殯葬人員管理制度(范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殯葬管理,推進殯葬改革,規范喪事活動,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建設,根據國務院《殯葬管理條例》,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適用于本省行政區域內的殯葬活動和殯葬管理工作。
第三條各級政府應當加強對殯葬工作的領導,把殯葬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合理安排殯葬設施用地和資金,保障殯葬改革的需要和殯葬事業的發展。
第四條各級民政部門是殯葬管理的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殯葬管理工作。
各殯葬管理機構(含殯葬管理處、所)在同級民政部門領導下,負責殯葬管理的日常工作。
第五條各級公安、工商、土地、衛生、物價、建設、民族、宗教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的職責,共同做好殯葬管理工作。
第六條殯葬管理工作堅持積極地、有步驟地實行火葬,改革土葬,節約殯葬用地,革除喪葬陋俗,提倡文明節儉辦喪事的方針。
第七條凡建有殯儀館的縣(市)均為火葬區;人口稀少、交通不便且未建有殯儀館的縣(市)為暫緩火葬區。
火葬區和暫緩火葬區的劃定,由所在縣(市)政府提出意見,經市政府(行署)審核后,報政府批準。
第八條殯葬管理人員應當持證上崗,秉公辦事。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阻礙殯葬管理人員依法執行職務。
第二章殯葬設施管理
第九條省民政部門應當根據殯葬管理的需要,制定全省殯儀館、骨灰堂、殯儀服務站、公墓等殯葬設施的規劃,經省計劃部門審核后,報政府批準。
各地新建殯葬設施,應當在全省殯葬設施規劃內進行。
第十條縣(市)級以上政府應當將新建、擴建、改建殯儀館、骨灰堂、殯儀服務站、公墓等殯葬設施納入城鄉基本建設計劃。
第十一條殯葬設施的建立按下列程序報批:
(一)建立殯儀館由縣(市)民政部門提出方案,報本級政府審批,并報省民政部門備案;
(二)建立骨灰堂、殯儀服務站由縣(市)民政部門審批,并報市(行署)民政部門備案;
(三)建立經營性公墓由市(行署)民政部門審核同意后,報省民政部門審批;
(四)利用外資建設殯葬設施,經省民政部門審核同意后,報國務院民政部門審批;
(五)距殯儀館較遠、交通不便的鄉(鎮)建立的農村公益性骨灰堂,由鄉(鎮)政府提出方案,報縣(市)民政部門批準,并報市(行署)民政部門備案;
(六)暫緩火葬區建立公益性公墓,由鄉(鎮)政府提出方案,報縣(市)民政部門批準,并報市(行署)民政部門備案。
申辦殯葬設施在履行前款程序后,應當到計劃、建設、土地、工商、物價等部門辦理相關手續。
第十二條殯儀館和公墓應當由縣(市)級以上民政部門的殯葬管理機構管理。
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批準和履行相關手續,不得擅自興建殯葬設施。
第十三條農村公益性骨灰堂(公墓)不得對本村村民以外的其他人員提供墓穴用地。
第十四條建立公墓應當利用荒山瘠地,不得占用耕地和林地。
禁止在文物保護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和鐵路、公路兩側、水源保護區、水庫、河流堤壩保護范圍以及城市規劃的特殊地區興建墳墓。
第十五條火葬區內禁止建立骨灰墳墓。
第十六條實行土葬的信奉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應當在當地政府指定的墓地入葬。對自愿實行火葬的應當給予鼓勵和支持,任何人不得干涉。
第十七條公墓中安葬單人或者雙人骨灰的墓穴,占地面積不得超過1平方米;安葬多人骨灰的墓穴,占地面積不得超過3平方米。
