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小學暴雨天氣放學方案

小學暴雨天氣放學方案

2025-04-25 閱讀 5626

  為進一步強化嶺園小學安全管理工作,切實做好學校暴雨天安全防范工作,保證師生的人身安全,保障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經學校行政會議討論通過,特制定本方案。

  一、領導小組

  組長:z

  副組長:z

  成員:z各班主任體育老師

  保安

  二、具體做法與要求:

  1、遇到大雨或暴雨天氣放學,全校師生一切行動必須聽指揮,學校設總指揮用廣播統一調動,任課老師不得有誤即刻組織學生放學;任何老師不要留學生,如確實需留學生,根據誰留誰負責的原則,要事先與家長聯系好,并保障學生在校安全以及離校返家的安全。檢查單位:安全辦、德育處、總務處

  2、所有行政按照學校分工下到蹲點年級維持放學紀律,并組織檢查各班級放學情況;值日行政安排值日老師提前到崗檢查。檢查單位:當天值日行政

  3、班主任必須回到班級協助任課老師一起組織學生放學離校;檢查單位:教導處,并做好檢查記錄。

  4、體育老師分樓層組織學生有序放學,

  負責人安排:

  一樓和校門口:z二樓:z三樓:z

  四樓:z五樓:z行政樓:z

  5、一二年級家長聽學校通知進入學校行政樓一樓架空層等候區等待學生放學,家長要聽從學校指揮從等候區到班級門口接學生之后迅速離校,以免形成對流。檢查單位:安全辦、德育處、值日行政和教師、保安。

  6、視雨勢情況分年級錯時放學:

  一、二年級提前10-15分鐘在班級門前排隊,家長在一樓大廳按學校指定的地點提前站好,哪個班級先站好家長即到班級門口接小孩后迅速離校;三、四年級正常排隊放學,家長不許進校接小孩;五六年級視低年級放學情況順延10分鐘左右放學;暫時沒有家長來接的孩子在班級或者是保安室等候家長。

  請老師們嚴格執行此方案規定,哪個班級沒有按照學校要求組織放學引發事故,將追究該老師的責任。

  嶺園小學

篇2:防暴雨環境污染事故應急預案

防止暴雨造成環境污染事故的應急預案

為了防止在暴雨狀態下造成污油井冒井、恒潤公司各裝置被水淹沒引發生產事故及環境污染事故,特制定本預案。

1.在暴雨狀態下,第二供排水車間應隨時監控雨水池液位并及時啟泵外送,防止雨水積存。當來水量過大,有難以送及的趨勢時,操作人員應立即通知生產調度部。

2.在雨季即將到來時,兩個污水場在平時就應保證油泥浮渣池、活性污泥池等的低液位,保證各機泵等完好備用;各公司負責本公司責任范圍內明水溝、污水井的暢通;資產管理部要準備好一定數量的砂石等應急物質,充分做到防患于未然。

3.兩個污水場在大雨或暴雨狀態下,應加大處理能力,保持污水系統低液位,防止各裝置污水井冒井。第二污水處理場同時應多加注意恒潤公司污水集合井的液位并及時啟泵向第二污水處理場送水,保證恒潤公司污水井不冒井。同時兩個污水場在暴雨狀態下應隨時監控本裝置的油泥浮渣池、活性污泥池、污水井等設施的液位高度,當有溢出的可能時,也應及時通知生產調度部。

4.調度接到報警后應迅速通知有關部門、車間,下達按應急處理預案處置的指令,同時發出警報,通知領導小組指揮成員及消防隊和各專業應急隊伍迅速趕往現場。

5.應急處理領導小組成員到達事故現場后,要馬上了解各公司情況,根據水情及時下達應急指令,協調各應急分隊及各部室人員展開應急行動。

6.偵毒洗消及減污分隊到達事故現場后,應立即了解各重點防控區域的情況,拿出防控措施報領導小組批準執行,同時帶領本隊成員展開應急工作。

7.重點防控區域及防控措施

a.第四循環水場北的雨水池:該處在暴雨狀態下極易出現外送不及的狀況,造成恒潤公司被淹沒。防控措施有:

