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殯葬管理條例
浙江省殯葬管理條例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殯葬管理,推進殯葬改革,保護土地資源和環境,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于本省行政區域內的殯葬活動及其管理。
第三條
殯葬管理工作堅持推行火葬,改革土葬,革除殯葬陋習,倡導文明、節儉辦喪事的原則。
第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殯葬改革工作的領導,建立殯葬改革目標管理責任制,大力推行殯葬改革。
殯葬設施建設和火化率應當作為考核文明城市、文明鄉(鎮)、文明街道的重要內容。
第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把殯葬事業納入當地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把殯葬設施的建設和改造列入當地的城鄉建設規劃和基本建設計劃。
第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采取多種形式,加強殯葬改革的宣傳教育,普及科學知識,破除封建迷信思想,移風易俗,倡導喪葬新風尚,引導全社會理解、支持和參與殯葬改革。
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城鄉基層組織,應當對本單位、本轄區的人員進行殯葬改革的宣傳,教育本單位、本轄區的人員遵守殯葬管理規定。
第七條
省人民政府民政部門主管全省殯葬管理工作。
市(地)、縣(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殯葬管理工作。
市、縣設立的殯葬管理機構,受同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委托具體負責殯葬管理工作。
鄉(鎮)、街道應當有專人負責殯葬管理工作。
第八條
各級工商、公安、衛生、土地管理、規劃、物價、林業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協同民政部門做好殯葬管理工作。
第九條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民政部門應當加強殯葬工作隊伍建設,提高殯葬職工的職業道德水準和業務素質,改善殯葬職工的工作環境和生活條件,切實解決殯葬職工的實際困難。
全社會都應當尊重殯葬職工的職業勞動。
第十條
對積極推行殯葬改革、取得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二章 火化推行與管理
第十一條
本省行政區域,全面推行火化。人口稀少、交通不便、暫不具備火化條件的鄉、村,可以劃為逐步推行火化區。其范圍的劃定,由市(地)人民政府提出,經省民政部門審核,報省人民政府批準。
逐步推行火化區的人民政府應當大力宣傳、提倡殯葬改革,積極創造條件,逐步推行火化。
第十二條
各市、縣應當建設火化殯儀館。尚未建火化殯儀館的市、縣,應當自本條例施行之日起一年內建成,并投入使用。個別有特殊困難不能按期建成的,經省人民政府批準,可以適當延遲,但至遲必須在1999年底前建成。在火化殯儀館建立之前,可以到有火化設施的鄰近地區火化。
殯葬設施、設備建設,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技術標準。
第十三條
非逐步推行火化區的人員死亡的,應當全部實行火化。
逐步推行火化區的常住人員在逐步推行火化區以外的區域死亡的,應當實行火化。
逐步推行火化區的國家工作人員死亡,有火化條件的,應當實行火化。
逐步推行火化區的人員死亡,生前遺囑火化或者喪主要求實行火化的,應當予以支持,他人不得干涉。
少數民族公民死亡的,尊重其本民族喪葬習俗;自愿實行火化的,他人不得干涉。
第十四條
按照本條例規定應當火化的遺體,由喪主或者死者生前所在單位通知火化殯儀館接運,向公安部門辦理死亡證明手續后火化,但下列情況除外:
(一)在醫院死亡的,由醫院(含醫療機構,下同)及時通知火化殯儀館接運遺體,并告知喪主或者死者生前所在單位辦理手續后火化;
(二)因自然災害、交通事故或者犯罪行為等造成的非正常死亡遺體,由公安部門通知火化殯儀館接運,并告知喪主或者死者生前所在單位辦理手續后火化;
(三)無名、無主遺體,由公安部門通知火化殯儀館接運。
火化殯儀館接到通知后應當及時接運遺體,并對遺體進行必要的技術處理,確保衛生,防止污染環境。
未經殯葬管理機構批準,醫院不得將遺體送出院外。喪主擅自轉運遺體的,醫院應當予以制止,并及時報告殯葬管理機構。
第十五條
火化遺體應當憑醫院出具的死亡通知書或者公安部門出具的死亡證明。
