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m變更管理辦法
4M變更管理辦法
1、目的
在生產過程中,對影響產品質量的4M要素(人、機、料、法)進行管理和控制,使這四個因素在保證質量的范圍內安全合理的變動,從而保證產品質量的穩定和提高,符合標準及客戶要求。
2、適用范圍
適用于批量產品生產過程中4M(人、機、料、法)要素的管理。
3、4M定義:
是指批量產品生產過程中,涉及的人(Man)、機(Machine)、料(Material)、法(Method),(含環境場所)等給產品質量帶來一定影響的變更。
人(Man):是指生產過程中作業者因缺勤、調動、離職、代崗或復崗時,由另一個新作業者代替進行作業時,所產生的變更;
機(Machine):是指生產過程中的設備、模具、工裝、夾具、檢具的新增、修理、代用變更;料(Material):是指生產過程中的加工原物料、輔料、包裝物資等變更。
法(Method):是指生產過程中的工藝流程、工藝參數(設備參數、材料配比等)、檢驗方法、作業方法(制造、整理、包裝、周轉等)變更。
4、職責
4.1變更提出
原則上公司內部變更各部門均可提出申請,并根據變更內容對產品質量的影響程度進行必要研討,經評審后由實施部門負責執行變更;各4M變更實施部門要建立4M變更的臺帳,記錄變更的編號、產品型號和結果等。
4.1.1制造部技術組:負責產品工藝流程、模具、工裝、檢具及方法等變更的實施。
4.1.2制造部生產組:作業人員晉升變更的申請,并根據崗位技能要求進行資格驗證,實施變更;內部變更引起的呆滯物料變更處理的申請,跟蹤等。
4.1.3供應鏈:材料(含構成零部件)變更的申請提出和實施,及供應商的變更受理;
4.1.4工程部:機器,方法、設備變更的申請提出和實施;
4.1.5市場部:負責客戶提出的變更受理,負責收集和內部反饋客戶的評審結果;訂單完成后庫存呆滯料的變更處理的申請,跟蹤等。
4.1.6體系:負責對所有變更事項進行監督及對變更的有效性進行跟蹤確認。匯總4M變更結果,應建立4M變更總臺帳。
4.2變更評審實施
4.2.1變更申請通過部門負責人審核后,由申請部門組織相關評審部門,根據變更內容對產品品質的影響程度進行必要的研討;由各評審部門審查確認后,變更責任部門執行變更;或根據變更管理類別(送樣、申請,記錄)由市場項目收集客戶意見后實施;4.2.3對相關部門進行變更培訓,記錄保存變更履歷。
注:評審部門包括但不限于技術部門/生產部門/質量部門/采購部門/設備管理部門。
4.2.44M變更實施部門對變更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意外要有應對預案;
4.2.54M變更實施部門及相關部門需修訂變更涉及事項(如工程圖紙、SOP、FMEA、控制計劃,SIP,ECN,BOM,QC工程圖,工藝流程圖等);
54M變更管理類別:送樣,申請,記錄
5.1送樣:變更前須試制樣品,并向客戶送樣認可。
5.1.1變更前,需向部門內部提出變更申請,由實施部門組織評審部門評審,通過后由變更實施部門試制樣品,并向客戶送樣,合格后客戶認可,才能實施變更;
5.1.2變更申請部門須填寫《(4M)工程更改申請單》并執行“4M變更管理流程”。變更實施部門審查后,由變更實施人將通過的《(4M)工程更改申請單》和其它相關評審報告記錄在《(4M)工程更改通知單》中,客戶評價結果由市場部項目收集客戶評價結果反饋給變更實施部門等有關部門,批準生效后,實施工程變更。
5.2申請:變更須啟動“4M變更管理流程”進行評審實施。
變更前,需向部門內部提出變更申請,變更申請部門須填寫《(4M)工程更改申請單》并啟動“4M變更管理流程”。由實施部門組織評審部門評審,經客戶或責任部門確認同意后才能實施變更;
5.3記錄:此類變更須責任部門記錄并保存。
由責任部門管理記錄相應變更,并保存相關記錄。為了確保變更的履歷(可追蹤性),供應商應自從該變更品的交貨日算起保管3年。
6變更管理內容
6.1客戶提出的4M變更
客戶提出的4M變更由市場部向公司內部提出申請,按新產品管理流程進行;
6.2供應商的4M變更
供應商提出的4M變更,由供應商向采購部門提出,向公司內部傳達;
6.3公司內部的4M變更
6.4變更點的區分管理
6.5變更品的首次交貨
6.5.1變更品的首次交貨,需在外包裝箱加貼“變更后首批次出貨標簽”,并連續3批作出標識。
6.5.2變更品與原來產品在同一批交貨時,需:
1.原來產品與變更品的外包裝分開;
2.在外包裝箱加貼“變更后首批次出貨標簽”,并連續3批作出標識。
6.6變更發生不良的處理
