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石油氣爆炸燃燒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一、基本特性1、標識?中文名:液化石油氣(主要成分:丙烷、丙烯、丁烷、丁烯)?英文名:Liquefiedpetroleumgas;Compressedpetroleumgas?分子式:丙烷(C3H8)、丙烯(C3H6)、丁烷(C4H10)、丁烯(C4H8)?分子量:?CAS號:68476-85-7?RTECS號:SE7545000?UN編號:1075?危險貨物編號:21053?IMDG規則頁碼:2、理化性質?外觀與形狀:無色氣體或黃棕色液體,具有特殊臭味?主要用途:用作石油化工的原料,也可用作工業和民用燃料。?熔點(℃):?相對密度(水=1):?0.5?(比水輕)?沸點(℃):?相對密度(空氣=1):1.5-2(比空氣重)?飽和蒸汽壓(kPa):?溶解性:微溶于水?臨界溫度(℃):臨界壓力(Mpa):?燃燒熱(Kj/mol):最小引燃能量(mJ):3、包裝與儲運?危險性類別:第2.1類易燃氣體?危險貨物包裝標志:4?包裝類別:Ⅰ(36)?儲運注意事項:易燃壓縮氣體。儲存于陰涼、通風倉間內。倉溫不宜超過30℃。遠離火種、熱源。防止陽光直射。應與氧氣、壓縮空氣、鹵素(氟、氯、溴)、氧化劑等分開存放。切忌混儲混運。儲存間內的照明、通風等設施應采用防爆型。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搬運時輕裝輕卸,防止鋼瓶及附件破損。二、危害特點1、燃燒爆炸危險性?燃燒性:易燃建筑火險分級:?閃點(℃):爆炸上限(%):9.65?自燃溫度(℃):?爆炸下限(%):2.25?危險特性:與空氣混合能形成爆炸混合物,遇明火、高熱極易引起燃燒爆炸。?燃燒(分解)產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穩定性:穩定避免接觸的條件:明火、受熱2、擴散性?液化石油氣液態變為氣態時迅速擴散,形成高濃度區、迅速混合區、燃爆最猛烈區;其擴散區與區之間,迅速擴大而且電阻率大于1013cm2;它們之間靜電位達300伏時即放電,產生燃爆;受熱氣體可擴大250—300倍;膨脹率比水大16.1倍。3、毒性及健康危害性?接觸限值:中國MAC:1000mg/m3?蘇聯MAC:?美國TWA:美國STEL:?侵入途徑:吸入?毒性:屬低毒類?LD50:?LC50:?健康危害:極具凍傷性;有麻醉作用。?急性中毒:空氣中1%時使人嘔吐頭痛,10%時二分鐘使人麻醉,時間稍長即可死亡。中毒癥狀有頭暈、頭痛、興奮或嗜睡、惡心、嘔吐、脈緩等癥狀,嚴重時有麻醉狀態及意識喪失。長期接觸低濃度者,可出現頭痛、頭暈、睡眠不佳、易疲勞、情緒不穩、植物神經功能障礙等。4、帶電性三、戰術要點1、遵循“冷卻抑爆,控制燃燒,止漏排險,慎重滅火”的戰術原則;2、在上風、側上風等安全區域內建立指揮部,利用通訊、廣播等手段,保障調度指揮;3、準確判斷,確保重點,加強冷卻,防止再次爆炸;4、關閥堵漏,轉料放空,控制險情;5、險情突變,危及安全,果斷撤離,避免傷亡;6、充分準備,適時滅火;7、全面檢查,徹底清理,消除隱患,做好移交。四、程序方法1、防護(1)進入燃燒區的搶險人員二級防護,并采取水槍掩護;(2)凡在現場參與處置人員,最低防護不得低于三級。防護標準級別形式防火服防護服防護面具一級全身內置式重型防火服全棉防靜電內外衣、手套、襪子正壓式空氣呼吸器二級全身隔熱服全棉防靜電的內外衣、手套、襪子正壓式空氣呼吸器三級呼吸戰斗服面罩或口罩、毛巾等防護器材2、詢情?(1)被困人員;?(2容器儲量、燃燒時間、部位、形式、火勢范圍;?