充分發揮外送水泵的作用,在保證泵安全的前提下以最大流量向外送水。

調集水泵協助向外抽水。

b.第一污水處理場油泥浮渣池及活性污泥池:該處在暴雨狀態下極易滿池造成浮渣及活性污泥外溢,進而對其它部位造成污染。防控措施有:

調集車輛將池中浮渣及污泥拉走。

在其四周筑起圍堰,防止外溢。

c.恒潤公司污水集水池(由第二供排水車間管理):該處一旦滿池,將造成整個恒潤公司污油井冒井,防控措施有:

以最大能力向外送雨水。

必要時調集水泵向第二污水場送污水。

d.恒潤西側道路:該處在暴雨狀態下路西總排明溝易滿溝外溢,向東跨路流入恒潤公司地界,造成恒潤公司被淹沒。防控措施有:

在道路東側筑起圍堰,防止水向東流入恒潤公司。

e.兩個污水處理場前提升液位:該處液位的高低決定著各生產裝置污水井液位的高低及是否冒井。防控措施有:

將污水處理場能力提到最大。

必要時調集水泵向隔油池送水(在后路能夠處理完的情況下)。

篇3:杜郎口學習心得:相信學生解放學生利用學生發展學生

杜郎口學習心得:相信學生、解放學生、利用學生、發展學生

10月30日中午,當我坐上去杜郎口的汽車時,我的心中便充滿了興奮和期待,那份熱切的心情來自我對課堂教學改革的困惑,以及對課堂教學改革的一種渴求。在汽車上,我不時地看著鐘表,期待能早些看到一個真實的杜郎口,一個走在中國教育課堂教學改革的風口浪尖,卻屹立不倒的杜郎口。

一、令人贊嘆的文化場

大約下午6:00的時候,我們來到了杜郎口中學,接待中心的楊海寧老師已經在接待中心的門口等我們,下車之后,我們先辦理了一些手續,然后便來到賓館放下行李,吃完飯,大約6:50左右,我們來到了杜郎口中學看學生的晚自習。

我們來到七年級的一個教室,教室里并沒有老師,學生們8人一組,面對面的坐著,有的小組在熱烈的討論著問題,我們根本看不出哪一個學生是學習優秀的學生,哪一個學生學習較差的學生。教室里,比我們來的早的還有幾個外地的老師,他們也在觀看學生的晚自習,有些老師也在不停地拍照。學生好像已經習慣了這種車水馬龍的場面,對我們的到來,沒有絲毫的感覺。

走廊的一側也全是黑板,當我們走到幾個教室門外的時候,正好看到有些學生在走廊的黑板上解數學題。激勵性標語在黑板上、教室里到處都是。每個教室前面寫著“以人為本關注生命”,然而每個教室后面又不同:“課堂小天地,生活大舞臺”、“勇于質疑敢于展示”、“展望未來,重視現在”、“我的霸氣無人敵,快樂課堂我稱帝”、“寧可充實過一分,不愿茫然過一世”、“個性張揚于課堂,知識儲蓄于心囊”、“激情加勇氣戰無不勝”、“張揚個性塑造品格”、行動比承諾更重要”、“每一個人都是創造之人”、“展現自我成就未來”、“方法比理由更重要”、“玩時要開心學時要專心”......這一條條張揚個性的標語讓他們如此從容自信,讓他們他們積極踴躍,讓他們與眾不同。

走廊里“我自信我最棒,聚焦點處來亮相。胸挺直頭高昂,面帶微笑喜洋洋。嘴里說心中想,脫稿不再看師長。吐字清聲洪亮,嗯啊口語別帶上。一握拳一揮掌,肢體語言能幫忙。展示完忙退讓,褒貶評價記心房?!薄俺晒Φ拈T是虛掩著的,關鍵看你是否有勇氣打開”“展示發言聚焦點,肢體語言作渲染。口語去除并不難,真心流露情飽滿?!薄皶r時搏擊長空的雄鷹才是天地間真正的英雄;演繹學海舞臺,吾為課堂主角;一萬個決心抵不上一個實實在在的行動;善于合作的人,將是進步最快的人,也是實力最強的人;不要羨慕別人的特殊,為了你的唯一而歡呼吧;雄心壯志是黑夜的北斗星;歡樂就是健康,憂郁就是病魔;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志;只有改變思維和心態,才能煥然一新”......這些振奮人心的語言比比皆是。

