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二中青年教師培養方案

二中青年教師培養方案

2025-04-27 閱讀 8997

  青年教師是教育事業的未來和希望。青年教師的成長和進步對學校的未來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學校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面對我校青年教師比例高,素質參差不齊的現實,務必加強青年教師隊伍建設,促使大批青年教師迅速成長,培養、造就一支德才兼備的青年教師隊伍,特制訂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根據教育改革和發展總體要求,結合我校青年教師的實際,圍繞思想素養、敬業態度、操守德行、學問修養、業務能力、管理水平諸方面,努力開展以理想、責任、敬業、奉獻為主題的師德師風教育活動,開展業務培訓,全面提升青年教師的思想水平、道德修養、學科素質、工作技能、科研能力、實踐與創新能力,努力建設一支“師德高尚、理念先進、學識淵博、功底深厚、教藝精湛、研教俱能”的高素質青年教師隊伍。

  二、培養目標

  1、通過培養,使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準有較大提高,增強事業心、責任感和敬業精神,做到“敬業、勤業、創業、樂業”。

  2、通過對青年教師進行業務培訓,使青年教師做到“六個提高”:一是教育教學理念提高;二是專業知識水平提高;三是課堂教學技能提高;四是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水平提高;五是教育創新能力提高;六是教育管理水平提高。

  3、通過培養,使青年教師具有扎實的教學基本功,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較高的教育理論修養,具備一定的教科研能力,能夠獨擋一面,勝任各年級教育教學工作,具備強的教育管理能力,勝任班主任工作。

  三、培養途徑和方式

  本著“注重能力、講求實效、更新觀念、發展自我、形成特色”的原則安排培養計劃。主要采用師徒結對,專家進行講授,指導;教師之間進行觀摩和研討學習、聽評優質課,參與交流研討;通過專題進行交流學習;教師自身邊學習、邊研究、邊實踐、邊總結、邊提高等方式。主要有:

  1、發展規劃:每人寫出自己具體的“發展規劃”。

  2、組織培訓:培訓內容包括教育法律法規和政策、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教育科研基本知識、師德修養、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策略與方法、班主任工作、現代教育技術等內容。師資培訓多渠道,可以請外面的專家講學,也可以請本地、本校的優秀教師作講座等方式。

  3、理論學習:培養良好的自我學習習慣,每學期至少要讀一本教育、教學理論書籍,要做好讀書筆記,并寫出心得;每學期至少要到圖書館借閱三至五冊的圖書。

  4、教學反思:每周在教案中寫好教學反思。反思內容字數不限,重在記錄感悟,總結得失。

  5、拜師結對:在原師徒制的基礎上,做好對師傅、徒弟工作的考核,對優秀的師傅和成長快的徒弟給予獎勵。

  6、參與管理:青年教師任班主任者,接受被指定的有經驗的班主任幫帶指導;未任班主任者,均擔任一個有經驗的班主任的助理,見習班主任工作;經考核不能勝任的,要繼續培養。

  7、教學展示:每學年組織一次青年教師優質課評比。鼓勵青年教師參加各級、各類教學評比活動,對獲得榮譽的教師,學校給予獎勵。鼓勵青年教師主動請纓,向學校提出申請,開設公開課,邀請他人指導。(教科室、教務處負責)

  8、校本研究:根據本人在教育教學中碰到的問題,開展小課題專項研究,務必做到人人有研究課題,課題立項應向教科室申報,實驗方案應上交教科室。

  9、觀摩研討:

  (1)確定觀摩研討專題。一從學科教學理論中尋找專題,二從教師迫切需要解決的教改熱點中確定專題。

  (2)觀摩示范課例。針對研討專題精心設計課例,要求教師圍繞研討專題帶著問題聽課,把握得失,為進一步研討作好準備。

  (3)專題研討。先請執教者圍繞研討專題以說課的形式介紹課例設計的依據,然后組織聽課教師結合課例進行研討,最后由組織者歸納小結。

  (4)遷移延伸。要求教師依照示范課例及歸納小結將研討專題遷移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在課堂實踐中將研討專題鞏固、深化。

