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石油氣儲罐單位應對泄漏事故處理措施
儲罐單位分兩種:一是液化石油氣使用單位,一般是幾立方米到50立方米;二是液化石油氣專業儲存單位,有臥罐和球罐,罐多量大,消防設施完好,這種泄漏事故的處置十分復雜和危險,如判斷不準,組織不嚴密,措施不到位,就會發生惡性傷害事故。根據安全評估的結果,一般應得出兩種結論,一是可以實施止漏作業;二是及早點火引爆,以避免更大的危險,然后再實施冷卻、滅火;止漏。
可以實施止漏作業的3個條件:(1)可以有效地疏散下風和側下風的人與車;(2)可以斷絕下風和側下風的火種、用電設備等任何足以引爆的火種和能量;(3)可以控制泄漏量在估算的安全區域內。
止漏行動的具體部署和措施如下:迅速實施警戒;疏散人、車并斷絕所有火種;單位消防控制中心處于上風時應及時啟用水噴淋系統。
已經到場和增援途中的消防車應做到:(1)堅持選擇上風側上風方向的道路行駛;(2)堅持停靠在上風或側上風方向的水源邊;(3)堅持在明確總指揮意圖后實施行動;(4)堅持選擇上風或側上風方向的通道鋪設水帶線路;(5)堅持在上風或側上風建立分水和水槍陣地;(6)堅持在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護條件下進入氣體擴散區域實施止漏作業。
止漏作業應事先充分估計到所用的器材一次到位;進入到氣體擴散區域內的人員必須貼體穿著全棉衣服,戴上頭罩和手套,再外加防毒衣和空氣呼吸器,作業人員應使用不發火工具,做好防止產生靜電和磨擦產生火星的各種可能性的預測。作業人員必須精干,并登記進入,根據用氣量,規定返回時間;一旦進入作業區應有效實施梯隊掩護,直至進入水噴淋區域;掩護水槍應從不同供水線路接出以防供水中斷。堵漏任務完成后,要重視溢出氣霧的流向,上風和側上風應設置一定的水霧水槍予以控制和向上托起,使氣霧有序朝下風或側下風安全的開闊地帶自然消散;明顯的液化石油氣氣霧被驅散后,要對低洼處、下水道內等繼續噴水,最后進行測爆,待確定安全后,才能解除警戒區域。救災活動期間要對內部與外部的照相、攝像、電臺、手機、照明設備使用者加強管理,以防不測。
及時點火引爆的先決條件是:無法有效地疏散下風和側下風的人與車;無法斷絕下風和側下風火種和停用電器設備設施;無法控制漏泄氣霧的擴散范圍。
點火引爆之前的準備工作:將人員撤離至距氣霧區域一定的安全距離范圍內;消防車輛與人員應集結在上風和側上風區域并靠近水源,明確各車輛供水形式與任務,包括水帶鋪設線路,向泄漏口火點及鄰罐實施冷卻的分水陣地等;充分估算實際水源狀況和冷卻用水總量。
及時點燃引炸的方法:發信號彈、燃放煙花、投擲火種等方式。點燃引爆形成穩定燃燒后,外圍消防車可以向內移動,占領區域內的可用水源,此時已不存在風向的要求。這時的作業要注意,壓力較低時可直接滅火堵漏;導流或火炬放空泄壓,待時機成熟后再滅火堵漏;保持穩定燃燒,待壓力下降后再滅火堵漏。按堵漏要求,要做好安全防護工作。事前應準備好點火棒,一旦冷卻水流將火意外熄滅,應重新點燃;止漏結束后繼續保持不間斷水霧保護,直至將泄漏的液化氣全部自然消散為止;待測爆檢查視為安全后逐步停止射水。全部停水后,要檢查止漏情況,以及檢查事故罐和相鄰罐的安全狀況。
篇2:液化石油氣儲罐區管理制度
液化石油氣儲罐區管理制度
1、各種承壓儲罐應符合《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的規定,其液面計、壓力計、溫度計、呼吸閥、阻火器、安全閥等安全附件應完好。
2、易燃、可燃液體和液化石油氣的儲罐和管線的絕緣材料、裝卸棧臺、安全梯和管架等,均應用非燃燒材料建造。
3、液化石油氣及閃點低于28℃、沸點低于85℃的易燃液體儲罐,無絕熱措施時,應設冷卻水噴淋設施,達到降溫的目的。罐體外部宜涂刷防止熱輻射材料。設施的電器開關設置在遠離防火(護)堤外,不準將電器開關設在防火(護)堤內。
4、易燃、可燃液體和可燃氣體儲罐區內,不應有與儲罐無關的管道、電纜等穿越,與儲罐有關的管道穿過防火(護)堤時,洞口應用不燃材料填實,電纜宜采用跨越防火(護)堤方式鋪設,應設置可燃氣體檢測報警裝置。
5、罐區防火(護)堤的排水管應相應設置隔油池或水封井,并在出口管上設置切斷閥。
6、對于儲存沸點低于25℃的液體危險品的空儲罐,應制訂先充滿液體蒸氣至飽和蒸氣壓后,再充該液體的操作工藝規定,避免空罐進液體閃蒸而使鋼材產生低溫脆變破壞。
7、儲罐的防雷、防靜電接地裝置,應按照《石油庫設計規范》設置。