(3)周邊單位、居民、地形等情況;?(4)消防設施、工藝措施、到場人員、處置意見。3、偵察?(1)搜尋遇險人員;?(2)燃燒部位、形式、范圍、對毗鄰威脅程度等;?(3)消防設施運行情況;?(4)生產裝置、控制系統、建(構)筑物損壞程度;?(5)確定主攻方向及攻防路線、陣地。4、警戒?(1)根據詢情、偵察情況設置警戒區域;?(2)將警戒區域劃分為:危險區、安全區,并設立警戒標志,在安全區外視情設立隔離帶;?(3)合理設置出入口,控制各區域進出人員、車輛、物資。5、救生?(1)組成救生小組,攜帶救生器材迅速進入現場;?(2)采取正確救助方式,將所有遇險人員移至安全區域;?(3)對救出人員進行登記、標識及現場急救;?(4)將傷情較重者及時送交醫療急救部門救治。6、展開?(1)啟用噴淋、泡沫、蒸氣等固定或半固定滅火設施;?(2)選定水源、鋪設水帶、設置陣地、有序展開。7、冷卻?(1)冷卻燃燒罐及與其相鄰的儲罐,重點應是受火勢威脅的一面;?(2)冷卻要均勻、不間斷;?(3)冷卻盡可能利用固定式水炮、帶架水槍、自動搖擺水炮(槍)和遙控移動炮;?(4)冷卻強度應不小于計算強度。8、排險?(1)外圍滅火向泄漏點、主火點進攻之前,必須將外圍火點徹底撲滅。?(2)堵漏堵漏方法部位形式方法罐體砂眼螺絲加粘合劑旋進堵漏縫隙使用外封式堵漏袋、電磁式堵漏工具組、粘貼式堵漏密封膠(適用于高壓)、潮濕繃帶冷凝法或堵漏夾具、金屬堵漏錐堵漏孔洞使用各種木楔、堵漏夾具、粘貼式堵漏密封膠(適用于高壓)、金屬堵漏錐堵漏裂口使用外封式堵漏袋、電磁式堵漏工具組、粘貼式堵漏密封膠(適用于高壓)堵漏管道砂眼使用螺絲加粘合劑旋進堵漏縫隙使用外封式堵漏袋、金屬封堵套管、電磁式堵漏工具組、潮濕繃帶冷凝法或堵漏夾具堵漏孔洞使用各種木楔、堵漏夾具堵漏、粘貼式堵漏密封膠(適用于高壓)裂口使用外封式堵漏袋、電磁式堵漏工具組、粘貼式堵漏密封膠(適用于高壓)堵漏閥門使用閥門堵漏工具組、注入式堵漏膠、堵漏夾具堵漏法蘭使用專用法蘭夾具、注入式堵漏膠堵漏?1)根據現場泄漏情況,研究制定堵漏方案,并嚴格按照堵漏方案實施;2)所有堵漏行動必須采取防爆措施,確保安全;3)關閉前置閥門,切斷泄漏源;4)根據泄漏情況,可向罐內適量注水,抬高液位,形成水墊層,緩解險情,配合堵漏。(3)輸轉1)利用工藝措施倒罐或排空;2)轉移較危險的瓶體。?(4)點燃當罐內氣壓減小,火焰自動熄滅,或火焰被冷卻水流撲滅,但還有氣體擴散且無法實施堵漏,仍能造成危害時,要果斷采取措施點燃。9、滅火?(1)滅火條件??1)周圍火點已徹底撲滅;2)外圍火種等危險源已全部控制;3)著火罐已得到充分冷卻;4)兵力、裝備、滅火劑已準備就緒;5)物料源已被切斷,且內部壓力明顯下降;6)堵漏準備就緒,有把握在短時間內完成。?(2)滅火方法??1)關閥斷氣法:關閉閥門,切斷氣源,自行熄滅。2)干粉抑制法:視燃燒情況使用車載干粉炮、膠管干粉槍、推車式、手提式干粉滅火器滅火。3)水流切封法:采用多支水槍并排或交叉形成密集水流面,集中對準火焰根部下方未燃燒的丙烷射水,同時向火頭方向逐漸移動,隔斷火焰與空氣的接觸使火熄滅。4)泡沫覆蓋法:對于流淌火噴射泡沫進行覆蓋滅火。5)旁通注入法:將鹵代烷、惰性氣體等滅火劑在噴口前的管道旁通處注入滅火。10、醫療救護(1)現場救護1)將染毒者迅速撤離污染現場,到上風或側風方向的空氣無污染地區;2)有條件時應進行呼吸道及全身防護,防止繼續吸入染毒;3)對于呼吸、心跳停止者應立即行人工呼吸和心臟擠壓,采用心肺復蘇措施并給予氧氣;4)立即脫去被污染者的服裝,皮膚污染者,用流動清水或肥皂水徹底沖洗;眼睛污染者用大量流動清水徹底沖洗。(2)特效藥物治療:無(3)對癥治療?1)有呼吸道刺激癥狀者,吸入抗煙劑,呼吸抑制者,給予呼吸*;2)抗感染,防治肺炎和肺水腫;3)皮膚化學燒傷,使用燒傷敷料;4)鎮靜、鎮痙和保護心肌藥物的使用;5)其他對癥處理措施。