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現場噪聲控制措施
1、建立環境保護責任保證體系
2、環境保護管理制度
(1)根據現場實際情況,核實、確定環境盲點、環境保護目標和對應的環保法規及其它要求。
(2)對工程施工全過程中各施工階段的環境因素進行分析與預測,找出影響環境的重大因素,并制定可行的環保工作方案,并向建設單位報審,在施工過程中,若因工程內容、環境要求發生變化,則要相應調整環保方案,并重新報審。
(3)根據環保工作方案和施工內容,制定本工程的環保培訓計劃,對相關人員進行環保培訓。
(4)施工現場設環保負責人,負責日常的環境保護管理工作。環保負責人組織每周對施工現場的環保工作進行一次檢查并填寫環保周報,對檢查中發現問題及時通知有關部門整改,重大問題報告項目經理。
(5)施工過程中若發生污染事故,應視情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減少或消除污染影響,同時向市建委如實匯報。
(6)建立施工環保檔案,將環保日常管理工作的自查記錄和各主管部門的檢查、審核記錄一并歸檔,工程完工后作為竣工環境審核的資料移交給甲方。
(7)對分項分部工程銜接處的環保工作要明確分工,不同施工單位間的環保工作分工和交接要有記錄,每個工序(作業)結束后由環保負責人進行評定,相應資料應歸檔管理。
(8)在工地門口設置公眾投訴信箱,并公布投訴電話,主動接受群眾的監督,對群眾投訴要及時處理并在三天內給予答復。
(9)工程完工后在合同規定的時限內清理好場地,恢復綠化,并對環保工作進行全面總結和資料整理,向有關單位申請環保工作完工審定,并按審定意見整改直至合格。
3、環境保護措施
(1)施工噪聲控制措施
禁止夜間施工,應對工人和司機進行環保教育,不得喧嘩,禁止按喇叭,散料裝卸車時應輕裝慢放,減少散料沖出車廂發出的聲響。
(2)城市生態保護
施工照明燈的懸掛高度和方向要考慮不影響居民夜間休息。
嚴格按有關文件要求布置施工臨時設施,并保證施工結束后及時撤場,盡快恢復原狀。
施工場地周圍出安民告示,并爭取酒店的支持,求得附近居民的理解和配合。
(3)污染控制
在工程開工前完成工地排水和廢水處理設施的建設,設置足夠的污水沉淀池;在施工過程中做到現場無積水、排水不外溢,不堵塞、水質達標。
施工現場設置專用油漆料庫,庫房地面做防滲處理,儲存、使用、保管設專人負責,防止油料跑、冒、滴、漏污染土壤、水體。
(4)大氣污染措施
對易產粉塵、揚塵的作業面和裝卸、運輸過程,應制定具體的操作規程和灑水降塵制度。
嚴禁在施工現場焚燒任何廢棄物和產生有害有毒氣體、煙塵、臭氣的物資,熔融瀝青等有毒物質要使用封閉和帶煙氣處理裝置的設備。
所有車輛及設備的廢氣排放必須全乎環保要求,若檢測不合格,需嚴格整改直至合格。
(5)固體廢棄物
對施工中產生的渣土應及時清運,選擇有資質的運輸單位并建立登記制度,防止中途傾倒事件發生并做到運輸途中不散落。
選擇對外部環境影響小的出土口,運輸路線和運輸時間。
車輛出場沖洗車輪和車廂,嚴禁攜土污染城市道路。
剩余料具包裝及時回收、清退,對可再利用的廢棄物盡量回收利用,各類垃圾要及時清掃,清運,不得隨意傾倒。
施工現場內無廢棄砂漿和混凝土,運輸道路和操作面落地料及時清運。
日常生活的垃圾應分類收集,便于環衛部門及時清運處理。教育施工人員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隨地亂丟垃圾、雜物,保持工作和生活環境的整潔。
篇2:污水廢氣廢油和噪聲控制規程
1?目的和適用范圍
1.1?目的
在符合國家法規和標準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減少環境污染,有效控制施工、生活等各項活動中產生的污水、廢氣、廢油和噪聲。
1.2?適用范圍
適用于公司各類活動中產生的污水、廢氣、廢油和噪聲的管理。
2?引用標準和文件(略)
3?職責
3.1?質量安全部門負責污水、廢氣、廢油和噪聲污染的控制監督和監測。
3.2?人事行政部負責公路車輛尾氣的年檢。
