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中醫院醫療技術監督評價制度

中醫院醫療技術監督評價制度

2024-07-09 閱讀 8634

中醫院的醫療技術監督評價制度

1.醫院提供的醫療技術服務應與其功能、任務和業務能力相適應,應當是核準的執業診療科目內的成熟醫療技術,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并且具有相應的專業技術人員、支持系統,能確保技術應用的安全、有效。

2.建立健全并認真貫徹落實醫療技術準入、應用、監督、評價工作制度,并建立完善醫療技術風險預警機制與醫療技術損害處置預案,并組織實施。

3.開展新技術、新業務要與醫院的等級、功能任務、核準的診療科目相適應,有嚴格審批程序,有相適應的專業技術能力、設備與設施,和確保病人安全的方案;當技術力量、設備和設施發生改變,可能會影響到醫療技術的安全和質量時,應當中止此項技術,按規定進行評估后,符合規定的,方可重新開展。

4.對新開展的醫療技術的安全、質量、療效、費用等情況進行全程追蹤管理和評價,及時發現醫療技術風險,并采取應對措施,以避免醫療技術風險或將其降到最低限度,建立新開展的醫療技術檔案,以備查。

5.進行的醫療技術科學研究項目,必需符合倫理道德規范,按規定批準。在科研過程中,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并注意保護患者安全,不得向患者收取相關費用。

6.醫院不得使用未經衛生行政部門批準或安全性和有效性未經臨床證明的技術,對須經衛生行政部門特許批準范圍的特殊醫療技術項目,必須遵循醫學倫理與職業道德,嚴格遵守相關衛生管理法律、法規、規章、診療規范和常規,醫院與醫師應按照法規要求報批,未經批準的醫院與醫師嚴禁開展此類技術服務。

7.新技術、新業務在臨床正式應用后,醫院應及時制定發布臨床診療規范、操作常規及質量考評標準,并列入質量考核范圍內。

篇2:附院醫療技術準入制度

附屬醫院醫療技術準入制度

1、醫院鼓勵全院職工積極開展新技術、新項目,不斷開拓診療服務范圍,豐富診療服務內容。

2、各科室開展新技術或引進填補本院技術空白的新項目,應先提出申請,經醫院學術委員會論證,由業務副院長審批同意后方可開展。

3、項目主持人應先向科室提交新技術、新項目開展(應用的)書面申請報告,報告書應詳盡闡述該項技術的科學性、先進性、醫療效果,現有技術條件(人員、技術水平、設備)、市場需求、市場策劃、資金投入及效益分析。

4、項目主持人所在科室主任或本學科專家,應根據主持人的實際技術水平,對新開項目的可行性、安全性進行認真評估、審核,簽署意見后,將書面申請報告送醫務科。

5、醫院學術委員會應組織專家對申請項目的技術性、可行性、效益產生等進行客觀、全面的論證并簽署意見,報業務副院長審批。

6、凡超出我院診療范圍的新技術、新項目,由醫務科報送**市衛生局審核、登記,經審查同意后方可開展。

7、項目未經審批準入,一律不得開展。若擅自開展而引起醫療糾紛或事故則由當事人承擔,醫院不承擔任何責任。

篇3:中醫院醫療技術監督評價制度

中醫院的醫療技術監督評價制度

1.醫院提供的醫療技術服務應與其功能、任務和業務能力相適應,應當是核準的執業診療科目內的成熟醫療技術,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并且具有相應的專業技術人員、支持系統,能確保技術應用的安全、有效。

2.建立健全并認真貫徹落實醫療技術準入、應用、監督、評價工作制度,并建立完善醫療技術風險預警機制與醫療技術損害處置預案,并組織實施。

3.開展新技術、新業務要與醫院的等級、功能任務、核準的診療科目相適應,有嚴格審批程序,有相適應的專業技術能力、設備與設施,和確保病人安全的方案;當技術力量、設備和設施發生改變,可能會影響到醫療技術的安全和質量時,應當中止此項技術,按規定進行評估后,符合規定的,方可重新開展。

4.對新開展的醫療技術的安全、質量、療效、費用等情況進行全程追蹤管理和評價,及時發現醫療技術風險,并采取應對措施,以避免醫療技術風險或將其降到最低限度,建立新開展的醫療技術檔案,以備查。

5.進行的醫療技術科學研究項目,必需符合倫理道德規范,按規定批準。在科研過程中,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并注意保護患者安全,不得向患者收取相關費用。

6.醫院不得使用未經衛生行政部門批準或安全性和有效性未經臨床證明的技術,對須經衛生行政部門特許批準范圍的特殊醫療技術項目,必須遵循醫學倫理與職業道德,嚴格遵守相關衛生管理法律、法規、規章、診療規范和常規,醫院與醫師應按照法規要求報批,未經批準的醫院與醫師嚴禁開展此類技術服務。

7.新技術、新業務在臨床正式應用后,醫院應及時制定發布臨床診療規范、操作常規及質量考評標準,并列入質量考核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