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小學語文教師培訓教學感悟

小學語文教師培訓教學感悟

2024-08-01 閱讀 8049

上次培訓完之后,頗有心得,下面結合自己幾個月來的教學經歷談談教學感悟。一些教師上語文課或照教材、教參照教科書,全無生動性、創造性;或如古代老夫子講學“高語滿堂”。這樣不但剝奪了學生主動思考、表達的權利,而且使語文課堂猶如一潭死水,沒有波瀾,更無高潮。其實,語文教師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靈活性,認真挖掘語文教材,用豐富生動的語言把課堂搞活,可以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切實融入語文課文內容,可以運用各種有趣故事積極調動學生興趣。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說過,語文教學“關鍵在一個‘活’字”。他認為,“成功的教師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把課教活了”。課堂教學“活”了,學生的思維自然就活躍,教學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興趣是推動學習的強大心理動力。許多教育家都認為:教師的主要任務,在于啟發和引導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濃厚的學習興趣。興趣從何而來?教育心理學認為興趣首先來自新異的刺激,凡是新的事物、新的形象、新的學習內容、新的教學方法都能引起認知興趣。所以,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敢于打破常規,以新穎的設計吸引學生,使學生優先加以注意,情趣盎然地進行認知,從而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

經常聽到有些教師埋怨學生上課不專心、思維不活躍,也經常看到一些教師唇焦口燥,而學生視若無睹。原因何在?原因大多在于教師不考慮學生思維特點、心理要求而完全搶占了講臺,把學生當成了自己教鞭下的奴隸、純粹的接受知識的容器,使學生無法參與雙邊活動。心理學研究表明,每一個學生都有創造的潛能,如果這種潛能得不到開發,那它將成為永久的“地下寶藏”。在語文學習方面,小學生已有創造能力的萌芽,他們已經能獨立提出某種新觀點,作出某種新構思,選擇某種新的表達方式。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扶植這一萌芽,并設法使其茁壯成長。因此,要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教師就要善于從學生心理要求出發,充分調動學生群體的積極性,放手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和個性特點,充分激勵學生自我表現。

有人曾問魏書生為什么上課很順手,他答來簡單:“就是和學生商量,商量商量就順手了。”討論式課堂教學,往往能起到投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促使學生相互啟發、各抒已見、取長補短,并在交流、爭論中學會思考、學會發現、學會創造,使他們能發現并解決“未經老師教授的種種問題”,真正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課堂引進論辯機制,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所以它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更為重要的是,它在拓寬學生思維領域的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語文學科是一門工具性、人文性兼具的學科。許多課文都是文藝作品。文藝能提供認識,這個認識既有真理性,也有形象性,所以這種認識往往是模糊的,所謂“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就是說的這個意思。即使是非文藝作品,提供的認識也不是僵死不可更改的。語文學科的這一特性為師生發揮自己的個性特長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和廣闊的空間。教師上課不僅要有鮮明的個性色彩和獨特的個性魅力,還要積極創造條件,扶植學生的發散思維、求異思維,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在對作品的立意構思、謀篇布局、人物形象、語言表達諸方面進行分析時,教師應盡量“開放”課堂,放手讓學生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讓學生自己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對學生一些合理(或有合理因素)的見解,教師要充分肯定;對一些不夠完善或失之偏頗的見解,教師也要作正面的引導;對一些有爭議的、課堂上暫時無法解決的問題,教師要允許學生保留自己的觀點并鼓勵學生課后鉆研。

“教亦多術矣”,激活課堂教學的方法有很多。相信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在廣大語文教學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語文這門古老的學科一定會顯示出青春的活力,釋放誘人的魅力。

篇2:小學新教師培訓感悟

五月十五號那天,我參加了新教師的第二輪培訓。那次培訓更加注重實踐,通過聽名師的課來讓我們切身感受該如何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第一節課是二年級的《鳥島》,陳艷老師給我們呈現出了一個豐富多彩的鳥島,讓我們和學生一起到海西皮游覽了一番。第二節課是五年級的《望月》,那是一篇很美的文章,王燕玲老師則給我們描繪出了一幅美輪美奐的月夜圖,課堂中,王老師將話語權交給孩子們,讓他們去評價文章,說出好在哪里,我發現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非常棒,我想這與王老師平時的努力是分不開的。這兩節精彩紛呈的課使我受益匪淺,在課堂教學方面我還有很多的地方需要努力。

中午的時間,黃海路小學的領導則組織我們參觀了學校,這使我們對黃海路小學的校園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學校的廣場充斥著濃郁的儒家文化氣息,而展覽廳里學生的作品又讓人贊不絕口,最使人印象深刻的是學校的圖書館,里面的布置很溫馨,藏書很豐富,讓我待上一整天也是愿意的。下午我們聽了兩場講座,一場是有關于建構生態式課堂的,一場是梁培斌校長講述的他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