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我們來設計》大班區域活動說課稿

《我們來設計》大班區域活動說課稿

2024-08-02 閱讀 2635

大班區域活動《我們來設計》說課稿

一、說設計意圖

在繪本故事《我們來設計》里有杜里和莎里設計的各種非常特別的職業服裝、漂亮的墻紙、特別的廚房、與縱不同的屋頂等等,在學習這本繪本的時候就發現孩子們對于故事中杜里和莎里的設計以及書本上的圖畫都非常感興趣。而且這個故事的教育意義是“讓孩子懂得欣賞別人”,這個不是容易實現的,要讓孩子有這樣的機會和環境去做才會更好。出于孩子的興趣以及教學難點的突破,我設計了這次區域活動《我們來設計》。讓孩子自己動手去設計,也在孩子中來一場設計大賽,讓孩子進行投票,鼓勵孩子去欣賞別人的作品,認可別人的長處。

二、說活動目標

基于以上設計意圖,我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為以下兩點:

1、通過設計、評比活動,加深幼兒對繪本的理解。

2、讓幼兒用多種材料設計房子、具有職業特點的服飾,能以主題設計墻紙等,提高動手能力和想象力。

3、通過評比活動讓孩子學會欣賞他人的作品,認可別人的長處,

體驗被別人認可的快樂。

三、說重點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能大膽利用各種材料,不同形式進行大膽設計與制作。

在教學時讓孩子懂得欣賞別人的長處,這一情感目標是一個教學難點,同樣在這次區域活動中讓幼兒在教師創設的評選環境下學會欣賞他人的作品,認可別人的長處是教學難點,當然這也是本次區域活動的重點,因為本次區域活動意圖能利用教師創設的這種評選環境更自然、更真實地實現這個教學目標。

四、說活動準備

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并讓孩子能夠對材料產生興趣,積極地進行互動,我們主要進行了以下一些活動準備:

1、服裝設計區:投放了一些人物輪廓圖或服裝輪廓圖,也有一些空白的繪畫紙,這樣就可以滿足不同能力層次的幼兒活動。同時為了能夠激發孩子大膽地進行美術創作,我們準備了各種不同的材料,如蠟筆、彩帶、皺紋紙,各種袋子,就讓孩子看到這些材料能夠積極地去動腦動手,大膽進行創作。

同時為了更好地方便后面“設計大賽”的開展,我們準備了一面展示墻,并之前編好了序號,孩子可以自己將作品貼上去,這也是對于孩子能力的一種鍛煉。

2、屋頂設計區:投放了一些沒有屋頂的房子,首先老師投放的沒屋頂的房子就利用了畫和剪貼的方式,其次還為幼兒準備了蠟筆、彩帶、皺紋紙,甚至是各種盒子,也同樣希望通過這些材料激發孩子的創作欲望。

3涂鴉墻:在這個活動中我們還創設了一扇涂鴉墻,這扇墻主要是讓孩子去設計墻紙。這樣就有了形式多樣的美工活動,也能更進一步地激發孩子參與活動的興趣。

4、建構區:也是進行設計活動,但是是讓孩子以搭建的形式進行。搭建的基礎上孩子也同樣可以利用老師投放的顏料、彩帶、卡紙、皺紋紙等進行裝飾,讓設計更加完美。讓設計達到更高的層次。

同時在最后一個環節老師是以“主持人”的身份來組織這次設計大賽。為了這次設計大賽順利的開展,老師在之前為孩子的作品都編好了號,同時準備了笑臉貼紙,統分表,頒獎音樂。希望在這樣的環境下讓孩子學會去欣賞別人。

五、說教法、學法

在組織本次活動時,老師首先通過談話引出主題,并通過談話讓孩子能對之后的設計活動有一定的思路。同時以“大四班也來舉辦一場頂呱呱設計大賽”的情境進行貫徹本次教學,這樣使得孩子能夠在情境中學習,直到最后的投票、統分、評獎、頒獎儀式等,始終以情境來貫徹教學始終。

情境教學法也是本次區域活動的亮點之一。

六、說教學過程

基于整體的教學理念,本次活動主要通過以下一些環節來實現教學目標:

第一、談話導入環節,很自然地引出繪本故事《我們來設計》,與幼兒一起回憶故事基本內容以及杜里和莎里設計的作品。然后告訴小朋友我們大四班今天也要舉辦一場設計大賽。拋出問題,“你們想設計什么參加這次比賽呢?”之后讓孩子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

在這個談話環節希望孩子們能夠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教師再利用提問一步步引出,并豐富孩子的設想,讓孩子能夠更好地進入到老師創設的這個環境和主題中來。

