否采用一次性封閉,還是二次封閉到位,封閉后應觀察24小時,觀察期間井下停止一切電源、停止井下一切作業,并設三個崗哨,即:采煤工作面運輸巷風門處,材料上山上口處,回風井口,禁止人員入井。

5、觀察24小時后,由輔助救護隊員帶機下井進行檢查,檢查路線從進風流入井,分別檢查采煤工作面運輸巷、回風巷密閉,檢查內容:密閉完好,氣密情況、巷道支架完整、氣體等情況,出現問題立即從新風流中撤出,待制定措施后,按措施執行。

篇3:工作面回采期間防滅火安全技術措施

3501工作面已累計推進(平均進度)45米(皮帶巷推進53米,回風巷推進37米),為做好3501工作面在正?;夭善陂g工作面不發生高溫、氣體超限、發火等情況,特制定如下防滅火安全技術措施,請各單位嚴格遵照執行。

一、工作面正?;夭善陂g防滅火措施

工作面上、下隅角頂板管理

1、綜采隊在工作面推進過程中,要求每班必須對上下隅角、煤幫支護材料進行拆除、回收,確保頂板在垮落步距內能夠自然垮落。

2、在工作面回采過程中,要求每班放實上下隅角,上下隅角放頂滯后步距最大不得超過3m;如上下隅角頂板超過3m仍未自然垮落時,則由綜采隊采用放炮法進行強制放頂,否則停止工作面推進,另行指定專項安全技術措施。

工作面注氮防滅火:

1、工作面注氮防滅火通過在下隅角預埋注氮管路至采空區,采取“連續、開放式”注氮方式。

2、工作面注氮期間除制氮機必要檢修外,必須保持24小時連續不間斷注氮,注氮流量控制在400-450m3/h。

3、注氮期間,由壓風工每天定時對氮氣中氧含量進行檢測、記錄,生產科主管技術員不定時抽檢,一旦出現異常情況立即匯報調度室。除調度室下發指令要求停止注氮外,其他人員不得隨意要求開停注氮。

4、在日常生產過程中,工作面下隅角預埋注氮管路的拉移、維護均由綜采隊負責,若出現管路損壞、變形、堵塞等現象時,及時匯報調度室及生產科,生產科安排采取相關處理措施,不得瞞報、謊報,以免造成氮氣泄露傷人事故。

工作面煤體超前注水防滅火:

1、由通滅隊分別在3501工作面皮帶巷、回風巷超前工作面10米處開始施工超前注水鉆孔,實施煤體超前注水,進行預防性注水;

2、超前注水鉆孔間距5米,根據工作面煤厚計算,皮帶巷鉆孔仰角15-20°,回風巷鉆孔仰角3-5°,垂直兩巷中心線施工,鉆孔開口高度為距底版1-1.5m;兩道鉆孔施工可分階段施工,但兩道內超前注水鉆孔各不得少于4個;

3、鉆孔施工完成后要求立即對該面實施超前注水,每孔注水量暫定為17m?,現場依實際情況而定,以濕潤煤體不出現大量外滲為原則,每班對所施工的鉆孔進行循環倒換注水。

工作面供風管理:

3501工作面在前期回采期間,考慮回風側巷道呈階梯型布置,通風阻力較大。故工作面供風量需嚴格按照礦井通風設計要求配風,實際供風量不得低于600m3/min,為做好工作面風量管理,要求通滅隊做好如下通風設施管理:

1、二采區一號、三號、四號聯絡巷風門;

2、25113皮帶聯絡巷風門;

3、二采區軌道下山運輸通路風門;

4、三采區所有風門、風障。

要求通滅隊加強通風設施維護及管理,定期排查漏風點,完善風門閉鎖裝置,減少礦井因通風設施造成的漏風及避免出現風流短路現象,確保工作面及用風地點風量穩定、合理,為工作面防滅火工作創造有利條件。

加強氣體監測

正?;夭善陂g工作面氣體的檢測,主要通過現場人工檢測和傳感器監測兩種手段:

