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液化石油氣罐車泄漏事故應急救援

液化石油氣罐車泄漏事故應急救援

2024-07-15 閱讀 4582

液化石油氣汽車罐車在運輸液化石油氣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來,由于沒有專門的運輸通道,發生在高速公路或人員密集區的液化石油氣汽車罐車交通事故屢見不鮮,造成大量液化石油氣體泄漏或燃燒,嚴重威脅著國家財產和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所以,對此類問題的搶險救援,應該受到各方面的重視。

一、事故特點

1.事故特征

液化石油氣汽車罐車交通事故的突發性特點,尤其是夜間駕駛人員疲勞作業引發的事故,都會增加搶險的難度。一旦因交通事故造成罐體泄漏,液化石油氣迅速揮發擴散并與空氣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隨時可能遇火星發生氣體爆炸(屬于一次爆炸)。爆炸后的高溫火焰可以使罐體溫度急劇上升,罐內壓力也相應急劇增大,當超過罐體的承受極限,將產生罐體爆炸(屬于二次爆炸),而罐體爆炸的威力遠遠超過氣體爆炸,它產生的高溫、沖擊波和爆炸碎片對現場人員將造成巨大傷害。同時,罐內大量液化石油氣全部瞬間釋放,再度引起氣體爆炸(屬于三次爆炸),形成殺傷力更大的立體爆炸區域,其燃燒傳播速度為2km/s~3km/s。

2.罐體容易發生事故的部位

安全附件(液位計、人孔蓋、安全閥、緊急切斷閥等)泄漏或燃燒;

罐體本身嚴重變形或局部撕裂,造成大量液化石油氣泄漏或燃燒;

駕駛室嚴重變形或起火燃燒,嚴重危及相鄰的液化石油氣罐體。

二、啟動救援預案

1.報警自救

交通事故發生后,尚有報警能力的駕駛、押運人員或現場群眾要立即撥打119、120,向事故發生地消防、醫護、質監、安監及當地人民政府報警,講清事故車輛所處位置,罐體介質種類、介質質量,當場造成的破壞情況及事故未來發展趨勢等情況,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按照平時掌握的液化石油氣應急預案,采取措施自救,搶救傷員,判斷事故原因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防止事故進一步擴大,嚴格保護事故現場,妥善保存現場相關物件及重要痕跡等各種物證。

2.成立救援指揮機構

事故所在地人民政府應當緊急啟動相應級別的危化品、特種設備事故應急預案;如果本地市不能有效控制事故危害,建議啟動省級預案;如果事故特別重大,省級救援也不能有效控制事故危害,則應當建議啟動國家級應急救援。事故應急指揮中心負責人到達事故現場以后,進一步了解先期處置情況,根據事故狀況及應急處置需要,必要時成立現場指揮部,研究制定和實施各種應急處置方案。現場指揮部根據實際需要,可成立若干個工作組,分別負責搶險救援、醫療救治、衛生防疫、治安警戒、交通管制、應急通信、人員疏散安置、社會動員、新聞報道、物資經費保障、生活保障等工作。其中現場搶險救援組可由質監、安監、公安、消防等部門組成,組織專業搶險和現場救援力量,開展現場處置,并根據現場救護情況,隨時調遣后續處置和增援隊伍,迅速組成以下3個小組。

人員搶救小組:由公安、武警、人防、醫療部門組成,負責事故現場傷員搶救工作。

消防防爆小組:由消防部門負責事故現場的消防防火、噴淋降溫工作。

隱患處置小組:由隨車人員和專業應急搶險隊伍組成,負責查明事故的性質、類別、影響范圍,存在的其他危害等情況,并在技術專家的指導下,消除和處置可能造成次生危害的隱患。

3.救援物資和器材調用

消防裝備和器材:消防車、消防水帶、消防水炮、各種型號的干粉、二氧化碳滅火器。

防護器材:空氣呼吸器、防化防靜電工作服、防護隔熱服、避火服、防凍襯紗橡膠手套、各種防毒面具。

堵漏裝備和物資:吊車、干粉、可燃氣體濃度測試儀、風向儀、不同規格帶壓堵漏卡具、夾具、壓具、高壓注膠槍、手動高壓油泵、防火花的專業施工工具、防爆電筒、適用于液化石油氣介質的密封膠若干。