3.3?人事行政部負責并落實“1211”滅火器的逐步淘汰與替換工作。
3.4?項目經理部負責組織施工現場的廢水、廢氣、廢油控制。
3.5?質量安全部負責施工活動產生的廢油(酸、堿)等的統一處置。
3.6?質量安全部負責檢驗和試驗等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廢液的處置。
3.7?各項目、單位、部門按要求執行廢水、廢氣、廢油和噪聲的控制措施。
4?程序
4.1?污水、廢氣、廢油和噪聲總體控制要求
a)加強防治廢水、廢氣、廢油和噪聲污染教育,提高員工環境保護意識;質量安全部門協同人事行政部、項目經理部等部門和工會對員工進行宣傳教育,內容包括廢棄物危害、噪聲危害與防治及節能降耗等,通過板報、宣傳欄、計算機網絡等形式,使員工認識到防治污水、廢氣、廢油和噪聲的重要性,使保護環境成為自覺行動。
b)采取措施,消除污染源或降低污染程度。
4.2?污水控制
4.2.1?污水分類
a)生活污水:項目工地生活區食堂廢水、職工宿舍日常生活產生的污水;
b)施工污水:現場各類施工活動產生的污水;
4.2.2?污水管理
4.2.2.1?生活與施工水污染物排放口不得建在生活飲用水源地、風景名勝區水體、重要漁業水體和其它有特殊經濟文化價值的水體的保護區。
4.2.2.2?生活與施工廢水一般應統一排放到經許可的下水管道,如無指定的管網,則污水應經過必要的處理后排放。
4.2.2.3?含食用殘油的剩飯、菜渣不得直接倒入下水道。
4.2.2.4?質量安全部產生含酸、堿污水排放時,由質量安全部負責組織進行中和回收處理,達到要求后排放。
4.3?廢氣控制
4.3.1?廢氣分類
a)機動車輛排放的尾氣;
b)“1211”滅火器使用產生廢氣;
c)有毒氣體;
d)食堂油煙。
4.3.2?廢氣排放管理
4.3.2.1?機動車輛尾氣污染控制可采取下述措施(不限于):
a)人事行政部應根據《汽車排氣污染監督管理辦法》安排交通車輛進行年檢,使尾氣排放達到規定標準,對超標車輛按要求進行污染防治或安排報廢;
b)廠內機動車駕駛員應嚴格按照機械設備的使用說明書及有關操作規程使用機械設備,認真做好例行保養工作;
c)材料設備部對廠內機動車輛使用的燃油應控制進貨渠道,購買無鉛汽油或與機械相匹配的燃油;
d)材料設備部門應定期或不定期對機械設備進行檢查,對有缺陷的機械應及時維修。
4.3.2.2?人事行政部應盡量配置低污染滅火器材,按有關要求減少并逐步淘汰“1211”滅火器的使用。
4.3.2.3?禁止焚燒瀝青、油氈、橡膠、塑料、皮革等產生有毒、有害煙塵和惡臭氣體的物質。
4.4?廢油的控制
4.4.1?各使用單位、部門產生的廢油如廢變壓器油、機油、柴油、潤滑脂(油)等,不能隨意亂倒,用收集桶進行回收,送材料設備部集中統一處置。
4.5?噪聲的控制
4.5.1?主要噪聲源:瀝青攪拌料機和車輛噪聲。
4.5.2?施工場界噪聲應符合《建筑施工場界噪聲限值》的要求。
4.5.3?機動車輛噪聲應執行《汽車加速行駛車外噪聲限值測量方法》,進入城區車輛應符合城市噪聲控制要求。
4.6?監測
各職能部門對污水、廢氣、廢油、噪聲的控制、管理情況進行檢查,按《環境、安全績效監視和測量控制程序》執行。
4.7?后續行動
對污水、廢氣、廢油和噪聲控制中出現的不符合,按《事故、事件、不符合調查處理控制程序》執行。
5相關文件
環境、安全績效監視和測量控制程序
事故、事件、不符合調查處理控制程序
5?記錄
本程序運行中形成的污水、廢氣、噪聲排放檢測記錄,由檢測單位提供記錄,責任部門保存。
篇3:某物業轄區噪聲控制管理作業指導書
物業轄區噪聲控制管理作業指導書
1.0目的
為減少公司各項服務、過程和活動中產生的噪聲對員工健康以及公司所管轄區域內生活環境和工作環境的影響,并將噪聲控制在環保及衛生法律法規要求的范圍內,特制定本程序。
2.0適用范圍
本程序適用于對本公司所管轄的物業區域內產生噪聲的管理和控制。
3.0定義
A聲級:用A計權網絡測得的聲級,用LA表示,單位dB(A)。
穩態噪聲:非穩態噪聲在測量時間內,聲級起伏不大于3dB(A)的噪聲視為穩態噪聲,否則稱為非穩態噪聲。
周期性噪聲:在測量時間內,聲級變化具有明顯的周期性的噪聲。
