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教師感悟(80句)
1、教育,讓我們變得更真。
2、如果把課堂比作一盤菜,那么學生是主菜,教師是調味劑。
3、對教師而言,教育不僅是教會而是會教。
4、正因為有可愛的學生才使教師這個職業充滿激情!
5、愛心教育重于知識教育。
6、點點滴滴,悠然于心。
7、真正的幸福不在于目標是否最終達到,而在于為達到目標所作的奮斗。
8、學生的事,學生來做。
9、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工作。
10、努力,你就選擇了積極的人生,積極充實的生活會使你永葆青春。
11、良好的心態和健全的人格是事業成功的保證。
12、教育的真諦是將知識轉化成智慧。
13、生本教育相信生命,生本教育激揚生命。
14、用語言播種,用彩筆耕耘,用汗水澆灌,用心血滋潤。
15、尊重孩子的成長,用平和的心態教育孩子心態平和。
16、放手讓學生去做吧!相信他們會比我想象中出色。
17、欣賞孩子藝術作品前,你首先要欣賞孩子。
18、讓孩子享受童年,快樂成長。
19、習慣教育就是素質教育的根本。
20、離學生近一點,和學生親一點,讓學生快樂一點。
21、以學定教是活的靈魂。
22、讓學生做一些,讓學生說一些,讓學生想一些。
23、多給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你會發現他們更多的亮點。
24、在教育中,我們必須一切為了兒童,高度尊重兒童,全面依靠兒童。
25、接近自然,放飛孩子的天性。
26、大雁高飛,不是為了炫耀翅膀;教師育人,不是為了鮮花掌聲。
27、生本課堂應該是授之以“漁”,而不僅僅是授之以“魚”。
28、開放的心態,進取的精神,務實的作風“應是新金中人的最好詮釋。
29、以校為榮,樹立踏實進取作風;愛校如家,發揚愛崗敬業精神。
30、尊重孩子從細節入手。教師感言一句話
31、生活是知識的源泉,知識是生活的明燈。
32、超越經驗,挑戰自我,金中人撐起金山教育的藍天。
33、用我的愛來熄滅你心中的怨。
34、課堂教學,老師與學生的感覺,要像自己穿著的鞋那樣舒服。
35、課堂,讓孩子的心靈在智慧的田野上放飛。
36、關愛每一位學生是身在博愛之都的老師應有的風范。
37、對學生的愛是一切教育的基石。
38、直面挑戰,托起金中明天的太陽。
39、學生是朵朵盛開的花朵,教師是片片襯托的綠葉。
40、課堂不是給予,而是喚醒。
41、知識的殿堂,技藝的舞臺,事業的天地,文明的家園。
42、教育人――肩負時代的輝煌。
43、你的脾氣決定著你對學生的態度。
44、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45、生本,讓課堂走向透辟與高級,讓學生走向純潔與卓越。
46、教育的成敗在于能否使受教育者成為教育者。
47、兒童有本能,關鍵在于如何激發,”教育的真正主體―生命自身“。
48、學生為本,學生為主。
49、有些時候,在改變之前先適應會更有效。
50、教學中生成的鮮活案例往往出現在你的教學設計之外。
51、生本課堂體現了學生作為主體,教師作為引導者的課程標準思想。
52、傳承華夏人文脈絡,塑造金中精神。
53、金山中學,金子般的光耀奪目;金中人心,金子般的燦明閃亮。
54、以學生為本,讓自己站的更高。
55、教育的目的,使每一位學生成人成才。
56、不取亦取,雖師勿師。教師感言一句話
57、生本課堂,老師當一回學生,學生當一回老師,非一般的感覺。
58、立足本職,心系金中,努力工作,再創輝煌。
59、學生不僅僅是教育對象,更是教育的動力資源、能量之庫、成功之本。
60、寧改變自己的習慣,不改變學生的個性。
61、勤奮+協作=成功。
62、生者,師之樂源也。
63、愛拼才會贏,有志事竟成。
64、教師可以給學生愛,卻不可以給他們思想,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65、每個孩子都是一個潛在的天才,擁有一顆孩子般的心。
66、會做人,做個真人;會學習,學會創新;會生活,活出精彩。
67、讓學習成為一件快樂的事,是一件自然而理所應當的事。
68、選擇了教育就是選擇了清貧,選擇了教育就是選擇了奉獻。
69、當學生喜歡老師,想著老師上的課,我想就是最基本的生本了。
70、努力與成功雖不成正比,但一定成反比!