火化因自然災害、交通事故或者犯罪行為等造成的非正常死亡遺體和無名、無主遺體,應當憑死亡地公安部門出具的死亡證明。
第十六條
遺體需要在火化殯儀館保存的,應當辦理手續,保存期限一般不超過七天;特殊情況需要延期保存的,應當經當地殯葬管理機構批準。保存費由申請人交納。因嚴重傳染病致死的遺體,應當立即消毒,并在送到火化殯儀館后立即火化。
第十七條
按本條例規定應當實行火化的人員在異地死亡的,應當就地火化;死亡地無火化殯儀館的,應當就近火化。因特殊原因,喪主或者死者生前所在單位需要將遺體運回死者生前居住地火化的,應當持死者生前居住地市、縣民政部門出具的證明,經死亡地市、縣民政部門批準。
第十八條
享受喪葬費待遇、應當實行火化的人員死亡后,有關單位應當憑火化殯儀館出具的火化證明,按省有關規定向喪主發放喪葬費。
無名、無主遺體的火化費用,按省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九條
火化殯儀館和其他從事殯葬服務的單位應當嚴格遵守殯葬管理的有關規定,加強內部管理,改善服務條件,確保服務質量。
殯葬服務單位工作人員應當遵守操作規程和職業道德,實行規范、文明服務,不得利用工作之便索要、收受財物,不得刁難喪主。
第二十條
殯儀服務收費項目和標準按省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章 骨灰處理與公墓管理
第二十一條
提倡不保留骨灰。
遺體火化后保留骨灰的,提倡在骨灰堂、骨灰墻(塔、廊)等骨灰存放處存放,也可以葬入骨灰公墓。禁止將骨灰裝棺土葬。
第二十二條
公墓、鄉村骨灰存放處、鄉村公益性墓地建設應當統一規劃,合理布局。
公墓一般以市、縣為單位建立。公墓建設規劃由省民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編制。公墓建設應當嚴格控制規模。
鄉村骨灰存放處、鄉村公益性墓地一般以鄉(鎮)為單位建立。人口較少、交通不便的地方,可以以村為單位建立。鄉村骨灰存放處、鄉村公益性墓地建設規劃由市(地)民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編制。
公墓、鄉村公益性墓地應當按照節約土地、保護山林、美化環境的原則建設。
第二十三條
建立鄉村骨灰存放處、鄉村公益性墓地,應當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后,報縣(市)民政部門審批。建立公墓,應當經市、縣民政部門審核同意后,報省民政部門審批。
建立公墓、鄉村骨灰存放處、鄉村公益性墓地應當依法向計劃、土地、規劃、林業等部門辦理有關審批手續。
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批準,不得擅自建立公墓、鄉村骨灰存放處和鄉村公益性墓地。
第二十四條
公墓、鄉村公益性墓地應當建立在荒山、荒坡、非耕地或者不宜耕種的瘠地上。
禁止在鐵路、公路(國道、省道)、通航河道兩側、水庫及河流堤壩附近和水源保護區、文物保護區、耕地、風景名勝區、開發區、住宅區、森林公園和自然保護區內新建公墓、鄉村公益性墓地或者其他墳墓。
前款區域范圍內已建的墳墓,除受國家保護的具有歷史、藝術、科研價值的墳墓外,當地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制定清理計劃,做好工作,有步驟地進行清理,通知喪主在規定時間內遷移、深埋,不留墳頭。
第二十五條
公墓應當憑火化殯儀館出具的火化證明出售墓穴和骨灰存放格位。禁止出售壽穴,但為死者的健在配偶留作合葬的壽穴除外。
嚴禁倒賣墓穴和骨灰存放格位,牟取非法利潤。
第二十六條
鄉村骨灰存放處、鄉村公益性墓地縣市、按物價部門核定的標準收取費用。鄉村骨灰存放處、鄉村公益性墓地主要存放本鄉(鎮)、村死亡人員的骨灰,不得從事經營性活動。
公墓的收費項目、標準由省民政部門提出,報省財政、物價部門審核批準。
第二十七條
嚴格控制公墓、鄉村公益性墓地的墓穴占地面積。
公墓、鄉村公益性墓地的墓穴占地面積與使用年限、墓碑高度與面積,由省民政部門提出具體標準,報省人民政府批準后執行。
第二十八條
逐步推行火化區內提倡遺體在鄉村公益性墓地深埋,地面不留水泥、石塊等建筑的墳頭。
第二十九條
除本條例規定的公墓、鄉村骨灰存放處,鄉村公益性墓地外,禁止建造其他任何形式的墳墓。
禁止建造宗族墓地、家族墓地。
第三十條
少數民族公民死亡后按其喪葬習俗需要實行土葬的,應當在公墓、鄉村公益性墓地埋葬。
第四章 喪事管理
第三十一條
殯儀活動應當文明、節儉,不得妨礙社會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不得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不得在喪事活動中從事封建迷信活動。
禁止在廣場、公路、街道、學校等公共場所從事殯儀活動。
第三十二條
禁止制造、銷售封建迷信喪葬用品。