醫療救治設備:醫療救護車、常用救護器材和藥品。

三、實施應急救援

1.事故危害初評

搶險救援組和技術專家組要對事故范圍、事故危害擴展的潛在可能性、人員傷亡情況、財產損失等情況進行初始評估,為現場救援指揮部提供第一手資料。

2.劃定警戒區域

建立現場搶險救援工作區域,根據事故的類別、規模和危害程度,天氣條件(特別是風向、氣溫)等因素,建立現場搶險救援工作區。嚴禁一切無關人員、車輛和物品進入工作區內,同時開辟應急救援人員、車輛及物資進出的安全通道,維持事故現場的社會治安和交通秩序。將現場搶險救援工作區域分為危險區、緩沖區、安全區3部分。

對于搶險救援來說,重要的是爆炸危險區和傷害區。爆炸危險區以內要禁絕一切火源,防止氣體爆燃。除配備防護裝備的搶險人員外,其他搶險人員應該被布置在傷害區以外。在實際搶險中,一般是劃定一個包含爆炸危險區和傷害區,并考慮了安全系數的警戒區。可運用可燃氣體濃度測試儀在泄漏現場周圍各個方向測試氣體濃度,濃度大于2%的范圍以內為警戒區。因氣態液化石油氣密度比空氣大,測試儀應布置在貼近地表處。因氣體擴散受泄漏量、風力等條件的影響時刻在變化,警戒范圍要根據測得的數值隨時調整。

警戒區內要杜絕一切火源。液化石油氣的點火能量僅為0.2~0.3mJ,普通火場中常用的電話、電臺等通訊設備、照相機、攝像機等宣傳設備,手電筒照探燈等照明設備,消防車、扳手等搶險設備都是潛在的火源,這些設備均不能進入警戒區。進入警戒區使用的工具必須是無火花工具,電器必須是防爆電器。可在普通的鐵質工具表面涂上石蠟,防止產生火花,水帶接口等外露金屬部分綁上膠帶,避免水帶拖動時與水泥地面或其他金屬碰撞產生火花。搶險作業時金屬之間發生碰撞可能產生火花,應用水槍對準發生碰撞的部位射水,防止火花產生。

3.緊急疏散和救助人員

在液化石油氣罐體泄漏情況非常嚴重,短時排險又難以奏效的情況下,應立即劃分事發周邊居民和群眾的疏散區域,下達人員疏散指令,組織人員疏散和清場檢查,并做好疏散過程中的醫療、衛生保障和救助工作。疏散時向上風向,迎風疏散轉移,并做好受傷人員的搶救工作。

4.根據氣體擴散情況確定停車位置和進攻方向

液化石油氣的揮發擴散有一定的規律。液化石油氣液體泄漏后迅速揮發成氣體,其密度為空氣的1.5~2倍,氣體會沿地面擴散,在地表面和低洼地帶聚集,不易擴散,氣體濃度從泄漏中心向外逐漸降低。近距離區域的氣體濃度高于爆炸濃度上限,為高濃度區;稍遠區域的氣體濃度在爆炸濃度范圍以內,為爆炸危險區;再外圍的氣體濃度低于爆炸濃度下限,為低濃度區。如果爆炸危險區域或高濃度區出現火星,則爆炸危險區的氣體發生爆炸,高濃度區的氣體快速燃燒消耗。在這個短暫的過程中,高濃度區和爆炸危險區的氣體溫度飆升,體積瞬間膨脹,危害范圍比原高濃度區和爆炸危險區還大,人員在此區域內將受到傷害;傷害區以外為安全區。氣體的擴散受泄漏量的影響,泄漏量大則擴散范圍大。

氣體的擴散還會受到風和地勢的影響。泄漏事故發生的現場如果有風或地勢不平,氣體向下風向和地勢較低方向的擴散速度明顯快于其他方向,形成不規則形狀的高濃度區、爆炸危險區和傷害區。

消防車應停靠在泄漏點的上風、側風、地勢較高、距離泄漏點較遠的地方。車頭向外,以便風向變化時迅速調整消防車停靠點。消防車的發動機皮帶在高速轉動時會產生上千伏的靜電電壓,其放電能量足以點燃液化氣。汽車的眾多電氣設備都不是防爆電器,因此,必須將消防車停靠在爆炸危險區之外。

