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研究性學習課題研究成果報告

研究性學習課題研究成果報告

2024-08-03 閱讀 2034

研究性學習課題研究成果報告

劉敏杰

組長:金真政

組員:劉敏杰、張宇翔、王偉利、王升、劉暢、李朝、

新時代的挑戰,要具備“知識資本”,當代知識不再局限在書本上的東西,學習的內容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學習的方式也日趨多元化,知識只有被應用才能實現其價值,知識只有創新,才會具有競爭力和生命力。

目前,學生在學校中的學習方式便是接受式學習,老師一味的灌輸,學生一味的接受,缺乏主動探究、自我學習的能力,老師便成為學生的依靠,學生的學習離不開沒有老師的指導,所以說中國的教育是存在很多缺陷的,對不同類別的知識,接受式教育不一定最有效,可能是低效或無效的,中國的教育制度過分強調了每個人樣樣都好、樣樣統一,從小學生就訓練的十分馴服,從小灌輸要聽大人話的思想,不允許有獨特見解、個人的想法,不允許有愛因斯坦自稱的那樣

“離經叛道”種種瘋狂的想法,在當時是不成立的。--美國總統尼克松講話。

當今時代,學習并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學習又是較快速改變著人們命運的方式,結合目前學生學習的情況來看,學生的大部分時間在課堂中度過,許多的同學共處一室,然而他們的成績卻因人而異、各有差別。比如,就目前高中生學習而言,三個三百六十五天是十分艱難的,但又很短暫,辛苦努力奮斗三年,最終會得到意外的收獲,盲目荒廢溜過三年,最終獲得驚人的收獲。俗話說:有付出才會有收獲,就是最好的詮釋。目前,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堆積如山的書本,翻不完的試卷、做不完的試題,學生每天被卷入書的漩渦中,伏案于書本,只知道每天埋頭學習,久而久之會出現分歧,有的人面對繁重的學習壓力,會憑借自己堅強的毅力和頑強的意志努力應對,而有的人卻無法面對現實,就會迎難而退、怨天尤人,不能從自身尋找問題所在,一味的歸咎他人,父母面對如此如意的學習狀態,也一味的著急、苦惱,便給孩子們請來一個一個家教,來彌補學習的不足,有漏補缺會在短時間內起到作用,可能會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但是也帶來了負面的影響,學習會對家教產生一定的依賴性,會出現沒有家教不能學習的現象,因此不能不引起我們家長的關注。

在學生學習的階段中,請家教問題越來越普遍,突出表現在高中階段,因為高中生的課程比較多、題量比較重、難度比較大,學生的壓力也相對比較大,請家教會對學生有所幫助,但也不是看似簡單的,也會帶來種種不良的影響。除去會產生的依賴性,每小時幾十元錢的補課費,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雖然是每周周末只補一回,才幾十元錢,幾個月下來就會是不可小視的數目,這對于一個家庭條件較好的學生,可以不在乎;但對于一個家庭條件較差的、貧困的學生來講,這幾十元錢將是他(她)一星期的生活費。

這樣拿著父母的血汗錢,在學校卻不好好地學,還要去請家教,不但浪費了自己的時間,也在浪費父母的心血。

如果長時間的請家教,學生就會產生“瘋狂”的想法,例如:反正有周末的補課,上課的時間不認真聽,課下也會不認真地去完成作業,因為心里老想著有家教,如此長久下去,對知識的疑點越積越多,學習就會越來越差。猶如這般,倒不如上課認真聽講,下課認真完成作業,

我們根據目前學生學習的狀況,開展了有關“家教問題”的探究,“家教問題”有利有弊,因人而異,家庭是輔助的,抓住課堂才是最重要的,學會學習更重要。雖然我們身邊有許多請家教的學生,但是據我們調查了解,家教的作業并不是很大,效果有卻不明顯。因此,學生必須要抓住課堂一分一秒,運用本體的方法、技巧、靈活運用,進一步提高聽課的效力,從而提高學習成績。

