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一中網絡德育導師制工作方案

一中網絡德育導師制工作方案

2025-04-27 閱讀 7363

  為進一步推進德育轉型,破解德育難題,構建和諧德育,為德育活動的開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充分發揮網絡在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中的作用,根據《州惠市中小學“網絡德育導師制”工作方案》的要求,結合學校實際,特制本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根據新形勢下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出現的各種新情況、新問題,本著充分發揮網絡優勢,強化教師育人功能,落實“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德育理念,進一步加強老師、學生、家長的溝通與合作,促進每一位學生健康成長。

  二、組織領導

  成立“網絡德育導師制”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z

  副組長:z

  成員:z

  下設辦公室,設在德育處

  辦公室主任:z

  成員:中層以上干部、心理老師、各班主任、班主任、全體老師。

  三、工作內容

  1、網上心理解惑

  學校心理教師開通個人QQ、網絡信箱和博客向全校師生公開,學生出現心理問題可向心理教師寫信咨詢,心理教師收到信后三天內給學生回信解答心理疑惑。每個月的最后一個周末,學校安排一位心理教師利用博客在線與學生交流心理問題。

  2、召開網絡班會,布置網上作業

  成立班級QQ群和班級博客,班主任每月召開一次網絡班會,針對班級管理讓學生自由發言,發揮學生班級管理自主性。各科任教師利用QQ群和班級博客,每月和學生在線交流一次,解答學生提出生活和學習問題,并根據學生實際布置作業。

  3、學校領導在線交流

  設立并公開校長網絡信箱,定期或不定期解答學生來信提出的問題。學校校長或主管德育的副校長每學期要上線一次與全校師生交流學校管理情況,解釋學校重大決策出臺背景,針對當前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作出解釋,從而營造有利于學校健康發展的良好網絡氛圍。

  4、全面開通“家校網絡直通車”

  班主任和科任教師與全班學生家長建立QQ好友群,加強教師和家長的網上溝通,提高工作效率。

  5、實施網絡德育導師制

  實行全員德育、全程德育,每位教師有針對性聯系自己所教的3-5個學習或行為后進的學生,通過網絡信箱、校園論壇、QQ和博客與學生進行定期和不定期交流,引導學生健康成長。特別是對家庭貧困、學習有困難、行為有偏差、心理有障礙、家庭環境不良的學生施以全員化、個性化、親情化的教育。

  四、工作原則

  1、發展性原則。網絡德育導師的工作必須以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為指向,在全面了解受導學生的基礎上,師生共同討論協商確定符合學生實際的發展目標。

  2、個性化原則。網絡德育導師要善于發現、研究受導學生的情感、智能、興趣愛好等個性特點,開展個性化的教育,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3、保密性原則。網絡德育導師在施導過程中,要尊重受導學生的個人隱私,不隨意泄漏、評價受導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等方面的問題。

  4、疏導性原則。網絡德育導師在網上施導過程中,要有耐心和愛心,不論其學業、個性、品行、不良行為如何,都要無條件地接納,要給學生充足的表達時間,用心傾聽學生的訴說,在學生訴說的過程中,把握學生的思想脈搏,探究學生的心靈世界,進而尋求與學生溝通的渠道,加以疏導。

  5、人本化原則。網絡德育導師要堅持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真誠關愛受導學生,努力成為受導學生的良師益友。

  五、工作制度

  1、建立學生檔案記錄制度。網絡德育導師為每位學生建立檔案,內容包括學生基本情況、家庭詳細情況、實施網絡德育導師制過程中學生的思想行為轉變情況、導師與家長的溝通聯系情況、受導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閃光點和不足之處等。導師根據學生的記錄檔案,對存在問題的學生對癥下藥,與家長共同努力實施有效的幫教,對受導學生全程跟蹤。

  2、建立網上家訪聯絡制度。網絡德育導師要得到家長的高度信任,并幫助和指導家長改進家庭教育,網絡德育導師必須對學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對其家庭情況進行簡要分析,包括家庭的結構(單親、重組、掛靠的更要作為重點),密切與家長聯系,指導家庭教育,共同探索教育方法。

  3、建立師生網上談心制度。網絡德育導師堅持以實際需要與學生進行個別談心,要取得學生的高度信任,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與學生成為好朋友,及時了解學生思想狀況,在學習時間、方法等方面幫助學生制訂切實可行的計劃,建立導師工作活動手冊,記錄師生活動全過程。

