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醫院臨床科室和醫師用血評價公示制度
市級醫院臨床科室和醫師用血評價及公示制度
第一條為加強醫院臨床用血管理,推進臨床科學合理用血,保護血液資源,保障臨床用血安全和醫療質量,根據《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和《臨床輸血技術規范》等法律法規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將臨床用血情況納入臨床科室和醫師個人工作考核指標體系,以促進臨床用血更加科學、合理、安全有效。
第三條評價方法
實行對臨床用血全過程的評價,包括輸血前、輸血過程中、輸血后三過程,每過程設立不同要求,共計14個要求點,對要求點采取缺陷A、B、C積分,如一份用血病歷存在下列之一缺陷即為不合格:1個A、2個B、3個C、1個B+2個C。
(一)輸血前評估有8個要求點
輸血申請分級管理:B/A,其中大量用血未履行審批手續的:A。
輸血前各種檢測:B。
簽署《輸血治療同意書》:A。
完整填寫《輸血申請單》:C。
輸血適應癥明確:A。
病程記錄中輸血指征描述:B。
符合貯存式自體輸血適應癥:是否采取該血液保護措施:B。
符合術中自體血回輸適應癥:是否采取該血液保護措施:C。
(二)輸血過程管理有3個要求點
病歷中記錄輸血過程觀察及監測:B
輸血反應記錄:B
輸血前輸血報告單查對記錄:A。
(三)輸血后評價有3個要求點
輸注療效描述:B。
實驗室檢查指標:C/A。
輸血后72小時內復查血常規血紅蛋白≥100g/L:A。
發生輸注無效后措施:C。
第四條其他重要的數據評價指標
(一)各科室年度用血總量,年度間用血量對比。
(二)各醫療組用血量。
(三)平均每次輸血數量。
(四)患者輸血百分比。
(五)紅細胞輸注不合理輸血的百分比,血漿輸注不合理輸血的百分比,血小板輸注不合理輸血的百分比。
第五條評價后的公示制度
(一)公示內容用血記錄不完整的病歷;各科室、各醫療組用血量;全院不合理輸血或輸血過量的病歷。
(二)公示方式院周會;醫院內網。
(三)公示頻率每季度一次。
第六條評價后的處理
醫院把合理用血作為用血科室和醫生考核的重要指標??己顺煽冇涗浀絺€人技術檔案,作為個人晉升、評聘職稱的參考及用血權限的認定。
本制度從發文之日起實行,《zz市第一醫院輸血前評估和輸血后評價暫行規定》(z市醫[20**]160號)同時廢止。
篇2:市醫院臨床科室和醫師用血評價公示制度
市級醫院臨床科室和醫師用血評價及公示制度
第一條為加強醫院臨床用血管理,推進臨床科學合理用血,保護血液資源,保障臨床用血安全和醫療質量,根據《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和《臨床輸血技術規范》等法律法規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將臨床用血情況納入臨床科室和醫師個人工作考核指標體系,以促進臨床用血更加科學、合理、安全有效。
第三條評價方法
實行對臨床用血全過程的評價,包括輸血前、輸血過程中、輸血后三過程,每過程設立不同要求,共計14個要求點,對要求點采取缺陷A、B、C積分,如一份用血病歷存在下列之一缺陷即為不合格:1個A、2個B、3個C、1個B+2個C。
(一)輸血前評估有8個要求點
輸血申請分級管理:B/A,其中大量用血未履行審批手續的:A。
輸血前各種檢測:B。
簽署《輸血治療同意書》:A。
完整填寫《輸血申請單》:C。
輸血適應癥明確:A。
病程記錄中輸血指征描述:B。
符合貯存式自體輸血適應癥:是否采取該血液保護措施:B。
符合術中自體血回輸適應癥:是否采取該血液保護措施:C。
(二)輸血過程管理有3個要求點
病歷中記錄輸血過程觀察及監測:B
輸血反應記錄:B
輸血前輸血報告單查對記錄:A。
(三)輸血后評價有3個要求點
輸注療效描述:B。
實驗室檢查指標:C/A。
輸血后72小時內復查血常規血紅蛋白≥100g/L:A。
發生輸注無效后措施:C。
第四條其他重要的數據評價指標
(一)各科室年度用血總量,年度間用血量對比。
(二)各醫療組用血量。
(三)平均每次輸血數量。
(四)患者輸血百分比。
(五)紅細胞輸注不合理輸血的百分比,血漿輸注不合理輸血的百分比,血小板輸注不合理輸血的百分比。
第五條評價后的公示制度
(一)公示內容用血記錄不完整的病歷;各科室、各醫療組用血量;全院不合理輸血或輸血過量的病歷。
(二)公示方式院周會;醫院內網。
(三)公示頻率每季度一次。
第六條評價后的處理
