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高中幸福教育工作實施方案

高中幸福教育工作實施方案

2025-04-19 閱讀 8098

  陰江高中“幸福教育”工作實施方案

  幸福,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話題,一個現實而又迫切的問題。隨著20**年*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我們所做的一切是要讓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引發了全社會的強烈共鳴,也帶來了對幸福圖景的再次審視。

  教育是一項激動人內心的事業,它為我們提供了實現理想、激發智慧的宏大舞臺,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實現生命的價值、增進共同的幸福提供了無限空間。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促進個體獲得幸福體驗,提升幸福意識,發展幸福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說,學校應該成為學生們幸福成長的樂園--不僅要讓他們通過現實的努力獲得將來的幸福,也讓當下的成長過程充滿幸福和快樂。面對未來,我們將沿著怎樣的路徑去追求幸福?我們將怎樣獲得更多的幸福?我們將怎樣讓學生享受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從而為他們的幸福人生打下明亮的底色?基于以上思考,為了讓學校工作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為了讓工作在其中和成長在其中的師生們獲得更多的幸福,學校在20**年將建立“積極心理學工作室”,以科學的理論指導教育教學的實踐,使師生獲得提高幸福感的方法,培養師生感受幸福的能力,使師生的生活更有質量、更加幸福。

  一、有關“幸福教育”解讀和積極心理學概述

  (一)解讀“幸福教育”

  什么是幸福?“幸福”是基于個體,而又依存于社會的;“幸福”是人的物質需要與精神追求得到滿足時的“快樂感”,是人的身心健康和諧、人格充盈完滿的精神狀態。

  什么是幸福教育?“幸福教育”應該致力于塑造能夠感受、分享、追尋幸福的人。因此,“幸福教育”應該既是讓人知道什么是幸福、體驗什么是幸福,又是讓人獲得在現實社會中實現教育幸福的重要場域。

  幸福教育直接針對個人培養積極心理力量,培養人們積極的人格特質,建設幸福的組織和社會,讓人們的幸福感有機會向正向的、不斷提升的方向作動態的變化。

  (二)實施幸福教育的科學依據--積極心理學概述

  幸福教育的開展需要借助于科學的方法。積極心理學作為一門關于幸福的學科,是目前各國測評“國家幸福指數”的主要理論依據和科學依據,也是全球公認的進行幸福教育的理論依據。

  在積極心理學視野中,心理健康教育應該是一種主動的、積極的、發展性的心理教育。是以人的發展為本,旨在優化人的心理素質,提高人的心理機能,促進人的整體素質發展,形成健全人格。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應該面向全體學生,側重于心理品質的優化與心理潛能的開發,強調關注學生對未來的樂觀希望、有價值的情緒體驗、內在成長的積極動機、積極的人際關系、積極的自我概念、創造性思維品質的培養。每個學生都有自我成長的內在動力和潛力,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激發學生內在的激情,發展其積極的心理素質,使他們在面對問題時有成熟的防御機制和積極的思維方式。

  積極心理學的主要研究范疇有三:積極的情緒體驗,;積極的人格特質;積極的組織建構。這也將成為開展福教育的著力點,從而有效提高個人幸福指數,學會享受幸福、分享幸福。

  二、陰江高級中學開展幸福教育的背景分析

  陰江高級中學是一所有著深厚歷史底蘊的省四星級高中,自20**年秋季搬入臨港新城校區,學校無論在辦學條件、硬件設施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陰江高中又走到了一個學校發展和騰飛的新的起點上。

  從20**年下半年起,我校以積極心理學的基本理念統領學校的心理健康工作,提倡用一種積極的方式來對人的心理現象作出新的解讀,給每個獨特的個體不斷創設適宜的生存心理環境。我們深信,只有人固有的積極力量得到培育和增長,人性的消極方面才能被消減或抑制。

  在積極心理指導下的我校學生工作的出發點有三條。

  一是關注學生身上的積極因素,用一種開放和欣賞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讓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著力構建培養學生積極人格的支持環境;二是教會學生對問題作出積極的理解,發現問題背后的價值和意義,變危機為轉機,逐漸嚴懲學生樂觀、積極的人生品格。三是激發學生內在成長的動機和挖掘學生內在成長的資源,讓學生成為自己行動的主動決定者,而不是被動的執行者。事實證明,學生成長的內驅力激發越多,其人格成長的動力也越足。

  學校于20**年秋季起開設專門的“幸福課”選修課,教授學生相關的幸福方法,該科由顧吉祥校長和兩位心理老師授課,受益面近百名學生。一學期下來,該課程受到了學生的普遍歡迎,學生在課堂上暢所欲言,也在實踐中踐行幸福方法,大膽亮出自己,他們中的一人最終以競聘方式成功勝出,在周一國旗下講話中闡述自己對幸福的感悟,贏得了全校師生的掌聲,也給這位同學留下了難忘的一幕。