1、工作面正常回采期間,瓦檢員必須嚴格按照規定做好工作面氣體監測工作,每班必須對工作面、上下隅角、回風流等指定地點的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溫度及氧濃度進行檢查,并匯報調度室及通滅隊進行記錄,信息化隊要定期標校各類傳感器,確保靈敏有效。

2、每班至少對工作面溫度及各種氣體參數檢測2次,出現異常情況時,隨時進行抽檢,具體測點設置如下:

Ⅰ、距工作面上口大于10m處的回風巷風流中。

Ⅱ、工作面下出口處。

Ⅲ、工作面前半部煤壁側、輸送機槽(機架前)和采空區側(后部輸運機)。

Ⅳ、工作面后半部煤壁側、輸送機槽(機架前)和采空區側(后部輸運機)。

Ⅴ、輸送機槽中央距回風口15m處風流中。

Ⅵ、采煤工作面上隅角測點。

Ⅶ、距采煤工作面下口大于10m處的皮帶巷進風流中。

Ⅷ、采煤工作面回風流進入采區回風巷前10-15m的風流中。

其他輔助防滅火技術

1、人工碼設黃土墻封堵上下隅角:在工作面推進過程中,上下隅角如出現放頂垮落不實現象,可采用人工碼設黃土墻的方法,對上下隅角的空洞或漏風點進行封堵,以減少采空區漏風。

2、噴灑阻化劑:在工作面回采推進期間,要求每推進1.2米,人工噴灑阻化劑不得小于100kg;灌漿山泥漿中添加阻化劑每次控制在400-500kg之間。

二、安全技術措施

1、由綜采隊定期疏通工作面兩道的排水系統,確保完好可靠,灌漿期間的脫水必須及時通過人工引至泄水巷排出。

2、通滅隊必須加強灌漿、注氮系統檢修(灌漿山設備及管路、閘閥等)工作,并在灌漿山存貯一定數量的阻化劑。

3、加強礦井所有風門、風障的維護及管理,特別是三號聯絡巷、四號聯絡巷及25113皮帶巷通路風門必須重點進行管理,嚴防其出現風流短路或工作面供風不穩定現象出現,各維修點必須做好放炮后清渣、清煤工作,嚴防因放炮落煤堵塞而影響工作面風量穩定。

4、調度室、安檢科每班必須有專人對工作面安全隱患進行排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處理,確保安全的情況下方可繼續作業。

5、工作面瓦檢嚴格按照規定做好氣體監測工作,每班按照指定路線對工作面進行巡回檢查,現場交接班,嚴密監測氣體變化情況,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向調度室匯報。

6、灌漿時,灌漿工必須現場監護,合理控制灌漿量,不得出現大量漏漿,影響工作面正常作業。

7、灌漿期間,通滅隊必須設專職人員現場進行觀測漏漿情況,發現有大量滲水或其它異常情況時,必須要求立即停止工作,進行處理。

8、灌漿期間,對設備、電纜等必須用舊風筒遮蓋保護,以防淋濕。

9、抬鉆、打鉆及灌漿前必須檢查施工現場支護質量,敲幫問頂,加強支護;作業人員做好自主保安,時刻注意設備及支護安全情況,要求服裝整齊,綁緊衣袖、衣襟,確保自身安全。

10、注氮期間,工作面瓦檢員必須加強上下隅角氧含量及其他氣體濃度檢測,如發現上下隅角、支架后采空區氧含量低于18%及時匯報調度室,懸掛警示牌,嚴禁人員進入低氧區作業。注氮時間另行通知。

11、工作面放頂作業如需放炮作業,嚴格按照生產科下發的放頂相關安全技術措施執行,嚴格執行“一炮三檢”“三人連鎖放炮”制度。

12、工作面如出現氣體超限、高溫或發火等事故,則由生產科另行制定安全技術措施,本措施中未盡事宜,按照《煤礦安全規程》及其他相關措施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