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教師工作感悟:甘為人梯無怨無悔

教師工作感悟:甘為人梯無怨無悔

2024-08-01 閱讀 2693

教師工作感悟:甘為人梯無怨無悔

“小時候,我以為你很美麗,領著一群小鳥飛來飛去......長大后,我就成了你!......”帶著對教育事業的憧憬,在18歲那年,我終于圓了我的教師夢。當我滿懷喜悅和激動第一次踏上講臺時,我就暗下決心,我要用我真誠的愛去呵護、關愛每一個孩子的成長。在此之后的教育工作中,我無怨無悔地向著我的目標努力著、前進著......

一、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從第一天踏上工作崗位至今,我一直擔任班主任。古人說:“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為此,我不斷的學習各種知識來充實自己,豐富自己,加強理論學習,提高理論修養和理論水平,為更好地工作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中,努力探索,積極創新,虛心向前輩和同事學習經驗和好的做法,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增加自己的閱歷和獨立辦事能力。通過不斷鍛煉、學習和總結經驗,提高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從而能把工作做的更好。從教以來,我一直覺得,“身教重于言教”-----學生的眼睛都在看著老師,老師的一舉一動對學生的影響之大是難以想象的。我常常想:如果你要求學生做這個,做那個,而你卻什么都不干,站在旁邊指手畫腳,你憑什么指望學生會認真的干好呢?

所以,工作十多年以來,我都盡可能做到的是: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比如要求值日生早7:40到校打掃衛生,雖然從我家到學校,我要坐半個多小時的公交車,但是每天早上7:30我一定已經站在教室門口了。我不但先到,而且每天都和學生一起打掃衛生;我要求學生認真寫字,我自己先做到在黑板上寫的每一個字、在學生作業本上寫下的評語字字工整;我要求他們不遲到,我自己就先做到在工作中從不遲到和早退,每天早出晚歸,從沒因為個人的事情而耽誤學生一節課......我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使他們受益終身。

二、童心母愛,細心呵護

20**年,我成為了一名母親。產假剛過一半,我就迫不及待地回到了我一直牽掛的學生們身邊。做了媽媽以后,我除了體會到了為人父母的不易,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作為一名班主任,永遠應當以平和、愉快友好和鼓勵的方式對待每一位學生,正所謂“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學記》中指出“親其師而信其道”,老師對學生的關愛越多,他們對老師的情感就越深,對老師就越信任。所以只要有時間,課間我總是要去班里,看看學生們做些什么,聊些什么,和他們一起說一起笑,一起玩。對于家庭困難的學生,我慷慨解囊,送錢送物;對于生病的孩子,我及時帶其到醫院救治,細心照料;對于性格比較孤僻內向的孩子,我更是時時處處,細心呵護幼小的心靈。

記得帶一年級時,一次送完放學隊回來,剛進校門口,我就看見綠化帶的冬青樹旁有一個熟悉的小黑影---是小晨晨(化名)---一個性格內向的小男孩。我還沒有開口,就見他先流淚了:“王老師,爸爸媽媽不要我了......”通過電話聯系上他的媽媽后我才了解到,他的爸爸和媽媽昨晚上吵了一架,一大早爸爸下部隊了,媽媽單位臨時有事,要晚些來接。孩子以為爸爸媽媽不要他了。看著他那抹得臟兮兮的小臉,一種莫冥的潮濕涌進了我的眼眶。我蹲下去拉著他的小手說:“走,王老師帶你去吃飯!”來到快餐店,小家伙吃了好多。吃完飯,我把他帶到宿舍,洗完臉后,我讓他躺到床上去睡覺。給他蓋毛巾被時,他一直盯著我看,冷不丁地說了一句:“王老師,你真好。我覺得你像我媽媽。”下午語文課他聽得特別認真,課堂上回答問題也特別積極。我想起了他在來教室的路上對我說的話“老師,我要好好學習,將來也像你一樣當老師,我也要像你一樣帶他們去吃飯......”

