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氨氣泄露緊急處理方法

氨氣泄露緊急處理方法

2024-07-23 閱讀 6893

健康危害:

自燃溫度:561°C燃燒極限:16-25%

無水氨氣是一種刺激性,無色可燃的儲存于鋼瓶的液化壓縮氣體。氨氣會嚴重灼傷眼睛,皮膚及呼吸道,它在空氣中濃度超過15%時有立即造成火災或爆炸的危險,因此進入這樣的區域前必須排空,進入濃度超過暴露極限區域要佩戴自給式呼吸器。大規模泄露時需要全身防護服,并隨時意識到潛在的火災和爆炸危險。

2.中毒癥狀:

眼接觸:暴露在氨氣中,會對眼睛造成中度到重度刺激。

吸入:氨氣強烈刺激鼻子喉嚨和肺癥狀可能包括灼傷感,咳嗽喘息加重氣短頭痛及惡心,過度暴露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并造成痙攣和失去知覺,上呼吸道易受到傷害,并導致氣管炎(封閉氣路)聲帶在高濃度下特別容易受到腐蝕,下呼吸道傷害會造成水腫和出血。暴露在5000ppm下5分鐘會造成死亡。

皮膚接觸:接觸蒸汽會造成刺激和灼傷。接觸液體會造成組織凍傷并伴有堿性灼傷和脫水,皮膚長期或多次暴露會引起皮炎。

3.急救措施:

眼睛接觸:用大量的水沖洗,立即進行醫療處理。

吸入:將人員移到空氣清新處,若已停止呼吸,采用人工呼吸,若呼吸困難,則輸氧,并迅速進行醫務處理。

皮膚接觸:用大量的水沖洗,立即脫掉被污染的衣服。如皮膚接觸液體,脫掉被污染的衣服,用大量溫水沖洗幾分鐘,并立即進行藥物處理。

4.個人防護設備:

通風:應有良好的自然通風或強制排空,保證氣體濃度低于暴露極限。

呼吸系統的保護:當進入大規模泄漏區或濃度不明的區域時可用自給式呼吸器或接有正壓氣管的全面罩式呼吸器并隨身攜帶緊急逃生用的鋼瓶。

對眼睛的保護:當搬運鋼瓶時要佩戴安全眼鏡。當連接、斷開氣路或打開鋼瓶閥時需要防護眼鏡和面罩。

對皮膚的保護:當搬運鋼瓶時要使用皮手套。當連接、斷開鋼瓶時需要橡膠或氯丁手套及化學防護服。當進入大規模泄漏區是需使用全身封閉防護服。緊急情況下需防火服和手套。

其它防護設備:當搬運鋼瓶時建議穿安全鞋,現場需設有安全淋浴及洗眼器。

5.消防措施:

撤離立即受影響的區域。移走所有可能燃燒的物品并進行最大限度的防爆通風。如有可能,切斷氣源。隔離所有泄漏的鋼瓶。若從容器內及泄壓閥或其他閥門泄漏,則需與供應商聯系。若泄漏來自用戶系統,應關掉鋼瓶閥門,在修復前一定要安全地泄壓并用惰性氣體吹掃。氨氣可以用噴淋水來控制。然而,所用的水可能會被污染。所有救護人員都應有良好的保護。

篇2:氨氣瓶泄漏應急預案格式

為了加強危險化學品使用的管理,預防污染,提高員工的環境保護和安全防護意識,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到發生泄漏的嚴重危害,向員工進行搶救知識的教育,當發生急性事件時不能慌亂,依靠基本知識,及時的正確的搶險,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和減少人員的傷害。

一.組織機構:

組長:陳玉川

組員:岳龍、赫七波

二、操作注意事項應遵守《氨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的要求。

三、應急處理:

應急處理: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并立即隔離150m,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靜電工作服。盡可能切斷泄漏源。合理通風,加速擴散。漏氣容器退回供應方更換。

四、滅火方法:

消防人員必須穿防護服,在上風向滅火。切斷氣源。若不能切斷氣源,則不允許熄滅泄漏處的火焰。噴水冷卻容器,可能的話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滅火劑:霧狀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五、對急性事件應采取的措施:

1、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應用2%硼酸液或大量清水徹底沖洗。就醫。

2、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

3、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4.救援車輛:冀RB223,必要時求救:打電話120,報告公司地址、受傷人數、外部癥狀等。

篇3:氫氣氨氣氧氣瓶天燃氣罐防火防爆措施

(1)要經常維護和檢查管道、閥門和容器,發現有漏氣處要及時修理;

(2)在屋內當嗅到液化石油氣味,嚴禁點火、合電閘開關,應及時打開門窗通風換氣;

(3)裝在車上的氣瓶要妥善地加以固定,防止氣瓶跳動或滾動;汽車運氣瓶一般應橫向旋轉,頭部朝向一方,裝車高度不得超過車廂高度;

(4)裝卸氣瓶京戲輕裝輕卸,防止拋裝,滑放或滾動;

(5)夏季要有遮陽措施,防止曝曬;

(6)易燃品,油脂和沾油物品不得與氧氣瓶同車裝運;

(7)車上禁止煙火,運輸可燃有毒氣體瓶時,車上應備滅火器和防毒用具;

(8)兩種介質相互接觸能引起劇烈反映的氣瓶不應同車裝運;

(9)留有余壓,不得將氧氣用盡;

(10)開氣應緩慢;

(11)定期(每三年)作技術檢驗,超期未檢的氣瓶停止使用;

(12)應用熱水或蒸汽解凍,不得火燒或用鐵器敲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