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種植業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方案
20**年汕頭市種植業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方案
一、監測目的
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落實省、市關于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暨執法年活動的相關部署和要求,及時掌握我市種植業產品質量安全動態信息,為農業部門指導生產、監管產品質量、規避風險、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提供依據。
二、監測范圍
對全市范圍內的種植業生產基地、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和大型超市的蔬菜、水果等種植業列入農藥殘留例行監測。
三、監測要求
(一)監測的主要品種
蔬菜:白菜、菜心、空心菜、生菜、芥菜、番茄、芹菜、茄子、黃瓜、苦瓜、節瓜、豇豆、芥蘭等主要消費品種及本地大宗特色蔬菜品種
水果:荔枝、龍眼、香蕉、柑桔、番石榴、林檎、草莓。
(二)監測時間、數量和承擔單位
1、蔬菜定量監測。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檢測中心每月對本區域內蔬菜及水果進行定量檢測(儀器檢測),每月抽檢蔬菜及水果樣品不少于50個定量檢測甲胺磷等22種農藥殘情況。結果于每月的30號前(原則上當天報)將當月檢測結果通過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網絡準時報送,其他農產品監測品種、數量和檢測項目及報送數量不限。
2、蔬菜定性監測。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檢測中心每月進行定性檢測70個,各縣產地檢測站(農產品批發市場)每月各檢測蔬菜樣品110個以上,并于每月的30號前(原則上當天報)將當月檢測結果通過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網絡準時報送。
四、監測項目和檢測依據
(一)抽樣方法
屬地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協助抽樣單位進行抽樣工作。
抽樣按NY/T762-20**《蔬菜農藥殘留檢測抽樣規范》規定執行。
凡確定的被抽樣單位不得拒絕抽檢,否則其產品按不合格處理。
(二)監測項目和檢測依據
1.定量檢測:
檢測甲胺磷、乙酰甲胺磷、磷胺、氧樂果、甲拌磷、久效磷、對硫磷、治螟磷、甲基對硫磷、甲基異柳磷、水胺硫磷、毒死蜱、三唑磷、殺螟硫磷、聯苯菊酯、甲氰菊酯、百菌清、氟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等22種農藥。
檢測依據:NY/T761-20**;
2.定性檢測(蔬菜)
檢測: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殘毒。
檢測依據:GB/T5009.199-20**。
五、判定依據和原則
根據國家標準GB2763-20**《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和廣東省例行監測判定標準(定量測定)進行判定,,所監測項目全部合格者,判定為“該產品所檢項目合格”;有一項指標不合格者,即判為“該產品不合格”。
六、承擔單位
定性檢測:由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檢測中心和各產地農產品檢測站(農產品批發市場檢測站)進行定性例行監測;
定量檢測:由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檢測中心對全市的蔬菜和水果進行定量例行監測;
七、監測結果和總結分析報告的報送
(一)監測結果
承擔本行政區域內定性定量檢測任務的單位,于每月30日前(原則上當天報)將監測結果通過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網絡準時報送。
(二)分析報告
全市各檢測單位必須于4月1月、9月1日和12月1日前對階段來檢測總結進行分析和轄區內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進行評估形成書面材料,并報送市農業局市場與經濟信息科(紙質文件和電子文檔)。
八、注意事項
1.監測工作應當保證科學性、代表性和真實性。
2.統一抽樣方法和檢測方法,快速檢測所用的儀器和酶試劑必須由廣東省農產品質量檢測專業技術委員指定或配置。
3.未經省農業廳同意,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對外公開監測結果。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引用和公布監測結果。
4.按本方案規定做好抽檢工作,按時按規定報送監測報告。
5.例行監測有關技術問題請與汕頭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檢測中心聯系。聯系電話:86771897
二○**年五月七日
篇2: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制度范本
1、制定實施年度監測方案,依法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做到轄區內產出上市的食用農產品監督抽檢全覆蓋。
2、嚴格按照相關規程實施農產品抽樣,妥善封存樣品并備樣,按照規定填寫、留存抽樣單。
3、堅持科學、公平、公正原則開展監督檢測,建立監測記錄并附具檢測原始單據;監測情況應及時報告縣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并通報同級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機構。
4、根據監測情況,強化監管措施。農產品經檢測不合格、應在24小時內通知被抽檢單位或個人,要求同批次農產品暫停上市或立即下架封存,并告知被抽檢單位或個人申請復檢的權利。
5、接受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委托,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并出具檢測結果證明。委托人應當填寫并遞交《入市農產品檢測(委托/自檢)申請單》。
6、協助上級主管部門做好轄區內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檢和監測等工作。
篇3: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規范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應當遵守本辦法。