在瑣碎繁重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用愛心感染學生,縮短了學生與我的心理距離,使學生覺得老師是可信賴的朋友。每屆學生我都會到其家中進行家訪,了解每位學生的個性,了解其家庭情況,與家長一起制定最佳的教育措施,建議家長多看一些兒童心理學和教育學等方面的書籍,利用科學有效方法去教育感化學生。為了家長和學校溝通及時,我利用休息的時間,把學生的在校表現通過電話、校訊通及qq群等及時向家長匯報,為了及時讓家長了解自己的孩子,我總要為此忙碌到深夜。婆婆公公有時很不理解:“你一個小學老師,整天哪來那么多的事情呀!本來頸椎就不好,這樣下去身體怎么吃的消?有時間多陪陪你的兒子吧!”是啊,對于兒子,我有太多的虧欠。每當兒子纏著我陪他玩時,我正在為學生明天的語文課上網搜集資料;答應了兒子到學校附近的幼兒園去接他放學,等他被爸爸接走時,我卻還在和家長交流如何解決學生身上存在的問題......

我用全部的愛去溫暖、滋潤每一位學生的心靈,也從中獲得了作為教師的感動和幸福。十一假期,我外出參加學習,遲了兩天才和我牽掛的學生們見面。由于水土不服加天氣變化,我感冒了!我不忍給孩子們耽誤課,堅持來上班。緊接著,我承擔了為《濰坊市課改開放研討會》執教一節語文觀摩課的任務。著急、上火加重感冒已徹底將我擊垮了。我是“既要顧頭又要顧尾”,終于嗓子啞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了。當我努力微笑著來給學生們上課時,教室里靜得出奇,孩子們聽得那么專注、認真,有的學生輕聲告訴我:“王老師,您別說話了,我們知道該怎么做......”他們寫的寫、讀的讀,把我“晾”在了一邊。上完一節課,屁股還沒坐熱呢,一幫孩子就圍上來了,這個給你捶背,那個給你拽胳膊,還有捏肩膀的、敲腿的,唧唧喳喳,“老師,你可千萬別累壞了......”

中午,當我走進辦公室的時候,我整個人都呆住了!在我的辦公桌上堆滿了大大小小的水果、零食,還有藥品。望著這些東西,我的眼睛濕潤了......我細數著這些東西,也細細感受著孩子們對我的心意。在一袋水果下面,我發現了孩子們寫給我的信:“王老師您為了我們的成長付出了那么多,現在您病了,請接受我們全班同學的一點心意,祝您早日康復!三年了,請您原諒我們的任性,記住我們的好......您是我們最感激不盡的老師,明天的課您一定能上得很出色,我們為有您這樣的老師而感到自豪!”看完這封信,我已淚眼模糊。這就是孩子們珍貴的心啊!這就是孩子對老師的愛啊!純真、幼稚,卻感人至深!我哭了!第一次當著孩子們的面哭了!所有的委屈、疲憊、病痛都融化在這份濃濃的師生情中......

一位家長在給我的來信中這樣寫到:“尊敬的王老師,提筆寫信,是為了向您表達深深的謝意,不僅感謝您三年來對孩子的知識傳授,更感謝您對孩子做人的教育.前幾天,孩子回到家,言談間一直沒有離開您.她說您感冒了,啞了嗓子,后來她擔心地問我:‘媽媽,你說萬一王老師的嗓子治不好怎么辦......’王老師,聽到孩子的話,看著她一臉的擔憂,我心里感動極了,被你們的師生關系所打動,被孩子的愛心所打動.我想,您在孩子們心中的那種美好的形象一定是您辛勤培育的結果。三年來,您一定付出了更多的愛,奉獻了無私的勞動,才贏得了孩子們對您的尊敬和愛戴.”

我就是在這樣的感動中感受著孩子們的心!我還有什么理由不愛我的學生們!我還有什么理由不熱愛我們的教育事業啊!

三、抓住細節,用心育人

在我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始終堅持“生活處處皆教育”的育人原則。每帶一屆學生,我都會先和學生一起制定班級目標,然后抓住生活中的每個細節,隨時隨地教育學生學習做人、學會處事。

開學初,班干部就把小梓和小斌領到了我的辦公室,原來課間時,馬胤梓不小心碰到了王世斌,結果倆人吵了起來。剛把這一對送出去,小寧和小豪又一邊嘟囔著一邊進來了,問題和剛才的那一對大同小異。經過調查,我發現像這樣的現象在班中不止一次出現。我關注到他們表現出來的相同點:對于同學之間的矛盾不會明智地處理,遇到這樣的事情,只會在老師面前推卸責任,找對方的原因,結果把本來很小的一件事情越鬧越大。雖然一、二年級時也經常教育他們如何與同學相處,但我想起了在心理咨詢師培訓會上學到的:三年級尤其從下學期開始到四年級是孩子人格塑造的重要時期。于是我意識到這是一個不能放過的教育時機。接下來的語文課上,我沒有上語文,而是把剛才的兩件事拋給學生們,讓他們發表自己的看法:你認為應該怎樣做?在班干部的帶領下,他們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但無非就是他們不應該吵架,不應該給班集體抹黑之類的話,沒有意識到遇到這樣的事情該怎樣處理掉。