因供應商處或公司內部的4M變更引起產品不良,公司內部或供應商應迅速采取措施,并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執行作業。
篇2:工藝設備變更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確保油田公司生產區域內工藝和設備變符合HSE管理要求,根據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工藝和設備變更管理規范》Q/SY1237-2009的要求,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管理辦法適用于油田公司各單位生產運行、檢維修、開停工、技改技措等過程中發生的工藝和設備變更管理。新、改、擴建項目實施過程中的變更管理參照本管理辦法執行。
第二章?職?責
第三條安全環保處組織制定、管理和維護本辦法。
第四條各單位組織推行、實施辦法。根據本辦法制定、管理和維護本單位的工藝和設備變更管理,相關職能部門具體負責本程序的執行,并提供咨詢、支持、監督、培訓、審核,對變更管理辦法提出改進建議。
第五條員工接受工藝和設備變更管理培訓,參加工藝和設備變更實施活動,執行變更管理程序,并提出改進建議。
第三章變更類型
第六條同類替換:符合原設計規格的更換。
第七條微小變更:指用現有設計書中的備選工藝與設備或在設計允許的范圍內進行變更,影響較小或沒有影響,不造成任何工藝參數、設計參數等的改變,但又不是同類替換的變更,即“在現有設計范圍內的改變”。
第八條工藝設備變更:指涉及工藝技術、工藝流程、設備設施、工藝參數等超出現有設計范圍的改變(如壓力等級改變、壓力報警值改變等)。
第九條變更應按其內容和影響進行分類,并實施分類管理,工藝設備變更和微小變更的管理執行變更管理流程參見附錄A。同類替換不執行變更管理流程,同類替換范例見附錄B。
第四章?變更內容
第十條本管理辦法所涉及的工藝和設備變更,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一)生產能力改變;
(二)物料改變(包括成分和比例的改變)
(三)工藝參數改變;
(四)工藝、設備設計依據改變;
(五)工藝過程控制系統、控制指標改變;
(六)應用軟件改變;
(七)設備、設施負荷改變;
(八)設備和工具改變;
(九)安全報警設定值改變;
(十)儀表儀器控制系統改變;
(十一)安全裝置及安全附件改變;
(十二)非正常(或臨時性的)維修;
(十三)操作規程改變;
(十四)設備、原材料供貨商改變;
(十五)裝置布局改變;
(十六)產品質量改變;
(十七)設計和安裝過程改變;
(十八)其他改變。
第五章變更申請
第十一條根據需要判斷更換類型、影響因素和影響范圍等方面,提出變更申請,按變更類型做好實施變更前的準備工作,提出變更申請。微小變更申請審批表參見附錄C,工藝設備變更申請審批表參見附錄D。
第十二條變更申請審批內容:
(一)變更目的;
(二)變更涉及的相關技術資料;
(三)變更內容;
(四)健康安全環境影響(確認是否需要工藝危害分析,如需要,應提交符合工藝危害分析管理要求且經批準的工藝危害分析報告);
(五)涉及操作規程修改的,審批時應提交修改后的操作規程;
(六)對人員培訓和溝通的要求;
(七)變更的限制條件(如時間期限、空間大小和物料數量)等;
(八)強制性批準和授權要求。
第十三條申請變更前應進行工藝設備變更過程的風險評估。對存在的安全健康和環境風險和影響,申請變更時應制定合理可控的風險消減方案。
第十四條應考慮健康安全環境影響,確認是否進行工藝危害分析,對需要做工藝危害分析的,在申請變更時應提交符合工藝危害分析管理要求且經過批準的工藝危害分析報告。
第十五條根據變更類型,必要時對變更進行技術可行性分析。
第六章變更審批和許可
第十六條工藝和設備變更實施分級管理,各單位根據變更影響范圍的大小及所需調配資源的多少,決定變更審批權限。在滿足所有相關工藝安全管理要求的情況下,批準人或授權批準人方能批準。
第十七條各單位在依據本辦法制定工藝和設備變更管理程序時,基于本單位生產條件和實際需求而不能完全按照設計標準執行時,應上報公司主管部門,在得到公司許可后按要求執行。
第十八條許可的內容應書面記載,每次許可的時間不能超過一年,期滿后如果沒有繼續辦理許可,則應按照管理辦法要求執行。
第七章?變更實施
第十九條變更應嚴格按照變更審批確定的內容和范圍實施,并對變更過程實施跟蹤。
第二十條變更實施若涉及作業許可,應辦理作業許可證,具體執行《長慶油田分公司作業許可管理辦法》。
第二十一條變更實施若涉及啟動前安全檢查,具體執行《長慶油田分公司啟動前安全檢查管理辦法》。
第二十二條按照工藝、安全信息管理的相關要求執行變更操作,確保變更涉及的所有工藝、安全相關資料以及操作規程都得到審查、審批、修改和更新。
