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作文教學計劃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作文教學計劃

2024-08-02 閱讀 5109

一、學生基礎情況:

本班大多數(shù)學生有一定的習作能力,掌握了寫作文的方法,能寫三百字左右的文章。從整體來說,動筆前有不錯的構(gòu)思,作文也有一定的創(chuàng)意。行文中,具體生動的篇章屢屢出現(xiàn),體現(xiàn)了個性的張揚。幾個同學有了較強的表達能力,作文思路清晰,語言生動活潑。大部分同學能用通順的句子把自己的意思表達清楚,有一定的條理。但還有不少的同學,作文基本功很差。他們不會觀察,日記只有三言兩語,而且句子往往有很多語病,條理不清,無法讓人讀懂。寫作文對他們來說是一件頭疼的事,他們既不知道寫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寫。

這學期,我將積極尋找有效的方法措施,力求全班孩子的習作上一個臺階,努力拓展孩子的思維空間,使學生的習作求真、求實、求新。

二、總體目標:

本冊“習作”共安排了8課次。這8次習作,有4次與口語交際和并安排。結(jié)合課文的學習,安排了4次小練筆。其特點是:1,在習作的類型上,兼顧的寫實和寫想象。2,注意激發(fā)興趣,讓學生不拘形式地自由。3,重視習作以后的交流和展示。4,注意引導學生修改自己的習作。表達“以貼近學生生活,注重實踐、體驗“為宗旨,在內(nèi)容安排上富有兒童情趣,在呈現(xiàn)形式上力求靈活多樣,在操作練習上提供多各選擇,以利學生能夠輕松愉快地習作,并在習作的過程中不斷增強自信心和創(chuàng)新意識。

1、留心周圍的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

2、學習有順序、比較細致地觀察圖畫和事物,寫出文從字順的短文。

3、能修改有明顯錯誤的句子。從內(nèi)容、詞句、標點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學習使用常用的修改符號。

4、學習從內(nèi)容、詞句、標點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

5、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xiàn)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nèi)容。

6、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7、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受的詞句。、

三、提高習作水平措施:

1.堅持每天一段話(字數(shù)不限,自由表達,清楚即可,),每周兩作文(課堂作文和周記)的制度,格外重視習作交流點評。

2、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方法的教育,結(jié)合課文布置片段寫作。

3、與課外閱讀相結(jié)合,在閱讀中積累語言,在閱讀中尋找素材,在閱讀中習得方法。

4、鑒賞優(yōu)秀作文,誦讀、積累適當?shù)膬?yōu)作,學習寫作的方法

5、繼續(xù)實行作文量化評價制度,定期予以表揚。

6、強化面批,對寫作基礎差的學生給予高度的關(guān)注;鼓勵寫作好的學生繼續(xù)投稿,或參加各級作文競賽,以增強學生寫作的信心。

7、進一步提升學生自改習作、互改習作的意識,懂得好文章是改出來的。

篇2:勝德小學四年級作文教學工作總結(jié)

勝德小學四年級作文教學工作總結(jié)

光陰荏苒,白駒過隙,還沒等我晃過神來,一個學期馬上又要結(jié)束了。我不得不感嘆時光之匆匆!驀然回首本期的工作,有喜有憂、又笑有淚、有付出有收獲,有欣喜可也不免有一絲困惑,真可謂是感慨萬千!

作文歷來是小學語文教與學的重點,教師教得苦,學生學得苦,家中更為孩子的作文擔憂。目前,我們學生的生活比較單一,基本上每天都是“家--校”兩點一線的奔波,加上他們?nèi)匀皇苤皯嚱逃钡挠绊懀鳂I(yè)負擔過重,對于自然事物、社會生活觀察了解不夠,課外書籍閱讀不多,作文缺乏素材,寫作時無話可說。而教師的作文教學仍在沿襲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跟不上現(xiàn)實的步伐,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為考試而教,忽視了作文教學;有的對課程標準研不夠,對教法掌握不力,對學生指導不得法;有的對學生要求過高,缺乏循序漸進的訓練,致使學生對作文望而生畏......在師生雙方的影響下,作文成為學生最頭疼的事情,不少學生常常敷衍了事,甚至干脆不寫作文,嚴重影響了語文成績。這是同當前大力倡導的素質(zhì)特別是語文素質(zhì)的提高相違背的。為扭轉(zhuǎn)這一局面,本文從六個方面論述了優(yōu)化作文教學、提高作文教學質(zhì)量和效率,提高語文能力和水平的有效途徑。