于是,我又深入的引導他們從事情的起因、經過到事情可能會出現的不良后果進行分析,繼續展開討論,在更加深入的討論中讓他們明白:在處理同學之間的誤會和矛盾時,要學會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是自己的錯,就要勇敢的承擔起來,一句“對不起”要比“一大堆推卸責任的話”更能解決問題。用一顆寬容的心去對待別人無心的錯誤,這既是解決同學之間摩擦的好方法,更是一種美德!像這樣的生活細節教育還有很多:當班中出現說臟話的現象時,我們召開了“文明語言伴我成長”主題隊會;當發現孩子們在路上遇到老師及學校的工作人員視若無睹時,我便結合品社課中《我們的學校》讓他們明白不只是教他們的老師,學校的每一個工作人員都在為他們的健康成長無私付出,教育他們要主動問好,懂得感恩;等等。

有了正確的引導和教育,班級中逐漸形成了“誠實、團結、文明、上進”的良好班風,所帶班級也多次獲得學校精神文明獎、道德風尚獎,文明班級、優秀國旗中隊等。

四、志存高遠,不斷登攀

春華秋實,心血澆灌,我用愛心和責任呵護每一個學生的成長。認真扎實、開拓創新的工作態度和默默奉獻、甘為人梯的教育思想,讓我逐漸走進了學生的心里,成為學生喜歡、家長信任的班主任、輔導員。

回顧過去,我甘為人梯,無怨無悔;展望未來,我愿在教育這方熱土上默默耕耘,再創輝煌!

篇2:教師成長感悟奇思妙想

我們的生活從不單調,其中的事物之間絕對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系,總是充滿著無窮的奇思妙想。請問,您親手制作過豆漿嗎?

要想在清晨起來喝一杯自己親手制作的濃香四溢的豆漿是有前提條件的:頭一天臨睡之前將干黃豆洗凈后,放入有清水的小盆中浸泡,水一定要沒過黃豆。早上起來,將浸泡了一夜、吸足了水分后變得飽滿圓潤的黃豆撈出,放入加了清水的機器里進行打磨、熬煮。一定的時間后,經過過濾倒入杯中,或原味或加糖,皆有個人喜好決定。至此,一杯散發著清香、沁人肺腑的豆漿就大功告成了。這簡直就是剔除糟粕,留其精華的過程。哈哈!你不覺得這打磨豆漿的過程與“磨課”之間有著微妙的相似之處嗎?

其實,我們每次的“磨課”亦如打磨豆漿一般。你大概會驚奇地質問:你怎么會有“磨”課呢?只有要上觀摩課的老師才有機會“磨課”!“磨課”不僅配有大量的、連續性的時間,還配有一個智囊團。咱們天天上的都是再平淡不過的常態課,怎么會有“磨課”呢?又哪兒來的時間“磨課”?誰又跟你“磨課”呢?請問你有智囊團嗎?小團隊也行!如果有這樣的想法那就偏離教學的航道了。我們平時的常態課,較之觀摩課,的確沒有強大的氣勢,但也絕不平淡無奇,它也時時有著精彩,閃爍著師者智慧的光芒。不僅我有“磨課”,你也有“磨課”,大家都有“磨課”,只是我們沒有主動意識到罷了,因為它在于無聲處。

