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醫院醫療技術風險管理制度
自治州醫院醫療技術風險管理制度
一、醫療技術風險管理體系
醫療技術風險管理納入醫療質量管理體系,實行醫院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委員會及科室質量與安全管理小組兩級管理。醫務科負責醫療技術風險上報統計、組織專家討論、反饋整改意見等具體工作。
二、造成醫療技術風險的可能因素
(一)醫療技術設計方面:新技術操作規范不成熟,技術操作流程不夠科學或者過于復雜等;
(二)醫務人員個人因素:新技術應用經驗不足、技術能力不足等;
(三)設備因素:設備和設施發生改變,不能正常運轉等;
三、風險管理和預警工作流程
(一)執行技術操作的經治醫師負責監測技術風險,發現有潛在風險或已經造成損害時,應立即現場采取處理措施。現場經治醫師采取措施后仍難以處理時,應立即向上級醫師報告直至科主任,必要時報告醫務科或分管院領導。參照《醫療安全(不良)事件報告制度》和《醫療糾紛(事故)防范、預警與處理規定》進行上報。
(二)醫務科根據《醫療技術管理制度》相關規定,必要時組織醫院質量與安全管理委員會專家進行分析討論,指導相關人員做出正確處理。
(三)如需繼續應用該技術,主管醫師應向患者或家屬告知情況,征得患者或家屬的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后施行。
(四)經治醫師對緊急意外情況后出現的病情變化、診療方案、上級醫師意見及診療情況應及時記錄,同時必須堅守崗位,不得擅自離開,至患者病情穩定為止。
四、醫療技術風險的預防
落實我院《醫療技術管理制度》、《新技術準入和評估制度》和《高風險診療操作的資格許可授權制度》等相關規定,醫務科定期對上報的醫療技術風險進行匯總和分析,呈交醫院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委員會討論評估,對醫療技術的安全、質量、療效、費用等情況進行全程追蹤管理和評價,及時發現醫療技術風險,并將評價結果反饋給相關科室,督促其采取相應措施,保證醫療技術管理持續改進。
篇2:重大風險源管理制度
一、編制目的
為了進一步加強項目部重大風險源管理,有效預防重大事故發生,保障項目財產和職工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適用范圍
本制度適用于云南云嶺高速公路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云南小龍高速公路土建一標項目部重大風險源管控。
三、職責
1.安全科負責組織本項目內重大風險源的登記、評價(評估)、上報與管理監控工作。
2.分管安全副經理對項目部的重大風險源管理監控工作全面負責,安全科是重大風險源管理與監控的具體負責部門。
四、相關要求
1.安全科應對項目部存在的重大風險源進行登記建檔,并進行評價或者委托有資質的單位進行評價。
2.安全科對新設立或新構成的重大風險源,要及時評價,并登記備案,對已不構成重大風險源的,報安全生產領導小組批準后宣告撤銷。
3.安全科應在重大風險源現場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識。
4.安全科對重大風險源監控管理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和技術培訓,建立安全生產教育培訓檔案。
5.安全生產領導小組應保證重大風險源安全管理與監控所需的資金投入。
6.對存在安全隱患的重大風險源,必須立即進行整改,整改期間必須采取切實可行的安全措施,明確安全負責人。
7.安全科每月要對重大風險源的設備和安全設施進行定期檢測、檢驗,做好檢測和檢驗記錄。
8.安全科對區域內的消防器材及應急物資的完好率負責,采取定期檢查和抽查相結合,保障設施正常運轉使用。
9.安全科建立健全重大風險源安全管理檔案,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重大風險源報表;
重大風險源管理制度;
重大風險源管理與監控實施方案;
重大風險源安全評價(評估)報告;
重大風險源應急救援預案和演練方案。
10.項目部應根據實際情況落實重大風險源應急救援預案的各項措施,根據應急救援預案制定演練方案和演練計劃,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實戰演練。
篇3:危險化學品企業安全風險管理制度
目的
為加強公司風險管理和崗位風險控制,預防事故發生,實現安全技術、安全管理的標準化和規范化,特制定本制度。
適用范圍
本制度適用于公司經營過程中安全風險的評估與控制。
職責
3.1安全生產管理部門是安全風險評估的歸口管理部門,負責公司安全風險評估工作,負責建立、更新危險源檔案,并定期進行風險評估更新。
3.2公司各部門應參與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工作。
工作程序
4.1風險評估活動的實施步驟
4.1.1安全生產管理部門負責人主持風險評估活動,成立評估組織。
4.1.2收集識別國家、行業有關法律、法規、標準、規程的有關規定,組織員工學習與之相關的內容。
4.1.3全員以部門為單位參與對作業活動的危害辨識和風險評估。
4.1.4以崗位為單位收集整理危害辨識、風險評估結果及控制措施,逐級進行審核簽字后,提交本公司評估組織。
4.1.5評估組織成員通過定性或定量評估,確定評估目標的風險等級。
4.1.6辨識出的危險源,評估組織成員應進行現場勘察,明確危險有害因素。4.1.7評估組織根據評估結果,確定風險控制措施。
4.1.8各單位根據評估結果,分析風險控制管理等級,分級對風險控制措施進行實施和管理。
風險控制措施的選擇
5.1選擇風險控制措施時應考慮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控制措施的先進性和安全性,控制措施的經濟合理性。
5.2控制措施應包括:
1)工程技術措施,采取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先進的裝備,實現本質安全;
2)管理措施,學習吸取先進的管理經驗,規范安全管理;
3)教育培訓措施,采取有效的教育培訓方法和手段,達到提高從業人員的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識的目的;
4)個體防護措施,根據崗位需要配備安全防護用品,保證防護用品質量,減少職業傷害和職業危害。
6.風險等級的分級管理
6.1確定為重大風險等級的,由公司進行管理。安全生產管理部門審核風險控制措施,由公司主管領導最終簽字確認。安全生產管理部門監督控制措施的實施,定期監督檢查,確保重大風險控制的有效性。
6.2確定為中等風險等級的,由各部門進行管理。安全生產管理部門審核風險控制措施,由安全生產管理部門領導最終簽字確認。
6.3各部門應定期監督檢查安全風險監督控制措施的實施,確保風險控制的有效性。
6.3確定為可接受風險等級的,由班組進行管理。班組監督控制措施的實施,安全生產管理部門定期監督檢查,確保風險控制的有效性。
風險評估時機及頻次
7.1各部門每季度組織一次風險評估工作,識別與經營活動有關的安全風險,采取切實可行的防范措施降低風險等級,安全生產管理部門每季度至少對風險控制結果檢查、評審一次,確認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7.2全公司的風險評估一般每年3至4月份由公司組織一次,當下列情形發生時,應及時進行風險評估:
1)新的或變更的法律法規或上級部門要求;
2)經營儲存設備或分裝設備發生變化;
3)作業現場、生產經營活動非正常進行時;
4)采用新的安全技術或安全管理方法時;
5)組織機構發生大的調整。
8.風險管理的培訓
8.1當風險評估結束后,應及時將風險評估的結果和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對從業人員進行培訓、教育,風險管理培訓教育的內容包括: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準、規定及其它要求;危險因素識別、風險評估方法;危害辨識與風險評估結果,風險控制措施和應急預案等。增強員工的風險意識,使其熟悉所在崗位和作業環境中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掌握、落實應采取的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