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難點,是長久以來困撓著師生的一道難題--學生苦于無話可寫,寫不好作文;教師苦于教不好作文,或不知道該如何教作文。這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一種比較普遍的現(xiàn)象。在從事了多年語文教師這個職業(yè)后,對于作文教學,腦海里一直存在著許多困惑,學生寫作水平也不甚理想。

困惑一:學生厭煩寫作的情緒嚴重

每次一上作文課,就會看到有許多學生皺著眉頭,對于老師布置的作文毫無興趣,一節(jié)課下來只寫了寥寥幾筆,拖到最后草草上交,應付老師。學生并非出于自愿,似乎都是老師“逼”出來的。比如學校經(jīng)常開展一些課外活動,老師們在開之前就要求孩子們認真觀察,為寫作文做準備。這就大大降低了學生對活動的興趣,也影響了寫作的興趣。

困惑二:多數(shù)學生生活中缺乏觀察,寫作素材少

我們經(jīng)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作文課上,老師布置了寫作要求,很多同學遲遲不肯動筆,問其原因,答曰:“不知道寫什么!”其實作文題目中都有明確的要求,學生卻感覺無內(nèi)容可寫,更有甚者天馬行空,胡說八道,亂寫一通。

困惑三:作文內(nèi)容空洞,題材陳舊

批改學生的作文,深感現(xiàn)在的孩子“言之無物”、“小題大做”、“無病亂呻吟”現(xiàn)象非常普遍。并且文章單薄,語言缺少美感;例如一個學生在《美麗的公雞》作文中寫道“公雞非常的可愛。它身上毛的顏色很多,很亮。它的眼睛黑黑的,我輕輕一碰,它的眼珠會動。”作文時,盡管學生抓住公雞身上比較有代表性的特征來寫,但是,描寫時,沒有一些優(yōu)美的詞語或修辭進行描寫,使原本富有生命力的“活雞”,淪落為呆頭呆腦的“死雞”,自然,這樣的公雞也就談不上可愛。如此的描寫既沒有生活美,也缺乏語言美,導致了作文的了無情趣。學生作文內(nèi)容上千篇一律,對于“題材新穎”的要求差之甚遠。比如有一次布置寫“媽媽的愛”這個主題的作文,多數(shù)學生寫的都是“生病時媽媽背著我去醫(yī)院,晚上又在我身邊無微不至的照顧我,我醒來了媽媽卻累的倒下了。”......像是從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

除此之外,學生作文語言貧乏,且組織語言的能力較差;假話、空話多,沒有真情實感;缺乏想象力等等諸多問題讓老師們在對待作文教學上倍感棘手。盡管如此,作文教學依然是語文學科的重點,還要我們認真研究學習,尋找作文教學的新出路。

優(yōu)化作文教法的有效途徑:

一、創(chuàng)設情境,開展活動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

上述例子可以說明一點--“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興趣的指導下進行寫作訓練會事半功倍,而培養(yǎng)學生寫作的興趣、讓學生有樂于表達的愿望與沖動是作文教學的突破口,是使學生寫好作文的第一步,也是至關(guān)重要的一步。有句俗話說得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作文的“米”就是素材。學生習作中最大的困惑就是習作沒有素材。素材哪兒來?人們常說,生活是創(chuàng)造的源泉,是靈感的源泉,也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可見,要想獲取寫作素材,應當從生活角度考慮,從學生的年齡特征出發(fā),根據(jù)學生的愛好,精心設計一些既具趣味性又有知識性的活動,并做到:在活動進行之前提示觀察要點、提出寫作要求;在活動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并認真記錄所見、所聞、所感;指導學生積極總結(jié)、歸納,并立即寫下作文。這樣同學們寫出來的文章就比較真實,思路清晰。總之,在活動中進行作文教學,學生作文有內(nèi)容可寫,不用胡編亂造。讓每次活動都在歡聲笑語中度過,讓每篇習作都在輕松愉快中完成。這樣作文課會變得快樂起來,對學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以至他們不再厭煩作文課。