  4、建立導師工作分析制度。學校每月按年級、班級、小組等不同層次召開網絡德育導師工作分析會議,對每一位導師的工作開展情況,對學生的指導效果、存在問題等進行總結,不斷改進導師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六、工作要求

  1、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工作職責。學校成立實施網絡德育導師制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工作方案,明確工作職責,落實工作分工,建立導師工作責任制和責任追究。

  2、加強導師培訓,確保施導效果。要切實加強對導師隊伍的選定和培訓工作,根據導師的實際情況,科學分配受導對象,全面開通“家校直通車”,讓每一位學生都有一位導師。

  開設“師生交流”專欄,建立“師生交流”QQ群,選取本校的名教師、名班主任、專職心理教師等,將他們個人QQ、網絡信箱和博客向全校師生公開,并附教師個人風采簡介,開發校園論壇,讓學生根據自身實際在網上自由選擇教師進行交流。學生可采用實名或“網名”,或寫私信或公開地向學校的名教師、名班主任、專職心理教師等咨詢或留言所遇到的心理、學習等問題及困惑。教師在收到信或留言后,可采取“點對點”(一對一)、“點對面”(一對多)或“面對面”(群體交流)形式,及時給學生回信解惑。

  3、加強組織協調,形成施導合力。各學校實施網絡德育導師制要取得老師、學生、家長的大力支持與配合,通過召開師生動員會、主題班會、家長會、家訪等與家長做好充分的溝通。

篇2:中學學生成長導師制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進一步做好學校德育工作,充分滿足學生成長的個性化需求,形成學校全員育人的局面,經研究,學校決定試行“學生成長導師制”工作。

  一、工作目標

  1、發揮教師對學生的親和力,對學生實施親情化、個性化教育,深入學生心靈深處,進一步融洽師生關系。

  2、尋找發現學生的發展潛能,使學生在學業、道德、心理等方面得到更深入、更充分、更全面的教育和引導,使學生的潛能和個性得到充分發展,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努力做到不使一個學生掉隊。

  3、提升教師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師“教書育人”的藝術水平,促進教師的全面發展。

  二、操作辦法

  (一)工作流程

  (二)、具體操作步驟

  1、年級組根據班主任申請,確定受導學生名單。

  2、向學生提供本年級的任課教師名單,學生根據需要選擇指導老師。

  3、根據學生的選擇情況,初步列出導師名單。

  4、導師根據自己所掌握班級的情況,選擇受導學生。

  5、根據師生雙方選擇的情況,適當進行調配,最后確定導師與受導學生。其中導師和受導學生的比例控制在1:1~2左右。

  6、召開導師和受導學生見面會,明確導師職責。

  7、導師根據工作要求,開展對學生的教育引導工作。

  三、導師工作職責:

  可以歸納為"思想引導、學業輔導、生活指導、心理疏導",具體有以下職責:

  1、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

  2、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經常檢查和督促學生的行為習慣。

  3、負責學生的學業指導,指導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學生解決學業上的困難。

  4、幫助學生解決生活、生理、心理上的困惑,做學生生理的長輩,心理上的醫生,生活中的益友。

  5、經常與學生家長溝通,全面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積極爭取多方協作。

  四、相關工作制度:

  學校將建立“學生成長導師制”相關工作制度,對這項工作提出基本要求:

  1、建立學生成長檔案制度。對每位學生建立成長記錄檔案,追蹤學生成長軌跡。內容包括:學生家庭及社會關系詳細情況;學生的個性特征、行為習慣、道德素養、興趣愛好的一般狀況;學生心理、生理、身體健康狀況;對學生每月的表現及每次考試成績逐一登記,分析對照。

  2、談心輔導與匯報制度。每一個月至少與結對學生談心(面談、書信、周記、電子信箱等)輔導二次,并記錄輔導內容,學生每月一次主動向導師匯報生活學習情況。

  3、建立家長聯絡制度。每月至少一次電話訪問,每學年進行一次家訪,導師必須對學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對家庭情況進行簡要分析,包括家庭的結構(單親、重組更要作為重點)。

  4、建立個案分析制度。年級組定期組織導師進行個案分析,必要時對重點案例進行集體會診,提出解決辦法。

  五、考核評估

  學校將建立和完善對導師及學生進步考核評價機制。

  1、建立對“被導學生”的跟蹤評價機制。

  建立學生成長檔案,暢通班主任、任課教師、同班同學甚至家庭、社區等方面的信息來源渠道,對“被導學生”的進步和發展情況作出合理評價。并設立適當獎項,對進步顯著的“被導學生”進行獎勵。學校將加強對評價機制的探索和研究,在工作中不斷改進和完善評價辦法,促進“學生成長導師制””工作的不斷完善。