二、令人震撼的“無師”課堂

杜郎口,有三怪,上課不見老師在,四面黑板搭舞臺,動靜適宜展風采。夜晚走進杜郎口的課堂,我們發現,有很多教室里,根本沒有老師,全都是學生在組織預習,組織討論。當然有一些教室,并不是沒有老師在,用心觀察,我們會發現老師就混在學生間。只是因為外來觀課的教師如逛超市般隨意走動,且杜郎口的教師輕易不開口,為此,杜郎口的課堂給人的感覺是“無師自學”。

在第二天的上午第一節課,當我走進九年級五班的時候,教室里的確沒有老師,每個小組的小組長在組織學生背誦《曹劌論戰》,一會兒之后,小組內的一個學生開始展示,其他的同學圍在他的周圍傾聽,一個學生說:“你展示時聲音太小,不夠洪亮!”另個一同學說:“你展示的時候肢體語言展示的不夠充分!”等等,剩下來的時間是另一位同學搶著展示自己。當我走到九年級六班的時候,教室里也沒有教師,學生們有的在黑板上做數學題,有的同學在用不同顏色的筆給其他同學批改數學題,有的三五人一組圍在一塊黑板上講數學題,整個教室里每個同學都有事情做。

當我走到八年級三班的時候,學生正在上英語課,有一位老師在教室的一角給幾個學生講解,其余的學生圍在不同的地方進行討論,整個課堂上沒有一個學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一會兒圍在這面,一會兒圍在那面。

從八年級三班出來之后,我在走廊里看到八年級四班的學生正在走廊的黑板上解題,我走進八年級四班的教室才發現,教室內四面的黑板早已經被學生占滿了,也許這正是走廊外還有學生在黑板上解題的原因吧。

八年級四班的和其它教室不同,教室內有兩名教師,一名老師在學生內來回穿梭,一名教師坐在學生的桌位上給一名學生單獨補課。在我剛要離開八年級四班的時候,在學生中穿梭的這位老師開始講話了:“好!同學們,我們來看一下!”這時全班的同學一瞬間全都圍了過來,老師說:“一二題還需不需要講?”學生說:“一二題不用講!”“好,第三題!”話音剛落,一個學生搶著跑了上去,“我認為,這個題是這樣的......”

等這位學生講完了之后,第二個同學跑了上去,“這道題用到了***知識點!”,等這位同學說完之后,另一位同學又跑了上去,“這道題還用到了***知識點”,之后,第四位同學跑了上去,說道“這道題用到了轉化法!”,第五位同學又跑上去,說“***同學說的不對,這道題用到了整體法!”這時,老師表態了:“對,這道題用到的是整體法!好,給同學們半分鐘整理一下!”,真是“動如脫兔,靜如處子”,短短幾秒鐘的時間,學生便坐到了自己的桌位上,安靜地整理剛才講過的題目去了。

第四題的講解和第三題差不多,學生主動上黑板講解--其他學生輪流補充--學生糾錯--學生說用到的知識點--教師表態--學生鞏固1分鐘。在講第12題時,教師采用的方法是:在學生討論其它題目的時候,教師先給一個學生提示了一下第12題的解題思路,然后讓這位同學給全班同學講。第12題應該有些難度,但是在這位同學的講解下,全班同學好像都聽懂了,之后的時間也是學生整理1分鐘。

從八年級四班出來之后,我又進入了另一個班級,這個班級中也是有兩名教師,其中一名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另一名老師在本子上不斷地寫著對這堂課的評價。這時臨近下課的時間已經不多了,老師開始組織本節課的當堂檢測,批改的過程是由學生來完成的,學生小組之間交換互相批改。等批改完了之后,各小組開始宣布當堂檢測的成績,并給每個小組加分。

下課鈴聲響了,杜郎口的課間卻顯得分外的寧靜,也許是學生上課“動”累了,也許學生每天“動”需要多少,“靜”就需要多少。這時,剛才評價這節課的老師站了起來,說:“咱們學校這周開始又增設了幾個學習小組,有籃球組、排球組、乒乓球組、剪紙組......,同學們可以自由報名!”,原來剛才對課堂評價的是這個班級的班主任。聽到自愿報名興趣小組,本來很安靜的教師又開始“亂”了起來,有的學生說要報這個小組,有的學生說要報哪個小組......