暫緩火葬區埋葬遺體的單人墓穴,占地面積不得超過4平方米,雙人合葬墓穴不得超過6平方米。
第十八條禁止在公墓內構建迷信設施和搞封建迷信活動;禁止利用墓穴、塔陵骨灰存放格位進行傳銷、預售、炒買炒賣等不正當營銷活動。
第十九條墓穴和塔陵骨灰存放格位的使用周期最長為20年。超過20年需繼續使用的,應當重新辦理手續。
第三章殯葬管理
第二十條火葬區內死亡者的遺體,除第十七條規定的少數民族外,一律實行火化,嚴禁土葬。
第二十一條正常死亡者的遺體火化,應當持國家衛生行政管理部門規定的醫療機構或者街道辦事處、村民委員會出具的死亡證明。
非正常死亡者的遺體火化,應當持縣級以上公安機關出具的死亡證明。
第二十二條火葬區內死亡者遺體應當堅持就地、就近、方便的原則火化。因特殊情況需運往外地火化的,應當經當地殯葬管理機構批準,并辦理運尸手續。
第二十三條火葬區內死亡者遺體的運送業務應當由殯葬服務機構承辦,禁止其他單位和個人經營遺體運送業務。
運尸車在城鎮市區內禁止播放哀樂。
第二十四條暫緩火葬區死亡者遺體,應當埋入公墓或者在當地政府指定的荒山瘠地深埋。禁止亂埋濫葬。
第四章殯葬設備和殯葬用品管理
第二十五條焚尸爐、運尸車、尸體冷藏柜等殯葬設備由國家指定的部門生產。各地應當使用符合國家技術標準的焚尸爐、運尸車、尸體冷藏柜等殯葬設備。
第二十六條各級民政部門對殯葬用品實行監督管理。
生產經營殯葬用品的單位,應當自領取營業執照之日起30日內到所在地縣級以上民政部門備案。
第二十七條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生產經營冥幣、紙人、紙馬等迷信殯葬用品。禁止將迷信殯葬用品帶入殯儀館內焚燒。
火葬區內禁止出售、使用棺材(含半成品)等土葬用品。
除指定的公墓外,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經營墓碑。
第五章法律責任
第二十八條違反本規定,未按全省總體規劃要求,擅自新建殯葬設施的,由縣級以上民政部門會同建設、土地等部門予以取締,責令恢復原狀,沒收違法所得,并處以1萬元至5萬元的罰款。
第二十九條違反本規定,在暫緩火葬區內經營性公墓和農村公益性骨灰堂(公墓)以外埋葬遺體、建造墳墓的,火葬區內死亡者遺體不實行火化的,由縣級以上民政部門責令其家屬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以強制執行,其費用由當事人承擔。同時縣級以上土地部門應當根據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給予處罰。
第三十條違反本規定,未經審批,擅自建立殯葬設施的,由縣級以上民政部門會同建設、土地等部門予以取締,責令恢復原狀,沒收違法所得,并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一條違反本規定,未經審批,擅自建立經營性公墓的,由縣級以上民政部門會同建設、土地等部門予以取締,責令恢復原狀,沒收違法所得,并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二條違反本規定,在公墓內構建迷信設施和搞封建迷信活動的,由縣級以上民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處2000元至1萬元罰款。
利用墓穴、塔陵骨灰存放格位進行傳銷、預售、炒買炒賣等不正當營銷活動,由縣級以上工商、公安部門依法處理。
第三十三條違反本規定,利用公益性骨灰堂(公墓)從事經營性活動的,由縣級以上民政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并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四條違反本規定,非殯葬管理機構經營遺體運送業務的,由縣級以上民政部門予以取締,并處1萬元至2萬元罰款。
違反本規定,運尸車在城鎮市區內播放哀樂的,由縣級以上民政部門責令改正,并處500元至1000元罰款。