8、同種液體危險化學品應設置二個以上互通的等儲存能力的儲罐,以備突發異常情況時互輸。
篇3:液化石油氣儲罐安裝檢驗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1)臥罐安裝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①罐體在安裝之前,應對罐基礎做沉降試驗,以保證基礎穩定,罐體不發生位移。
②罐體若安裝在兩個鞍式支座上,其中一個支座應為固定端,另一個支座為活動端,使罐體能夠自由熱脹冷縮。罐上的液相管宜靠近固定端安裝。
③罐體安裝位置要向有液相管的一端下斜,坡度為0.01~0.02,并在罐體最低處設置排污閥。
④噴淋裝置的控制閥應遠離儲罐,以保證在發生火災無法進入罐區時,仍能及時開閥噴水。
⑤放空管最好統一集中設置,排放高度應不低于5m,放空管上端應設彎管或防雨帽,以免管內存水。
(2)球罐安裝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①罐體若采用赤道正切支柱支承,在支柱的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不應有相對移動,并確保均勻地沉降。支柱上應設有防靜電接地裝置、防火隔熱層和支柱內部氣體排出口。
②各支柱之間所有拉桿的最高點及最低點必須在同一標高上,兩根拉桿的交叉處為垂體交叉,不得焊死。
③噴淋裝置的環形噴水管布置在球罐不同部位,必須能均勻地將水灑在罐體及支柱的各個部位。
④噴淋裝置應有單獨一套供水系統,連續供水時間至少為20min,并可在距球罐5m以外的安全位置操作。
⑤球殼安裝后,其內徑的允許偏差不得大于規定內徑的±0.35%;橢圓度不得大于規定內徑的0.7%,且不大于80mm。
⑥在球殼上局部施焊(包括在球殼上焊接安裝用的附件)時,其焊接工藝、焊接材料應與球殼正常焊接相同,禁止使用錘擊等強力方法清除吊耳、工夾具等,并應將清除后留下的焊疤打磨平滑。
(3)儲罐檢驗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①檢驗周期儲罐的定期檢驗分為外部檢驗、內外部檢驗和全面檢驗。檢驗周期應根據設備的技術狀況和使用條件酌情確定,但外部檢驗每年至少一次,內外部檢驗每3年至少一次,全面檢驗每6年至少一次。如果儲罐的使用期已達15年,應每兩年進行一次內外部檢驗;若使用期已達20年,應每年至少一次內外部檢驗。經過定期檢驗的儲罐,由檢驗人員提出檢驗報告,指明儲罐可否繼續使用,或者需要采取特殊監測等措施。檢驗報告應存人儲罐技術檔案內。
②檢驗前的準備工作
a.查閱有關技術資料,了解儲罐在制造、安裝和使用中曾發現的缺陷。
b.將儲罐內部介質排除干凈,用盲板隔斷與其連接的設備和管道,并應有明顯的隔斷標記。
c.將儲罐內殘留氣體進行置換清洗處理,并取樣分析達到安全標準。
d.打開儲罐全部人孔,拆除罐體內件,清除內壁污物。
e.切斷與儲罐有關的電源。進入罐內檢驗時,應使用電壓不超過12V或24V的低壓防爆燈,罐外還必須有專人監護。檢驗儀器和修理工具的電源電壓超過36V時,必須采用絕緣良好的軟線和可靠的接地線。
f.罐區應配備消防、安全和救護設施。如需動火作業,必須按規定辦理動火審批手續。
③檢驗內容
a.外部檢驗的主要內容
1)儲罐的防腐層、保溫層和設備銘牌是否完好。
2)儲罐外表面有無裂紋、變形、局部過熱等異常現象。
2)儲罐的接管焊縫、受壓元件等有無泄漏。
4)安全附件和控制裝置是否齊全、靈敏、可靠。
5)緊固螺栓是否完好,基礎有無下沉、傾斜等異常現象。
b.內外部檢驗的主要內容
1)外部檢驗的全部項目。
2)儲罐內外表面和開孔接管處有無介質腐蝕或沖刷磨損等現象。
3)儲罐的所有焊縫、封頭過渡區和其他應力集中的部位有無斷裂或裂紋。
4)罐體內外表面有腐蝕等現象時,應對有懷疑部位進行多處壁厚測量。測量的壁厚如小于設計最小壁厚時,應重新進行強度核定,并提出可否繼續使用和許用最高工作壓力的建議。
5)罐體內壁有脫炭、應力腐蝕、晶間腐蝕和疲勞裂紋等缺陷時,應進行金相檢驗和表面硬度測定,并提出檢驗報告。
c.全面檢驗的主要內容
1)內外部檢驗的全部項目。
2)對主要焊縫或殼體進行無損探傷抽查,抽查長度為容器焊縫總長度或殼體面積的20%。
3)經內外部檢驗合格后,按儲罐設計壓力的1.25倍進行水壓試驗和按儲罐設計壓力進行氣密試驗。在上述試驗過程中,儲罐和各部焊縫無滲漏,以及儲罐無可見的異常變形為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