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廉潔執法工作方案
為貫徹落實長治市委、市政府《關于深入推進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公正廉潔執法三項重點工作實施方案》的精神,深入推進*縣三項重點工作,全面提升政法維穩工作能力和水平,著力解決新形勢下影響社會穩定的源頭性、根本性、基礎性問題,更好地維護我縣社會的和諧穩定,現提出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及全國、省、市政法工作會議精神,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大力推進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公正廉潔執法三項重點工作,全面推動法院各項工作協調發展,為構建和諧*,維持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同時為推進我縣跨越發展、促進項目建設,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公平正義的法制環境和高效便捷的服務環境。
二、主要工作及任務分解
(一)強化職能意識,積極履行審判職責,深入推進社會矛盾化解。
1、突出“執法辦案”第一要務,著力化解各類矛盾糾紛,有效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審判工作是人民法院的第一要務,是人民法院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主要途徑。要認真落實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注重發揮刑法的懲治保障作用,把握好寬嚴的重點和幅度,積極推進量刑規范化工作,依法嚴厲打擊危害國家安全、擾亂社會治安、侵害群眾利益、破壞市場秩序以及貪污賄賂等刑事犯罪活動,加大打黑除惡力度;對具有法定從輕、減輕處罰情節的,依法從寬處理;加強刑事被害人救助、輕微刑事案件和解工作,減少社會對抗,促進社會和諧。二是加強民商事審判工作。堅持司法公正與訴訟效率相結合,堅持化解矛盾糾紛與維護社會穩定相結合,依法妥善審理調結構、擴內需中發生的各類合同糾紛、公司清算、企業破產等案件,妥善審理涉農案件,為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司法保障。三是加強行政審判工作。堅持維護、監督與支持并舉的原則,糾正不當行政行為,監督和支持行政機關依法行政,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2、著力加強執行工作,強化執行管理、完善聯動機制。一要始終堅持“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工作主題,高度重視能動司法的作用,圍繞中心,著眼大局,積極主動地調查研究、聽取意見、強化措施、改進作風,使各項工作始終符合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二要組織全院黨組機關開展“涉法涉訴信訪積案化解大會戰”,集中清理涉法涉訴信訪案件。結合涉訴信訪專項治理年活動的要求,積極做好涉訴信訪工作,確保各項清理信訪積案目標的完成。構建綜合治理執行工作新格局,防止形成新的積案;加大執行信訪處理工作,層層落實責任,對重大信訪或重復信訪案件,認真做好案件執行的答復和釋明工作,同時綜合運用司法救濟、行政救助、社會幫扶、當地穩控、依法懲治等多種方法,調動各方資源,切實化解矛盾糾紛。
3、大力推行調解優先,完善“大調解”工作體系,做好執法辦案中的調解工作。人民法院要研究制定“調解優先、調判結合”的具體指導意見,以立案調解為重點,提高庭前調解率;以庭前、庭中、庭后調解為核心,提高調解成功率,使調解工作貫穿于訴前、立案、審判、執行、信訪等各個環節。積極推行民事案件審理全程調解,依法探索刑事自訴案件、其他輕微刑事案件、行政訴訟案件和執行案件和解解決得新模式,注重運用協調和解機制,化解行政爭議,增進人民群眾對政府工作的理解和信任;重視刑事附帶民事案件的調解和輕微刑事案件的和解工作,緩和當事人的對立情緒,促使服判息訴;堅持從制度落實、機制創新等方面著手,積極拓寬調解領域,不斷創新調解方法,切實增強調解效果。在化解矛盾糾紛中要找準雙方當事人的爭議焦點、利益平衡點、法理與情理融合點。要文明熱心接待、庭前真心調解、庭中細心調解、責任公心分擔、庭后耐心釋疑。更要靈活運用分開調解法、情法交融法、矛盾根源分析法、過錯分析法、換位思考法、案例示范法、巧借外力法等多種方法,同時落實“一類問題、一個方案、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五個一”工作責任制,能調則調,當判則判,調判結合,真正把調解作為解決訴訟問題、化解社會矛盾的首選方式,力爭做到案結事了。真正形成調解大格局的局面。
