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液化石油氣切割操作規程

液化石油氣切割操作規程

2024-07-12 閱讀 9063

隨著石油工業的發展,石油工業中的副產品——液化石油氣已被用在金屬的切割上。液化石油氣的主要成分是丙烷(C3H8)、丁烷(C4H10)、丁烯(C4H8)、戊烷(C5H12)和乙烷(C2H6)等。這些物質在常溫下都是氣體。為了便于儲存和運輸,把它們加壓變成液體,然后裝在瓶里使用,這就是液化石油氣。

采用氧-液化石油氣代替氧-乙炔進行切割具有很多優點,如成本低、切口表面光滑、氧化鐵熔渣易清除、操作安全、回火爆炸的可能性較小、使用方便等;缺點是切割時預熱的時間稍長,耗氧量大。

氧-液化石油氣火焰的構造,同氧-乙炔火焰基本一樣,也分為氧化焰、碳化焰、中性焰三種,焰心也有部分分解反應。不同的是氧-液化石油氣焰習分解產物較少,內焰不像乙炔焰那樣明亮,而是有點發藍,外焰則顯得比氧-乙炔焰清晰而且較長。

按汽化方式的不同,液化石油氣的供給方法分為:自然汽化、強制汽化和加添加劑。

(1)自燃汽化

瓶內液體蒸發所需要的熱量完全靠瓶子周圍的空氣供給。這種方法要求瓶內液化石油氣的丙烷含量高,不能含有戊烷,環境溫度不能太低,冬天必須放在有采暖設備的房子里使用。這種方式汽化量較小,但切割一般厚度的鋼板已完全夠用。

(2)強制汽化

把瓶內氣體導出,靠汽化器使之汽化。這種方法的優點是:

①瓶內組成始終不變,因此壓力一直穩定,可不剩殘液;

②液化石油氣的汽化量僅取決于汽化器的汽化能力,與氣瓶的大小無關;

③在環境溫度較低的條件下同樣可以使用,適于冬季室外作業;

④對液化石油氣組成沒有十分嚴格的要求。

(3)加添加劑

在液化石油氣、丙烷氣內加注添加劑,可起到助燃、阻聚、催化、裂化等特殊功效,顯著改善氣體的燃燒特性,大大提升火焰的燃燒溫度。添加劑能有效改善液化石油氣在氣瓶內液量較小或在環境溫度較低(如冬季)條件下,由于汽化量不足影響切割的問題。

目前使用的割炬多是射吸式的,但規格和結構不統一,所以液化石油氣輸出壓力也大小不同。為了保證液化石油氣輸入割炬的流量,達到與氧混合的比例要求,調整液化石油氣的供應十分重要。根據現場操作經驗,手工切割一般厚度的鋼板,液化石油氣調壓后的輸出壓力為2~3kPa;自動切割機為10~30kPa,切割厚度200~300mm的鋼冒口時為25kPa。

由于液化石油氣的著火點較高,致使點火較氧-乙炔時困難,必須用明火才能點燃,或者把割嘴部靠近鋼板表面,并稍微打開一點氧氣閥門,也可用打火槍點火。調節時,先送一點氧氣,然后慢慢加大液化石油氣量和氧氣量。當火焰最短,呈藍白色并發出嗚嗚響聲時,該火焰溫度最高。

氧-液化石油氣切割時的操作工藝與氧-乙炔切割基本相同。

篇2:液化石油氣庫安全管理規定

為確保液化石油氣庫安全,特制訂安全管理規定如下:

(一)設立氣庫值班人員,堅持二十四小時值班制,值班員應游動檢查觀察庫區動態,清除庫區雜草,打掃清潔衛生,如發現險情,應及時報告單位領導、武保、安環等部門,同時應盡力采取安全處置措施。

(二)庫區周圍五十米內,不準明火。無關人員不得進入庫區。工作人員在庫內工作,嚴禁吸煙。庫內動電、動火、焊接作業,應經公安、安環部門同意,并將氣瓶搬至安全地點后,方可動工。

(三)庫內應配足消防設施,氣庫管理人員負責并定期進行檢查、更換、嚴禁使用過期失效滅火藥劑。

(四)單位派汽車提運裝卸氣瓶,只能是提運工作人員和司機二人進庫,并應遵守本規定,聽從氣庫保管人員指揮。

(五)建立嚴格的氣瓶進貨與發放制度,嚴格進行登記檢查,做到數字準確,賬物相符。

(六)庫內防止日光直接照射、溫度過高和長期淋雨現象。搬運裝卸氣瓶,應防止墜落或撞擊。

(七)庫內存放氣瓶,地上應鋪絕緣墊板,重瓶堆放不準超過兩層,空瓶應堆穩固。

(八)應經常檢查庫內有無泄漏現象,發現氣瓶漏氣,應隔離存放,及時安排檢修。

(九)按規定定期對鋼瓶進行檢驗,不合格者,嚴禁再使用。

篇3:液化石油氣站值班制度

1、值班人員必須熟知各項規章制度,并時刻牢記安全。

2、值班時嚴禁脫、漏崗,保證對站內做到全天候監護。

3、認真嚴肅填寫各項記錄。

4、在崗值班人員必須等接班人員到達后共同對站內及站外的集液井巡察,并填寫值班記錄后方可離開。

5、白天值班應每2小時,夜班每3-4小時用電鼻在站內瓶組間及氣化間巡察一遍,并調整時間牌。如發現問題應及時消除,必要時應立即通知站長、安全員等共同解決。解決問題前必須用電子鼻確認安全,并佩戴好防毒面具后,方可進入事故現場進行處理。

6、值班人員不得私自帶領與本站無關人員進入本站。

7、任何人進入氣化間及瓶組間,必須穿戴專用工作服及鞋等。

8、值班人員應盡職盡責、熱情服務提高工作效率,不準利用職權徇私舞弊。

9、站內禁止帶入煙火,易燃易爆物品及禁止喝酒,違者嚴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