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一年級語文上漢語拼音教學計劃

一年級語文上漢語拼音教學計劃

2024-08-02 閱讀 9904

一、教材簡析:

教材安排了意境優美的情境圖,把學習內容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整合起來的意境圖,有利于學習拼音,有利于培養觀察能力,有利于發展兒童的語言,有利于增強學習的興趣。要求拼讀的音節,大多展現的是拼讀過程,而這節題材主要以拼讀結果的形式呈現。

教學漢語拼音部分,首要任務是學拼音,其次是認字,再次是讀兒歌。

在拼讀教材中還安排認識了70個漢字,只要求認識,即能正確、結合語言環境大致了解意思,不要求書寫,也沒有認識偏旁的任務。

二、教學目標:

1、學習聲母23個、韻母24個以及16個整體認讀音節。

2、學習拼音的同時學習認讀生字70個。

3、入學教育,指導學生認識校園,了解學校常規,熟悉校園周邊環境。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漢語拼音部分,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難點:能正確分清四個聲調,分清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

四、措施與方法:

漢語拼音是學習語文的重要工具,也是學好其它學科的基礎,學生不僅上小學,上中學乃至上大學都要用到漢語拼音。它是準確讀出一個字詞的關鍵,是一種抽象的發音符號。但是對于以具體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的小學生來說無疑是單調、枯燥的。因此,在漢語拼音教學中必須遵循兒童認識事物的規律,多采用活潑、多樣、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調動學生的眼、耳、口、腦、手,讓學生們感覺到抽象的拼音符號變得具體起來。比如可以根據字母的音、形特點,采取編小故事、口訣、做游戲的方法來促進他們的識記能力。又比如可以利用卡片,圖片、插圖和運用形象的語言進行教學。這樣不僅可以引發學生的興趣,加深學生的記憶,從而有效地掌握知識之外。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的辨別能力,不易混雜新知,提高辨認記憶。具體如下:

1、漢語拼音的教學,從實際出發,采用直觀教學,如:圖片、卡片!

2、采用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激發學生的興趣,扎扎實實地把拼音基礎打牢!

3、重視讀寫訓練,有效地提高學生寫拼音字母的能力!

4、根據學生特點,誘發啟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課時安排:

Aoe2課時

iuüyw3課時

bpmf3課時

dtnl3課時

輕輕地2課時

Gkh2課時

猜一猜2課時

jqx2課時

在一起2課時

Zcs2課時

過橋2課時

Zhchshr2課時

aieiui2課時

aoouiu2課時

ieüeer2課時

aneninunün4課時

登山2課時

Angengingong2課時

共計41課時

篇2:一年級漢語拼音教學方法

一年級漢語拼音教學方法

漢語拼音是幫助小學生識字和學習普通話的有效工具,但是由于它是比較抽象枯燥的符號,對剛入學的兒童來說掌握這一工具有一定的難度。如何針對初入學兒童的身心特點和新教材的優勢提高拼音教學的效率,讓兒童輕松愉快的學習拼音呢?

1、示范法。即教師作示范發音,讓學生觀察、掌握發音要領。如教學單韻母a、o、e、I、u、ü時,把六個單韻母一氣呵成,讓學生把教師的唇形變化看清學準,從而達到學會單韻母發音的目的。教學聲母、韻母、聲調、拼讀音節、直呼音節等,教師一般要在開始教學時作好示范。

2、演示法。即運用手勢、圖片、錄像、模具等,在教學時作必要的演示,以幫助學生掌握發音要領。如在指導學生讀zh、ch、sh、r時,可把手掌放平(掌心向上)表示舌面,手指向上屈起表示舌頭向上翹,提示學生掌握發音時舌的動作。又如教b與p、d與t、i與q等聲母時,可用紙片演示,用一張薄紙片放在嘴前,發音時,紙片明顯動的是送氣音,否則是不送氣音。

3、控制法。即指導學生練習發音時,讓學生設法使發音器官的某一部分受到限制,以使發音準確。如教學鼻音聲母n和邊音聲母l時,可讓學生用手捏住鼻子發這兩個音,結果n發不出音,松手后可發出,說明氣流要通過鼻腔才能發出n的讀音。而捏住鼻子仍能發l音,說明發l時氣流是從口腔兩邊出來的。