第二、接著教師很自然地介紹區角材料,并提出活動要求。

第三、介紹完后幼兒自主選擇區角進行活動。

第四、幼兒活動時教師觀察幼兒活動情況。并進行適時地介入與必要的指導。

第五、教師播放頒獎音樂,組織幼兒收拾、整理材料,展示作品。

第六、是教師以主持人的身份組織幼兒進行投票、統分和頒獎環節。在這個環節中,老師首先提出評獎要求,讓孩子知道并明白要把票投給自己認為設計的最漂亮最特別的作品。教師同時利用繪本故事中杜里和莎里最終明白的道理“只有懂得欣賞別人的設計師才是最棒的”,這一情感體驗去鼓勵孩子都要試著去欣賞別人的作品,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就要學著并嘗試去欣賞他人的作品,并慢慢地去認可別人的長處。大部分孩子投完票后,教師請幾位能力更強的孩子進行統分活動,教師就很自然地和其他投完票的孩子坐下來交流,問問孩子“你把票投給了誰,你為什么要投給他”,這樣的交流就將孩子的欣賞他人的結果呈現了出來,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提高了孩子的審美能力。當然之后老師還要根據孩子的回答以更專業的眼光進行補充評價,比如評價一些設計的好,但未被孩子發現的作品的特別之處,或是一些能力較弱的孩子在這次活動中的進步之處。這樣就使得評價活動對于孩子來說顯得更加有意義。

統分結束后,教師在黑板上亮出統分表,和孩子一起看看獲得冠亞季軍的分別是哪些作品,這個可以顯示比賽的公平性,當然也是一個讓孩子學習的過程。

最后進行頒獎儀式,教師帶領幼兒一起感受快樂,讓孩子達到一個高潮。并讓孩子快樂地結束本次區域活動。

本次活動是孩子進行的一次體驗活動,親自去設計,并在孩子中來一場設計大賽。將繪本中的故事轉化為孩子現實的體驗,能夠更好地實現目標。

篇2:幼兒園大班區域活動總結

幼兒園20**年大班區域活動總結

區域游戲是在正確的教育觀,兒童觀指導下,使兒童的認識水平、個性品質、社會化能力得到積極主動發展的重要物質條件。結合主題活動開展自主游戲,為幼兒提供豐富有效的材料,引導幼兒在自由、寬松的氣氛中主動探索、學習,區域游戲是體現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寓教育于游戲中的最好形式好之一。

本學期,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我班開設了巧手作坊、生活區、數學區、小熊超市、閱讀區、表演區,堅持每天開展游戲活動,指導幼兒動手、動腦,積極地與材料相互作用。現將半年來的活動情況作一簡單總結。

一、材料的投放

1、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投放材料。

如果在活動區內提供的材料難度相同,對于一部分幼兒可能過于簡單,容易完成,這樣就會使其失去興趣,不利于其進一步發展。而對于另一些幼兒可能又太難,通過努力卻達不到,這樣也會使其失去興趣。因此,我們在了解每個幼兒發展水平的基礎上,考慮個體和個性差異,在活動區內提供難易程度不同的操作材料,供不同程度的幼兒選擇。如:在美工區投放折紙材料,讓幼兒練習能折雙三角物體時。教師就可以投放利用雙三角原理折疊的難易程度不同的多種物體,讓幼兒自由選擇。這樣每個幼兒都能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就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2、家園合作協調一致,共同準備活動材料。

在這個學期的區域活動中,我們有部分的材料是來自對各自幼兒家庭的廢物搜集。比如瓶子、種子、絨線、蛋殼等等,都來自幼兒和家長的共同收集。幼兒對各自帶來的東西都很感興趣,我們投放以后,都紛紛去嘗試著玩。這樣,在幼兒參與活動積極性提高的前提下,家園之間的聯系也進一步緊密。

3、區域材料能做為班級主題活動的延伸。

我班能把區域活動做為班級主題活動的延伸環節,及時地把主題活動進行過后的材料投放到區域活動中,讓幼兒們在區域活動中繼續進行相關的主題探索與操作活動。美工區里的材料基本上都是主題活動開展后投放的,這樣幼兒基本都了解了怎樣操作,也更感興趣了。

二、幼兒在活動中的發展

1、給幼兒發展的空間,讓他們自由表達和表現。

我們常常在一旁無聲地觀看孩子們的表演,盡量不去打擾到他們,充分滿足了幼兒表達和表現的需求,對幼兒的全方位發展起著很大的作用。

2、仔細觀察幼兒發展中的個體差異,對活動作出相應的調整。

同年齡階段的幼兒在發展上也是不竟相同的。我們在數學區設計了“玩牌比大小”的活動,能力較好的幼兒既能按照規則玩一個一個比,還能自己創出兩個兩個或三個三個比;但是有幾個幼兒不會玩,還有對活動不感興趣。于是我們就針對這樣的差異性作出調整。我們把“比大小”該成了“排小魚”的游戲,當牌排到相同的點數時,就可將相同點數之間的牌全部吃掉。更改游戲規則后,能力差的幼兒也都想到數學區游戲了,還自己比起誰贏的牌多呢。

三、良好的師幼互動

1、隨時觀察幼兒活動的情況,給予及時的引導、幫助,滿足幼兒的需要。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區域活動中,我們能夠留意觀察每個孩子的興趣操作情況和恰當的時機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中去,與孩子們一起探索、操作、發現、討論、解決問題,真正體現孩子們的主導地位,而不是在發現問題時,把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強加與孩子。

