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控中心生產信息傳遞實施細則制度
1目的
為了明確和規范集控中心的生產信息管理工作,確保生產信息能夠及時、準確的傳達,特制訂本細則。
2適用范圍
2.1本實施細則適用于集控中心的安全生產信息管理。
2.2生產現場發生事故后第一時間內向領導匯報。
2.3當值值長負責事故信息的通知。
2.4值班負責人保證生產信息報送的及時性、準確性。現場不得隱瞞設備運行隱患、設備故障等情況。
3引用標準及關聯文件
3.1《***公司集控中心管理規定》
3.2《***公司風電場運行規程》
4專業術語定義
4.1本細則所稱“即時匯報”指事件發生后10分鐘以內匯報集控中心主任、主管,為即時匯報。
4.2本細則所稱“及時匯報”指事件發生后,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必要的措施,在不影響公司正常安全生產的情況下,做到準時匯報集控中心主任、主管,為及時匯報。
4.3本細則所稱“需要申請”指事件發生后,需要及時申請集控中心主任、主管,根據命令執行,為需要申請。
5執行程序
5.1本細則與上級規定發生沖突時,以上級規定為準。
5.2生產調度會
5.2.1正常工作日每周二至周五上午8時10分準備召開生產調度會,由交班值長匯報前一日生產情況,匯報內容包括:
5.2.1.1中層及以上領導請假情況。
5.2.1.2日發電量,風速,風機運行及停機臺數。
5.2.1.3各風電場變電站運行方式改變情況(含十一院設備)。
5.2.1.4當日風機設備缺陷及前一日消缺情況,隱患風機情況及巴音一期、紅牧一期光伏缺陷情況。
5.2.1.5電網限電情況。
5.2.1.6根據天氣預報及電網限電情況,提出定期工作建議。
5.2.1.7每周五匯報各站點檢計劃及完成情況。
5.3早晨匯報
5.3.1后夜班值長每個工作日早晨7:00(節假日早上8:00)向集控中心主任、生產主管領導匯報前一日及當值期間生產情況(與調度會匯報內容一致)。
5.4值班期間
5.4.1變電站設備運行情況
5.4.1.135kV及以上設備參數超出運行范圍,出現明顯異常,即時匯報。
5.4.1.2無功補償裝置、柴油機、卓資兩站的聯絡電源定期試驗,當班期間匯報。
5.4.1.3220kV母線電壓超過規定范圍(216kV~226V),及時投退無功補償裝置,完成操作后將母線電壓情況等信息及時匯報。
5.4.1.4變電站遠動一級報警經現場檢查確實存在異常時,即時匯報。
5.4.1.5一號站后臺35kV系統出現接地告警,某相電壓明顯下降,應按照以下步驟執行:
發生間歇性接地時,立即斷開35kV母線出現開關,隨后即時匯報。
發生金屬性接地時,按規定依次斷開各條光伏及風機進線,一般先斷開光伏進線,再根據故障率高低秦情況依次斷開風機進線。如果氣候惡劣,可直接斷開35kV母線出現開關,隨后即時匯報。
發生接地時,如果站內其它設備由此引起不正常的運行情況,可直接斷開35kV母線出現開關,隨后即時匯報。
5.4.1.6變電站設備跳閘(遠動2級保護動作),即時匯報。
5.4.1.7《安全生產作業規程》中規定可先操作再匯報的事件,操作后應即時匯報。
5.4.1.8變電站故障設備檢修完畢,送電前需要申請。
5.4.2設備定期檢修
5.4.2.135kV及以上設備進行停送電操作前前,即時匯報。
5.4.2.235kV及以上設備停電檢修時,在現場做好安全措施后,經集控中心值長電話核對無誤后,集控中心方可批票,如有特殊情況,需要申請。
5.4.3電網方面
5.4.3.1電網通知需要場級及以上領導協調的工作,及時匯報。
5.4.3.2因人為原因,電網原因等導致調度下令全站停電或負荷降到0MW時,即時匯報。
5.4.4風機設備
5.4.4.1大部件損壞(包括發電機及其軸承、繞組等,齒輪箱及其軸、軸承、齒輪等,變頻器內部功率模塊、濾波電容等,發電機輸出電纜,葉片、輪轂、機艙、塔筒間連接螺栓損壞等)停機及消缺后啟機,及時匯報。
5.4.4.2運行風機出現無通訊(有嚴重超速現象)、機艙檢測到煙霧(存在部件溫度突然升高)等故障且現場無法立即到現場檢查時,及時匯報。
5.4.4.3風機故障后,風機無法停機,遠程采取緊急措施無效后,即時匯報。
5.4.4.4風機故障停機超過72小時,及時匯報。
5.4.4.5因惡劣天氣、線路停電等原因造成風機停機臺數較多,現場搶修暫不辦理工作票,需事后補票時,需要申請。
5.4.4.6現場點檢離開值班室,檢修直接通知集控中心啟機時,集控中心應通知當值點檢得到許可后,方可啟機,如有特殊情況,需要申請。
5.4.4.7公司臨時交待需要匯報的其它情況,按要求執行。
5.4.5光伏設備
5.4.5.1匯流箱及以上設備因故障退出運行,即時匯報。
5.4.6監控、通訊
5.4.6.1岳能監視系統、KVM系統通訊中斷,短時間內無法恢復時,及時匯報。
5.4.6.2現場AGC、AVC設備失控,短時間內無法恢復時,及時匯報。若無法滿足電網指令,情況緊急時,即時匯報。
5.4.6.3運維平臺、可靠性系統、大唐國際生產信息管理系統、綜合計劃信息系統、門戶網站及會議視頻設備無法正常使用,短時間內無法恢復時,及時匯報。
5.4.7繼電保護及安全自動裝置
5.4.7,1繼電保護及安全自動裝置壓板投退前,如現場未履行申請手續,及時匯報。
6其它
6.1本細則由安全生產部負責解釋。
6.2本細則自發布之日起執行。