71、追求無限,快樂無限。
72、綿綿的愛意像涓涓的溪水,緩緩地流進孩子的心里。
73、以德促”三會“,以質求發展。
74、教書育人是塑造靈魂的綜合性藝術。
75、我的生本感悟語是:教育走向生本,教育原于生活。
76、我愿堅守著這塊貧瘠的沃土,因為她使我的心靈富足。
77、汗水鑄就品牌。
78、生本課堂,以生為本,學生的自主能力真的得到改善。
79、今天艱苦創業,明天迎接輝煌。
80、播撒智慧的種子,放飛明天的希望。
篇2:教師成長感悟奇思妙想
我們的生活從不單調,其中的事物之間絕對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系,總是充滿著無窮的奇思妙想。請問,您親手制作過豆漿嗎?
要想在清晨起來喝一杯自己親手制作的濃香四溢的豆漿是有前提條件的:頭一天臨睡之前將干黃豆洗凈后,放入有清水的小盆中浸泡,水一定要沒過黃豆。早上起來,將浸泡了一夜、吸足了水分后變得飽滿圓潤的黃豆撈出,放入加了清水的機器里進行打磨、熬煮。一定的時間后,經過過濾倒入杯中,或原味或加糖,皆有個人喜好決定。至此,一杯散發著清香、沁人肺腑的豆漿就大功告成了。這簡直就是剔除糟粕,留其精華的過程。哈哈!你不覺得這打磨豆漿的過程與“磨課”之間有著微妙的相似之處嗎?
其實,我們每次的“磨課”亦如打磨豆漿一般。你大概會驚奇地質問:你怎么會有“磨”課呢?只有要上觀摩課的老師才有機會“磨課”!“磨課”不僅配有大量的、連續性的時間,還配有一個智囊團。咱們天天上的都是再平淡不過的常態課,怎么會有“磨課”呢?又哪兒來的時間“磨課”?誰又跟你“磨課”呢?請問你有智囊團嗎?小團隊也行!如果有這樣的想法那就偏離教學的航道了。我們平時的常態課,較之觀摩課,的確沒有強大的氣勢,但也絕不平淡無奇,它也時時有著精彩,閃爍著師者智慧的光芒。不僅我有“磨課”,你也有“磨課”,大家都有“磨課”,只是我們沒有主動意識到罷了,因為它在于無聲處。
每到寒暑假期,我們拿到教材便開始細細翻閱,在欣賞篇篇精彩的課文和注視棘手的知識點時,大家的腦海里一定在思考這樣一些問題:這冊書的單元與單元之間有什么聯系?我該采用哪些方法和怎樣有效的手段去引導學生,化解難點?這正是你我在為備好課而進行的第一次的總“磨”!繼而,當將要開始一個單元的授課時,我們打開教案,再次翻開課文、查閱教參,我想我們正在為高效率地完成一個單元的教學內容而細“磨”!此時,先前的備課已不令人滿意,我們發現了“糟粕”開始剔除、修改,興許這個過程進行中還要與其他老師交流討論。于是,你“磨”出了“二次備課”。馬上要進行一篇課文的講授時,再次翻開教案,“磨”又開始,甚至將學生的情況再次考慮一遍……這樣一路“磨”來,留下了精華。咱們各位的隨堂課上得也是得心應手,精彩紛呈。我們講授、引導得輕松自如,學生學得也滋滋有味。這“磨課”難道不是與打磨豆漿有異曲同工之處嗎?可見,常態課的“磨課”是自己跟自己的較勁,在于無聲處。如果不仔細回味,還真是不易覺察出我們平時都在磨課。的確,為了一節成功的觀摩課而進行的“磨課”過程是一個自我完善、升華的過程,誰又能說為常態課所做的不顯山露水的“磨課”過程不是呢?