2、用兒化的評價語言促進區域活動更好地開展。

如果有必要,我們常常深入到孩子中間去,了解他們的玩法、規則意識等,我們還常用“耶”、“真棒真棒啊”、“加油”等等兒化的語言對幼兒進行評價,并努力使每個幼兒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通過努力,我班的區域活動在園內評比中獲得一等獎,雖然孩子的游戲水平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還是存在著問題,如在手工區活動時,有的孩子會相互模仿,動腦不夠;在超市中,孩子交往性的語言還欠缺;在表演區域中,我們準備的道具還不能滿足每個孩子的需要,因此,在下學期的游戲開展過程中,我要對這些問題制訂出針對性的計劃和方案,讓每個孩子在愉快的游戲活動中提高自我,使得我班孩子的游戲水平上升一個新的臺階。

篇3:幼兒園大班下學期區域活動總結

幼兒園大班下學期區域活動總結

陳菁敏

區域游戲是在《指南》正確的教育觀,兒童觀指導下,使兒童的認識水平、個性品質、社會化能力得到積極主動發展的重要物質條件。結合主題活動開展自主游戲,為幼兒提供豐富有效的材料,引導幼兒在自由、寬松的氣氛中主動探索、學習,區域游戲是體現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寓教育于游戲中的最好形式好之一。

本學期,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我班開設了巧手作坊、生活區、數學區、小熊超市、閱讀區、表演區,堅持每天開展游戲活動,指導幼兒動手、動腦,積極地與材料相互作用。現將半年來的活動情況作一簡單總結。

一、材料的投放

1、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投放材料。

如果在活動區內提供的材料難度相同,對于一部分幼兒可能過于簡單,容易完成,這樣就會使其失去興趣,不利于其進一步發展。而對于另一些幼兒可能又太難,通過努力卻達不到,這樣也會使其失去興趣。因此,我們在了解每個幼兒發展水平的基礎上,考慮個體和個性差異,在活動區內提供難易程度不同的操作材料,供不同程度的幼兒選擇。如:在美工區投放折紙材料,讓幼兒練習能折雙三角物體時。教師就可以投放利用雙三角原理折疊的難易程度不同的多種物體,讓幼兒自由選擇。這樣每個幼兒都能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就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2、家園合作協調一致,共同準備活動材料。

在這個學期的區域活動中,我們有部分的材料是來自對各自幼兒家庭的廢物搜集。比如瓶子、種子、絨線、蛋殼等等,都來自幼兒和家長的共同收集。幼兒對各自帶來的東西都很感興趣,我們投放以后,都紛紛去嘗試著玩。這樣,在幼兒參與活動積極性提高的前提下,家園之間的聯系也進一步緊密。

3、區域材料能做為班級主題活動的延伸。

我班能把區域活動做為班級主題活動的延伸環節,及時地把主題活動進行過后的材料投放到區域活動中,讓幼兒們在區域活動中繼續進行相關的主題探索與操作活動。美工區里的材料基本上都是主題活動開展后投放的,這樣幼兒基本都了解了怎樣操作,也更感興趣了。

二、幼兒在活動中的發展

1、給幼兒發展的空間,讓他們自由表達和表現。

我們常常在一旁無聲地觀看孩子們的表演,盡量不去打擾到他們,充分滿足了幼兒表達和表現的需求,對幼兒的全方位發展起著很大的作用。

2、仔細觀察幼兒發展中的個體差異,對活動作出相應的調整。

同年齡階段的幼兒在發展上也是不竟相同的。我們在數學區設計了“玩牌比大小”的活動,能力較好的幼兒既能按照規則玩一個一個比,還能自己創出兩個兩個或三個三個比;但是有幾個幼兒不會玩,還有對活動不感興趣。于是我們就針對這樣的差異性作出調整。我們把“比大小”該成了“排小魚”的游戲,當牌排到相同的點數時,就可將相同點數之間的牌全部吃掉。更改游戲規則后,能力差的幼兒也都想到數學區游戲了,還自己比起誰贏的牌多呢。

三、良好的師幼互動

1、隨時觀察幼兒活動的情況,給予及時的引導、幫助,滿足幼兒的需要。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區域活動中,我們能夠留意觀察每個孩子的興趣操作情況和恰當的時機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中去,與孩子們一起探索、操作、發現、討論、解決問題,真正體現孩子們的主導地位,而不是在發現問題時,把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強加與孩子。

2、用兒化的評價語言促進區域活動更好地開展。

如果有必要,我們常常深入到孩子中間去,了解他們的玩法、規則意識等,我們還常用“耶”、“真棒真棒啊”、“加油”等等兒化的語言對幼兒進行評價,并努力使每個幼兒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通過努力,我班的區域活動在園內評比中獲得一等獎,雖然孩子的游戲水平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還是存在著問題,如在手工區活動時,有的孩子會相互模仿,動腦不夠;在超市中,孩子交往性的語言還欠缺;在表演區域中,我們準備的道具還不能滿足每個孩子的需要,因此,在下學期的游戲開展過程中,我要對這些問題制訂出針對性的計劃和方案,讓每個孩子在愉快的游戲活動中提高自我,使得我班孩子的游戲水平上升一個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