“家教問題”因人而異,有的人認為有很大的幫助,往往是上課不認真聽課的一類人;有的人認為沒有幫助,因為他們不需要。我們應該記住,不要拿父母的血汗錢當氣撒,不要把知識當水源,要珍惜我們擁有的一切學習資源,俗話說得好“機會常常給予有準備的人”,誰抓住了機會,誰就會贏得勝利。現在的學生們擁有了該擁有的一切學習資源,卻不能好好地把握,認真地努力學習。

沒有家教的輔助,難道中國的學生就不會學習了嗎?不然!舞是跳出來的,英語是說出來的。這又是20世紀一個瘋狂的想法,一位蘭州大學的畢業生,一個曾經大學英語考試不及格的學生,終于一改中國人羞于啟齒的習慣,開始把英語大聲的喊出來,進而形成了一場波及全國的學習英語的浪潮。

有的東西不是不會,而是不敢去嘗試著做。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的學習中,既要講方式方法、技巧,又要不懈探索,敢于挑戰、敢于嘗試去尋找新的發現,只有這樣才會不斷提高我們的學習能力。

學習是我們自己的事,也是我們當前的任務,不論是自主式或接受式學習,都是為了我們的學習,都應該努力刻苦地鉆研,探尋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不斷地提高學習效率,才會擁有驚心的收獲。

同學們!加油吧!揚起自信的風帆,讓我們迎風遠航!

篇2:多媒體進課堂在日常教學中應用模式課題研究報告

淺談“多媒體進課堂在日常教學中的應用模式”課題研究報告

摘要:本課題研究報告主要從四部分闡述了課題研究的背景意義、課題研究的過程、課題研究的成果、課題的思考。通過研究和實踐,探索出多媒體整合課堂教學的四種模式。整理出“多媒體進課堂在日常教學中的應用模式”研究教學設計、反思集,《多媒體整合學科教學優秀論文集》、《小學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優秀課件》、《多媒體整合學科教學優秀課例》光盤,豐富了學校教學資源。在研究過程中,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關鍵詞:多媒體;整合;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一、研究背景、意義

隨著信息技術的深入發展和廣泛普及,信息化教學必將成為21世紀教育的主導趨勢。多媒體在教學中的開發應用也越來越廣,其獨特的優勢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多媒體將成為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維度,如何實現多媒體運用與教學模式的整合,將成為學校課堂教學研究的重點之一。

“十一五”期間,廣西采取有效措施,多方籌措資金,實施多項教育信息化建設專項工程,建成基礎教育教學資源的共享平臺,建設了“廣西教育教學信息資源網”,建成廣西教師教育網,并廣泛開展信息技術應用研究與指導,組織并指導各地學校開展一系列全國、自治區級教育技術應用重點課題,為我校開展《“多媒體進課堂”在日常教學中的應用模式研究》,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為了提高教師應用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能力,探究具有可操作性的課堂教學模式,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學校決定開展“多媒體進課堂”在日常教學中的應用模式”研究》。

二、研究過程

(一)研究思路:建設完備的計算機網絡設施,形成完善的信息技術教育設施體系;加大教師信息技術知識培訓力度,提高教師的現代化教育水平;開發有價值的課件,豐富充實教學資源庫;研究多媒體與各科教學得整合應用模式。

(二)技術路線:以網絡(廣西教育教學信息資源網、E-mail)、電話和面談等方式,向電教站、電化教育館老師請教、溝通,確保課題研究工作順利開展。

(三)研究方法:調查研究法、文獻研究法、行動研究法。

(四)研究步驟:

1.準備階段(**年11月

篇3:《提高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研究》課題研究報告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在我們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對于學生讀書策略的指導和提高,學生讀書能力有所忽視,我們指導的多為教材和輔助教材的同步書刊。學生讀書面窄,讀書興趣不濃厚,沒有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針對此情況,目前我國很多學校在加大學生的讀書量,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豐富學生的讀書實踐等方面進行很多有益的研究實驗,探索嘗試,但是這些研究還都停留在從教的角度出發,從教學入手,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層面,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忽略了學生在閱讀中富有創造性的感受和體驗,這使得學生沒有主動閱讀的愿望,讀書活動事倍功半。鑒與此,我提出“提高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研究課題,通過研究,探討科學的讀書策略的指導方法,提高小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