  10、教師沙龍:組織青年教師相互交流,探討教學體會、暢談教學感受、傾訴教學困惑、研究解決方法、介紹成長經歷;或就某個專題開展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學校給他們創造學習和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

  11、“請進走出”:邀請本校及外校的市級以上專家學者來校講學,邀請市級以上優秀教師來執教示范課、觀摩課,與同類學校開展業務上的雙向交流與合作,在活動中開闊教師眼界,提高教師能力。學校組織青年教師外出參觀學習、聽課評課、對口交流等活動。

  12、召開座談:

  ⑴學生座談會,聽取他們對任課青年教師的意見,并及時將意見反饋給教師;

  ⑵召開青年教師座談會,聽取有關學習、工作、生活方面意見,總結交流教學實踐中的得失、體會、業績;

  ⑶指導教師、行政領導研討會,就青年教師培養工作專題進行意見交流,總結經驗,完善培養措施。

  13、建立檔案:專項教學檔案包括:

  (1)青年教師的聽課筆記、評課記錄;

  (2)匯報課、考核課、優質課的評課內容;

  (3)各項比賽的成績和記錄;

  (4)各項檢查考核評估結論及其記錄;

  (5)每學期教學成績及競賽輔導成績;

  (6)青年教師本人的發展規劃、總結;

  (7)學生調查結果;

  (8)青年教師參加培訓的有關情況和成績等;

  (9)班務工作筆記及評價結論等。

  四、培養考核具體措施和基本要求

  1、任職二年以下青年教師要完成“個人發展規劃”,師傅應寫一份“指導計劃”。

  2、師傅應指導徒弟制定教學計劃、備課、上課、作業設計、命題出卷、輔導學生等教學常規。并要求:

  --徒弟每學期應聽師傅或相關教師的課30節以上,并附上聽后感。

  --師傅每學期至少應指導徒弟備課20節以上,聽課10節以上,評價指導10節以上,聽課記錄上要有評價指導意見。

  --每學期徒弟應根據教學進度命題出卷2-3套題。(含同步測試、單元測試、月考或階段性綜合測試題等)

  3、剛任職新教師要做好“三個一”活動:

  --每學期上一節匯報課。

  --每學年開設一堂教學研討課內容(含教案設計、說課)。

  --每學期寫一份作業(含讀書札記、教學心得、課堂教學反思、個案等)。

  (師傅應從選題、研課、上課到課后處理及反思等作全程指導)

  4、任職二年以上五年以下的青年教師,要求完成“五個一”活動:

  即每學期完成一節校級或以上公開研討課、一份說課稿、一篇教學案例、參與一個課題研究、完成一份教學總結。

  5、徒弟要積極參與“四個一”活動。

  即每學年舉行一次青年教師賽課活動,舉行一次教學基本功比賽,舉行一次教育教學論壇活動,舉行一次課件制作大賽活動(配合學校信息技術節進行)。

  6、徒弟要認真完成“三項任務”

  一是每學年要認真做至少10套高考模擬試題;(由師傅提供,做完后上交)

  二是每學年要做一本高三復習資料;(由教科室及教研組指定)

  三是制訂一個學期的工作、學習計劃。

  7、每學期師徒均要上交一篇學習體會或小結。(期末上交)

  8、師徒要積極參加“三會”活動,即每學期開學初召開一次青年教師培訓動員會,期中舉行一次師德報告會、期末召開一次青年教師座談會。

  9、實施助理班主任制,新分配的青年教師(不管是否當班主作)都要與有經驗的班主任搭配。在協助該班主任的工作中學習、體會、探索班級管理的理論方法、技巧,努力提高班級管理的水平和能力,經政教處綜合考核合格者,視為選聘班主任的對象。