篇2:衛生院應答信息傳遞制度
(1)醫院建立與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中心有效的聯系通道,保證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過程中,上傳、下達的信息暢通和準確。
(2)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首次按到市生局或市公共衛生事件處置(應急辦:
指令的院辦、醫務科(處)或院行政總值班(夜間),應問清“事件”發生和發展的一般情況(時間、地點、事故單位、事故類別、事故原因)以及傷情或毒物種類,危害波及范圍和程度,下達給本院的具體救援任務及各項要求,認真做好電話記錄,立即向醫院應急醫療救治領導小組組長報告。
(3)接到報告,醫院領導小組組長立即通過日常辦事機構(醫務科)向所有領導小組成員發出指令,迅速到指定地點集合;根據指令要求,啟動醫院應急救援預案:組織、部署、指導、協調本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救治工作。
(4)領導小組各成員在接受任務后,按各自職責和預案的要求迅速開展工作,并將各自信息及時反饋給領導小組組長;組長綜合所有信息后再向當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中心報告醫院的準備情況和能承受的最大急救能力,包括:床位預留、技術力量、特殊藥品和設備等,以供其統籌決策。
篇3:衛生院應答信息傳遞制度
(1)醫院建立與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中心有效的聯系通道,保證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過程中,上傳、下達的信息暢通和準確。
(2)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首次按到市生局或市公共衛生事件處置(應急辦:
指令的院辦、醫務科(處)或院行政總值班(夜間),應問清“事件”發生和發展的一般情況(時間、地點、事故單位、事故類別、事故原因)以及傷情或毒物種類,危害波及范圍和程度,下達給本院的具體救援任務及各項要求,認真做好電話記錄,立即向醫院應急醫療救治領導小組組長報告。
(3)接到報告,醫院領導小組組長立即通過日常辦事機構(醫務科)向所有領導小組成員發出指令,迅速到指定地點集合;根據指令要求,啟動醫院應急救援預案:組織、部署、指導、協調本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救治工作。
(4)領導小組各成員在接受任務后,按各自職責和預案的要求迅速開展工作,并將各自信息及時反饋給領導小組組長;組長綜合所有信息后再向當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中心報告醫院的準備情況和能承受的最大急救能力,包括:床位預留、技術力量、特殊藥品和設備等,以供其統籌決策。
(5)醫務科應根據應急預案,立即布置應急醫療救治工作。搶救(救治)組成員接到指令后立即趕往指定地點,按預案要求進行各項準備和開展工作。
(6)醫院對參加院內應急救援網絡的所有成員建立有效、暢通的通迅聯絡并宣布相關紀律。
(7)有現場救援任務時,應保證救援小組人員落實,及時掌握所有“一線”及“替補”隊員的通訊信息,隨時能拉得出,用得上;裝備、物品的數量和質量符合應急救援“清單”的要求:平時藥品和器械必須定期檢查,常換常新,保證在有效期的范圍內:急救車輛由醫務科控制,保持常備不懈,車況良好,不得隨意挪著他用。
(8)在醫院附近突發群體急性創傷或中毒(或疑似)等事件,在批量患者涌人后的2小時內向市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或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中心報告。并在先期應急處置過程中,及時上報有關情況(報告內容主要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事故單位、事故原因、事故性質、危害可能波及范圍和程度、已收治人數、入院者的癥狀與體征、事件發展趨勢和已經先期處理的情況等。
(9)在應急處置過程中,隨時接受市衛生局和市衛生應急處置中心的指令;接受專家組關于診斷的意見、救治的方案等指導。
(10)指定專人對本院應急救治全過程作信息收集和統計匯總工作,全面掌握院內應急救治進展情況:對事件中所有進人本院的診治者都應登記造冊。
(11)每日向市衛生局或市公共衛生應急處置中心報告在院的患者及醫學留觀者的情況(數量、病情)、醫療救治進展等;重要情況要隨時報告。
(12)遇有下列情況及時向市衛生應急處置中心請求支援:
①請求上級專家組會診及專業技術的幫助;
②需要特殊解毒藥品、特殊設備以及應用方案的支援;
⑧分流部分患者或向上級醫院或專科醫院轉送危重患者及傳染病患者。
(13)突發事件處置結束后,及時將本院應急救治的情況與結果,有關的分析和建議等內容形成書面材料,報市衛生局應急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