4、兒歌法。即把字母的形狀特點,聲母、韻母的發音要領,標調規律,音節拼讀規律等編成兒歌、順口溜等。如教讀聲母時可編成下面的順口溜:張口a,圓嘴o,微開嘴巴讀作e,左口d,右口b,一條棍子讀作l;單門n,雙門m,像把椅子讀作h;傘頭t,鉤鐮f,像挺機槍讀作k;……

篇3:一年級拼音教學反思

一年級拼音教學反思

一年級的拼音教學結束了。經過近兩個月的教學實踐與摸索,我對拼音教學作了如下反思:

拼音是小學教學的第一道難關,也是小學教學中較枯燥,乏味的內容之一。現在拼音教學已經結束,學生們從掌握簡單的a、o、e逐漸到難度較大的z、c、s;zh、ch、sh、r,一路這么風塵仆仆地走過來,作為老師還真有一種成就感。反思自己的拼音教學,我有以下一些收獲:

1、在聽故事、講故事中學習拼音。

比如在學習前鼻韻母an、en、in時,我就以書中的情境圖為材料引導學生編故事:在美麗的大森林里住這一只小猴子,名叫安安。小朋友們先一起和跟他打聲招呼,(就在這個環節中滲透an的讀音,練讀an)在讀準了an以后,老師再引導學生把故事編下去:有一天,安安的媽媽對他說:孩子你已經長大了,應該一個人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于是,小猴子出發了。他來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看到了一個小房子,安安想進門看看房子里有些什么那他要先做什么呢?在這引導學生說出摁門鈴,從而引出en的學習,安安走進小房子后看到了電視里在播放*圖片(再次引出an的學習)同時安安還聽到了音樂《我愛北京*》(最后引出in的學習),這樣整堂課在這個編故事的語言環境中,學生不知不覺地掌握了前鼻韻母an、en、in學生學得主動積極、興趣濃厚,同時既訓練了他們語言表達能力和聽話能力,又養成了良好的聽話、說話習慣。

2、兒歌串連

兒歌是一種將所學內容本身轉化為音樂智慧的最便捷、最直觀的形式,而這種形式對于愛說愛唱的一年級孩子來說,尤為喜歡。在拼音教學中,無論是教字母的發音,還是規范字母的形式,我都運用了大量的兒歌,有的是傳統的兒歌。例如。圓圓臉蛋羊角辮,張大嘴巴aaa;太陽出來紅彤彤,公雞一叫ooo;清清池塘一只鵝,水中倒影eee。有的是我為了教學需要,自編的兒歌。

3、游戲活動。

以多種形式的游戲和有趣的活動來組織漢語拼音的學習,如猜一猜(看口形猜韻母,根據音節猜圖畫等)、傳一傳(一個接一個把看到的音節傳下去)、變一變(用電線折成字母)、玩一玩(出卡片,一生出聲母一生出韻母,拼成音節讀出來,誰讀得快又準,誰就贏了,贏-制度大全整理-者可以刮對方鼻子)、小白鴿送信(信封上用音節寫著送信人名字,讀對了就能送對,給送對的一份禮物)、長頸鹿請客(叫出用音節標出的菜名)、考一考(拿卡片去考別人)等。通過趣味性強的游戲和活動,學生對字母的音、形掌握得更牢固,對音節的拼讀積極性更高,學得輕松,練得扎實。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我也碰到過一些難題和障礙,總結一下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1、有些是來自于拼音本身的,如形近的聲母、韻母較多,給學生的分辨帶來了困難。b和d、p和q,僅半圓的位置不同而發音不同,而半圓的位置與聲母的本音之間又毫無本質聯系。又如聲母的發音難以弄準。n和l、平舌音和翹舌音。

2、有些來自于方言環境的影響。在教學中有這么一個案例:我在教學生發n和l時,有些學生總也分不清。仔細分析發現并不全是學生口舌不靈,更有可能是來自于聽覺障礙。他們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他們所在環境里不甚標準的發音影響,造成他們腦海里先入為主的思想。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去思索去解決。

總之,在漢語拼音教學中,我相信只要創新地設計教學過程,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充分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寓教于樂,就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生動地獲取知識,不斷提高自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