  三、陰江高級中學“幸福教育”具體實施方案

  (一)實施目標

  幸福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學生獲得“擁有幸福而有成就感的人生”的能力。它是學生潛能激發、獲得成功快樂學業及和諧人際關系的重要基礎保障,它必須要面向全體師生,并且進一步影響到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幸福教育是通過培養學生感知幸福、分享幸福以及創造幸福的能力,使學生擁有快樂的人生;通過培養學生積極人格特質和優勢,學會應用優勢投入人生并取得成就,享受投入的人生;通過培養學生參與構建幸福學校,對超越“自我”的更廣大人群產生價值與責任感,擁有有意義的人生。

  教育是思想和思想的碰撞,是心靈與心靈的交流,是生命與生命的對話,教育需要我們的熱情和生命去擁抱。當教育者全情投入的時候,通過積極心理學的學習,建立積極健康的心態,以飽滿的熱情,積極的心理投入到日常工作中,也從中掌握幸福的方法,成為幸福的教育者,并將幸福的方法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幸福成長,最終擁有個人幸福的有意義的人生。

  (二)幸福教育重點

  針對陰江高中學生的實際情況,緊緊圍繞6方面的基礎美德培養,擬通過幸福教育幫助學生達到三個方面的目標:

  1.積極自我:使學生善于發現自身的天賦與優勢,建立自信和自尊,培養學生全面積極的心理力量。

  2.積極目標:培養學生樹立人生的目標和正確的價值觀,熱愛生命與生活,設定遠大而有意義的目標,并為之投入且百折不撓地努力。

  3.積極關系:培養學生建立積極人際關系的能力。學習用正向、感恩、仁慈的態度對待他人,構建積極、穩定、互相支持的人際關系。

  (三)幸福教育實施步驟

  本校開展的幸福教育,建議以專業力量為指導,以自有師資力量為主開展。

  1.實施階段

  建議本校開展的幸福教育分為兩階段

  第一階段:20**年2月-7月初步探索階段

  實施對象:師資隊伍--全體行政干部、班主任、教研組長、備課組長

  學生隊伍--全體學生、學生社團多種輔導形式相結合

  在這一階段,學校將建立“積極心理學工作室”,組建工作室領導小組和核心工作小組,由專業老師到校輔導,兩周開展一次教研活動,集體備課,交流上課心得,爭取本學期能保留下來比較成熟的幸福課教案和課件數有8個,初步建立“幸福教育”資源庫。希望專業力量可以逐漸滲透,幫助學校完善幸福課程基本框架。工作室成員專業發展目標是通過專業培訓(專家指導)和成長沙龍(專業教師帶領,以學生案例分析、心靈成長體驗、讀書分享等形式)相結合的形式,提高教師自我成長能力和助人、育人的能力。工作室成員能夠成為幸福教育的主力軍,能夠協助支持其他班主任、老師積極開展工作。

  第二階段:20**年8月--20**年7月正式實施階段

  根據第一階段對師資培訓的情況,在這一階段,將對行政領導隊伍和師資隊伍采取更深入有效的培訓,特別是對班主任的指導。同時,在專家組的指導下,心理輔導老師、班主任共同參與設計,建議針對不同年級主要問題采用不同的課程設置,在一年中能夠建立三個年級的幸福班會課程資源庫。學生通過對積極心理學的主動學習和應用,掌握幸福的方法,提高幸福的能力。也在學習過程中建立積極情緒,培養健康的人格特質,建立較和諧的師生關系、同學關系、親子關系,營造積極的課堂、校園氛圍。

  2.管理體系

  學校成立“學校幸福教育領導小組”:

  組長:z

  副組長:z

  組員:z

  職責:負責本校內幸福教育方案的研究、設計、實施與評估

  3.實施內容

  (1)制定幸福教育總體方案

  (2)對學生、教師進行心理測量,對高一、高二學生家長進行“家長教育與期望調查表”

  (3)開展教師培訓

  此處所指的教師是指本校的全體行政干部、班主任、教研組長、備課組長。

  教師培訓一學期安排兩次,由專業團隊負責。

  (4)開展家長培訓

  一學期進行一次,主要培訓內容:做幸福的家長,全然悅納孩子。平時主要利用校園網絡平臺、發放相關資料等方式加強家校溝通,向家長推薦相關積極心理學的知識和書籍。

  (5)學生積極心理學課程安排

  選修課安排:每周一次選修課,每次1課時,每月3次,一學期16課時。

  選修課的學生為學生自主選擇,受益面為20-30人

  班會課安排:每月一次,每次1課時,一學期4課時,可以保障學生從進入高一開始接受系統的積極心理學知識的培訓,在學習中掌握科學的方法,為個人的幸福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針對不同年級的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幸福教育工作小組要針對實際制定實施不同階段的教育內容,使學生可以循序漸進學到對自己有利的知識和方法,并在實踐中不斷運用,使自己最終受益。

