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噪聲控制管理規定制度

噪聲控制管理規定制度

2024-07-22 閱讀 1321

1概述噪聲是危害非常廣泛的環境污染問題。噪聲干擾人的睡眠,影響人的心理狀態與情緒,引起神經衰弱,心血管疾病及消化系統等疾病等;噪聲造成聽力損傷,甚至耳聾;噪聲還干擾信息交流,導使誤操作發生率上升,引發安全事故。為了有效控制施工生產中的噪聲,特制定此規定。2適用范圍適用于本公司施工作業中的噪聲控制與管理。3職責權限3.1公司、子(分)公司安全管理部負責制定噪聲控制管理規定。3.2各級安全管理部門負責噪聲進行控制的監督、檢查。3.3項目部及相關部門負責組織落實噪聲控制管理措施。4工作步驟及要求4.1噪聲控制流程圖(見QI7-41圖1)QI7-41圖14.2實施過程4.2.1噪音源識別易產生噪聲的作業包括:a)混凝土施工;b)打樁作業;c)施工機械運轉(砂輪機、磨光機、空壓機等);d)車輛運行;e)風鎬作業;f)爆破施工;g)木工作業;h)發電機、發動機運轉;i)船舶航行和施工作業等。4.2.2?噪聲監測噪聲測量按照國家《建筑施工場界噪聲測量方法》標準進行。測量噪聲通常采用等效連續A聲級,單位為分貝(dB(A))。4.2.2.1根據不同施工階段,定期對施工測點的噪聲進行監測。不同施工階段作業噪聲限值列于QI7-41表1:施工階段主要噪聲源施工現場邊界噪聲限值(dB(A))(GB12523–1990)晝間(6am——10pm)夜間(10pm-——6am)土方工程推土機、挖掘機等7555打樁工作各種打樁機等85禁止施工結構工程混凝土攪拌機、振動器和電鋸等7055安裝工程起重機等6555表中所列噪聲值是指與敏感區域相應的建筑施工地邊界線處的限值。4.2.2.2如有幾個施工作業同時進行,以高噪聲的限值為準。4.2.3?噪聲控制的策劃4.2.3.1項目部應組織環境因素的識別和評價。對于可能生產嚴重噪聲污染的環境因素,應制定相應的控制措施。4.2.3.2噪聲控制措施的主要包括:a)合理安排施工作業,限制施工作業時間。b)在建筑物集中區域內施工,當噪音超過控制標準時,在施工現場設置聲障和相關噪音控制設施。c)選用低噪音的施工工藝和設備。d)減少設備在施工現場不必要的空轉,以減少噪音。e)限制進入施工現場的車速,緊急情況外不許鳴笛。f)保持機況良好,減少振動與摩擦,從而降低噪音源強度。g)合理布置施工作業區和生活工作區,以減少施工對生活工作區的噪聲影響。h)發動機排氣管安裝消音器。i)混凝土施工時,盡量避免振搗棒空振,并采用低噪音的環保型的振搗棒。j)打樁作業,必要時采用彈簧替打或加厚樁墊等措施以減少打樁噪聲。k)在人口密集的地方使用砂輪切割機、磨光機和進行木工作業,應避免深夜作業,并采取封閉作業。l)爆破施工應按要求上報并事先通知距施工活動發生處2km區域范圍內的居民。m)提倡文明施工,材料、物件等應輕取、輕放,禁止亂扔、亂摔。n)船舶在停靠碼頭時,盡量使用岸電。4.2.3.3對處于噪聲超標環境下的作業人員,應提供耳塞、耳罩等勞動保護用品,并視情況減少作業人員在噪聲環境中的工作時間。4.2.4噪聲控制的實施4.2.4.1各責任部門應認真落實噪音控制的措施,并做好有關記錄。4.2.4.2對于本公司無條件完成的噪音監控和測量任務,必要時可委托當地環保部門實施測量。4.2.4.3各級安全管理部門負責進行噪音控制的監督、檢查。5關聯關系、工作接口5.1項目部應及時處理相關方對噪音污染的投訴。5.2可能造成噪聲污染的項目,應在工程開工十五日以前向工程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報該工程的可能產生的環境噪聲值以及所采取的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措施的情況。5.3可能造成噪聲污染,且在建筑物集中區域內施工的項目,應當設置聲障或者采用其他有效的控制噪聲污染措施,禁止夜間進行產生噪聲污染的施工作業。因特殊需要連續作業的,必須有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有關主管部門的證明,并提前通知附近居民。6支持性文件6.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6.2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音污染防治法6.3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6.4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6.5《建筑施工場界噪聲限值》GB12523-906.6《建筑施工場界噪聲測量方法》GB125246.7《環境因素識別和評價控制程序》6.8《環保責任事故調查、處理程序》7成果和記錄7.1重要環境因素及控制措施7.2噪聲監測記錄

篇2:污水廢氣廢油和噪聲控制規程

1?目的和適用范圍

1.1?目的

在符合國家法規和標準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減少環境污染,有效控制施工、生活等各項活動中產生的污水、廢氣、廢油和噪聲。