11、洗消無需洗消。12、清理?(1)用噴霧水、蒸氣、惰性氣體清掃現場內事故罐、管道、低洼、溝渠等處,確保不留殘液;?(2)清點人員、車輛及器材;?(3)撤除警戒,做好移交,安全撤離。五、特別警示1、正確選擇行車路線、停車位置、作戰陣地;2、不準盲目滅火,防止引發再次爆炸;3、冷卻時嚴禁向火焰噴射口射水,防止燃燒加劇;4、當儲罐火災現場出現罐體震顫、嘯叫、火焰由黃變白、溫度急劇升高等爆炸征兆時,指揮員應果斷下達緊急避險命令,參戰人員迅即撤出或隱蔽;5、嚴禁處置人員在泄漏區域內下水道等地下空間頂部、井口處滯留;6、嚴密監視液相流淌、氣相擴散情況,防止火勢擴大蔓延;7、注意風向變換,適時調整部署;8、慎重發布災情和相關新聞。
篇2:石油氣灌裝站事故管理制度
1目的:加強設備的日常維護檢修,提高設備使用效率,確保生產正常進行。
2適用范圍:適用于液化石油氣灌裝站主機、輔機、電器設備等的事故管理。
3職責:
3.1各輪班(組)負責調查一、二級事故的原因分析及事故填報工作,本著“三不放過”原則教育員工,采取有利措施進行整改,防止事故的再次發生,按規定對責任人提出處理意見上報液化石油氣灌裝站第一負責人。
3.2液化石油氣灌裝站第一負責人負責三、四級設備事故的原因調查、分析、整改工作,并按規定對責任人提出處理意見,進行考核落實。
4事故級別的劃分:按事故的經濟損失價值分為:
4.1一級事故:事故經濟損失在1-49元之間。
4.2二級事故:事故經濟損失在50-100元之間。
4.3三級事故:事故經濟損失在101-500元之間。
4.4四級事故:事故經濟損失在501元以上的。
5管理內容與要求
5.1事故的報告、分析
5.1.1各工序(班組)發生的設備事故必須在事故發生24小時內如實填寫事故報告單,報告單一式三份,按規定程序上報液化石油氣灌裝站第一負責人,液化石油氣灌裝站第一負責人審核后,返還責任部門二份。
5.1.2事故發生部門在報告單上應提出具體整改措施、整改期限,整改到人,防止事故的再次發生。
5.2事故的分析應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不推托扯皮。如涉及到事故原因無法確定時,應保護好現場,由液化石油氣灌裝站第一負責人組織進行分析確定,對最后確定的原因,責任部門必須執行裁決。
5.3事故的處理
5.3.1事故處理按事故級別按下列標準進行:
1、一級事故:責任部門負責人罰款20元/人,責任人罰款30元/人;
2、二級事故:責任部門負責人罰款40元/人,責任人罰款60元/人;
3、三級事故:責任部門負責人罰款100元/人,責任人罰款150元/人;
4、四級事故:生產主管罰款100元/人,責任部門負責人罰款180元/人,責任人罰款250元/人。
5.3.2事故處罰在當月工資中兌現。
5.3.3責任事故造成人員受傷,責任人承擔受害人的醫療費及誤工(人員工資)費用,在個人工資中分月扣回。
5.3.4責任事故造成人員傷亡,交由刑事部門處理。
篇3:液化石油氣鋼瓶事故應急措施
液化石油氣鋼瓶發生泄漏,可導致人中毒,甚至引發火災或爆炸。
應急要點
●一旦發生液化氣石油氣泄漏或著火,應迅速關閉氣瓶瓶閥,然后打開門窗通風,切勿觸動電話、室內電器開關。如氣瓶泄漏無法制止,應立即將氣瓶移至室外通風良好且無明火的安全地方,離開泄漏房間及時撥打供氣單位維修電話或110、119報警。
應急提示
◆使用取得生產許可證的廠家制造的合格爐灶及附件。
◆用信譽好、服務好的瓶裝液化石油氣充裝單位提供的氣瓶和氣體。
◆瓶氣使用過程中絕對不能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