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噪聲控制安全技術規程

噪聲控制安全技術規程

2024-07-23 閱讀 5567

1.車間和工作場所的噪聲應符合國家《工業企業噪聲衛生標準》,非噪聲工作場所噪聲聲級的衛生限值見附表1;工作場所噪聲聲級的衛生限值見附表2。2.對新、改、擴建的工程項目,必須把噪聲控制設施與主體工程進行“三同時”。3.所有噪聲大的生產設備,必須采取消聲、隔聲、吸聲、隔振、阻尼等控制噪聲的措施。4.壓縮機的噪聲應控制在90dB(A)以下,超過者應在壓縮機進、出口處安裝消聲器或在室棚、墻壁上帖附吸聲材料。5.對風機、球磨機等應采取綜合性消聲措施。6.各氣體排放口的正常放空,噪聲大于90dB(A)時,應安裝消聲器。直接排入大氣的事故放空,其放空口宜設在離工作人員經常停留的地方10m以外。7.噪聲大的崗位,在未消除前,應設隔音室;噪聲大的機器設備應設隔音罩或放在隔音房內。對于存在強噪聲設備而職工需長時間在該設備旁工作的場所,應當設置隔聲監控室;職工需長時間在強噪聲設備旁工作且混響聲較強的工作場所,應當盡可能采取吸聲降噪措施,使該場所的平均吸聲系數高于0.3或使該場所噪聲監測的數據符合國家《工業企業噪聲衛生標準》。各生產單位進行噪聲控制設計,應當符合國家《工業企業噪聲控制設計規范》(GBJ87)和國標《聲學——低噪聲工作場所設計推薦實踐》(ISO11690)的規定。9.凡被列入主要噪聲源或監測點監測數據超標的場所,按照《環境管理程序文件——Q/TJHG010012噪聲控制程序》(ISO14001)進行治理。10.對于強噪聲的生產單位應備有三種以上護耳器(包括不同類型不同型號的耳塞或耳罩)以供職工選用,凡進入噪聲監測超標場所的作業者必須佩戴護耳器。11.作業場所噪聲的日常監測,應定點、定期進行。監測頻率按《化工健康監護技術規定》確定為2次/年。12.監測點的監測率應達到95%以上。13.環保安全部監測站進行監測,監測數據于每月5日前報環保安全部工業衛生科,工業衛生科對監測結果進行衛生學評價、入檔,并及時反饋到各有關單位;對超標點位下達《整改通知書》,限期整改。各有關單位在限期內采取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使之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附表1非噪聲工作場所噪聲聲級的衛生限值地點名稱衛生限值dB(A)工效限值dB(A)噪聲車間辦公室75不得超過55非噪聲車間辦公室60會議室60計算機室、精密加工室70附表2噪聲工作場所噪聲聲級的衛生限值日接觸噪聲時間(h)衛生限值[dB(A)]/2971/41001/8103最高不得超過115dB(A)

篇2:化工設計噪聲控制安全防護措施

1.化工建設項目設計與廠區噪聲控制標準應符合《工業企業噪聲控制設計規范》(GBJ87)。

2.化工建設項目噪聲(或振動)控制設計應根據生產工藝特點和設備性質,采取綜合防治措施,采用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以及生產過程機械化、自動化和密閉化,實現遠距離或隔離操作。

3.在滿足生產的條件下,總圖布置應結合聲學因素合理規劃,宜將高噪聲區和低噪聲區分開布置,噪聲污染區遠離生活區,并充分利用地物、建(構)筑物等自然屏障阻滯噪聲(或振動)的傳播。

4.化工設計中選定的各類機械設備應有噪聲(必要時加振動)指標,設計中應選用低噪聲的機械設備,對單機超標的噪聲源,在設計中應根據噪聲源特性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使噪聲(和振動)符合國家標準和有關規定。

化工設計中,由于較強振動或沖擊引起固體聲傳播及振動輻射噪聲的機械設備,或振動對人員、機械設備運行,及周圍環境產生影響干擾時,應采取防振和隔振設計。

高噪聲作業區工作的操作人員必須配備必要的個人噪聲防護用具,防噪音耳塞、防噪音耳罩等,必要時應設置隔音操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