1.2?適用范圍

適用于公司各類活動中產生的污水、廢氣、廢油和噪聲的管理。

2?引用標準和文件(略)

3?職責

3.1?質量安全部門負責污水、廢氣、廢油和噪聲污染的控制監督和監測。

3.2?人事行政部負責公路車輛尾氣的年檢。

3.3?人事行政部負責并落實“1211”滅火器的逐步淘汰與替換工作。

3.4?項目經理部負責組織施工現場的廢水、廢氣、廢油控制。

3.5?質量安全部負責施工活動產生的廢油(酸、堿)等的統一處置。

3.6?質量安全部負責檢驗和試驗等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廢液的處置。

3.7?各項目、單位、部門按要求執行廢水、廢氣、廢油和噪聲的控制措施。

4?程序

4.1?污水、廢氣、廢油和噪聲總體控制要求

a)加強防治廢水、廢氣、廢油和噪聲污染教育,提高員工環境保護意識;質量安全部門協同人事行政部、項目經理部等部門和工會對員工進行宣傳教育,內容包括廢棄物危害、噪聲危害與防治及節能降耗等,通過板報、宣傳欄、計算機網絡等形式,使員工認識到防治污水、廢氣、廢油和噪聲的重要性,使保護環境成為自覺行動。

b)采取措施,消除污染源或降低污染程度。

4.2?污水控制

4.2.1?污水分類

a)生活污水:項目工地生活區食堂廢水、職工宿舍日常生活產生的污水;

b)施工污水:現場各類施工活動產生的污水;

4.2.2?污水管理

4.2.2.1?生活與施工水污染物排放口不得建在生活飲用水源地、風景名勝區水體、重要漁業水體和其它有特殊經濟文化價值的水體的保護區。

4.2.2.2?生活與施工廢水一般應統一排放到經許可的下水管道,如無指定的管網,則污水應經過必要的處理后排放。

4.2.2.3?含食用殘油的剩飯、菜渣不得直接倒入下水道。

4.2.2.4?質量安全部產生含酸、堿污水排放時,由質量安全部負責組織進行中和回收處理,達到要求后排放。

4.3?廢氣控制

4.3.1?廢氣分類

a)機動車輛排放的尾氣;

b)“1211”滅火器使用產生廢氣;

c)有毒氣體;

d)食堂油煙。

4.3.2?廢氣排放管理

4.3.2.1?機動車輛尾氣污染控制可采取下述措施(不限于):

a)人事行政部應根據《汽車排氣污染監督管理辦法》安排交通車輛進行年檢,使尾氣排放達到規定標準,對超標車輛按要求進行污染防治或安排報廢;

b)廠內機動車駕駛員應嚴格按照機械設備的使用說明書及有關操作規程使用機械設備,認真做好例行保養工作;

c)材料設備部對廠內機動車輛使用的燃油應控制進貨渠道,購買無鉛汽油或與機械相匹配的燃油;

d)材料設備部門應定期或不定期對機械設備進行檢查,對有缺陷的機械應及時維修。

4.3.2.2?人事行政部應盡量配置低污染滅火器材,按有關要求減少并逐步淘汰“1211”滅火器的使用。

4.3.2.3?禁止焚燒瀝青、油氈、橡膠、塑料、皮革等產生有毒、有害煙塵和惡臭氣體的物質。

4.4?廢油的控制

4.4.1?各使用單位、部門產生的廢油如廢變壓器油、機油、柴油、潤滑脂(油)等,不能隨意亂倒,用收集桶進行回收,送材料設備部集中統一處置。

4.5?噪聲的控制

4.5.1?主要噪聲源:瀝青攪拌料機和車輛噪聲。

4.5.2?施工場界噪聲應符合《建筑施工場界噪聲限值》的要求。

4.5.3?機動車輛噪聲應執行《汽車加速行駛車外噪聲限值測量方法》,進入城區車輛應符合城市噪聲控制要求。

4.6?監測

各職能部門對污水、廢氣、廢油、噪聲的控制、管理情況進行檢查,按《環境、安全績效監視和測量控制程序》執行。

4.7?后續行動

對污水、廢氣、廢油和噪聲控制中出現的不符合,按《事故、事件、不符合調查處理控制程序》執行。

5相關文件

環境、安全績效監視和測量控制程序

事故、事件、不符合調查處理控制程序

5?記錄

本程序運行中形成的污水、廢氣、噪聲排放檢測記錄,由檢測單位提供記錄,責任部門保存。

篇3:某物業轄區噪聲控制管理作業指導書

物業轄區噪聲控制管理作業指導書

1.0目的

為減少公司各項服務、過程和活動中產生的噪聲對員工健康以及公司所管轄區域內生活環境和工作環境的影響,并將噪聲控制在環保及衛生法律法規要求的范圍內,特制定本程序。

2.0適用范圍

本程序適用于對本公司所管轄的物業區域內產生噪聲的管理和控制。

3.0定義

A聲級:用A計權網絡測得的聲級,用LA表示,單位dB(A)。

穩態噪聲:非穩態噪聲在測量時間內,聲級起伏不大于3dB(A)的噪聲視為穩態噪聲,否則稱為非穩態噪聲。

周期性噪聲:在測量時間內,聲級變化具有明顯的周期性的噪聲。

背景噪聲:公司所管轄的物業區域外噪聲源產生的噪聲。

4.0職責

4.1品質保證部負責組織對噪聲進行檢測和測量。

4.2各部門、管理處負責配合檢測和測量,并對各作業活動中產生的噪聲進行控制。

5.0內容

5.1噪聲檢測依據《工業企業廠界噪聲標準》、《工業企業噪聲衛生標準》(試行草案);

