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學拼音教學心得
快樂學拼音教學心得
拼音是學習漢字的基礎,是學生漫長的求學生涯的第一步。拼音教學的成敗直接影響甚至決定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學習。然而拼音教學的難度也是眾所周知的。拼音只是一些符號和規則,沒有實際意義。讓一些七歲左右的學生用幾十天的時間來死記這些抽象的符號、呆板的規則,你可以想象那是一件多么枯燥無味的事。從兒童的心理上看,一年級新生正處于從幼兒向兒童的時期過渡。處于這一時期的兒童理解能力差,記憶全靠死記硬背,他們擅長于記憶形象、具體的材料。另外,一年級新生的記憶效果與他們的情緒有著極大的關系,即在高興時記憶效果好,反之較差。依據一年級新生這樣的認知特點,我在拼音教學中重點開發教學的直觀性和趣味性,以達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營造活躍歡樂的課堂氣氛的目的。讓兒童在不拘一格的學習方式中積極愉快地度過小學學習的第一道難關──漢語拼音。下面就此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故事起步,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善于發現、激發學生的興趣,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幼兒園學習時學生很喜歡聽故事、講故事、學兒歌、背兒歌,興致很高。上拼音準備課時,我給孩子們講故事,孩子聽得入了迷,接下去告訴學生,學會了漢語拼音,我們就可以閱讀有趣的拼音讀物,能了解許多沒有看到過,也沒有聽到過的事情,甚至可以去編故事,寫故事。這樣一來,學生勁頭很大,有效地激發兒童學拼音的興趣。在教學中,將教學內容滲透在故事情節之中,可以激發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興趣。
二、學說結合
小學生的思維主要是形象思維,容易在直接的視覺刺激下引起注意。在教學中,色彩鮮艷的插圖,形象活潑的卡通人物,極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和關注。例如,第一課拼音“a、o、e”的整幅圖出現了優美的鄉村河畔晨景圖,畫面上大公雞在喔喔(o)啼,阿(a)姨帶著小朋友在河邊看鵝(e)在水中的倒影。從一開始學生就被吸引住了。我先讓學生自己看、說圖上的事物,在他們已有感受的基礎上,再引導他們認識單韻母a、o、e的音、形,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就進行了漢語拼音的學習。又如在教學g、k、h時,教材插圖中有兩只蝌蚪游到一條水草旁休息,組成了聲母k的樣子,我引導學生觀察這一畫面時,學生特別感興趣,很快就記住了“k”的樣子,并借助“蝌蚪”的讀音,又順利掌握了“k”的發音。在拼音教學中,教師切不可為教拼音而教拼音,應把拼音教學與語言學習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中學習拼音,拼音教學又促進學生語言的發展。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說是培養口頭表達能力,促進學生語言發展的主要途徑。教師要充分利用課文中色彩鮮艷、富有童趣的情景圖,引導學生認真看圖,大膽想象,用完整的盡可能生動的語言進行描述,在語言環境中學拼音。教學聲母“zh”時,我先出示掛圖,問:“圖上畫了誰,她在做什么?”學生說“圖上畫了丁丁的媽媽在織毛衣”時,我指導學生繼續觀察說話:“媽媽坐在哪里織毛衣”“媽媽織的毛衣怎么樣”“媽媽怎樣織毛衣”“穿上媽媽織的毛衣感覺怎樣”。我充分注意到教材中的人文主義色彩,不但引導學生在濃濃親情的體驗中學會了拼音,還訓練了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豐富了學生的語言。
三、巧記音形
怎樣記住拼音字母的音形呢?讓學生開動腦筋,展開想象,同桌討論編順口溜,記得準,記得牢。如“鯉魚跳躍ttt,拐杖倒放ttt,一枝鉛筆lll,像個1字lll”。教學聲母f時,我讓學生想辦法記住音形,學生在投影的啟示下,編出了這樣的順口溜“一尊佛像fff”、“傘柄朝上fff”、“像根拐杖fff”。這樣通過學生動腦、討論而編出的順口溜,不僅學生容易記憶,而且極大地培養了學生學習拼音的成就感。兒歌是兒童最喜歡的歌謠,唱起來瑯瑯上口,一個個搖頭晃腦,好不得意。如果你能把拼音字母或規則編成兒歌,讓學生去唱一唱,學生就興趣十足,如“小ü小ü有禮貌,見了j、q、x、y,趕快把帽摘”。“有
篇2:趣味教學之心得巧安排激情趣:漢語拼音教學之我見
趣味教學之心得巧安排、激情趣----漢語拼音教學之我見
當我第一次看到語文實驗教材時,就被他那色彩鮮明的插圖,淺顯易懂的內容,富有童趣的練習吸引住了。使我不由自主的喜歡上了這套教材。那么,在課堂上如何充分運用教材呢?在此僅以ZCS教學為例,談談我的做法。
一、創設情境,使學生在實踐中興趣盎然地學習
創設與學生生活關系密切、符合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情境進行教學,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有助于學生在活動中,在自主實踐中興趣盎然地學習。
逛超市,大家并不陌生,在逛超市的同時學習漢語拼音其樂融融。教學ZCS時,我就先帶大家一起來到了"我能行"超市。學生一聽,情緒頓時高漲,又聽老師介紹在超市里有很多水果和蔬菜,而且,買東西不花錢。再看到色彩明麗、形象逼真的卡片,學生已經控制不住要參與到活動中來的熱情。這時提出需要回答的問題學生都會動腦筋去完成,而且紛紛舉手,爭先恐后的搶著回答問題。整節課就這樣用逛超市,買東西,答問題的形式,有條不紊地完成教學內容。
二、抓住兒童學的特點,變換各種學習手段
低年級兒童活潑好動,自控能力差,注意力難以持久。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為此,教學中我變換了多種教學手段,激發他們對拼音產生濃厚的興趣,例如:識?quot;z、c、s"的字形,我是這樣做的,認讀z,三根小棒擺"z",寫"z";認讀"c",手勢表示"c",寫"c";認讀s,用線繩擺"s",寫"s"。認、讀、寫相結合,動手、動口、動腦,眼到、口到、心到,"三動"、"三到"相結合效果甚佳。
三、隨時洞察學生的學情,調整教學方法
入學前,學生對漢語拼音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再讓他們跟著老師從頭學起,課堂上就會顯得枯燥乏味,失去了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失去了活躍的課堂氣氛。在教學中,我注意到了這一點,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方法,學生在買蔬菜答問題時,我直接出示z讓他們讀,讀的正確不僅可以得到蔬菜卡片,還可以當小老師教大家讀。這樣一來,學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解決了遇到的問題,建立了自信,同時大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四、適時激勵,調動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
教師的一句貼心話,一句贊美的語言,一個誠懇的眼神,都會帶給學生莫大的幫助與支持。由于學生的個別差異,有的孩子基礎差,有的孩子膽子小,我會對他說:"試試吧!你能行,我給你勇氣,來握握手!"有的孩子不能認真聽別人回答問題,我走到他們身邊說:"有禮貌的孩子一定會專心聽別人講話的,對嗎?"即使在律動時也不忘記對他們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
五、根據學情,創造性的使用教材
在教材中安排了ZCS分別與e、u四聲的拼讀,運用時我只選用了學生易于接受的音節進行拼讀練習。而不是一味的讓學生挨個拼讀。
對于這套教材還在不斷的摸索探討中,但我們會腳踏實地的完成教學任務,扎實走好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