第二節課我來到了九年級六班,我驚奇的發現,九年級六班黑板上的題目和上一節課的題目完全一樣,板書也是上一節課的板書,教師也沒有變,還是原來的教師,但是學生卻換成了第一節課在九年級五班上課的學生。教室里有兩名教師,一名教師在教室里巡視,另一名教師在對教師的課堂教學和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后來我才知道,杜郎口中學的評價機制是很嚴格的,如:驗評組評價、學科組評價、年級評價、班組評價、教師評價、學生評價,年級組每天根據檢查給每個班排名,教師把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進行小組排名,小組長每天給每位同學表現進行排名等等。

三、令人震撼的課改理念

杜郎口中學與我到過的其它的學校有所不同,每天有兩次“反思會”,一次是在早上的7:40,教師先集體跳舞,然后對前一天的工作進行反思,另一次是上午第四節課,對上午的教學工作進行反思。杜郎口的課間操也是30分鐘,但學生不是跑操,也不是做操,而是跳“兔子舞”,跳完舞之后是“新聞播報”,在后面是“陽光誦讀”,并且不同的級部,誦讀的文章是不同的,級部之間還要比一比哪一個級部的學生朗誦的更好,然后由學生宣讀比賽的結果。

上午三四節課我們正好趕上崔其升校長關于教育教學改革的專題報告。通過報告我們了解到,1998年剛剛開始改革之前,杜郎口中學在全縣24所初中的排名中從來沒有離開過23、24,23的時候還是比較少的,大部分都是24。98年開始奠定改革的信念,一直堅持到今天。

通過崔校長的講座讓我們了解到:“學生學習最大的敵人在于依賴,教師教學最大的悲哀在于包辦?!?,“目前我們課堂存在的最大問題是學生學習動力的問題!”,“我們應該關注學生的心靈、心態、內心世界”,“教學活動應該走進學生的心靈”,“把學生學習展示、學習的過程、學習的感悟、學習的體會,讓他在課堂當中有三動:感動、打動、激動。讓學生在課堂當中自己的精神得到煥發,自己的心靈得到震撼、自己的思維得到啟迪。”,“把學習的時間、學習的空間、學習的機會、學習的權利、學習的快樂、學習的成功、學習的幸福統統還給學生。讓學生在這個進程當中真正讀懂了,理解了,感悟了,體會到了學習就是自己得自身的教育、生存的教育、生命的教育、生理的教育、生活的教育?!?/p>

“教育不是說服,教學更不是灌輸,而是在整個進展當中,讓學生受啟發,受感染,受影響,使自己的心靈有感動,有興奮,有靈感......”,“表現欲,成就感,認同心,這就是學生學習的動力,這就是學生學習的欲望,就是學生學習的興趣,就是學生學習的熱情。”,“在課堂上傳承的一種理念:人人參與,個個展示,嘗試成功,感受快樂,激活思維,釋放潛能,自主學習,個性發展?!保鞍褜W校當成家庭”,“把事業當作生命”,“學生的學習動力來源于課堂本身”,“課堂是孩子的陣地,把課堂還給孩子”,“領導要有真才實學,要超越教師,領導與教師同樣的工作量,工作成績不行的馬上換下”,“學生人人都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既是評價者又是被評價者”,“教育改革就是解放自己,讓學生暴露問題,才能解決問題?!?,“為公就是最大的為私,嚴格就是最大的關愛,品味就是最大的成績,公平就是最大的戰斗力,創新就是最大的戰斗力”。

每一個學生都有被認可、受關注、得褒獎的愿望,這就是“表現”的價值所在。表現才能產生興趣和自信。興趣才是快樂的源泉,自信才是發展的階梯。沒有興趣就沒有動力,沒有興趣的學習只能是痛苦的煎熬;沒有自信的人生也注定是垂頭喪氣的。在杜郎口學生找到了自信,找到了從前沒有過的那一份激情,學生越來越喜歡上學,自我展示的課堂讓同學們盡力挖掘自己的潛能,讓課堂成為學生自由展現的舞臺。