第三條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包括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查。
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是指為了掌握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和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系統和持續地對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有害因素進行檢驗、分析和評價的活動,包括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普查和專項監測等內容。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查,是指為了監督農產品質量安全,依法對生產中或市場上銷售的農產品進行抽樣檢測的活動。
第四條農業部根據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等工作需要,制定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計劃并組織實施。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計劃和本行政區域的實際情況,制定本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計劃并組織實施。
第五條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由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第三十五條規定條件的檢測機構承擔。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建設,提升其檢測能力。
第六條農業部統一管理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數據和信息,并指定機構建立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數據庫和信息管理平臺,承擔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數據和信息的采集、整理、綜合分析、結果上報等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數據和信息。鼓勵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建立本行政區域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數據庫。
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經費列入本部門財政預算,保證監測工作的正常開展。
第二章風險監測
第八條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應當定期開展。根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需要,可以隨時開展專項風險監測。
第九條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工作的需要,制定并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網絡建設規劃,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網絡。
第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根據監測計劃向承擔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的機構下達工作任務。接受任務的機構應當根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計劃編制工作方案,并報下達監測任務的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工作方案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監測任務分工,明確具體承擔抽樣、檢測、結果匯總等的機構;
(二)各機構承擔的具體監測內容,包括樣品種類、來源、數量、檢測項目等;
(三)樣品的封裝、傳遞及保存條件;
(四)任務下達部門指定的抽樣方法、檢測方法及判定依據;
(五)監測完成時間及結果報送日期。
第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隱患分布及變化情況,適時調整監測品種、監測區域、監測參數和監測頻率。
第十二條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抽樣應當采取符合統計學要求的抽樣方法,確保樣品的代表性。
第十三條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應當按照公布的標準方法檢測。沒有標準方法的可以采用非標準方法,但應當遵循先進技術手段與成熟技術相結合的原則,并經方法學研究確認和專家組認定。
第十四條承擔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任務的機構應當按要求向下達任務的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報送監測數據和分析結果。
第十五條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風險監測形勢會商制度,對風險監測結果進行會商分析,查找問題原因,研究監管措施。
第十六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及時向上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報送監測數據和分析結果,并向同級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衛生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等有關部門通報。
農業部及時向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和衛生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等有關部門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通報監測結果。