背景噪聲:公司所管轄的物業區域外噪聲源產生的噪聲。
4.0職責
4.1品質保證部負責組織對噪聲進行檢測和測量。
4.2各部門、管理處負責配合檢測和測量,并對各作業活動中產生的噪聲進行控制。
5.0內容
5.1噪聲檢測依據《工業企業廠界噪聲標準》、《工業企業噪聲衛生標準》(試行草案);
5.2噪聲檢測方法依據《工業企業廠界噪聲標準測量方法》進行;
5.3測量條件
5.3.1測量儀器
測量儀器精度為Ⅱ級以上的聲級計或環境噪聲自動監測儀,其性能符合GB3875《聲級計電聲性能及測量方法》之規定,應定期校驗。并在測量前后進行校準,靈敏度相差不得大于0.5dBA,否則測量無效。測量時傳聲器加風罩。
5.3.2氣象條件
測量應在無雨、無雪的氣候中進行,風力為5.5m/s以上時停止測量。
5.3.3測量時間
測量應在正常工作時間內進行。分為晝、夜間兩部分,分為晝間和夜間兩部分,深圳市的晝間時間為7:00-23:00。
5.3.4采樣方式
5.3.4.1用聲級計采樣時,儀器動態特性為"慢"響應,采樣時間間隔為5s。
5.3.4.2用環境噪聲自動監測儀采樣時,儀器動態特性為"快"響應,采樣時間間隔不大于1s。
5.3.5測點選擇
5.3.5.1對于外圍噪聲的測量,測點(即傳聲器位置。下同)應選在公司所管轄的物業區域外1m,高度1.2m以上的噪聲敏感處。如有圍墻,測點應高于圍墻;
5.3.5.2對于設備運行等場所產生噪聲的測量時,應將傳聲器放置在操作人員的耳朵位置(人離開),即:高為1.2m-1.5m,距控制柜或儀表盤0.4m處。若作業場所內各處A聲級差別不大(小于3分貝),則只需在作業場所內選擇1-3個測點;若作業場所內各處聲級波動較大(大于3分貝),則需按聲級大小,將作業場所分成若干區域,任意兩個區域的聲級差應大于或等于3分貝,每個區域取1-3個測點,這些區域必須包括維修人員為觀察設備運行情況而經常工作、活動的地點和范圍。
5.3.6測量值及計算方法
5.3.6.1穩態噪聲:用聲級計采樣時,儀器動態特性為"慢"響應,采樣時間間隔為5秒鐘,其測量值為穩態噪聲測量1分鐘的等效聲級。即每5秒讀取一個數,1分鐘讀取12個數,再取算術平均;
5.3.6.2對于非穩態噪聲:測量等效連續A聲級,或測量不同A聲級下的暴露時間,計算等效連續A聲級,計算等效連續A聲級詳見《工業企業廠界噪聲標準測量方法》。
5.3.6.3背景噪聲值應比測量噪聲低10dB(A)以上,若測量值與背景噪聲值相差小于10dB(A),按下表修正。
差值34至67至9
修正值-3-2-1
5.4測量實施
對于機電設備運行(如發電機、水泵、空調主機、冷卻塔等)產生的穩定噪聲由品質保證部組織定期監測,頻次為每季度一次。當設備設施出現運行異常或收到相關方投訴等情況時,則適時進行測量。測量后應填寫《噪聲檢測記錄表》。
5.5測量結果評價
測量所得的結果應符合《工業企業廠界噪聲標準》、《工業企業噪聲衛生標準》(試行草案),以保證不損害員工健康和破壞環境。
5.6環境噪聲的控制
5.6.1各部門、管理處根據檢測記錄,對不符合環保法律法規的噪聲從技術上和管理上通過切斷聲源或減弱聲源、隔音、消音、限制噪聲發生時間段等方法進行整改,使之符合標準。
5.6.2對于可控制性聲源發出的噪聲,如管理處日常管理服務活動中(如社區文化活動),設備運作發出的噪聲可以通過調整運行時間、按照設備維護方案對設施進行適當維護、選用低噪聲設備、加裝消音設備、隔離聲源等來達到減少噪聲的目的;裝飾裝修工程發出噪聲通過執行二次裝修管理相關規定來控制;機動車鳴笛或誤報警發出噪聲通過規定不允許在物業區域內鳴笛來達到目的。
5.6.3對于可施加影響聲源發出的噪聲,如業戶的經營活動中產生的噪聲,可通過對其進行相關法規的宣傳和協助其采取隔音消噪的措施來進行控制。
5.6.4對于不可控制、不可直接施加影響聲源發出噪聲,如周邊居民、學校、軍警營等發出噪聲,通過政府有關部門協助處理。
6.0相關文件
《記錄控制》
《工業企業廠界噪聲標準》
《工業企業噪聲衛生標準》(試行草案)
《工業企業廠界噪聲標準測量方法》
7.0記錄
《噪聲檢測記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