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采煤工作面回采期間補充安全措施

采煤工作面回采期間補充安全措施

2024-07-15 閱讀 6670

為了進一步加強采煤工作面回采期間的安全管理,有效預防瓦斯事故的發生,確保人員安全,特制訂采煤工作面回采期間補充安全措施:

1.采煤工作面回采期間嚴禁任何人員在其回風巷道內通行或從事任何作業,并切斷一切非本質安全型電器設備的電源。

2.采煤工作面回采前,應在采煤工作面煤壁向外10m以內拉警戒線,懸掛“回采期間嚴禁入內”警示牌。此項工作由當班班長負責落實,瓦斯檢查員監督落實。

采面回風順槽車場第一道正向風門應設置“回采期間嚴禁入內”警示牌。

3.采面工作面及其風、機巷內的壓風自救裝置必須齊全完好,安全可靠,保持24小時供風,滿足發生災害時人員自救使用的要求。

4.施工排放孔期間,回風順槽內作業必須由當班班長進行安排,明確工作內容、人員數量及安全注意事項。

5.其它單位人員在進入采面回風系統時,必須由當班班長或本人向礦調度室匯報,經允許后方可入內,并說明當班作業內容、出勤人員等情況。

6.在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異常或有突出征兆時,回風系統內嚴禁任何人員進入。如確需進入時,必須經總工程師批準,由瓦斯檢查員監督落實。

篇2:采煤工作面回采期間補充安全措施

為了進一步加強采煤工作面回采期間的安全管理,有效預防瓦斯事故的發生,確保人員安全,特制訂采煤工作面回采期間補充安全措施:

1.采煤工作面回采期間嚴禁任何人員在其回風巷道內通行或從事任何作業,并切斷一切非本質安全型電器設備的電源。

2.采煤工作面回采前,應在采煤工作面煤壁向外10m以內拉警戒線,懸掛“回采期間嚴禁入內”警示牌。此項工作由當班班長負責落實,瓦斯檢查員監督落實。

采面回風順槽車場第一道正向風門應設置“回采期間嚴禁入內”警示牌。

3.采面工作面及其風、機巷內的壓風自救裝置必須齊全完好,安全可靠,保持24小時供風,滿足發生災害時人員自救使用的要求。

4.施工排放孔期間,回風順槽內作業必須由當班班長進行安排,明確工作內容、人員數量及安全注意事項。

5.其它單位人員在進入采面回風系統時,必須由當班班長或本人向礦調度室匯報,經允許后方可入內,并說明當班作業內容、出勤人員等情況。

6.在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異常或有突出征兆時,回風系統內嚴禁任何人員進入。如確需進入時,必須經總工程師批準,由瓦斯檢查員監督落實。