二、課題的界定

“閱讀”:教育心理學認為閱讀是一種由感覺、知覺、思維、想象、記憶等多種心理因素組成的復雜心理活動。閱讀活動是閱讀者把讀物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把讀物的思想變成自己的思想的一種復雜的語言實踐活動,又是閱讀者進行判斷、推想,體驗的一種復雜的心智活動。

“小學生自主閱讀”是小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主動地閱讀,獲取信息,理解、積累語言的一種體驗活動,在讀中悟義、悟情、悟境,用自己的感官和心靈去感受美,創造美,從而逐步形成并提高學語文、用語文、愛語文的素養,并能用生活經驗去感受,去朗讀,去表達自己的意思。

“提高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指的是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滲透科學的閱讀方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從而拓展學生的知識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

1、激發小學生熱愛讀書的興趣,培養求知欲,提高素質品味。

2、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提高小學生的讀書學習活動質量。

3、掌握科學的讀書方法,提高讀書能力,使小學生具有獨立獲取知識信息的能力。

4、實現小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地位,真正實現創造性的閱讀。

5、豐富兒童的精神世界,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個性品質。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與過程

(一)研究方法

1、本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動研究法。通過研究,形成提高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系統理論,開展實踐與研究,并在不斷研究的過程中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語文素養。

2、調查法。通過問卷調查,對于學生的閱讀現狀進行分析研究,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研究活動。

3、經驗總結法。及時總結切實可行的提高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方法與經驗。

4、文獻資料法。查閱相關資料,參考或直接應用相關成果,進行綜合分析,尋求理論與實踐創新。

5、實驗法。設立實驗班,實施研究方案,在實驗中完善理論,最終形成系統理論

(二)研究過程

1、準備階段

完成課題研究方案的制定,申報工作,進行理論資料的準備,調查分析,收集資料,起草課題實施方案及實施執行計劃,對方案進行論證。

2、研究階段

根據實施執行計劃進行研究,收集第一手資料,并進行整理分析,撰寫階段性研究報告等。

3、總結階段

對本課題研究的過程及資料進行系統分析,形成實驗報告和課題總結報告,并將專題論文匯編成集,為做好推廣工作和開展進一步研究奠定基礎。

在實踐操作中,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對學生的閱讀現狀進行分析研究。

針對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一份調查問卷,在三、四、五三個年級中隨機各抽取二十人進行問卷調查。從調查的情況分析,可以看出:

(1)閱讀量少是制約閱讀能力提高的一個重要因素。

閱讀量少必然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不夠,語言詞匯的積累不豐富,這樣學生在聽、說、讀、寫方面就不能左右逢源,觸類旁通。小語大綱特別強調“朗讀和默讀是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從漢語的特點來看,認讀漢字的重要方法是朗讀,積累詞語的重要手段也是朗讀,掌握語言,領悟漢語規律的重要途徑還是朗讀。

實踐早已證明,沒有一定的閱讀量是學不好語文的。語文教學中的繁鎖分析、機械訓練不但淹沒了教學重點,擠占了學生讀書與思考的時間,增加了學生的負擔,磨滅了學習的熱情,而且還勞而無功,得不償失。如果沒有閱讀中的“量”則無法達到學習結果中的“質”。

(2)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是提高閱讀能力的關鍵所在。

調查表明,學生對課內外閱讀的興趣仍不高。原因優秀是由于受過去“應試教育”的制約和學生閱讀困難等多種原因,朗讀這個最基本訓練在教學中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特別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方法過于死板,不能針對學生形象思維這一特點,設計形式多樣、靈活多變的朗讀訓練。如在朗讀中創設意境,扮演角色朗讀、范讀、領讀、分組讀、男女輪讀等方式。

(3)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提高閱讀能力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