“能說會道是生活的需要,不敢展示是進步的大敵”。杜郎口的課堂為學生留足了自我表現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獲得同伴的認可,在競爭中得到滿足。杜郎口的課堂可以“動著學”、“學跟玩似的”。杜郎口的課堂同學們輪番上場,時時都很新鮮,還要不斷尋找自己展示的機會,根本沒有時間開小差。杜郎口學生每節課都用許多粉筆,但在任何一塊黑板下都看不到一丁點粉筆頭。

入木三分找差距,精益求精謀發展。杜郎口的反思文化可謂影響深遠,不僅每周一、每位老師要公示自己的反思板,每天的早晨和中午還要當眾反思。可以說,“反思”精神浸透于校園的每一個角落,甚至空氣中也彌漫著反思的氣息,杜郎口時時事事處處人人都在反思。嚴格是最大的關愛,批評是最好的福利。杜郎口的反思文化已經上升到教育信仰的高度,無論誰說什么,怎么說,都是那么的坦誠,那么的令人信服。老師借助反思,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所有的反思都圍繞著“學生、學情、學法”進行,“相信學生,解放學生,利用學生,發展學生”是杜郎口的宗旨,“一切從學生出發,激勵、喚醒、鼓舞”是老師的使命與責任,“滿足好奇心與利用展示欲”是高效課堂的不二法門。

沒有到過杜郎口我們不敢相信“學習居然可以如此快樂,課堂居然可以如此精彩”,我們不敢相信“零作業而升學率還百分百”,我們不敢相信“老師不講學生照樣能學會”,我們不敢相信“學習可以在狂歡中完成”。在杜郎口,上課十分緊張,稍有走神就跟不上節奏。時時有人盯著,經常需要交流,還要走動、爬黑板、到聚焦處展演,根本沒有打盹的可能。學生在課堂上十分自由,走來走去,可以站著也可以坐著,可以傾聽也可以分享,簡單的問題自己就能學會,稍復雜的問題在小組內也能解決,剩下難的問題,聽聽同學來講解,特別受用,老師偶爾的插話,學生都特想聽......

杜郎口沒有作業,但一天到晚忙個不停,好多事情都是自己想去做。想在同學面前表現自己,就得多下工夫;想給別人挑錯,就得認真傾聽;想比別人優秀,就得多付出汗水。

課改最難改的是老師的理念。越是好車,在高速公路上調頭越慢。在傳統課堂上講得好的老師一但調過頭來,照樣跑得快!杜朗口的意義,在于讓我們看到了學生的學習潛力是無限的,讓教師意識到‘教’的功用不過如此,離開了老師的‘教’,學生照樣會學,而且能學得更好。杜朗口的課堂還給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地位、權利和尊嚴!同時,把教師不可一世的權威消解了淡化了,還原為和學生平等的學習合作者。

杜郎口的“捆綁理念”最值得學習--班主任將學生劃分成幾個小組,一個小組就是一個團體,一個人優秀不算優秀,只有一個團體優秀才是真正的優秀。所以組內的每一個成員都必須努力,都要有一種危機感,在這種環境下,迫使每一個學生都要努力學習,不給組里拖后腿。

四、學習和工作中的點滴感悟

最近在讀梁書儉的《教育訴狀與理想教育》一書,在書中有一篇名為《差生苦》的文章,文中有這樣幾句話:做學生苦,做差學生更苦。差生上課,欲聽不懂,想學不會,做題干瞪眼,考試只能抄。久而久之,索性破罐子破摔,任性而為,得過且過。差生上課恰如蹲監,度日如年。......差生旺盛的精力用不到正地方來,必然要在搗亂游玩方面做點文章。于是乎,搞個小動作,說個奇巧話,琢磨打游戲,尋思上網吧,要不就寫封情書談個戀愛,或翻墻逃學裝病請假--反正學生守則上不允許的都是差生最想干的。差生上課昏昏欲睡,課間則生龍活虎;午休時間看小說,躲進被窩發短信。玩累了,課上正好打盹;睡醒了,下課再去胡鬧。......老師把差生當另類,差生則視老師為異端。志不同則語不合,語不合則不該為謀,可不是冤家不碰頭--不謀又不行,真可謂針尖對麥芒,爭斗沒商量。......時間在優生眼里是知識是財富,而在差生眼里卻是煎熬是期盼。