前兩天又看了孔雀公主楊麗萍的《雀之靈》,禁不住在想她那頎長柔美的雙臂、雙手,還有那留了四十年的指甲
篇3:《成為一名優秀語文教師》讀后感悟
《怎樣成為一名優秀語文教師》讀后感悟
自從事教師這一行業,愿望就是成為一名優秀的語文老師老師,最大的愿望就是自己能夠獨當一面,受到學生喜愛、家長認可的優秀的教師。優秀的語文教師,一定都具有深厚的文化積淀和文學修養,這與愛讀書、常讀書是分不開的。有句話說的好,“讀書學習是教師永遠的備課”。同時,言傳身教,我們教學生讀書,當然自己要先讀書。在這個學期,我閱讀了首都師范大學首都基礎教育發展研究院教授張彬福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怎樣成為一名優秀語文教師》。這本書中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學方法,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對我今后的教學有很大的幫助。
優秀的語文教師需要具備許多素質:熱愛語文教育,有高度的職業認同感、職業信念和追求,視語文課堂教學為一種生活,教書育人;自覺提升專業素養,具備足以從事教學活動的專業技能;善于借助教學科研不斷優化課堂教學,努力使學生獲得最大化的學習收獲;有面對問題和困難迎難而上的勇氣;有敢于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探索的膽識;有善于運用智慧克服困難和解決問題的追求;有堅持真理、不斷創新的品格等等。要想都做到,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起碼對于此時此刻的我來說還需要歷練。
怎樣成為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
首先,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一定是有思想的教師。所謂有思想,就是有自己的信念,有語文教學追求目標。任何一種教學行為都體現著一種理論或理念,不管行為者自覺不自覺。我需要不斷提示自己在語文教學的探索和實踐中自我學習,提煉自己的觀點,形成自己的思想,并將其轉化為自己的教學行為。
其次,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一定是善于積累、習慣自我反思的教師。這里的“善于”和“習慣”兩個詞不容易做到,都需要下些功夫,而這正是優秀語文教師的必修課。所謂“善于”,指不僅注重積累,而且“會”積累,會用自己的眼光識別有價值的東西,并將之熟記在腦海中。所謂“習慣”,就是已經成為一種自覺,只要上課,之后都會“回想”“總結”其中的優劣得失,堅持那些合理、有效的行為,修正那些不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和教學規律的做法。
書中對于語文教師應該讀的書給出了一些指導意見。語文教師在職業生涯中要讀六類書。第一類是語文教育史,作為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要了解自己所教的這個學科的歷史,以史為鑒,才能更加清楚哪些是需要傳承的精華,什么是要剔除的糟粕。第二類是學習理論,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建構主義等一些學習理論足以引導我們去探尋語文學習的規律,去回答“學生應該怎樣學習語文”的問題。第三類是文學作品,它們是語文教師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愛讀書,不僅要反復讀名著,也要關注文學創作的發展和文學研究的動態,還要閱讀新的文學創作,吸納多元的文學作品。第四類是語文學科教學論,選一種比較具有權威性的進行精讀,以便在自己的專業知識結構中形成語文學科教學的基本理論框架。第五類是專業雜志,關注本專業最新研究成果和動態。第六類是雜書,雖然不直接與語文教學相關,但是觸類旁通,讀得多了也會受到啟迪,同時能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開闊見識。
這本書給我的教學指明了方向,“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我堅信多讀一些好書,一定會有許多意外的收獲,在我未來的教學生活中,我會一如既往地多讀好書,在書的海洋中遨游,爭取成為一名合格、優秀的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