禁止在逐步推行火化區以外的區域制造、銷售棺木和其他土葬用品。
封建迷信喪葬用品的具體范圍,由省民政部門會同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規定。
第三十三條
制造、銷售喪葬用品、殯葬設備的,應當經民政部門審核,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領營業執照。
第三十四條
殯葬管理機構應當根據需要,建立殯儀服務點,健全服務規范,為喪主提供喪葬用品和服務。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五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將應當火化的遺體土葬的,由死者生前居住地的民政部門責令自行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以強制火化,所需費用由當事人承擔。土葬地鄉(鎮)人民政府應當予以配合。強制火化時,死者生前有工作單位的,原工作單位應當派人到場協助處理。
第三十六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將骨灰裝棺土葬或者建造宗族墓地、家族墓地,在公墓、鄉村骨灰存放處、鄉村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地方建造墳墓的,由民政部門責令當事人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組織平毀、遷移,當地鄉(鎮)人民政府應當配合進行工作。(根據2012年的新條例,平墳已取消)
遷移、平毀墳墓所需費用由當事人承擔。
第三十七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公墓、鄉村公益性墓地接納應當火化遺體土葬或者骨灰裝棺土葬的,由民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可以并處三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八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喪主擅自將遺體運出醫院,醫院不予制止也不向殯葬管理機構報告的,由民政部門對該醫院處以五千元以下罰款,并可以由醫院或者衛生部門對責任人給予行政處分。
第三十九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未經審批擅自開辦公墓、鄉村骨灰存放處和鄉村公益性墓地的,由民政部門會同規劃、土地管理部門予以取締,責令限期遷移已存放、安葬的骨灰、遺體,沒收違法所得,可以并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罰款。遷移費用由公墓、鄉村骨灰存放處和鄉村公益性墓地的開辦單位承擔。
第四十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鄉村骨灰存放處、鄉村公益性墓地以營利為目的,從事經營性活動,接納存放非本鄉(鎮)、村死亡人員骨灰的,由民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可以并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罰款。
第四十一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公墓超面積建造墓穴或者超標準樹立墓碑的,由民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可以并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罰款。
第四十二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出售墓穴、骨灰存放格位和壽穴,倒賣墓穴和骨灰存放格位牟取非法利潤的,由民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可以并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罰款。
第四十三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制造、銷售封建迷信喪葬用品或者在逐步推行火化區以外的區域制造、銷售土葬用品的,由民政部門會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沒收制成品及違法所得,可以并處制造、銷售金額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罰款。