  10、創造條件,派青年教師外出學習,邀請校外專家學者到校給青年教師講學、作示范、提供與教育教學相關的書籍、光碟等資料提供給青年教師學習、借鑒、觀摩。

  11、每學期考核領導小組將對師徒帶教情況進行一次考核,并及時發現、總結、推廣成功經驗。對成績優秀的青年教師和突出帶教教師學校將給予表彰;對考核不合格的,師徒將共同承擔責任。

  12、學校校長、副校長、各處室主任、年級組長、教研組長、特級教師、骨干教師、中高級教師要熱情、主動關心青年教師的成長,把此項工作視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每學期分學科聽完青年教師的課,至少作一次有價值的指導工作。

  五、師徒要求及結對方式

  1、擔任師傅的教師需要具備以下條件:

  (1)特級教師、高級教師、獲縣、市級以上的優秀教師、骨干教師或學科帶頭人;曾獲縣、市級以上優秀班主任稱號或其它德育工作榮譽稱號的教師、有豐富班級管理經驗的從事班主任工作5年以上的教師可擔任班主任師傅。

  (2)師德好,樂于助人,勇于奉獻;

  (3)業務水平高,教學效果好,為人師表;

  2、屬于以下情況的教師原則上必須拜師:

  (1)教齡在三年或三年以下(如工作需要可放寬至五年)的教師;

  (2)教齡在三年或三年以下(如工作需要可放寬至五年)的在職班主任教師;

  (3)根據需要學校指定拜師的教師。

  3、師徒結對方式:

  (1)教學“師徒”基本采取一幫一形式,班主任師傅帶徒不超過兩個;

  (2)學校對師傅實行一年一聘,無特殊情況,中途不得更改;

  (3)徒弟在拜師時可實行“雙師制”(指教學和教育兩個方面各拜一名師傅),也可在教育及教學方面拜同一個師傅;

  (4)因特殊需要時,學校可以指定“師徒對子”。

  六、考核要求

  1、中高級教師有責任指導青年教師不斷成長,學校安排的指導任務要認真完成,指導工作的材料學期末交教科室登記,對指導不力,未完成工作和未上交相關材料者,要通報批評,評優一票否決。

  2、青年教師要主動接受指導教師的指導,虛心好學,完成學校安排的學習任務,學習材料學期末交教科室登記,對未完成學習任務和未上交材料者,對不認真接受指導和不認真完成培養任務者,要通報批評,同時不能轉正定級,評優一票否決。

  七、獎懲

  (1)學校為培養對象設立進步獎,為師傅設立指導獎,對獲獎者學校將優先推薦參加上級組織的評優、評先,并優先安排參加省、市級骨干教師培訓。

  (2)學校將發給師傅培養青年指導證書,并享受學校津貼。

  (3)青年教師學年的綜合考核合格者,自然解除幫扶培訓和專業知識考試,不合格者,繼續指定中高級教師實施結對幫扶及專業考試。

  (4)師德方面有嚴重問題者,視為考核不合格。

  (5)對考核不合格者,學校可作延期轉正、待崗處理或調離本校。

  八、組織領導

  為使青年教師的培養落到實處,學校成立青年教師培養領導小組、評審小組和指導小組。分工如下:

  領導小組:

  組長:z

  副組長:z

  成員:各處室正副主任

  評審組成員:

  組長:z

  成員:政教處、教務處、教科室正副主任,部分教研組長、年級組長。

  指導小組:

  組長:z

  成員:由各學科骨干教師2-4人組成學科專業指導小組。

篇2:中學青年教師培養方案

一、指導思想:

一流的學校需要一流的師資。為了促進學校的內涵發展可持續發展,在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過程中,我們把對青年教師的培養作為學校的校本培訓重要內容之一,以此提高青年教師“思想素質、理論素質、業務素質、身心素質”四個環節,開展一個由普及到提高再到拔尖,力爭在較短時間內為學校建造一支師德高、業務精、理念新的梯隊型教師隊伍。提高我校的綜合競爭力,為我校“樹名師、育名生、創名校”的三名工程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二、培養內容:

1、思想素質:通過對教師的禮儀修養,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等方面的培訓來提升教師的師德修養。

2、理論素質:通過對教師進行教育教學理論知識,科研理論知識等方面的培訓來規范常規工作。

3、業務素質:通過對教師教育教學技能,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等方面的培訓來提高教育教學能力。

4、身心素質:通過教育學、心理學、自我分析等方面的學習與反思形成教師健康、積極向上的心態。

三、培養對象:

高明雙、高秋影、趙德月等青年教師。

四、培養目標:

通過本學期各種培訓,他們能慢慢熟悉學科教學工作→能更好勝任教育教學工作→最后充實到各科教學中,早日成為教壇尖兵。

五、具體措施及要求:

1、培訓教師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一科中考考試科目作為自己學習內容。

2、通過自學,集中學,開設講座等各種途徑進行培訓。

3、受訓教師積極參加由教研室組織的各種培訓,要堅持跟班聽課。

聘請師德好,業務能力強的教師擔任新教師的指導老師,開展拜師結對活動。

4、受訓教師要開展“五個一”活動:上一節匯報課,獨立出一份試卷,寫一篇教育教學體會文章,組織一次學科課外活動或班隊活動,抽測一次教學成績。

5、受訓教師每周要上交學習筆記、反思,匯報學習體會。

篇3:小學青年教師培養工作心得體會

近年來,由于學校規模不斷擴大,青年教師逐年增多,而青年教師是教育事業發展的主力軍,一個學校如果忽視了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和建設,就會失去教育發展的動力。因此,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把握機遇、建立和創造青年教師脫穎而出的機制,是提高整體師資隊伍素質的重要保障。根據我近幾年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工作,我頗有一些感受:

一、選苗子

培養青年骨干教師的第一步工作就是要選好苗子。選苗子的標準有三條:

1.師德。被培養的青年骨干教師必須具有“三心兩愛”,即終身從事教育事業的決心;艱苦奮斗,不畏艱辛,開拓創新的進取心;對學生高度負責的責任心;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熱愛教育事業。

2、師才。被培養的青年骨干教師必須具備教師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能獨立處理教材,選擇教法,有效地監控教學過程,具有一定的教學科研能力,會運用現代教學技術裝備。

3.師識。被培養的青年教師必須具有合格學歷,專業知識扎實,知識面比較寬廣,興趣廣泛。

3、提供學習機會。學校要有意識地安排青年教師外出參加高層次的教育、教學研討班,市地一級的骨干教師培訓班、研究生課程進修班,更要鼓勵青年教師攻讀在職研究生學位。四、壓擔子

為了培養青年教師早日成才,學校要對青年教師實行“放擔、放心、放手”的“三放”,鼓勵青年教師勇挑重擔,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發展。

青年教師在教學上不搞論資排輩,要實行滿負荷工作量。讓培養的青年骨干教師擔任班主任。學校要求青年骨干

教師不僅自己有教育和教學科研課題,還要積極參加學校的教育教學科研活動。每學期都要開設教研公開課,千方百計地將青年教師的教研公開課推出去,讓青年教師在教學同行中接受檢驗。讓他們學習對學校某一方面的管理,可以進一步鍛煉他們的能力、培養他們的才干,為他們日后成為學校教育發展的棟梁之材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結對子

學校為了幫助青年教師盡快成才,在教學上要實行導師制,由學校的老教師或名教師與青年教師簽訂師徒結對目標責任協議書,具體規定導師傳、幫、帶的經驗職責。導師要向青年教師傳授自己的教學經驗,幫助青年教師提高思想品德水平和掌握業務。需要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共同開展研究,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措施,并且制度化,在實踐中不斷改進、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