搶險救援應當選擇從泄漏點的上風方向和地勢較高方向接近泄漏點。在此方向上,爆炸危險區和傷害區半徑小,而下風方向和地勢較低方向爆炸危險區和傷害區半徑大,因而,從上風方向和地勢高的地方更容易接近泄漏點進行偵察和堵漏。

5.堵漏的后勤保障

保證可靠的供水對堵漏成功十分關鍵,驅散液化石油氣和對堵漏人員進行防護都需要大量沖水,供水一旦中斷,堵漏搶險人員的安全便失去了保障。一輛10t液化石油氣罐車搶險要耗水近千噸,因此,要注意與供水部門聯絡,必要時通知供水部門對事故搶險現場區域消防水管線進行增壓,保證供水充足。

6.堵漏時的安全防護

堵漏人員要佩戴正壓自給式呼吸器,穿防靜電隔熱服,在處理液態液化石油氣泄漏時佩戴防凍傷防護用品,禁止使用非防爆型電器和工具;現場操作人員必須要有消防水幕作掩護。當火焰體積因氣體的擴散而加速增大,火勢(尤其是燃燒的罐體)的噪音不斷增大,燃燒火焰由紅到白,光芒耀眼,從燃燒處發出刺耳的哨聲,罐體發生抖動,罐體顏色改變,未損壞的安全閥發出聲響時,預示著罐體即將爆炸。此時應立即停止堵漏作業,所有搶險人員都撤離到安全位置;要重新劃定危險區域、緩沖區域和安全區域。

針對事故對人體、動植物、土壤、水源、空氣造成的現實危害和可能發生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閉、隔離、清洗等措施,防止對人的繼續危害和對環境的污染。對事故造成的危害進行監測、處理,直到符合國家環境保護標準。

液化氣體汽車罐車使用單位、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和駕駛、押運人員要各司其責,嚴格履行工作職能,嚴格執行工作程序,確保工作質量,盡量減少罐車發生交通事故的概率。

篇2:液化石油氣罐車泄漏應急搶險措施

液化石油氣汽車罐車在運輸液化石油氣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來,由于沒有專門的運輸通道,發生在高速公路或人員密集區的液化石油氣汽車罐車交通事故屢見不鮮,造成大量液化石油氣體泄漏或燃燒,嚴重威脅著國家財產和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所以,對此類問題的搶險救援,應該受到各方面的重視。

事故特點

1.事故特征

液化石油氣汽車罐車交通事故的突發性特點,尤其是夜間駕駛人員疲勞作業引發的事故,都會增加搶險的難度。一旦因交通事故造成罐體泄漏,液化石油氣迅速揮發擴散并與空氣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隨時可能遇火星發生氣體爆炸(屬于一次爆炸)。爆炸后的高溫火焰可以使罐體溫度急劇上升,罐內壓力也相應急劇增大,當超過罐體的承受極限,將產生罐體爆炸(屬于二次爆炸),而罐體爆炸的威力遠遠超過氣體爆炸,它產生的高溫、沖擊波和爆炸碎片對現場人員將造成巨大傷害。同時,罐內大量液化石油氣全部瞬間釋放,再度引起氣體爆炸(屬于三次爆炸),形成殺傷力更大的立體爆炸區域,其燃燒傳播速度為2km/s~3km/s。

2.罐體容易發生事故的部位

(1)安全附件(液位計、人孔蓋、安全閥、緊急切斷閥等)泄漏或燃燒;

(2)罐體本身嚴重變形或局部撕裂,造成大量液化石油氣泄漏或燃燒;

(3)駕駛室嚴重變形或起火燃燒,嚴重危及相鄰的液化石油氣罐體。

啟動救援預案

1.報警自救

交通事故發生后,尚有報警能力的駕駛、押運人員或現場群眾要立即撥打119、120,向事故發生地消防、醫護、質監、安監及當地人民政府報警,講清事故車輛所處位置,罐體介質種類、介質質量,當場造成的破壞情況及事故未來發展趨勢等情況,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按照平時掌握的液化石油氣應急預案,采取措施自救,搶救傷員,判斷事故原因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防止事故進一步擴大,嚴格保護事故現場,妥善保存現場相關物件及重要痕跡等各種物證。