學生之所以變成差生,主要是對學生沒有興趣,缺乏動力。其實,學習真正的秘訣不是刻苦,是快樂。當自發學習成為一種迫切需要,當學習過程如網絡游戲般過關斬將,當學習如QQ偷菜積分般有成就感,學習就進入了一種快樂的狀態,這種快樂是無與倫比的享受,是再創造輝煌的憧憬,是喜迎未來的期望......

我們不得不承認,傳統的課堂讓我們的孩子失去了許多寶貴的東西:失去了夢想和激情,變得麻木、呆板;失去了積極的人生,變得懶惰;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變得機械;失去了天真活潑、開朗、樂觀向上的品質,變得少年老成。傳統的教學模式剝奪了學生思考的權力,導致學生只會死記硬背。而缺少質疑的能力、創新的能力,這實際上是對學生智慧的扼殺與個性的摧殘。傳統的課堂剝奪了孩子的童年,扼殺了少年人求知的欲望。

教師常常把學生的興趣、情緒、信心等問題擱置起來,死盯著成績。事實上,不關注、不激發學生的情感,不顧及、不調動學生興趣的教學絕對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負效的。課改并不是犧牲成績,而只是改變取得成績的方式--把“教為中心”換為“學為中心”,教學的出發點與目的地都沒有變,只是實施的途徑變了。

一位好的教師不會替學生學習,而是抓住時機去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一位好的教師要呵護學生的好奇心、滿足學生的展示欲,將學生置于“發現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上,正如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所提到的:教師要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使學生總是處于“問題意識”之中,處于驚異、激奮的心理狀態,并且在課堂的學習中能夠不斷地解釋生活,從而激發起“知識主宰者之感”,還要在智力生活中,使每一個學生能在其中充分顯示自己的知識、技能和智力,感受到成功的愉快。也如皮亞杰所說:“把一樣東西交給人家,有時是剝奪了那個人自己發現那東西的機會。”

在《分數從哪里來》一文中有這樣一段文字:許多老師苦于分身無術,照顧了后進生,耽誤了優秀生,平均用力,又造成“吃不飽”或“吃不了”,真是高低難以兩全,疲于操勞。而相信學生,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自主探究,就能很好地解決首尾無法兼顧的問題。這跟帶兵一樣,一個連上百號人,如果由連長垂直管理,勢必管不過來,而排、班的建制,既有利于排面競爭,又置每個士兵于班長的眼皮底下。高效課堂小組建設的道理也是如此,老師抓六七個小組長,每個小組長再抓四五個同學,這就把學習任務層層分解,內容上化繁為簡,形式上提綱挈領。

每個人都是天生喜歡學習的--今天教育的最大悲哀,就是把孩子這種好學的天性給扼殺了。其實,孩子的厭學,是厭惡學習的內容和形式,換種孩子感興趣的方式或喜歡的內容,不用老師督促,孩子會學得投入。......學生的個性差異也是一種資源,這種資源可以很好地在課堂上利用。利用差異,可以做到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利用差異,可以在“取長”中拓展自己,又能在“補短”后幫助別人。......笨辦法往往最能解決笨問題,老師的清醒,固然能直奔大道,避免誤入歧途,而糊涂的學生卻最容易理解同學所走的彎路。同樣是講題,學生給學生講,會用學生之間最容易理解的語言,沿著他們共同能想到的思路,雖不快捷卻實用。

正如梁書儉所言:“教育本該是一項傳承人類文明、鑄造民族精神的經天緯地的公益事業,卻被升學率、擇校費、課外班......搞得烏煙瘴氣。亂象叢生。上學本是獲取知識、培養能力、發揚精神的一件樂事,學生卻被弄得昏昏欲睡、焦頭爛額、疲憊不堪......”

杜郎口之行,給我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種心靈上的震撼,正如崔其升所說:“震撼一下子,改變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