4、重視涉訴信訪。高度重視涉訴信訪工作,完善涉訴信訪機制,加強涉訴信訪力量配備,以化矛盾糾紛為目的,進一步暢通信訪渠道,加大領導和案件承辦負責人包辦力度,實行無縫隙信訪接待制度,引導當事人依法理性表達訴求,最大限度地減少和杜絕當事人越級*。同時探索建立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要形解成“黨委政府領導、人大政協支持、相關部門協同”解決信訪的工作格局。
5、大力倡導司法便民。認真制定司法便民措施,建立健全聯系群眾制度,完善信訪、立案窗口建設,出臺便民利民措施,改善服務態度,不斷加強訴訟指導、判后答疑等工作,認真落實首問負責、服務承諾、文明接待等工作舉措,進一步增強與群眾的感情。
(二)強化責任意識,著力拓展司法功能,深入推進社會管理創新。
1、切實加強審判管理,以科學的管理促進司法公正。審判管理是社會管理的一部分。人民法院應當完善案件質量監督管理體系,提高審判效率的案件流程管理體系,努力形成更為科學的審判、執行管理體系。
2、著力推進“三調聯動”,完善訴調銜接的糾紛解決機制。建立司法調解、人民調解、行政調解“三調聯動”機制、促進糾紛多元化解,既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也是基層法院參與社會管理的重要途徑。要把“三調聯動”工作的加強與完善作為民事審判工作的重點抓緊抓好,依托社會法庭,堅持訴訟與非訴訟相銜接的糾紛解決機制,主動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協作配合,推動“三調聯動”機制的完善與發展,運用多種方式、借助多種力量、開拓多種渠道來解決糾紛,使大量的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
3、建立社情民意調查與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機制。積極參與黨委、政府組織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活動,著眼于加強與司法審判相關的社情民意調查,充分聽取群眾和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積極順應人民群眾對司法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把不穩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狀態,防止個體矛盾演變成群體糾紛,防止小事情發展成大事件,防止民事訴求轉化為刑事案件。對在審判工作中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以及涉及多數群眾利益、社會影響較大的審判、執行案件,堅持做到事先進行充分調研論證和風險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及時采取對策,針對可能發生的問題制定工作預案,切實有效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
(三)、強化公信意識,嚴格落實“五個嚴禁”,深入推進公正廉潔執法。
1、著力提升法官素質,開展紀律作風整頓。在全院黨組機關深入開展“內強素質,外樹形象”活動,從著裝上崗、文明用語、禮貌待人等細節入手,開展紀律作風整頓,進一步增強法官的群眾觀念,健全訴訟窗口首問負責、服務承諾、文明接待制度;堅決糾正少數干警在群眾面前居高臨下、盛氣凌人的霸道作風,堅決糾正對群眾訴求置之不理、辦事拖拉等冷硬橫退的現象。充分發揮人民法庭的基礎前沿作用,加大巡回法庭辦案力度,更好地方便群眾訴訟;深入開展走訪活動,了解社情民意,傾聽群眾呼聲,密切與人民群眾的溝通、聯系;建立健全領導干部教育、管理、監督機制;加強黨風廉政教育,提高干警廉潔意識;健全黨風廉政建設各項制度,認真落實“廉政監督員”制度,定期召開民主生活會開展自查自糾,找準領導班子建設中的癥結,及時整改;確保公正廉潔執法。
