鉆井過程中井漏預防措施
1、松軟、易漏地層鉆進應控制鉆速,堅持劃眼,延長鉆井液攜砂時間,避免操作引起壓力激動(起下鉆、開泵、加重)
2、采用近平衡壓力方式鉆井,加強泥漿抑制性的處理,高密度、小井眼井中應盡量降低泥漿切力,上部存在低壓層,應先行堵漏再鉆開高壓層。
3、下鉆時應分段循環,開泵避開漏層。
4、在鉆開預計高壓層前,對上部裸眼段進行提高承壓能力的封堵時,應鉆開一段、封堵一段,避免長井段及短時間內進行承壓試驗。進行地層承壓試驗時,宜采用逐步提高鉆井液當量密度的辦法,而不應采取一次憋漏的方法。
5、在嚴重漏失層與低壓漏失層并存的井段,堵漏施工應采用低密度、中稠度、流動性好、滯流能力強并具有一定強度的膨脹性堵漏液進行承壓堵漏,避免堵漏液不能進入低壓層、在外來壓力激動作用下產生新的漏失,導致重復堵漏。
6、在嚴重漏失地層堵漏施工,尤其在水源不足的情況下,從鉆進開始即應制定實施盡可能完善的防漏、穿漏、堵漏等措施,做好進行綜合堵漏技術的充分準備。
7、起下鉆具時要盡量避免產生激動壓力,尤其要控制下鉆速度,對于小井眼,這個問題尤為重要。實踐證明,同樣地層大井眼不漏而小井眼則漏失嚴重,這是因為環空間隙太小,井內循環液動壓力和激動壓力過大所致。研究表明,起下鉆具引起的激動壓力為靜液柱壓力的20%一100%,巖層在這種交變載荷下,會造成井壁的破碎和斷裂而發生井漏。因此,下鉆時應注意控制下鉆速度,起鉆時注意向井內回灌泥漿,是控制壓力波動的有效辦法。
篇2:礦井漏風危害整治措施
一、礦井漏風的定義
礦井通風系統中,風流沿某些細小的通道漏出和漏入的現象稱為漏風,漏入和漏出的風量稱為漏風量。
二、礦井漏風產生的原因
1.由于漏風區兩端有壓力差,井下控制風流的設施不嚴密(如設計、施工不良或長期失修等),采空區巖石冒落后未被壓實,煤柱破壞或地面有裂縫,都會造成漏風。
2.因地表有裂縫或井口通風設施不嚴密,如風門、風硐閘門、反風裝置、井口密閉、井口密閉房等,
3.因為礦井風流短路造成漏風,空氣大部分或全部沿近路流動的現象就叫短路,當通風設施管理不當或被破壞時(如風門不關或關不嚴),就會產生風流短路,造成大量漏風。
三、礦井漏風的危害
1.漏風會造成工作面的有效風量減小,導致瓦斯積聚,煤塵不能被帶走,氣溫升高,造成不良條件,不僅使生產效率降低而且影響井下工作人員的身體健康。
2.漏風量大的漏風風路構成了礦井通風網路的組成部分,必然會使通風系統復雜化,因而會使通風系統的穩定性,可靠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并增加風量調節的困難。
3.采空區、留有浮煤的封閉巷道以及被壓碎的煤柱等漏風,可能促使煤炭自燃發火。
4.地表塌陷區的漏風,會將采空區的有毒有害氣體帶入井下,威脅安全生產。
5.大量漏風會引起電能的無畏消耗,增大主扇風機設備,如果短路漏風嚴重時,會引起主扇風機工作風量劇增,當使用離心式風機通風時,會使電機產生過負荷現象。
漏風的危害是嚴重的,必須予以足夠重視,但也應指出,如瓦斯大的礦井,采空區和其他主要通風設施的漏風以及掘進通風中風筒的適量漏風,有一部分不但不是浪費,而且起到稀釋瓦斯的作用,這部分漏風應該認為是有益的。
四、礦井漏風的表示法
礦井漏風常用漏風率及有效風量率來表示。漏風率和有效風量率是表明礦井通風情況的重要指標,用此指標表示礦井漏風程度,有利于衡量通風管理工作的質量,其表示方法有以下幾種:
1.礦井漏風率(P礦):礦井漏風率就是全礦漏風量(Q漏)與主扇風機工作風量(Q主)的百分比。即:P礦=Q漏/Q主×100%
2.內部漏風率(P內)是指井下漏風量與礦井總風量的百分比。即:P內=(Q進-Q有效)/Q進×100%
式中:Q進—礦井總進風量m3/min。
Q有效—各工作面和各硐室的有效風量的總和(m3/min)