第十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發布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結果及相關信息。
第十八條風險監測工作的抽樣程序、檢測方法等符合本辦法第三章規定的,監測結果可以作為執法依據。
第三章監督抽查
第十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重點針對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結果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中發現的突出問題,及時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查工作。
第二十條監督抽查按照抽樣機構和檢測機構分離的原則實施。抽樣工作由當地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或其執法機構負責,檢測工作由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負責。檢測機構根據需要可以協助實施抽樣和樣品預處理等工作。
采用快速檢測方法實施監督抽查的,不受前款規定的限制。
第二十一條抽樣人員在抽樣前應當向被抽查人出示執法證件或工作證件。具有執法證件的抽樣人員不得少于兩名。
抽樣人員應當準確、客觀、完整地填寫抽樣單。抽樣單應當加蓋抽樣單位印章,并由抽樣人員和被抽查人簽字或捺印;被抽查人為單位的,應當加蓋被抽查人印章或者由其工作人員簽字或捺印。
抽樣單一式四份,分別留存抽樣單位、被抽查人、檢測單位和下達任務的農業行政主管部門。
抽取的樣品應當經抽樣人員和被抽查人簽字或捺印確認后現場封樣。
第二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被抽查人可以拒絕抽樣:
(一)具有執法證件的抽樣人員少于兩名的;
(二)抽樣人員未出示執法證件或工作證件的。
第二十三條被抽查人無正當理由拒絕抽樣的,抽樣人員應當告知拒絕抽樣的后果和處理措施。被抽查人仍拒絕抽樣的,抽樣人員應當現場填寫監督抽查拒檢確認文書,由抽樣人員和見證人共同簽字,并及時向當地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報告情況,對被抽查農產品以不合格論處。
第二十四條上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監督抽查的同一批次農產品,下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不得重復抽查。
第二十五條檢測機構接收樣品,應當檢查、記錄樣品的外觀、狀態、封條有無破損及其他可能對檢測結果或者綜合判定產生影響的情況,并確認樣品與抽樣單的記錄是否相符,對檢測和備份樣品分別加貼相應標識后入庫。必要時,在不影響樣品檢測結果的情況下,可以對檢測樣品分裝或者重新包裝編號。
第二十六條檢測機構應當按照任務下達部門指定的方法和判定依據進行檢測與判定。
采用快速檢測方法檢測的,應當遵守相關操作規范。
檢測過程中遇有樣品失效或者其他情況致使檢測無法進行時,檢測機構應當如實記錄,并出具書面證明。
第二十七條檢測機構不得將監督抽查檢測任務委托其他檢測機構承擔。
第二十八條檢測機構應當將檢測結果及時報送下達任務的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檢測結果不合格的,應當在確認后二十四小時內將檢測報告報送下達任務的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和抽查地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抽查地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及時書面通知被抽查人。
第二十九條被抽查人對檢測結果有異議的,可以自收到檢測結果之日起五日內,向下達任務的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上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書面申請復檢。
采用快速檢測方法進行監督抽查檢測,被抽查人對檢測結果有異議的,可以自收到檢測結果時起四小時內書面申請復檢。
第三十條復檢由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指定具有資質的檢測機構承擔。
復檢不得采用快速檢測方法。
復檢結論與原檢測結論一致的,復檢費用由申請人承擔;不一致的,復檢費用由原檢測機構承擔。
第三十一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對抽檢不合格的農產品,應當及時依法查處,或依法移交工商行政管理等有關部門查處。
第四章工作紀律
第三十二條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不得向被抽查人收取費用,監測樣品由抽樣單位向被抽查人購買。
第三十三條參與監測工作的人員應當秉公守法、廉潔公正,不得弄虛作假、以權謀私。
被抽查人或者與其有利害關系的人員不得參與抽樣、檢測工作。
第三十四條抽樣應當嚴格按照工作方案進行,不得擅自改變。
抽樣人員不得事先通知被抽查人,不得接受被抽查人的饋贈,不得利用抽樣之便牟取非法利益。
第三十五條檢測機構應當對檢測結果的真實性負責,不得瞞報、謊報、遲報檢測數據和分析結果。
檢測機構不得利用檢測結果參與有償活動。
第三十六條監測任務承擔單位和參與監測工作的人員應當對監測工作方案和檢測結果保密,未經任務下達部門同意,不得向任何單位和個人透露。
第三十七條任何單位和個人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中的違法行為,有權向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舉報,接到舉報的部門應當及時調查處理。
第三十八條對違反抽樣和檢測工作紀律的工作人員,由任務承擔單位作出相應處理,并報上級主管部門備案。
違反監測數據保密規定的,由上級主管部門對任務承擔單位的負責人通報批評,對直接責任人員依法予以處分、處罰。
第三十九條檢測機構無正當理由未按時間要求上報數據結果的,由上級主管部門通報批評并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取消其承擔檢測任務的資格。
檢測機構偽造檢測結果或者出具檢測結果不實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第四十四條規定處罰。
第四十條違反本辦法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章附則
第四十一條本規定自2012年10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