  2、建立對導師工作的評價機制。

  學校學校每學期每位受導學生投入250元作為導師的學期導師成效獎。每學期對導師的工作進行一次全面評價、考核,考核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其中量化考核包括:

  (1)受導學生調查評價得分

  (2)受導學生成績進退得分

  (3)受導學生獎罰得分,結合學校的評價辦法按正態分布計算老師的得分。

  六、工作要求

  1、各年級組、班主任、任課教師要切實提高對“學生成長導師制””重要性的認識,學校將建立實施“學生成長導師制”工作領導小組,落實分管領導,明確工作職責,逐步建立和完善各項工作制度。

  2、要及時總結經驗。“學生成長導師制”是一種全新的教育教學一體化管理制度,因此,在實行過程中,會遇到許多新的問題和困難,要善于發現和總結經驗。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學校現有教育資源,借鑒、整合已往成功經驗,使導師制更具生命力。另一方面,要勇于創新,鼓勵年級大膽嘗試,積極探索切實可行、具有年級特色的操作辦法。

  3、要不斷擴大推廣面。富有親情化、個性化的導師制度是德育工作增強實效性的有效途徑之一,也是我校今后探索德育工作新途徑的有力嘗試,為此,各年級要在認真抓好試行工作的同時,不斷探索,不斷推廣,努力做到“教師人人都是導師,學生個個受到關愛”,最終使“學生成長導師制”成為優化學校教育教學管理。

篇3:中學校外德育基地方案

  為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愛家鄉、愛自然、愛勞動、守紀律、講文明”的好品質。拓寬視野,充分利用各方面教育資源,現決定建立校外德育教育基地。具體方案如下:

  一、基地選擇的原則

  1、針對性。桃源縣可利用的校外教育資源較多。但我們要分析我校學生的特點,要針對校內教育的缺陷,有針對性地選擇校外教育基地,以達到校內外教育互補的效果。

  2、有效性。學校的教育時間很有限,校外教育要講究效益,不能只是搞形式,要講究實效。

  3、完整性。籌建的校外教育基地要有比較完善的可供學生教育的條件,要做到人員、地點、資料、計劃四落實,落實的基地可隨時讓學生接受教育。

  4、趣味性。興趣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最佳動力。一般學生到校外活動,換一下環境,都有其好奇性,籌建的校外基地也要適合青少年的特性,不要太死板,太枯燥,教育形式要多樣化。可以讓他們共同參與教育過程,把他們外出活動的好奇性,轉化為學習受教育的積極性。以達到最佳教育效果。

  5、安全性。校外教育基地必經在戶外,安全系數不可能象校內那么高,要選擇交通比較方便,危險性小的場所作為教育基地。

  二、基地的選擇

  根據上述指導思想及原則,我們選擇下列單位和場所作為我校的校外德育基地。

  1、雙龍山革命烈士墓。

  2、桃花源風景區。

  3、桃源特教學校。

  三、基地建設

  1、每個基地落實專人負責,聘請校外輔導員。

  校外輔導員名單如下:

  雙龍山革命烈士墓:z聯系電話:****

  桃花源風景區:z聯系電話:***

  桃源特教學校:z聯系電話:****

  2、這些校外輔導員負責建立基地資料(包括單位發展史、發展規劃、單位新貌、典型人物事例等),創建教育窗口,制訂教育計劃,接納學生進行輔導教育。

  四、具體安排

  1、每年清明節去祭掃烈士墓,緬懷烈士事跡,激發學生繼承先烈遺志,做新世紀接班人。經常組織團隊員到陵園搞好環境衛生、開展主題團隊活動、邀請老戰士為團隊員講述革命故事。

  2、每年春季徒步去桃花源風景區,鍛煉學生意志,與綠色生命交朋友,激發學生愛大自然的情感。

  3、我們每年都開展愛心捐款活動,組織學生代表到特教學校看望殘疾兒童,向學生進行愛心教育,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全學年九年級安排20課時,七、八年級安排40課時時間,接受校外德育基地的教育,進一步完善我校的德育教育網絡,進一步培養學生好品質,促使他們全面素質的提高。

  昌文中學政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