醫院把合理用血作為用血科室和醫生考核的重要指標??己顺煽冇涗浀絺€人技術檔案,作為個人晉升、評聘職稱的參考及用血權限的認定。
本制度從發文之日起實行,《zz市第一醫院輸血前評估和輸血后評價暫行規定》(z市醫[20**]160號)同時廢止。
篇3:臨床科室用血管理制度
臨床科室用血管理制度
為了我院臨床科室用血安全,根據有關規定,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各臨床科室應當遵照合理、科學的原則,制定用血計劃,不得浪費和濫用血液。
二、凡患者血紅蛋白低于100g/l和血球壓低于30%的屬輸血適應癥。患者情需要輸血治療時,經治醫師應當由相關臨床科室主任核準簽字后報檢驗科(血庫)。臨床輸血一次用血,備血量超過XX毫升時,需經檢驗科主任簽字后報醫務科批準(急診用血除外)。
三、經主治醫師給患者實行輸血治療前,應當向患者或其家屬告知輸血目的可能發生的輸血反映和經血液途徑感染疾病的可能性,由原患雙方共同鑒署用血支援書或輸血治療同意書。
四、確定輸血后,醫護人員持輸血申請單和貼好標簽的試管,當面核對患者姓名、性別、年齡、病歷號、急診/病室、床號、血型和珍斷,采集血樣。
五、由醫護人員或專管人員將受血者血樣與輸血申請單送交檢驗科(血庫),雙方進行項核對。
六、臨床科室應有專人持配血單領取臨床用血。領血時要認真核查有關內容,不符合要求的應當拒絕領用。
七、輸血前由兩名醫護人員核對交叉配血報告單及血袋標簽各項內容,檢查血袋有無破損滲漏,血液顏色是否正常。
八、輸血時,由兩名醫護人員帶病歷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對患者姓名、性別、年齡、病案號、門急診/病室、床號、血型等,確認與配血報告相符,再次核對血液后,用符合標準的輸血器進行輸血。
九、取回的血應盡快輸用,不得自行貯血。輸用前將血袋內的成份輕輕混勻,避免劇烈震蕩。血液內不得加入其他藥物,好需稀釋只能用靜脈注射生理鹽水。
十、輸血前后用靜脈注射生理鹽水沖洗輸血管道。連續輸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時,前一袋血輸盡后,用靜脈注射生理鹽水沖洗輸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繼續輸注。
十一、輸血過程中應先慢后快,再根據病情和年齡調整輸注速度,并嚴密觀察受血者有無輸血不良反應,出現異常情況應及時處理:1、減慢或停止輸血,用靜脈注射生理鹽水維持靜脈通路;2、立即通知值班醫師和血液值班人員,及時檢查、治療和搶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記錄。
十二、疑為溶血性或細菌污染性輸血反應,應立即停止輸血,用靜脈注射生理鹽水維護脈通路,及時報告上級醫師,在積極治療搶救的同時,做以下核對檢查:核對受血申請單、血型標簽、交叉配血試驗記錄;
1、核對用血申請單、血液標簽、交叉配血試驗記錄。
2、核對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與供血者血樣、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樣、血袋中血樣,重測abo血型、rh(d)血型,不規則抗體篩選及交叉配血試驗(包括鹽水相和非鹽水相試驗);
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劑,分離血漿,觀察血漿顏色,測定血漿游離血紅蛋白含量;
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檢測血清膽紅素含量、血漿游離血紅蛋白含量、血漿結合珠蛋白測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并檢測相關抗體效價,如發現特殊抗體,應作進一步鑒定;
5、如懷凝細菌污染性輸血反應,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細菌學檢驗;
6、盡早檢測血常規,尿常規及尿血紅蛋白;
7、必要時,溶血反應發生經5-7小時測血清膽紅素含量。
十三、輸血完畢,醫護人員對有輸血反應的應逐填寫患者輸血反應回報單,并返還(血庫)保存。(血庫)每月統計上報醫務科。
十四、輸血完畢后,醫護人員將輸血記錄單(交叉配血報告單)貼在病歷中,并將血袋送(血庫)至少保存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