每到寒暑假期,我們拿到教材便開始細細翻閱,在欣賞篇篇精彩的課文和注視棘手的知識點時,大家的腦海里一定在思考這樣一些問題:這冊書的單元與單元之間有什么聯系?我該采用哪些方法和怎樣有效的手段去引導學生,化解難點?這正是你我在為備好課而進行的第一次的總“磨”!繼而,當將要開始一個單元的授課時,我們打開教案,再次翻開課文、查閱教參,我想我們正在為高效率地完成一個單元的教學內容而細“磨”!此時,先前的備課已不令人滿意,我們發現了“糟粕”開始剔除、修改,興許這個過程進行中還要與其他老師交流討論。于是,你“磨”出了“二次備課”。馬上要進行一篇課文的講授時,再次翻開教案,“磨”又開始,甚至將學生的情況再次考慮一遍……這樣一路“磨”來,留下了精華。咱們各位的隨堂課上得也是得心應手,精彩紛呈。我們講授、引導得輕松自如,學生學得也滋滋有味。這“磨課”難道不是與打磨豆漿有異曲同工之處嗎?可見,常態課的“磨課”是自己跟自己的較勁,在于無聲處。如果不仔細回味,還真是不易覺察出我們平時都在磨課。的確,為了一節成功的觀摩課而進行的“磨課”過程是一個自我完善、升華的過程,誰又能說為常態課所做的不顯山露水的“磨課”過程不是呢?

前兩天又看了孔雀公主楊麗萍的《雀之靈》,禁不住在想她那頎長柔美的雙臂、雙手,還有那留了四十年的指甲

篇3:《成為一名優秀語文教師》讀后感悟

《怎樣成為一名優秀語文教師》讀后感悟

自從事教師這一行業,愿望就是成為一名優秀的語文老師老師,最大的愿望就是自己能夠獨當一面,受到學生喜愛、家長認可的優秀的教師。優秀的語文教師,一定都具有深厚的文化積淀和文學修養,這與愛讀書、常讀書是分不開的。有句話說的好,“讀書學習是教師永遠的備課”。同時,言傳身教,我們教學生讀書,當然自己要先讀書。在這個學期,我閱讀了首都師范大學首都基礎教育發展研究院教授張彬福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怎樣成為一名優秀語文教師》。這本書中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學方法,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對我今后的教學有很大的幫助。

優秀的語文教師需要具備許多素質:熱愛語文教育,有高度的職業認同感、職業信念和追求,視語文課堂教學為一種生活,教書育人;自覺提升專業素養,具備足以從事教學活動的專業技能;善于借助教學科研不斷優化課堂教學,努力使學生獲得最大化的學習收獲;有面對問題和困難迎難而上的勇氣;有敢于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探索的膽識;有善于運用智慧克服困難和解決問題的追求;有堅持真理、不斷創新的品格等等。要想都做到,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起碼對于此時此刻的我來說還需要歷練。

怎樣成為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

首先,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一定是有思想的教師。所謂有思想,就是有自己的信念,有語文教學追求目標。任何一種教學行為都體現著一種理論或理念,不管行為者自覺不自覺。我需要不斷提示自己在語文教學的探索和實踐中自我學習,提煉自己的觀點,形成自己的思想,并將其轉化為自己的教學行為。

其次,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一定是善于積累、習慣自我反思的教師。這里的“善于”和“習慣”兩個詞不容易做到,都需要下些功夫,而這正是優秀語文教師的必修課。所謂“善于”,指不僅注重積累,而且“會”積累,會用自己的眼光識別有價值的東西,并將之熟記在腦海中。所謂“習慣”,就是已經成為一種自覺,只要上課,之后都會“回想”“總結”其中的優劣得失,堅持那些合理、有效的行為,修正那些不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和教學規律的做法。

書中對于語文教師應該讀的書給出了一些指導意見。語文教師在職業生涯中要讀六類書。第一類是語文教育史,作為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要了解自己所教的這個學科的歷史,以史為鑒,才能更加清楚哪些是需要傳承的精華,什么是要剔除的糟粕。第二類是學習理論,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建構主義等一些學習理論足以引導我們去探尋語文學習的規律,去回答“學生應該怎樣學習語文”的問題。第三類是文學作品,它們是語文教師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愛讀書,不僅要反復讀名著,也要關注文學創作的發展和文學研究的動態,還要閱讀新的文學創作,吸納多元的文學作品。第四類是語文學科教學論,選一種比較具有權威性的進行精讀,以便在自己的專業知識結構中形成語文學科教學的基本理論框架。第五類是專業雜志,關注本專業最新研究成果和動態。第六類是雜書,雖然不直接與語文教學相關,但是觸類旁通,讀得多了也會受到啟迪,同時能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開闊見識。

這本書給我的教學指明了方向,“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我堅信多讀一些好書,一定會有許多意外的收獲,在我未來的教學生活中,我會一如既往地多讀好書,在書的海洋中遨游,爭取成為一名合格、優秀的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