第四十四條
在殯儀活動中有妨礙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害他人合法權益行為的,民政部門應當予以制止;違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部門依法給予治安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五條
國家工作人員、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單位職工違反本條例規定,影響惡劣的,除根據本條例給予處罰外,有關部門或者單位應當給予行政處分。
第四十六條
拒絕、阻礙殯葬管理人員依法執行公務,擾亂殯葬服務單位工作秩序,故意毀壞殯葬設施,或者侮辱、毆打殯葬管理人員和殯葬職工,違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部門依法給予治安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七條
民政部門、殯葬管理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在殯葬管理中徇私舞弊、索賄受賄、濫用職權、玩忽職守的,由有關部門按管理權限對責任人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八條
殯葬服務單位及其工作人員不遵守殯葬職責和服務規范,出現重大事故或者造成不良影響的,由民政部門責令該單位限期整頓,由有關單位按管理權限對責任人給予行政處分。
殯葬服務單位工作人員利用工作之便索要、收受財物的,由民政部門責令退還,并根據情節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九條
在殯葬活動中違反土地管理、規劃、林業等法律、法規的,分別由有關部門依法處理。
第六章 附 則
第五十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居民、澳門同胞、臺灣同胞、華僑和外國人的喪葬事宜以及已建墳墓的有關事宜,按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第五十一條
本條例自1998年1月1日起施行。1991年10月9日浙江省人民政府發布的《浙江省殯葬管理實施辦法》同時廢止。
篇2:殯葬人員管理制度(范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殯葬管理,推進殯葬改革,規范喪事活動,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建設,根據國務院《殯葬管理條例》,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適用于本省行政區域內的殯葬活動和殯葬管理工作。
第三條各級政府應當加強對殯葬工作的領導,把殯葬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合理安排殯葬設施用地和資金,保障殯葬改革的需要和殯葬事業的發展。
第四條各級民政部門是殯葬管理的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殯葬管理工作。
各殯葬管理機構(含殯葬管理處、所)在同級民政部門領導下,負責殯葬管理的日常工作。
第五條各級公安、工商、土地、衛生、物價、建設、民族、宗教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的職責,共同做好殯葬管理工作。
第六條殯葬管理工作堅持積極地、有步驟地實行火葬,改革土葬,節約殯葬用地,革除喪葬陋俗,提倡文明節儉辦喪事的方針。
第七條凡建有殯儀館的縣(市)均為火葬區;人口稀少、交通不便且未建有殯儀館的縣(市)為暫緩火葬區。
火葬區和暫緩火葬區的劃定,由所在縣(市)政府提出意見,經市政府(行署)審核后,報政府批準。
第八條殯葬管理人員應當持證上崗,秉公辦事。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阻礙殯葬管理人員依法執行職務。
第二章殯葬設施管理
第九條省民政部門應當根據殯葬管理的需要,制定全省殯儀館、骨灰堂、殯儀服務站、公墓等殯葬設施的規劃,經省計劃部門審核后,報政府批準。
各地新建殯葬設施,應當在全省殯葬設施規劃內進行。
第十條縣(市)級以上政府應當將新建、擴建、改建殯儀館、骨灰堂、殯儀服務站、公墓等殯葬設施納入城鄉基本建設計劃。
第十一條殯葬設施的建立按下列程序報批:
(一)建立殯儀館由縣(市)民政部門提出方案,報本級政府審批,并報省民政部門備案;
(二)建立骨灰堂、殯儀服務站由縣(市)民政部門審批,并報市(行署)民政部門備案;