5.2噪聲檢測方法依據《工業企業廠界噪聲標準測量方法》進行;

5.3測量條件

5.3.1測量儀器

測量儀器精度為Ⅱ級以上的聲級計或環境噪聲自動監測儀,其性能符合GB3875《聲級計電聲性能及測量方法》之規定,應定期校驗。并在測量前后進行校準,靈敏度相差不得大于0.5dBA,否則測量無效。測量時傳聲器加風罩。

5.3.2氣象條件

測量應在無雨、無雪的氣候中進行,風力為5.5m/s以上時停止測量。

5.3.3測量時間

測量應在正常工作時間內進行。分為晝、夜間兩部分,分為晝間和夜間兩部分,深圳市的晝間時間為7:00-23:00。

5.3.4采樣方式

5.3.4.1用聲級計采樣時,儀器動態特性為"慢"響應,采樣時間間隔為5s。

5.3.4.2用環境噪聲自動監測儀采樣時,儀器動態特性為"快"響應,采樣時間間隔不大于1s。

5.3.5測點選擇

5.3.5.1對于外圍噪聲的測量,測點(即傳聲器位置。下同)應選在公司所管轄的物業區域外1m,高度1.2m以上的噪聲敏感處。如有圍墻,測點應高于圍墻;

5.3.5.2對于設備運行等場所產生噪聲的測量時,應將傳聲器放置在操作人員的耳朵位置(人離開),即:高為1.2m-1.5m,距控制柜或儀表盤0.4m處。若作業場所內各處A聲級差別不大(小于3分貝),則只需在作業場所內選擇1-3個測點;若作業場所內各處聲級波動較大(大于3分貝),則需按聲級大小,將作業場所分成若干區域,任意兩個區域的聲級差應大于或等于3分貝,每個區域取1-3個測點,這些區域必須包括維修人員為觀察設備運行情況而經常工作、活動的地點和范圍。

5.3.6測量值及計算方法

5.3.6.1穩態噪聲:用聲級計采樣時,儀器動態特性為"慢"響應,采樣時間間隔為5秒鐘,其測量值為穩態噪聲測量1分鐘的等效聲級。即每5秒讀取一個數,1分鐘讀取12個數,再取算術平均;

5.3.6.2對于非穩態噪聲:測量等效連續A聲級,或測量不同A聲級下的暴露時間,計算等效連續A聲級,計算等效連續A聲級詳見《工業企業廠界噪聲標準測量方法》。

5.3.6.3背景噪聲值應比測量噪聲低10dB(A)以上,若測量值與背景噪聲值相差小于10dB(A),按下表修正。

差值34至67至9

修正值-3-2-1

5.4測量實施

對于機電設備運行(如發電機、水泵、空調主機、冷卻塔等)產生的穩定噪聲由品質保證部組織定期監測,頻次為每季度一次。當設備設施出現運行異常或收到相關方投訴等情況時,則適時進行測量。測量后應填寫《噪聲檢測記錄表》。

5.5測量結果評價

測量所得的結果應符合《工業企業廠界噪聲標準》、《工業企業噪聲衛生標準》(試行草案),以保證不損害員工健康和破壞環境。

5.6環境噪聲的控制

5.6.1各部門、管理處根據檢測記錄,對不符合環保法律法規的噪聲從技術上和管理上通過切斷聲源或減弱聲源、隔音、消音、限制噪聲發生時間段等方法進行整改,使之符合標準。

5.6.2對于可控制性聲源發出的噪聲,如管理處日常管理服務活動中(如社區文化活動),設備運作發出的噪聲可以通過調整運行時間、按照設備維護方案對設施進行適當維護、選用低噪聲設備、加裝消音設備、隔離聲源等來達到減少噪聲的目的;裝飾裝修工程發出噪聲通過執行二次裝修管理相關規定來控制;機動車鳴笛或誤報警發出噪聲通過規定不允許在物業區域內鳴笛來達到目的。

5.6.3對于可施加影響聲源發出的噪聲,如業戶的經營活動中產生的噪聲,可通過對其進行相關法規的宣傳和協助其采取隔音消噪的措施來進行控制。

5.6.4對于不可控制、不可直接施加影響聲源發出噪聲,如周邊居民、學校、軍警營等發出噪聲,通過政府有關部門協助處理。

6.0相關文件

《記錄控制》

《工業企業廠界噪聲標準》

《工業企業噪聲衛生標準》(試行草案)

《工業企業廠界噪聲標準測量方法》

7.0記錄

《噪聲檢測記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