篇3:回采期間防沖擊地壓安全技術措施

B1302工作面已安裝完畢,將于近期組織調試生產。該面處于1302、1303采空區及官莊二號斷層(落差12-18m)圍成的三角區域內,經評估該面具有中等沖擊危險性,根據沖擊危險指數不同,將工作面沖擊地壓危險區分為五個區域(如附圖),其中,一區為特重點防沖區域,二區、四區、五區為重點防沖區域,三區為一般防沖區域。為保證回采期間安全,特編制沖擊地壓監測治理方案和安全技術措施。一、沖擊地壓監測內容及方法1、煤體內部應力監測在工作面運順上幫、軌順下幫分別安裝了15個鉆孔應力計,軌順非面側幫安裝10組鉆孔測力計,用來監測煤體內部應力的變化情況。鉆孔應力計間距5~10m,孔深4~10m。工作面生產期間,根據煤體應力變化情況,每1~2天觀測一次,應力變化明顯時觀測頻次適當加密,每天、每班或間隔0.5~2小時觀測一次。2、煤粉量檢測工作面開始推進后,在軌順兩幫、運順面側煤幫超前工作面煤壁60m范圍內采用鉆屑法進行煤粉量監測,每個順槽每幫施工鉆孔不少于5組,根據煤粉量變化情況,每天或每班監測一次。檢測孔布置:鉆孔直徑42mm,孔深10m,間距10~15m,孔距底板1.2m左右,單排布置,鉆孔方向為平行與煤層,垂直巷幫。實施方法:采用風動鉆打孔,螺紋式聯接的麻花鉆桿,每節長1.0m,φ42mm的鉆頭,用膠結袋收集鉆出的煤粉,用彈簧秤測量煤粉的重量,每鉆進1m測量1次鉆屑量。采用專用表格記錄打眼地點、時間、鉆屑排出量,同時記錄打眼過程中出現的鉆桿跳動、卡鉆、吸鉆、劈裂聲和微沖擊等動力現象。用煤粉量判別工作地點沖擊危險性的指標,可參照下表的規定,結合實際情況執行。在表中所列的鉆孔測量深度內,實際鉆粉率達到相應的指標或出現鉆桿卡死等現象,可判別為所測地點有沖擊險。?判別工作地點沖擊危險性的鉆粉率指標鉆孔深度/煤層開采厚度1.51.5—33鉆粉指數≥1.52—3≥4注:(1)鉆粉率指數=每米實際煤粉量/每米正常煤粉量(2)正常煤粉量可在正常應力區測定3、巷道圍巖變形觀測在工作面開始生產以前,以掘進期間圍巖變形觀測基點為基礎,超前工作面30m分別在兩順槽設置6組觀測基點,采用十字布點法布置,間距10m,用測槍測量頂板下沉量和兩幫移近量,每天觀測1次。4、工作面支架載荷觀測在工作面第5#、17#、28#、32#、43#、57#支架安裝礦用數字壓力計(即電腦圓圖)6臺,連續記錄支架初撐力和循環末阻力的變化狀態及大小,以此分析頂板運動規律和礦壓顯現強度。觀測的所有數據必須及時進行整理分析,指導工作面生產。二、沖擊地壓危險治理方案1、提前實施預防性卸壓措施,工作面生產前在軌順兩幫、運順面側幫施工69~110mm鉆孔,鉆孔位置距離底板1.2m,鉆孔長度L=12m,鉆孔間距5m。2、超前進行煤層注水,在工作面運順面側幫施工煤層注水孔,間距15m,孔徑51mm,孔深為面長2/3加15m,封孔深度10m,注水量按使煤體水分增加率達到1%計算單孔注水量。采用靜壓注水的方式,超前工作面20~30m進行注水。詳見煤層注水專項措施。3、當煤粉量、煤體內部應力監測到壓力異常的區域,要及時實施爆破卸壓等方式進行卸壓。具體施工需編制專項放炮卸壓安全技術措施。1)爆破鉆孔布置:鉆孔間距為5m,與之前的大直徑卸壓孔和注水孔錯開。2)鉆孔深度及裝藥方法:炮眼深度選取10-15m。由于孔深藥量多,要用多個雷管連接加強引爆。為使藥卷能裝到孔底,使用PVC塑料管裝藥,塑料管端部用膠帶塞住,采用反向偶合裝藥,鉆孔不裝藥部分必須填實粘土炮泥。3)裝藥:礦用水膠炸藥,每孔裝藥長6-8m,封泥長度4-6m,反向裝藥。4)引藥制作:采用雷管與礦用水膠炸藥一并制作炮頭。每孔雷管并聯,孔間采用串聯(采用多孔爆破時)。