3.外部漏風率(P外)是指外部漏風量與主扇風機工作風量的百分比。即:
P外=(Q主-Q進)/Q主×100%
4.有效風量率(M)是指實際達到用風地點的有效風量與礦井總進風量的百分比。即:
M=Q有/Q進×100%
五、減小礦井漏風量的措施
為了減小礦井漏風量,應根據實際情況采取以下措施:
1.合理選擇通風系統:因為通風系統的進、回風巷位置和網絡結構決定了通風構筑物的位置、數量及其所受的壓力差和漏風條件。
2.因為礦井開拓系統、開采順序和開采方法對漏風有很大影響,故應合理考慮。服務年限長的主要風巷應開拓在巖石內,應盡量采用后退式及下行開采順序,用垮落法管理頂板的采煤方法,適當增加煤柱尺寸或用石垛等方法隔絕采空區。
3.應及時填補地面塌陷坑及裂隙,并封閉地面的小窯,減少通過塌陷區和地表之間的漏風。
4.對于立井可多設幾道風門并加強其工程質量,應加強立井井蓋的密閉性。減少井口漏風,其次,也應該防止反風門裝置和閘門的漏風。
5.應使煤倉中的存煤保持一定厚度。減少煤倉漏風。
為減少井下通風設施的漏風,通風設施的安設位置、類型及質量應慎重考慮。通風設施不應該設在有裂隙的地點,在風壓的巷道應采用質量高的設施。
1.減小風門漏風:風門是礦井內數量較多的通風設施,在井下漏風中,風門漏風所占的比重最大,故應加強對風門的管理,對于主要巷道中的風門,如采用斜井中央并列式通風的礦井,井筒間聯絡中的風門以及井底車場兩井底間的風門,更須加強工程質量,經常檢查與維修,以免造成風流短路,風門面積盡可能小,風門板縫結合應嚴密,風門打開應能自動關閉,壓差大處應設置正反兩道風門。
2.減小風橋漏風:風橋漏風往往很嚴重,一般用石塊砌筑的風橋漏風量可達60-100m3∕min,風橋不嚴就會破壞礦井正常通風,因此在設計通風系統時,應盡量少用風橋,必要的風橋要修筑嚴密,斷面盡量大些,并加強檢查和維修。有條件最好采用繞道式風橋。
3.減小擋風墻漏風:擋風墻在正常情況下一般漏風不大,因此往往使人麻痹大意,對它忽視檢查,造成不應該有的損失,如空氣流入封閉的采空區,且有自燃發火危險性質的煤層,將可能引起煤的自燃,如空氣流入封閉的火區,則會使火勢發展越大或火源“死灰”復燃,所以,擋風墻應盡量安設在頂板壓力小且較穩定的地點,且必須要保證施工質量,隨時檢查和維修。
結束語:礦井漏風可使井下工作地點的有效風量減少,使礦井主要通風機增加無用的電能消耗,同時還可能引起井下煤塵自燃發火,對安全生產有著巨大威脅,所以,減小井下漏風量,提高礦井有效風量,是搞好通風安全工作的基礎,更是保證礦井安全生產的關鍵。
篇3:溜井漏斗放礦運輸工安全操作規程
1、漏斗口及放礦平臺上下要有良好的照明,溜井放礦平臺要牢固。
2、保持漏斗口下坑道、斗腳下干凈清潔和水溝暢通。
3、漏斗口發生堵塞或漏斗發現空時,禁止爬入溜井、漏斗內處理,只準用長棍(鋼釬)或長竹桿在漏斗外處理,或用長竹桿將炸藥頂入漏斗(溜井)內爆炸處理,或從中段(分層)溜井口將炸藥包丟入漏斗(溜井)內爆炸震動處理,用撬棍(鋼釬)撬動堵塞大塊時,手的撬棍(鋼釬)關不準對人的胸前,避免石頭沖下打對鋼釬(撬棍)而造成棍反沖打傷人。
4、放礦人員應與中段(分段)出礦人員經常取得聯系,了解溜井(漏斗)情況,以便隨時掌握溜井(溜井)存礦成份,警惕和避免發生跑礦事故。
5、礦車、電車掉道時,必須停車后(電車要斷電源)處理。采用墊拉方法處理,拉車時,礦車兩側嚴禁站人。
6、人力推車時,要抬頭看前方,發現有人或拐彎時,應先發出呼喊聲,并減速慢行。
7、礦車裝礦時,裝礦面不得超出車箱面0.1米。
8、放漏斗時,放礦人員應站在漏兩側或專設的平臺上,其他人員不得從漏斗前通過和停留,不得把漏斗(溜斗)放空。必須經常注意檢查溜井放礦平臺是否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