2.成立救援指揮機構

事故所在地人民政府應當緊急啟動相應級別的危化品、特種設備事故應急預案;如果本地市不能有效控制事故危害,建議啟動省級預案;如果事故特別重大,省級救援也不能有效控制事故危害,則應當建議啟動國家級應急救援。事故應急指揮中心負責人到達事故現場以后,進一步了解先期處置情況,根據事故狀況及應急處置需要,必要時成立現場指揮部,研究制定和實施各種應急處置方案。現場指揮部根據實際需要,可成立若干個工作組,分別負責搶險救援、醫療救治、衛生防疫、治安警戒、交通管制、應急通信、人員疏散安置、社會動員、新聞報道、物資經費保障、生活保障等工作。其中現場搶險救援組可由質監、安監、公安、消防等部門組成,組織專業搶險和現場救援力量,開展現場處置,并根據現場救護情況,隨時調遣后續處置和增援隊伍,迅速組成以下3個小組。

人員搶救小組:由公安、武警、人防、醫療部門組成,負責事故現場傷員搶救工作。

消防防爆小組:由消防部門負責事故現場的消防防火、噴淋降溫工作。

隱患處置小組:由隨車人員和專業應急搶險隊伍組成,負責查明事故的性質、類別、影響范圍,存在的其他危害等情況,并在技術專家的指導下,消除和處置可能造成次生危害的隱患。

3.救援物資和器材調用

消防裝備和器材:消防車、消防水帶、消防水炮、各種型號的干粉、二氧化碳滅火器。

防護器材:空氣呼吸器、防化防靜電工作服、防護隔熱服、避火服、防凍襯紗橡膠手套、各種防毒面具。

堵漏裝備和物資:吊車、干粉、可燃氣體濃度測試儀、風向儀、不同規格帶壓堵漏卡具、夾具、壓具、高壓注膠槍、手動高壓油泵、防火花的專業施工工具、防爆電筒、適用于液化石油氣介質的密封膠若干。

醫療救治設備:醫療救護車、常用救護器材和藥品。

實施應急救援

1.事故危害初評

搶險救援組和技術專家組要對事故范圍、事故危害擴展的潛在可能性、人員傷亡情況、財產損失等情況進行初始評估,為現場救援指揮部提供第一手資料。

2.劃定警戒區域

建立現場搶險救援工作區域,根據事故的類別、規模和危害程度,天氣條件(特別是風向、氣溫)等因素,建立現場搶險救援工作區。嚴禁一切無關人員、車輛和物品進入工作區內,同時開辟應急救援人員、車輛及物資進出的安全通道,維持事故現場的社會治安和交通秩序。將現場搶險救援工作區域分為危險區、緩沖區、安全區3部分。

對于搶險救援來說,重要的是爆炸危險區和傷害區。爆炸危險區以內要禁絕一切火源,防止氣體爆燃。除配備防護裝備的搶險人員外,其他搶險人員應該被布置在傷害區以外。在實際搶險中,一般是劃定一個包含爆炸危險區和傷害區,并考慮了安全系數的警戒區。可運用可燃氣體濃度測試儀在泄漏現場周圍各個方向測試氣體濃度,濃度大于2%的范圍以內為警戒區。因氣態液化石油氣密度比空氣大,測試儀應布置在貼近地表處。因氣體擴散受泄漏量、風力等條件的影響時刻在變化,警戒范圍要根據測得的數值隨時調整。

警戒區內要杜絕一切火源。液化石油氣的點火能量僅為0.2~0.3mJ,普通火場中常用的電話、電臺等通訊設備、照相機、攝像機等宣傳設備,手電筒照探燈等照明設備,消防車、扳手等搶險設備都是潛在的火源,這些設備均不能進入警戒區。進入警戒區使用的工具必須是無火花工具,電器必須是防爆電器。可在普通的鐵質工具表面涂上石蠟,防止產生火花,水帶接口等外露金屬部分綁上膠帶,避免水帶拖動時與水泥地面或其他金屬碰撞產生火花。搶險作業時金屬之間發生碰撞可能產生火花,應用水槍對準發生碰撞的部位射水,防止火花產生。