2、健全執法質量考評機制。院黨組制定完善《關于組織開展執法質量考評的實施意見》,每年對政法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進行考核,從思想作風、工作業績、黨風廉政建設等方面作出綜合評價,通過案件評查、執法專項檢查、問卷調查等形式,對各庭室案件辦理情況、涉法涉訴信訪處理、群眾滿意度測評等情況進行綜合考評,對執法質量好的進行表彰獎勵,對執法質量差的通報批評,限期改正;健全政法干警執法業績考核制度,考核結果與政法干警的表彰獎勵、晉職晉級掛鉤,增強執法考核的實際效果,推動和促進公正廉潔執法工作。
3、著力營造文化氛圍,開展創建“學習型”法院活動為平臺。以開展“讀好書、辦好案、做優秀法官”活動為載體,大力培養人民法官“公正、廉潔、為民”的司法核心價值觀,深入研究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和基本要求,增進廣大干警的認同。結合法院工作特點,傾力打造廉政文化環境平臺,通過張貼廉潔圖片、建設廉政文化走廊等使干警置身于廉政文化環境之中。
推進三項重點工作,是人民法院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是回應人民群眾對司法的新需求、新期待的必然選擇。基層人民法院應當結合自身工作特點,找準推進三項重點工作切入點,不斷創新工作方法,努力實現人民法院新發展。
篇2:法院廉潔執法工作方案
為貫徹落實長治市委、市政府《關于深入推進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公正廉潔執法三項重點工作實施方案》的精神,深入推進*縣三項重點工作,全面提升政法維穩工作能力和水平,著力解決新形勢下影響社會穩定的源頭性、根本性、基礎性問題,更好地維護我縣社會的和諧穩定,現提出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及全國、省、市政法工作會議精神,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大力推進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公正廉潔執法三項重點工作,全面推動法院各項工作協調發展,為構建和諧*,維持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同時為推進我縣跨越發展、促進項目建設,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公平正義的法制環境和高效便捷的服務環境。
二、主要工作及任務分解
(一)強化職能意識,積極履行審判職責,深入推進社會矛盾化解。
1、突出“執法辦案”第一要務,著力化解各類矛盾糾紛,有效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審判工作是人民法院的第一要務,是人民法院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主要途徑。要認真落實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注重發揮刑法的懲治保障作用,把握好寬嚴的重點和幅度,積極推進量刑規范化工作,依法嚴厲打擊危害國家安全、擾亂社會治安、侵害群眾利益、破壞市場秩序以及貪污賄賂等刑事犯罪活動,加大打黑除惡力度;對具有法定從輕、減輕處罰情節的,依法從寬處理;加強刑事被害人救助、輕微刑事案件和解工作,減少社會對抗,促進社會和諧。二是加強民商事審判工作。堅持司法公正與訴訟效率相結合,堅持化解矛盾糾紛與維護社會穩定相結合,依法妥善審理調結構、擴內需中發生的各類合同糾紛、公司清算、企業破產等案件,妥善審理涉農案件,為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司法保障。三是加強行政審判工作。堅持維護、監督與支持并舉的原則,糾正不當行政行為,監督和支持行政機關依法行政,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2、著力加強執行工作,強化執行管理、完善聯動機制。一要始終堅持“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工作主題,高度重視能動司法的作用,圍繞中心,著眼大局,積極主動地調查研究、聽取意見、強化措施、改進作風,使各項工作始終符合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二要組織全院黨組機關開展“涉法涉訴信訪積案化解大會戰”,集中清理涉法涉訴信訪案件。結合涉訴信訪專項治理年活動的要求,積極做好涉訴信訪工作,確保各項清理信訪積案目標的完成。構建綜合治理執行工作新格局,防止形成新的積案;加大執行信訪處理工作,層層落實責任,對重大信訪或重復信訪案件,認真做好案件執行的答復和釋明工作,同時綜合運用司法救濟、行政救助、社會幫扶、當地穩控、依法懲治等多種方法,調動各方資源,切實化解矛盾糾紛。