第八章變更結束
第二十三條變更結束后,應對變更是否符合規定內容、是否達到預期目的進行驗證,提交工藝設備變更結項報告。
第二十四條變更實施完成后,應完成以下工作:
(一)所有與變更相關的工藝技術信息應得到更新;
(二)標明了需要實施變更時間段的變更,變更期滿后應恢復到變更前的狀態;
(三)變更實施后的連續試驗記錄;
(四)分析和確認變更結果。
第九章變更培訓
第二十五條完成變更的工藝、設備在運行前,應對變更影響或涉及到的人員進行培訓或溝通。
第二十六條必要時制定培訓計劃,確定培訓內容,培訓內容主要包括變更目的、作用、程序、變更中可能的風險和影響,以及同類事故案例。
第二十七條接受培訓的人員包括:負責變更區域內工藝和設備日常運行的工作人員;負責變更區域內工藝和設備的維護、檢查、維修人員;變更區域相鄰流程的工作人員;實施變更人員;承包商臨時或短期到變更區域內進行測試或試驗人員;其他相關人員。
第十章文件歸檔
第二十八條變更過程中涉及到的典型的工作文件、記錄包括變更管理程序、變更申請審批表、風險評估記錄、變更登記表以及工藝設備變更結項報告等,在變更結束后應由工藝和設備變更主管部門整理歸檔。
第十一章?附?則
第二十九條本辦法由安全環保處負責解釋。
第三十條本辦法自印發之日起施行。
篇3:公司生產計劃變更管理辦法
公司生產計劃變更管理辦法
1.總則
1.1.制定目的
為規范生產計劃變更流程,使計劃更為順暢得以執行,特制定本辦法。
1.2.適用范圍
因市場需求變化、生產條件變化或其他因素引起之生產計劃變更。
1.3.權責單位
1)總經理室負責本辦法制定、修改、廢止之起草工作。
2)總經理負責本辦法制定、修改、廢止之核準。
2.生產計劃變更流程
2.1.定義
本辦法所指的生產計劃變更,系指已列入周生產計劃內之生產訂單,因市場需求變化、生產條件變化或其他因素需調整生產計劃之變更。
2.2.變更時機
1)客戶要求追加或減少訂單數量時。
2)客戶要求取消訂單時。
3)客戶要求變更交期時。
4)客戶有其他要求導致生產計劃必須調整時。
5)因生產進度延遲可以影響交期時。
6)因物料短缺預計將導致較長時間停工時。
7)因技術問題延誤生產時。
8)因品質問題尚未解決而需延遲生產時間時。
9)因其他因素必須作生產計劃調整時。
2.3.變更流程規定
1)生管部在遇到上款規定的各種狀況,經確認必須變更生產計劃時,應發出《生產計劃變更通知單》。
2)《生產計劃變更通知單》一般應包含下列內容:
A)生產計劃變更原因。
B)計劃變更影響的生產單位及時間。
C)原生產計劃排程狀況。
D)變更后生產計劃排程狀況。
E)需各部門注意配合的事項。
3)如生產計劃變更范圍較大,生管部應召集生控人員、物控人員、采購部、制造部、業務部或其他相關部門進行檢討確認。
4)如生產計劃變更后,新計劃與舊計劃相比較有較大變化時,生管部應在《生產計劃變更通知單》后附上新的《周生產計劃》。
5)《生產計劃變更通知單》及其附件除生管部自存外,應比照生產計劃之發放要求,發放下列部門:業務部、開發部、生技部、品管部、制造部、采購部、資材部。
6)各部門接獲《生產計劃變更通知單》后,應立即確認本部門工作安排之調整,以確保計劃之順利執行。
3.生產計劃變更后之作業規定
3.1.生管部
1)修改《周生產計劃》及每日生產進度安排。
2)確認并追蹤變更后之物料需求狀況。
3)協調各部門因此產生的工作調整、配合。
3.2.業務部
1)修改《出貨計劃》或《銷售計劃》。
2)確認變更后計劃各訂單交期是否可以確保。
3)處理因此而產生的需與客戶溝通的事宜。
4)處理出貨安排的各項事務。
3.3.開發部
1)確認產品設計、開發進度,確保生產。
2)確認技術資料的完整性、及時性。
3.4.生技部
1)確認生產工藝、作業標準之及時性、完整性。
2)確認設備狀況。
3)確認工裝夾具狀況。
4)確認技術變更狀況。
3.5.品管部
1)確認檢驗規范、檢驗標準的完整性。
2)確認檢驗、試驗及設備、儀器狀況。
3)確認品質歷史檔案。
4)安排品質重點控制點。
3.6.采購部
1)確認物料供應狀況。
2)確認多訂購物料數量及處理狀況。
3)處理與廠商之溝通事宜。
3.7.資材部
1)確認庫存物料狀況。
2)負責現場多余物料之接受、保管、清退事宜。
3)其他物料倉儲事宜。
3.8.制造部
1)處理變更前后物料之盤點、清退、處理事宜。
2)生產任務安排調整。
3)人員、設備調度。
4)確保新計劃之順利達成。
生產計劃變更通知單
NO、________受文單位:_____日期:________
工令號碼生產線別原計劃變更備注
品名數量生產日期品名數量生產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