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醫院醫療技術管理制度

醫院醫療技術管理制度

2024-08-03 閱讀 4369

醫院醫療技術管理制度

為進一步規范醫院醫療技術臨床應用和完善新技術的準入、評估,保障醫療安全,提高醫療質量和醫療技術水平,根據國家衛計委《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辦法》結合我院的實際,特制定本制度。

一、醫療技術服務應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一)各臨床醫技科室提供的醫療技術服務,應當是核準的執業診療科目內的成熟醫療技術,并且具有相應的專業技術人員支持系統,能確保技術應用的安全、有效。

(二)不得使用未經衛生行政部門批準或安全性和有效性未經臨床證明的技術;

(三)各科不得使用在臨床應用衛生行政部門廢除或禁止使用的醫療技術。

(四)對須經衛生行政部門特許批準范圍的特殊醫療技術項目,必須遵循醫學倫理與職業道德,嚴格遵守相關衛生管理法律、法規、規章、診療規范和常規,醫院與醫師應按照法規要求報批,未經批準的醫院與醫師嚴禁開展此類技術服務。

(五)進行的醫療技術科研項目,必需符合倫理道德規范,

按規定批準。在科研過程中,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并注意保護患者安全。

(六)各科建立完善的醫療技術風險預警機制與醫療技術損害處置預案,并組織實施。

二、各科擬開展的新技術、新業務須報醫院學術委員會審批后方能實施開展,要求:

(一)擬開展的新技術、新業務須與我院的等級、功能任務、核準的診療科目相適應;

(二)有相適應的專業技術能力、設備與設施及確保病人安全的方案;

(三)當技術力量、設備和設施發生改變,可能會影響到醫療技術的安全和質量時,應當中止此項技術。按規定進行評估后,符合規定的,方可重新開展。

三、建立健全醫療技術檔案

(一)對新開展的醫療技術的安全、質量、療效、費用等情況進行全程追蹤管理和評價,及時發現醫療技術風險,并采取應對措施,以避免醫療技術風險或將其降到最低限度,

(二)建立新開展的醫療技術檔案,以備查。建立診療規范及質量考核標準新技術、新業務在臨床正式應用后,醫院及時制定發布臨床診療規范、操作常規及質量考評標準,并列入質量考核范疇。

醫院

20**年12月22日

篇2:附院醫療技術準入制度

附屬醫院醫療技術準入制度

1、醫院鼓勵全院職工積極開展新技術、新項目,不斷開拓診療服務范圍,豐富診療服務內容。

2、各科室開展新技術或引進填補本院技術空白的新項目,應先提出申請,經醫院學術委員會論證,由業務副院長審批同意后方可開展。

3、項目主持人應先向科室提交新技術、新項目開展(應用的)書面申請報告,報告書應詳盡闡述該項技術的科學性、先進性、醫療效果,現有技術條件(人員、技術水平、設備)、市場需求、市場策劃、資金投入及效益分析。

4、項目主持人所在科室主任或本學科專家,應根據主持人的實際技術水平,對新開項目的可行性、安全性進行認真評估、審核,簽署意見后,將書面申請報告送醫務科。

5、醫院學術委員會應組織專家對申請項目的技術性、可行性、效益產生等進行客觀、全面的論證并簽署意見,報業務副院長審批。

6、凡超出我院診療范圍的新技術、新項目,由醫務科報送**市衛生局審核、登記,經審查同意后方可開展。

7、項目未經審批準入,一律不得開展。若擅自開展而引起醫療糾紛或事故則由當事人承擔,醫院不承擔任何責任。

篇3:中醫院醫療技術準入分類管理制度

中醫院醫療技術準入、分類管理制度

按照《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為切實落實文件精神,做好醫療技術臨床應用準入和分類管理的組織實施工作,經院醫療質量委員會討論,制定本規定:

一、醫療技術分為三類:

第一類醫療技術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確切,各科室通過常規管理在臨床應用中能確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術。第一類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由各科室根據功能、任務、技術能力實施嚴格管理。

第二類醫療技術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確切,涉及一定倫理問題或者風險較高,需向市衛生局申報的醫療技術。第二類醫療技術目錄由省衛生廳制定并公布,各相關科室及時組織申報。

第三類醫療技術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衛生行政部門加以嚴格控制管理的醫療技術:

1.涉及重大倫理問題;

2.高風險;

3.安全性、有效性尚需規范的臨床試驗研究進一步驗證;

4.需要使用稀缺資源;

5.衛生部規定的其它需要特殊管理的醫療技術。

衛生部負責制定公布第三類醫療技術目錄;省衛生廳負責制定公布第二類醫療技術目錄并報衛生部備案;第一類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由醫療機構根據功能、任務、技術能力實施嚴格管理。

醫院學術委員會負責第三類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的院內審核工作,醫務科負責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的組織實施和管理。第二類醫療技術和第三類醫療技術臨床應用前均需報醫務科,醫務科進行組織并報衛生局進行第三方醫療技術臨床應用能力技術審核。科室應當自準予開展第二類醫療技術和第三類醫療技術之日起2年內,每年向醫務科書面匯報臨床應用情況,包括診療病例數、適應征掌握情況、臨床應用效果、并發癥、合并癥、不良反應、隨訪情況等,醫務科建立醫療技術檔案,定期對醫療技術定期進行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應用情況的評估,醫務科定期向衛生局報告。

二、各臨床科室在醫療技術臨床應用過程中出現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立即停止該項醫療技術的臨床應用,并向醫務科報告:

1.該項醫療技術被衛生部廢除或者禁止使用;

2.從事該項醫療技術主要專業技術人員或者關鍵設備、設施及其他輔助條件發生變化,不能正常臨床應用;

3.發生與該項醫療技術直接相關的嚴重不良后果;

4.該項醫療技術存在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隱患;

5.該項醫療技術存在倫理缺陷;

6.該項醫療技術臨床應用效果不確切;

7.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它情形。

三、各臨床科室在出現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報請醫務科批準是否需要重新進行醫療技術臨床應用能力技術審核:

1.與該項醫療技術有關的專業技術人員或者設備、設施、輔助條件發生變化,可能會對醫療技術臨床應用帶來不確定后果的;

2.該項醫療技術非關鍵環節發生改變的;

3.準予該項醫療技術診療科目登記后1年內未在臨床應用的;

4.該項醫療技術中止1年以上擬重新開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