3、大力推行調解優先,完善“大調解”工作體系,做好執法辦案中的調解工作。人民法院要研究制定“調解優先、調判結合”的具體指導意見,以立案調解為重點,提高庭前調解率;以庭前、庭中、庭后調解為核心,提高調解成功率,使調解工作貫穿于訴前、立案、審判、執行、信訪等各個環節。積極推行民事案件審理全程調解,依法探索刑事自訴案件、其他輕微刑事案件、行政訴訟案件和執行案件和解解決得新模式,注重運用協調和解機制,化解行政爭議,增進人民群眾對政府工作的理解和信任;重視刑事附帶民事案件的調解和輕微刑事案件的和解工作,緩和當事人的對立情緒,促使服判息訴;堅持從制度落實、機制創新等方面著手,積極拓寬調解領域,不斷創新調解方法,切實增強調解效果。在化解矛盾糾紛中要找準雙方當事人的爭議焦點、利益平衡點、法理與情理融合點。要文明熱心接待、庭前真心調解、庭中細心調解、責任公心分擔、庭后耐心釋疑。更要靈活運用分開調解法、情法交融法、矛盾根源分析法、過錯分析法、換位思考法、案例示范法、巧借外力法等多種方法,同時落實“一類問題、一個方案、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五個一”工作責任制,能調則調,當判則判,調判結合,真正把調解作為解決訴訟問題、化解社會矛盾的首選方式,力爭做到案結事了。真正形成調解大格局的局面。
4、重視涉訴信訪。高度重視涉訴信訪工作,完善涉訴信訪機制,加強涉訴信訪力量配備,以化矛盾糾紛為目的,進一步暢通信訪渠道,加大領導和案件承辦負責人包辦力度,實行無縫隙信訪接待制度,引導當事人依法理性表達訴求,最大限度地減少和杜絕當事人越級*。同時探索建立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要形解成“黨委政府領導、人大政協支持、相關部門協同”解決信訪的工作格局。
5、大力倡導司法便民。認真制定司法便民措施,建立健全聯系群眾制度,完善信訪、立案窗口建設,出臺便民利民措施,改善服務態度,不斷加強訴訟指導、判后答疑等工作,認真落實首問負責、服務承諾、文明接待等工作舉措,進一步增強與群眾的感情。
(二)強化責任意識,著力拓展司法功能,深入推進社會管理創新。
1、切實加強審判管理,以科學的管理促進司法公正。審判管理是社會管理的一部分。人民法院應當完善案件質量監督管理體系,提高審判效率的案件流程管理體系,努力形成更為科學的審判、執行管理體系。
2、著力推進“三調聯動”,完善訴調銜接的糾紛解決機制。建立司法調解、人民調解、行政調解“三調聯動”機制、促進糾紛多元化解,既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也是基層法院參與社會管理的重要途徑。要把“三調聯動”工作的加強與完善作為民事審判工作的重點抓緊抓好,依托社會法庭,堅持訴訟與非訴訟相銜接的糾紛解決機制,主動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協作配合,推動“三調聯動”機制的完善與發展,運用多種方式、借助多種力量、開拓多種渠道來解決糾紛,使大量的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
3、建立社情民意調查與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機制。積極參與黨委、政府組織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活動,著眼于加強與司法審判相關的社情民意調查,充分聽取群眾和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積極順應人民群眾對司法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把不穩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狀態,防止個體矛盾演變成群體糾紛,防止小事情發展成大事件,防止民事訴求轉化為刑事案件。對在審判工作中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以及涉及多數群眾利益、社會影響較大的審判、執行案件,堅持做到事先進行充分調研論證和風險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及時采取對策,針對可能發生的問題制定工作預案,切實有效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