  (6)跟蹤與評估:由專業人員來完成

篇2:小學教育心得為每一個學生幸福人生奠基

“做老師的價值在哪里?”突然覺得這個問題真的很難回答。在《尋找做教師的感覺》一書中,對這個問題做了很好的回答,其中為每一個學生的幸福認識奠基,讓我很有感觸。

孩子總是自己的好,這是大多數家長的人之常情。遺憾的是,我們卻習慣把班里的孩子分為三六九等,習慣錦上添花,而不愿意雪中送炭。這是余老師描述的,也是很現實的一面。成績好的學生總是受到老師更多的偏愛,而學困生常常被老師忽視。

作為教師的我們,究竟有什么樣的使命?既然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特質,那我們就要平靜地去對待所有坐在面前的學生。因為那些被忽視的學困生,后進生以及他們的父母也一樣對孩子未來的幸福有強烈的期盼。

我們教孩子讀書和做人,最終是為學生未來的幸福生活奠基,這才是教師的神圣職業使命。

看到這里,眼前出現了很多學生的面孔,這些面孔或許不是學習很優秀的學生,但他們卻有著樂觀的處事態度。在現在動輒就要把保護孩子們的心靈放在第一位的今天,樂觀的學習和生活態度,是多少人所渴望的。跟友人聊天時,我不知道如何去評價一些家長不關注學習,自己學生一塌糊涂的學生,我曾用過一個詞語就是淳樸。現在想好,他們并沒有抱怨父母對他們的不關注,甚至還要在放學后為父母做家務,他們也沒有因為學習而出現情緒問題。對于家長和社會來講,這也是一個值得贊許的地方,他感覺自己是幸福的,而這種幸福感就是一種能力。我們老師不能只是為少部分學生的幸福人生負責,而應對全部,每一個學生負責。“一個都不能少。”

不要用單一的眼光去看待學生,在教師的字典中不應該有“放棄”這兩個字。用教師的智慧去挖掘每一個學生,用行動去關愛每一個學生。

篇3:小學班主任教育故事:給予愛是一種幸福

給予愛,是一種幸福

廣州市越秀區雅荷塘小學孫靜

**年9月3日星期一天氣:陰有雨

今天是一年級新生正式開學第一天,這已經是我和班里的孩子見第四次面了。29、30號兩天,學校安排一年級新生進行培訓,之前我還登門家訪過孩子們。第四次見面,感覺似乎已經挺親切的了。

這是我工作以來第四次帶一年級新生。每次開新班,我的感覺一次比一次好,心里總是充滿了希望似的。

以前看到那些小孩子滿頭滿臉臟兮兮的,實在不敢恭維,更別說去牽那些可怕的小黑爪子了。也許是自己做了媽媽吧,我對孩子的感覺越發親近了起來。現在的我就特別能理解為什么那些老教師能如此從容地緊緊握著任何一個孩子的小黑手,甚至將他們抱于懷中,如同自己的孩子一般親昵。現在每次帶隊離開原地,我很自然地牽起排頭第一個孩子的小手,像母雞媽媽帶著散步的小雞一樣,不急不慢地向目的地出發,再也不會像以前那樣拼命地催促:“快、快、快點啦!”畢竟,孩子還小,腿也就那么長,能力也就那么高,你的催促不但無法加速孩子的動作,還會讓孩子在不斷地催促聲中感到自卑:為什么我總也達不到老師的要求,次次都要老師催呢?肯定是我笨吧……