(三)建立經營性公墓由市(行署)民政部門審核同意后,報省民政部門審批;
(四)利用外資建設殯葬設施,經省民政部門審核同意后,報國務院民政部門審批;
(五)距殯儀館較遠、交通不便的鄉(鎮)建立的農村公益性骨灰堂,由鄉(鎮)政府提出方案,報縣(市)民政部門批準,并報市(行署)民政部門備案;
(六)暫緩火葬區建立公益性公墓,由鄉(鎮)政府提出方案,報縣(市)民政部門批準,并報市(行署)民政部門備案。
申辦殯葬設施在履行前款程序后,應當到計劃、建設、土地、工商、物價等部門辦理相關手續。
第十二條殯儀館和公墓應當由縣(市)級以上民政部門的殯葬管理機構管理。
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批準和履行相關手續,不得擅自興建殯葬設施。
第十三條農村公益性骨灰堂(公墓)不得對本村村民以外的其他人員提供墓穴用地。
第十四條建立公墓應當利用荒山瘠地,不得占用耕地和林地。
禁止在文物保護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和鐵路、公路兩側、水源保護區、水庫、河流堤壩保護范圍以及城市規劃的特殊地區興建墳墓。
第十五條火葬區內禁止建立骨灰墳墓。
第十六條實行土葬的信奉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應當在當地政府指定的墓地入葬。對自愿實行火葬的應當給予鼓勵和支持,任何人不得干涉。
第十七條公墓中安葬單人或者雙人骨灰的墓穴,占地面積不得超過1平方米;安葬多人骨灰的墓穴,占地面積不得超過3平方米。
暫緩火葬區埋葬遺體的單人墓穴,占地面積不得超過4平方米,雙人合葬墓穴不得超過6平方米。
第十八條禁止在公墓內構建迷信設施和搞封建迷信活動;禁止利用墓穴、塔陵骨灰存放格位進行傳銷、預售、炒買炒賣等不正當營銷活動。
第十九條墓穴和塔陵骨灰存放格位的使用周期最長為20年。超過20年需繼續使用的,應當重新辦理手續。
第三章殯葬管理
第二十條火葬區內死亡者的遺體,除第十七條規定的少數民族外,一律實行火化,嚴禁土葬。
第二十一條正常死亡者的遺體火化,應當持國家衛生行政管理部門規定的醫療機構或者街道辦事處、村民委員會出具的死亡證明。
非正常死亡者的遺體火化,應當持縣級以上公安機關出具的死亡證明。
第二十二條火葬區內死亡者遺體應當堅持就地、就近、方便的原則火化。因特殊情況需運往外地火化的,應當經當地殯葬管理機構批準,并辦理運尸手續。
第二十三條火葬區內死亡者遺體的運送業務應當由殯葬服務機構承辦,禁止其他單位和個人經營遺體運送業務。
運尸車在城鎮市區內禁止播放哀樂。
第二十四條暫緩火葬區死亡者遺體,應當埋入公墓或者在當地政府指定的荒山瘠地深埋。禁止亂埋濫葬。
第四章殯葬設備和殯葬用品管理
第二十五條焚尸爐、運尸車、尸體冷藏柜等殯葬設備由國家指定的部門生產。各地應當使用符合國家技術標準的焚尸爐、運尸車、尸體冷藏柜等殯葬設備。
第二十六條各級民政部門對殯葬用品實行監督管理。
生產經營殯葬用品的單位,應當自領取營業執照之日起30日內到所在地縣級以上民政部門備案。
第二十七條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生產經營冥幣、紙人、紙馬等迷信殯葬用品。禁止將迷信殯葬用品帶入殯儀館內焚燒。
火葬區內禁止出售、使用棺材(含半成品)等土葬用品。
除指定的公墓外,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經營墓碑。
第五章法律責任
第二十八條違反本規定,未按全省總體規劃要求,擅自新建殯葬設施的,由縣級以上民政部門會同建設、土地等部門予以取締,責令恢復原狀,沒收違法所得,并處以1萬元至5萬元的罰款。
第二十九條違反本規定,在暫緩火葬區內經營性公墓和農村公益性骨灰堂(公墓)以外埋葬遺體、建造墳墓的,火葬區內死亡者遺體不實行火化的,由縣級以上民政部門責令其家屬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以強制執行,其費用由當事人承擔。同時縣級以上土地部門應當根據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給予處罰。
第三十條違反本規定,未經審批,擅自建立殯葬設施的,由縣級以上民政部門會同建設、土地等部門予以取締,責令恢復原狀,沒收違法所得,并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一條違反本規定,未經審批,擅自建立經營性公墓的,由縣級以上民政部門會同建設、土地等部門予以取締,責令恢復原狀,沒收違法所得,并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二條違反本規定,在公墓內構建迷信設施和搞封建迷信活動的,由縣級以上民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處2000元至1萬元罰款。