(三)、強化公信意識,嚴格落實“五個嚴禁”,深入推進公正廉潔執法。
1、著力提升法官素質,開展紀律作風整頓。在全院黨組機關深入開展“內強素質,外樹形象”活動,從著裝上崗、文明用語、禮貌待人等細節入手,開展紀律作風整頓,進一步增強法官的群眾觀念,健全訴訟窗口首問負責、服務承諾、文明接待制度;堅決糾正少數干警在群眾面前居高臨下、盛氣凌人的霸道作風,堅決糾正對群眾訴求置之不理、辦事拖拉等冷硬橫退的現象。充分發揮人民法庭的基礎前沿作用,加大巡回法庭辦案力度,更好地方便群眾訴訟;深入開展走訪活動,了解社情民意,傾聽群眾呼聲,密切與人民群眾的溝通、聯系;建立健全領導干部教育、管理、監督機制;加強黨風廉政教育,提高干警廉潔意識;健全黨風廉政建設各項制度,認真落實“廉政監督員”制度,定期召開民主生活會開展自查自糾,找準領導班子建設中的癥結,及時整改;確保公正廉潔執法。
2、健全執法質量考評機制。院黨組制定完善《關于組織開展執法質量考評的實施意見》,每年對政法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進行考核,從思想作風、工作業績、黨風廉政建設等方面作出綜合評價,通過案件評查、執法專項檢查、問卷調查等形式,對各庭室案件辦理情況、涉法涉訴信訪處理、群眾滿意度測評等情況進行綜合考評,對執法質量好的進行表彰獎勵,對執法質量差的通報批評,限期改正;健全政法干警執法業績考核制度,考核結果與政法干警的表彰獎勵、晉職晉級掛鉤,增強執法考核的實際效果,推動和促進公正廉潔執法工作。
3、著力營造文化氛圍,開展創建“學習型”法院活動為平臺。以開展“讀好書、辦好案、做優秀法官”活動為載體,大力培養人民法官“公正、廉潔、為民”的司法核心價值觀,深入研究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和基本要求,增進廣大干警的認同。結合法院工作特點,傾力打造廉政文化環境平臺,通過張貼廉潔圖片、建設廉政文化走廊等使干警置身于廉政文化環境之中。
推進三項重點工作,是人民法院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是回應人民群眾對司法的新需求、新期待的必然選擇。基層人民法院應當結合自身工作特點,找準推進三項重點工作切入點,不斷創新工作方法,努力實現人民法院新發展。
篇3:大托醫院世界無煙日宣傳活動方案
大托醫院世界無煙日宣傳活動方案
20xx年05月31日是第__個世界無煙日,今年的宣傳主題“煙草業干擾”,口號是“生活遠離煙草,生命擁抱春天”。我中心根據區疾控通知要求,結合我中心實際情況,特制定大托醫院20xx年5。31世界無煙日宣傳活動方案如下:
一、活動目的
本次活動的重點普及煙草危害知識,開展控煙干預,以喚起人民群眾勸阻吸煙以及主動戒煙,進一步倡導人們摒棄不良習慣,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二、活動時間:
20xx年05月31日
三、活動內容與方式
1、在醫院大門口設置宣傳咨詢臺、宣傳橫幅,向過往行人發放控煙宣傳資料。
2、設置明顯的禁止吸煙警示牌,在門診、接診室、病房走廊等處張貼懸掛禁煙標志,向全院工作人員進行禁煙宣傳。
3、向住院病人宣傳吸煙有害健康的醫學知識,告誡病人及家屬禁止在院內吸煙。
4、發動全體醫務人員在工作、診療活動中,適時主動地向病人及家屬宣傳吸煙的危害性,積極勸阻在禁煙區域內的吸煙行為。
5、積極創建無煙醫院。
四、活動要求
活動結束后,將工作的總結以書面形式報告上級主管部門。
[附]
5、31世界無煙日宣傳資料
5月31日是“世界無煙日”,旨在提醒公眾認識煙草對人們及環境的危害。目的在于警醒世人吸煙有害健康,呼吁人們放棄煙草,為人類自己創造一個健康的生存環境。今年是第__個世界無煙日,主題是:警惕煙草業干擾控煙,口號是生命與煙草對抗。
吸煙不僅影響自身健康,也對他人造成危害,特別是對青少年,大多數青少年在不同場合被動吸煙。由于青少年正在生長發育時期,各生理系統、器官都尚未成熟,其對外界環境的有害因素的抵抗力比較弱,容易吸收外界毒物,損害身體的正常生長。
吸煙損害大腦,使思維變得遲鈍,記憶力減退,影響學習和工作,使學生的學習成績下降。心理研究結果表明,吸煙者的智力效能比不吸煙者減低10。6%。吸煙對青少年危害更大,15歲以下開始吸煙者其死亡率為19。68;20-24歲為10。08;25以上為4。08。說明吸煙開始年齡越早,肺癌發生率與死亡率就越高。
吸煙危害健康!已經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因此我們要從小做起,從我做起,拒絕香煙,爭做無煙青少年!同時我要呼吁:為了大家的健康,不要吸煙!