什么事情都從容些,慢慢來,總有一天,再小的孩子都會長大的。

開學典禮上,我們幾個班主任老師碰在一起,又聊起這三個新班來。三個班比起來,大家都說我的班是最好的,其實我知道,我們班的孩子也有嘴巴特愛說的,也有內心依戀媽媽不愿和陌生人交往的,也有家庭經濟條件困難的……什么樣的孩子都有,我們的責任不是去挑選孩子的爸爸媽媽的素質、家庭背景、智商的高低,我們是提供教育教學服務的,說白了,就是把不懂事的孩子教成懂事的孩子,這才是我們的本分。至于把孩子教成個什么程度,那是我們的水平問題,這個是可以存在發展空間的。但是對待工作的態度,其實就是體現在對待孩子的態度上,態度應該是端正的,才可以成為一名捫心無愧的老師。為什么短短兩天的新生培訓,我的班便能從三個班的比較中明顯成為最好的呢。我知道這其中的奧秘──這都有賴于我長期教低年級的經驗以及自己當了媽媽的優勢。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吧,隔壁班有個男孩子從新生培訓第一天就哭,一直哭到今天,他的班主任請他離開自己的班單獨坐到一邊去,對他說:“不許哭。”然后就走開了。我剛好就站在那個男孩子的身邊,我走過去,摸摸他的頭,說:“先別哭,孫老師在這里陪著你呢。現在校長在講話,請你認真聽一聽好嗎?”那個一直哭泣的孩子似乎停了一下,眼睛睜開了一點縫,我馬上表揚他:“你真棒,是個聽老師話的孩子!”那個孩子抬頭看看我,已經沒有了哭泣的聲音,雖然眼睛還是紅紅的。我心里一陣輕松。我剛想離開去和旁邊的老師說句話,那個孩子馬上哭了起來。這時他的副班主任老師走過去:“哭什么嘛,不許哭。”那孩子的哭泣卻沒被老師的制止而打斷。我見小男孩班上的老師一直站在他身邊,我也不好走過去說什么。后來男孩身邊沒人了,我再次走過去,同樣的安慰又取得了之前同樣的效果。可我這回有了一個發現:只要我稍稍一離開那個孩子,他就開始哭泣。我離他越遠,他哭得越傷心。

一般的家長和老師可能會認為:那么嬌氣,那就讓你哭個夠吧!不給點顏色教訓你看看,以后還得了!

我曾經也是這樣認為的,不過現在我的看法和做法改變了。

每個人都需要歸屬感,孩子更需要來自歸屬團隊的安全感。在學校里,離開了爸爸媽媽的6歲孩童如何能更好地適應學校的生活,老師確實很關鍵。我們應該給予孩子的不應是懲罰,而是愛。愛太寬泛了,就這件事來說,老師讓孩子離開自己的班級獨自坐一邊,那就是剝奪了孩子歸屬團隊的安全感,老師想讓孩子不哭,應該是出于憐愛之心,而非厭惡之意。“不許哭!”對一個孩童來說,是個多讓孩子受傷的命令呀!你兇巴巴地對待孩子,又怎么能讓孩子親近你自己呢,孩子不親近你,就等于無法親近老師,老師是知識的象征及部分載體,不親師何以親知識呀!

我們班上有一個孩子,因為被確診為輕微小兒多動癥而延遲一年入學。他坐在同學堆里,因無法控制自己而搞這弄那的,確實影響了身邊同學的正常活動秩序。如果一味包容他,這是對其他同學的不負責,我處理這樣事情的原則就是:主動包容、征得諒解、一視同仁、不離不棄。

我從內心里憐愛這個孩子,他那些無法自主控制的行為我能從心理學層面上理解,也能從一位母親的愛去理解,我主動包容他,也是給其他的孩子做了一個無聲的榜樣。不見得每個孩子或者每位家長都能對這個孩子的背景了解甚多,我也不可能公開屬于這個孩子的個人隱私,如果他的行為確實影響了其他同學,我一定會誠懇地去向對方道歉,征得孩子們和家長們的諒解。不管什么孩子,嚴格要求就是愛。不同的孩子我們有不同的要求層次,但是嚴格要求的態度是要一碗水端平的,因此,一視同仁是衡量老師的愛的最好標尺。懲罰在教育中是不可缺少的,有效的懲罰是讓孩子在明白自己到底錯在哪里的基礎上,自己找個法子來“懲罰”自己,那對孩子來說,是一個更正錯誤的機會,一個成長的過程呢。如果孩子只做錯了一件事,他非要受到懲罰的話,也只能受到相應的一個懲罰,我們千萬不能橫生出多于一個的懲罰來。就在上面的事情里,孩子的哭也許確實影響了其他同學,老師本想給孩子一個教訓,讓他不要因為哭而影響他人。可是老師不但已經下了“不許哭!”的命令來制止他的哭,而且還強行讓他脫離團隊,孩子感到的孤獨無助又是一個痛苦的體驗,這無疑讓孩子受到了超出“應受”的懲罰范圍了。

每次我家的小姑娘做錯了事,我認為必須進行嚴肅的談話時,我會把我們兩個人同時“關”進書房里,要求小姑娘立正站好,不許她故意撒嬌地往我身上蹭從而試圖消磨我的意志,但我比較注意的是,我從來都是和她近距離地在一起,她站著我也站著,但我讓她站在床上,盡可能保持我們的視線為同一水平上,然后才開始嚴肅地談一番話。

自己的孩子是孩子,人家的孩子也一樣是孩子。對自己的孩子怎么樣愛,對人家的孩子也應該同等地去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