利用墓穴、塔陵骨灰存放格位進行傳銷、預售、炒買炒賣等不正當營銷活動,由縣級以上工商、公安部門依法處理。
第三十三條違反本規定,利用公益性骨灰堂(公墓)從事經營性活動的,由縣級以上民政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并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四條違反本規定,非殯葬管理機構經營遺體運送業務的,由縣級以上民政部門予以取締,并處1萬元至2萬元罰款。
違反本規定,運尸車在城鎮市區內播放哀樂的,由縣級以上民政部門責令改正,并處500元至1000元罰款。
第三十五條違反本規定,生產、經營殯葬迷信用品和在火葬區內生產、經營土葬用品的,由縣級以上民政部門會同工商部門,沒收殯葬迷信用品、土葬用品及違法所得,并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500元至1000元罰款。
第三十六條在殯葬管理和經營中,違反物價、工商管理法律、法規的,由縣級以上物價、工商部門依法處罰。
第三十七條違反本規定,拒絕、阻礙殯葬管理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由公安機關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八條殯葬管理人員玩忽職守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附則
第三十九條華僑、港澳臺同胞以及外國人的殯葬事宜,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四十條殯葬設施、殯葬用品和殯葬服務的價格標準,由縣級以上民政部門和物價部門共同制定。
篇3:殯葬工作責任追究制度實施規定
為了強力推進我街殯葬管理工作,確保區人民政府下達的一級責任目標落實到位;確保我街殯葬火化率100%,屬地火化率100%;確保殯葬市場管理秩序,促進殯葬管理工作上水平、上臺階。根據*《殯葬管理工作條例》、《湖北省殯葬管理辦法》,經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研究決定對殯葬管理工作實行責任追究制。現將有關事項作如下規定:
一、凡出現1例棺葬的行政村、社區居委會,必須在7月之內進行取尸火化。同時,對黨政正職和分管副職給予通報批評并分別罰款100元。
二、凡出現1例棺葬或套葬的行政村、社區居委會,其住點國家工作人員給予罰款100元的經濟處罰;出現2例或2例以上棺葬或套葬的所在單位住點國家工作人員給予扣除全年預算外工資300以上、500元以內的經濟處罰。
三、凡屬救助照顧對象的直系親屬出現棺葬或套葬的,除在7日內必須取尸火化外,屬6種救助對象的、城鄉低保對象的、享受農村帶病回鄉復員退伍軍人定期定量補助對象的,按照有關文件重新從嚴核實,如不符合條件取消其享受資格。屬申請各類定補、城鄉低保、特困救助對象的,三牛肉不予審核、申報、審批。
四、從事民政工作的干部或職工,按照住點包塊的責任范圍,凡出現1例棺葬或套葬的,給予200元的經濟處罰;出現2例棺葬或套葬的,給予扣除全年工資500元的經濟處罰;出現2例以上棺葬或套葬的,調離民政部門,并降職使用。
五、經年度目標考核,凡火化率未達到100%、出現棺葬或套葬的實行一票否決。農村工作指導組、村、社區居委會,單位不能被評為紅旗單位、文明單位、個人不能評為標兵、先進工作者、勞動模范或優秀公務員。并且分別給予黨政正職500元、分管副職300元的經濟處罰;凡火化率低于5‰且出現棺葬或套葬的、或出現2例以上棺葬或套葬的單位,列入當年的重管單位;凡連續2年納入重管單位的,其黨政正職和分管副職按有關程序進行罷免。
六、嚴禁制作和銷售棺木。一經發現處以銷售價格1―2倍的罰款,并且沒收所有棺木。
七、提高殯葬服務質量。凡邾城街范圍內死亡人員必須由街道統一指定的殯儀車統一運送。殯儀車運送價格必須按區物價局統一核定價格執行,實行一價收費制。如發現抬商價格或巧立名目收費,除沒收全部超標收費外,處以超標收費3―5倍的罰款。如屢教不改仍要濫收費的,撤換殯儀服務員。
八、實行死亡人員登記制度。各單位由分管民政負責人每月定期如實向街殯葬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報告本單位的死亡人員。如隱瞞不報,一經查出除按以上有關規定執行外,罰款50元。
九、實行舉報有獎制度。凡舉報1例棺葬的,經民政部門查證核實,給予舉報人100元的獎勵,并為其保密。各信息員(分各單位分管民政負責人兼任和民政部門確定的專職人員兩種),對死亡人員隱瞞不報造成棺葬的,一經查出兼職信息員按以上規定從嚴執行。專職信息員取消其各種待遇。
十、本暫行規定自~年9月20日起執行,如與以前相關規定不符的按此規定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