世界衛生組織在今年發表的一項聲明中指出:“如今煙草已經成為全球的第二大殺手,吸煙所產生的破壞比非典和最近的海嘯還要嚴重,如果維持當前的趨勢不變,到20xx年,每年將有100萬人因吸煙而過早去世。”既然煙草有如此可怕的危害,為什么有眾多的人吸煙呢?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煙草中所含的尼古丁令人上癮,使人對它產生依賴,不容易戒掉;另一個原因是大多數人還沒有把吸煙看成是一個丑陋的,既害人又害己的惡習。相反,認為這是一件很有派頭,很瀟灑的事情。因此,吸煙的人群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人們對它的依賴也越來越強。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香煙生產國,也是最大的香煙消費國。全世界三分之一以上的香煙是由中國人一口一口吸掉的。而在我國的煙民中,青少年又占了很大的一部分。對青少年來說,吸煙的危害遠比想象中大得多,不僅會導致很多疾病,還會影響骨骼生長發育。這是因為青少年正處于身體迅速成長發育的階段,身體的各器官系統還沒有發育成熟,對各種有毒物質的抵抗力不強,受煙霧的毒害也就更深,甚至可以導致早衰,早亡。吸煙還可能使青少年養成不良的生活習慣,誘發不良行為,甚至引發犯罪。反吸煙已成為我國迫在眉睫的當務之急。為此,我國政府提出了在今后25年中,將我國的煙民總數減少1。1億的總體目標。
為了積極響應政府的號召,更為了我們自己的健康,我們呼吁:全體同學都要自覺地遠離香煙,并勸說吸煙的親友盡量戒煙。畢竟,香煙對我們有害無益;畢竟,沒有煙霧的空氣會更加清新,沒有煙草的生命會更加絢爛!
然而,就在去年的今天,一項針對青少年煙草使用情況的最新調查顯示,中國有20%以上的初中生嘗試過吸煙,近92%的學生認為吸煙肯定會損害健康,但仍有22%的男生和4%的女生表示可能或肯定會在今后吸煙。青少年吸煙在中國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吸煙是造成世界人口過早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目前我國嚴重的社會問題和公共衛生問題。資料顯示:成年人吸煙始于兒童期。1996年全國吸煙流行病學調查顯示,15歲-19歲青少年吸煙率為9。7%。青少年吸煙的年齡從1984年的22。4歲提前到19。7歲。控制青少年吸煙,阻止他們加入到吸煙大軍的行列,是社會工作者所面臨的一項艱巨的任務。
學校是影響學生吸煙行為的重要場所。教師的吸煙態度和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對學生起著示范和引導作用。為做好控制青少年吸煙的工作,政府在全市開展了以創建“無吸煙學校”為切入點,從教師的吸煙行為入起,通過開展多種教育活動,提高教師健康知識知曉率,控制在學校的吸煙行為,使適合戒煙的教師逐漸戒煙,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先后有135所中小學被命名為“無吸煙學校”。“無吸煙學校”是指:在校園內(包括教室、會議室、走廊、廁所、操場等)的任何地方無人吸煙;學校不設煙具,不用香煙招待客人;對來訪的吸煙者進行勸阻。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弱則國弱。為了摘掉煙草大國的帽子,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長,我們要大聲吶喊:不要讓煙霧籠罩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