每孔炮眼內的雷管必須使用專用同段位的毫秒延期電雷管。5)鉆孔數及要求:每組爆破鉆孔數5個,間距5m,鉆孔方向垂直巷幫,炮眼單排布置,距底板1.2m左右。爆破卸壓后要采用鉆屑法進行監測驗證,如仍存在壓力集中異常時,則繼續在原來的鉆孔之間進行爆破,然后再檢驗效果,直到解除危險為止。四、沖擊地壓防護安全技術措施1.防沖監測及解危工作必須按沖擊地壓治理方案及相關規定編制專項施工工措施,并組織進行相關措施的傳達學習。2.所有在沖擊危險區域作業的人員都必須接受有關沖擊地壓知識的教育,熟悉沖擊地壓發生的原因、條件、征兆以及應急措施,現場發現高危異常現象(煤炮頻繁、突然出現鼓幫鼓底、頂板下沉嚴重)必須立即組織人員撤出,匯報值班和調度室,并服從防沖管理人員的指揮和安排。3.施工單位作業人員到達沖擊危險區域必須先檢查、后工作。施工前,跟班區長、當班班(組)長必須認真檢查工作地點及其后路出口的安全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支護不完好的必須加固可靠,確保后路暢通。4、所有人員要隨時注意觀察頂、幫壓力變化情況,當出現沖擊地壓征兆或接到撤離通知時,要及時撤離現場,進入到安全地點。5、嚴格執行敲幫問頂、先支后回制度,敲幫問頂要使用長不小于1.5m的專用工具,嚴禁空頂作業。6、加強工作面及兩端頭頂板管理。頂板完整時支架必須達到初撐力,頂板破碎時及時拉移超前支架支護頂板,必要時進行使料維護。7、單體支柱必須采取可靠的防倒措施,所有的支柱必須聯繩防倒,不少于兩道,并用雙股12號鐵絲或其它方式將每棵單體支柱與頂網聯牢。8、將雜物清理干凈,保持出口的暢通,超前支護區域內禁止存放剛性材料和設備,正在使用的要生根聯牢。無法外運的設備、管路等,必須有生根措施(使用鋼絲繩或鐵絲固定),且要做到部分擰緊、部分保持松弛狀態。9、所有人員必須按規定使用勞動保護用品,戴好安全帽,工作服、皮帶、礦燈、自救器等配戴整齊。10、每班安排專人負責巡查巷道頂板情況,發現頂網、幫網破裂及時進行補聯。在巷道頂板下沉區域鋼帶下支設單體支柱進行加強支護。11、施工物料盡量放在巷道底板底腳處,且碼放整齊,巷幫盡量不放。12、當發生沖擊地壓時,所有人員必須選擇最短的路線、最快的速度脫離危險區域。具體避災路線為:工作面→軌道(運輸)順槽→一采區域聯巷→-450大巷→十采三橫軌道巷→十采猴車路→井底車場→地面13、加強沖擊危險區域氣體監測,發現異常,及時匯報。協助配合其他相關單位搞好沖擊地壓的監測和治理工作。14.確認具有沖擊危險的區域必須設置醒目的沖擊地壓警示牌,注明在此區域作業人員注意事項,無關人員嚴禁在該區域逗留。15.在沖擊地壓危險區段進行爆破作業或鉆孔卸壓作業時,必須保證躲炮距離和躲炮時間,躲炮半徑不小于150m,躲炮時間不小于30分鐘。16.當某區域存在沖擊危險或正在進行解危作業時,與防沖無關的人員嚴禁進入該區域,相關設備不得運轉。17.解危作業人員和在沖擊危險區域作業人員應時刻注意圍巖運動變化情況,發現異常立即撤出,并設好警戒,同時將該情況詳細向礦調度室匯報。18.沖擊危險區域的采煤工作面兩側端頭20組支架范圍割煤、移架時,支護段及端頭三角區內非崗位工作人員嚴禁進入。19.打鉆地點出現以下情況,先將人員撤到安全地點,待壓力穩定后,經跟班人員檢查,確認無危險后,再進行煤粉監測。(1)有較大的煤體突出,煤壁突然外鼓。(2)煤壁有連續爆響、煤炮聲不斷、圍巖活動明顯加劇。20、其它未盡事宜,嚴格按安全規程、作業規程及其它相關規定措施執行。附圖?沖擊地壓排查區域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