第三十五條違反本規定,生產、經營殯葬迷信用品和在火葬區內生產、經營土葬用品的,由縣級以上民政部門會同工商部門,沒收殯葬迷信用品、土葬用品及違法所得,并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500元至1000元罰款。
第三十六條在殯葬管理和經營中,違反物價、工商管理法律、法規的,由縣級以上物價、工商部門依法處罰。
第三十七條違反本規定,拒絕、阻礙殯葬管理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由公安機關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八條殯葬管理人員玩忽職守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附則
第三十九條華僑、港澳臺同胞以及外國人的殯葬事宜,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四十條殯葬設施、殯葬用品和殯葬服務的價格標準,由縣級以上民政部門和物價部門共同制定。
篇2:X鎮殯葬改革工作干部包戶責任制
**鎮殯葬改革工作干部包戶責任制
為了加強殯葬管理,推進殯葬改革,進一步貫徹執行國務院《殯葬管理條例》、《**市殯葬管理試行辦法》和《**市殯葬管理規定》,確保完成上級下達的殯葬管理目標和任務,經鎮黨委、政府研究,特制定《**鎮殯葬改革工作干部包戶責任制》,具體規定如下:
一、干部包戶的原則:
全鎮以村委會為單位分為11個責任區47個責任小區,鎮干部和村委會干部任小區責任人,并直接包戶,實行干部包戶責任制。
1、鎮長對殯葬改革工作負總責,主管殯葬改革工作的副職領導負直接責任。鎮領導班子成員是各責任區的負責人,分包全鎮11個責任區,負責協調、統籌各責任小區的工作,并向鎮長負責。鎮政府干部和村委會干部直接包戶,向責任區負責人負責。
2、鎮衛生院、各村委會等單位及機關單位的黨員、干部、職工和學校教職員工有責任向責任小區的責任人提供有關情況,并對其負責。
3、各機關單位的第一把手是本單位的包戶責任人,并向鎮長負責。
二、包戶工作任務和要求:
1、掌握包干戶的人員死亡、火化情況,對違反殯葬管理政策、法規的人和事及時向責任區負責人和鎮社會事務辦(民政辦)匯報,并主動上門做工作。
2、宣傳貫徹有關殯葬管理政策、法規,確保責任小區內火化率達98%以上。
3、完成其他有關殯葬管理的工作任務。
三、獎懲辦法:
(一)獎勵:
1、責任小區季度無出現土葬,火化及時,無瞞報、漏報、錯報死亡人員的,責任小區責任人可按鎮有關考核規定給予獎勵。
2、責任區完成年度任務,無土葬,火化率達100%的責任區,在年終發獎金時各責任小區責任人(即包戶的鎮、村干部)每人給予200元的獎勵。
(二)處罰:
1、對只完成鎮下達的當年火化任務數的80%(不含80%)以下的村委會(責任區),在村委會年終考核時此項工作不能計分;完成當年火化任務數的80%村委會計10分;對完成當年火化任務數的80%以上(不含80%)而又達不到100%的,以80%為基數,每超2個百分點計1分。(例:某村委會完成當年火化任務數為90%,則該村委會年終考核時殯改工作的考核分為15分)
2、對不能完成鎮下達當年火化任務數的責任區,責任區的負責人和責任小區責任人(包括包戶的村干部),每人扣200元。
3、沒有及時發現人員死亡情況,造成死亡人員沒有實行火化造成土葬的,責任小區責任人(包括包戶的村干部),每例每人扣200元。
4、土葬后能落實起棺火化的,責任小區責任人(包括包戶的村干部),每例每人扣100元。
5、土葬后經包戶干部做工作能自行起棺和自理火化費的不獎不扣。
6、每瞞報、漏報、錯報死亡人員的責任小區責任人(包括包戶的村干部),每人每例扣50元。
7、節假日由值班人員負責落實,否則參照以上規定同等處理。
(三)為確保殯葬管理工作干部包戶責任制的落實,做到人員到位、任務到位、時間到位、獎罰兌現,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以上2至7項每季度兌現獎罰一次。
四、匯報和檢查制度:
(一)匯報制度:各責任小區責任人每月5號前將責任小區上個月的殯葬管理工作情況向鎮社會事務辦(民政辦)匯報一次,各責任區負責人每個季度向鎮長匯報一次本責任區的工作情況。
(二)檢查制度:鎮殯改工作領導小組協同組織、紀檢、司法等部門組成檢查組,定期或不定期對各責任小區和責任人進行抽查,檢查結果直接上級鎮黨委、政府。如上級有檢查的,以上級檢查結果為準。
五、本規定從2005年4月1日起執行。
附:**鎮殯改工作責任區責任小區及責任人一覽表
**市**鎮人民政府
二○○五年三月二十八日
篇3:Z鎮殯葬改革工作干部包戶責任制
為了加強殯葬管理,推進殯葬改革,進一步貫徹執行國務院《殯葬管理條例》、《**市殯葬管理試行辦法》和《**市殯葬管理規定》,確保完成上級下達的殯葬管理目標和任務,經鎮黨委、政府研究,特制定《**鎮殯葬改革工作干部包戶責任制》,具體規定如下:一、干部包戶的原則:全鎮以村委會為單位分為11個責任區47個責任小區,鎮干部和村委會干部任小區責任人,并直接包戶,實行干部包戶責任制。1、鎮長對殯葬改革工作負總責,主管殯葬改革工作的副職領導負直接責任。鎮領導班子成員是各責任區的負責人,分包全鎮11個責任區,負責協調、統籌各責任小區的工作,并向鎮長負責。鎮政府干部和村委會干部直接包戶,向責任區負責人負責。2、鎮衛生院、各村委會等單位及機關單位的黨員、干部、職工和學校教職員工有責任向責任小區的責任人提供有關情況,并對其負責。3、各機關單位的第一把手是本單位的包戶責任人,并向鎮長負責。二、包戶工作任務和要求:1、掌握包干戶的人員死亡、火化情況,對違反殯葬管理政策、法規的人和事及時向責任區負責人和鎮社會事務辦(民政辦)匯報,并主動上門做工作。2、宣傳貫徹有關殯葬管理政策、法規,確保責任小區內火化率達98%以上。3、完成其他有關殯葬管理的工作任務。三、獎懲辦法:(一)獎勵:1、責任小區季度無出現土葬,火化及時,無瞞報、漏報、錯報死亡人員的,責任小區責任人可按鎮有關考核規定給予獎勵。2、責任區完成年度任務,無土葬,火化率達100%的責任區,在年終發獎金時各責任小區責任人(即包戶的鎮、村干部)每人給予200元的獎勵。(二)處罰:1、對只完成鎮下達的當年火化任務數的80%(不含80%)以下的村委會(責任區),在村委會年終考核時此項工作不能計分;完成當年火化任務數的80%村委會計10分;對完成當年火化任務數的80%以上(不含80%)而又達不到100%的,以80%為基數,每超2個百分點計1分。(例:某村委會完成當年火化任務數為90%,則該村委會年終考核時殯改工作的考核分為15分)2、對不能完成鎮下達當年火化任務數的責任區,責任區的負責人和責任小區責任人(包括包戶的村干部),每人扣200元。3、沒有及時發現人員死亡情況,造成死亡人員沒有實行火化造成土葬的,責任小區責任人(包括包戶的村干部),每例每人扣200元。4、土葬后能落實起棺火化的,責任小區責任人(包括包戶的村干部),每例每人扣100元。5、土葬后經包戶干部做工作能自行起棺和自理火化費的不獎不扣。6、每瞞報、漏報、錯報死亡人員的責任小區責任人(包括包戶的村干部),每人每例扣50元。7、節假日由值班人員負責落實,否則參照以上規定同等處理。(三)為確保殯葬管理工作干部包戶責任制的落實,做到人員到位、任務到位、時間到位、獎罰兌現,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以上2至7項每季度兌現獎罰一次。四、匯報和檢查制度:(一)匯報制度:各責任小區責任人每月5號前將責任小區上個月的殯葬管理工作情況向鎮社會事務辦(民政辦)匯報一次,各責任區負責人每個季度向鎮長匯報一次本責任區的工作情況。(二)檢查制度:鎮殯改工作領導小組協同組織、紀檢、司法等部門組成檢查組,定期或不定期對各責任小區和責任人進行抽查,檢查結果直接上級鎮黨委、政府。如上級有檢查的,以上級檢查結果為準。五、本規定從2005年4月1日起執行。附:**鎮殯改工作責任區責任小區及責任人一覽表**市**鎮人民政府二○○五年三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