3.緊急疏散和救助人員

在液化石油氣罐體泄漏情況非常嚴重,短時排險又難以奏效的情況下,應立即劃分事發周邊居民和群眾的疏散區域,下達人員疏散指令,組織人員疏散和清場檢查,并做好疏散過程中的醫療、衛生保障和救助工作。疏散時向上風向,迎風疏散轉移,并做好受傷人員的搶救工作。

4.根據氣體擴散情況確定停車位置和進攻方向

液化石油氣的揮發擴散有一定的規律。液化石油氣液體泄漏后迅速揮發成氣體,其密度為空氣的1.5~2倍,氣體會沿地面擴散,在地表面和低洼地帶聚集,不易擴散,氣體濃度從泄漏中心向外逐漸降低。近距離區域的氣體濃度高于爆炸濃度上限,為高濃度區;稍遠區域的氣體濃度在爆炸濃度范圍以內,為爆炸危險區;再外圍的氣體濃度低于爆炸濃度下限,為低濃度區。如果爆炸危險區域或高濃度區出現火星,則爆炸危險區的氣體發生爆炸,高濃度區的氣體快速燃燒消耗。在這個短暫的過程中,高濃度區和爆炸危險區的氣體溫度飆升,體積瞬間膨脹,危害范圍比原高濃度區和爆炸危險區還大,人員在此區域內將受到傷害;傷害區以外為安全區。氣體的擴散受泄漏量的影響,泄漏量大則擴散范圍大。

氣體的擴散還會受到風和地勢的影響。泄漏事故發生的現場如果有風或地勢不平,氣體向下風向和地勢較低方向的擴散速度明顯快于其他方向,形成不規則形狀的高濃度區、爆炸危險區和傷害區。

消防車應停靠在泄漏點的上風、側風、地勢較高、距離泄漏點較遠的地方。車頭向外,以便風向變化時迅速調整消防車停靠點。消防車的發動機皮帶在高速轉動時會產生上千伏的靜電電壓,其放電能量足以點燃液化氣。汽車的眾多電氣設備都不是防爆電器,因此,必須將消防車停靠在爆炸危險區之外。

搶險救援應當選擇從泄漏點的上風方向和地勢較高方向接近泄漏點。在此方向上,爆炸危險區和傷害區半徑小,而下風方向和地勢較低方向爆炸危險區和傷害區半徑大,因而,從上風方向和地勢高的地方更容易接近泄漏點進行偵察和堵漏。

5.堵漏的后勤保障

保證可靠的供水對堵漏成功十分關鍵,驅散液化石油氣和對堵漏人員進行防護都需要大量沖水,供水一旦中斷,堵漏搶險人員的安全便失去了保障。一輛10t液化石油氣罐車搶險要耗水近千噸,因此,要注意與供水部門聯絡,必要時通知供水部門對事故搶險現場區域消防水管線進行增壓,保證供水充足。

6.堵漏時的安全防護

堵漏人員要佩戴正壓自給式呼吸器,穿防靜電隔熱服,在處理液態液化石油氣泄漏時佩戴防凍傷防護用品,禁止使用非防爆型電器和工具;現場操作人員必須要有消防水幕作掩護。當火焰體積因氣體的擴散而加速增大,火勢(尤其是燃燒的罐體)的噪音不斷增大,燃燒火焰由紅到白,光芒耀眼,從燃燒處發出刺耳的哨聲,罐體發生抖動,罐體顏色改變,未損壞的安全閥發出聲響時,預示著罐體即將爆炸。此時應立即停止堵漏作業,所有搶險人員都撤離到安全位置;要重新劃定危險區域、緩沖區域和安全區域。

針對事故對人體、動植物、土壤、水源、空氣造成的現實危害和可能發生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閉、隔離、清洗等措施,防止對人的繼續危害和對環境的污染。對事故造成的危害進行監測、處理,直到符合國家環境保護標準。

液化氣體汽車罐車使用單位、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和駕駛、押運人員要各司其責,嚴格履行工作職能,嚴格執行工作程序,確保工作質量,盡量減少罐車發生交通事故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