二、培養(yǎng)閱讀興趣,做好讀書筆記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讓學生大量閱讀課外讀物,并學會摘錄書中的優(yōu)美詞句及精彩片段,并思考品味。鼓勵學生嘗試在自己的習作中運用到這些好詞好句。長此以往,學生的寫作語言就會變的豐富精練,準確而傳神起來。

但只局限于課本內(nèi)容的閱讀,就會禁錮學生的思維和視野。為了豐富學生知識,積累寫作素材,開展課外閱讀,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是很有必要的。課外閱讀,我采用了兩種方式:一是充分利用學校圖書室和班內(nèi)圖書角,統(tǒng)一時間進行閱讀;二是讓學生互相傳閱自己手中的課外讀物,擴大閱讀量。同時,我還培養(yǎng)了學生在閱讀中作讀書筆記的習慣,在閱讀中遇到優(yōu)美的詞句、好的片斷、文章就摘抄下來,并每周整理,分類存放。并教育學生這些積累存放的材料要經(jīng)常翻閱,優(yōu)美的詞匯、語句最好背會。這樣,大量的閱讀滋養(yǎng)了學生的心靈,豐富了他們的語言,使寫作素材豐富靈活起來,解決了學生沒啥寫和不會寫的難題,大大提高了作文水平。

三、注重培養(yǎng)觀察能力,寫好觀察日記。

學生作文時往往有主觀臆斷、閉門造車的現(xiàn)象,這都是平時不注意觀察,心里沒有材料造的。這也是學生的一個通病。為了治好這個“病”,我首先讓學生明白作文就是“寫話”,也就是把自己想要說的話用文字記錄下來,糾正了作文就是編故事的錯誤認識。在平時,我注重讓學生寫觀察日記,把隨時隨地看到的人、事和物記錄下來,并有選擇地取舍,記錄在自己的觀察卡上,這樣日積月累,素材就會日漸增多,寫作時也就“有話”可說了。同時,日記,還融洽了師生的情感,教師隨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我教育學生,觀察時可以觀察景物,也可觀察社會生活。大自然中的許多事物都是美好的,花鳥魚蟲,山水日月,只要你對它們充滿感情,就能發(fā)現(xiàn)它們的美之所在。家庭、社會、學校中的許多人和事,只要仔細觀察,就都能發(fā)現(xiàn)寫作的素材。這樣就避免了“無米之炊”。同時在學生的觀察過程中,既陶冶了他們的情操,增強了辨別真、善、美的能力,又在生活中經(jīng)受了鍛煉。更重要的是,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不僅自己的所作所為能寫出來,而且別人的言談舉止和心理狀態(tài)也能用語言文字表達的來,極快地提高了寫作水平。

四、幫助學生克服畏懼情緒,寫作表達真情實感

在習作教學中,靈活運用教材,創(chuàng)造條件,使學生始終能在一個輕松活潑的環(huán)境中學習作文其次在指導學生習作時,積極激發(fā)學生對生活的熱愛,調(diào)動學生觀察、思考和練筆的積極性,幫助學生克服畏懼情緒,打開思路,不拘于形式而自由表達。引導學生寫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說真話實話不說空話、假話,表達真情實感。另外在指導學生習作時,鼓勵學生大膽展開想象和聯(lián)想,甚至是幻想,使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五、重視作文的評與改

目前,在作文評改方面,大多數(shù)教師還習慣于機械照搬教學大綱,以單一要求衡量學生作文,評改時泛泛而論,蜻蜓點水,面面俱到卻不得要領,已影響到學生對作文的興趣和寫作習慣的養(yǎng)成。筆者認為,評改作文應該注重啟發(fā),精改細批又有所例重。新的教學思路正日益重視“改”這一環(huán)節(jié),評改、自改、互改相結(jié)合,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自改能力。

要了解每個學生的思想狀況,作文基礎,從其文章實際出發(fā),肯定長外,解決問題,要注意抓住主要矛盾,慎重地提出批評,每次評改都要使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認識到自己的缺點,按照評語要求寫下一篇文章。講評時要注意同學生交流,不搞“一言堂”,允許學生提出疑問,發(fā)表不同見解,啟發(fā)學生獨立思考,充分認識自己作文的失誤。

在評改過程中要注意強化“改”的組織管理,組織評改,將全班分為若干個組,內(nèi)部互評互改,建立各組的作文檔案,及時總結(jié)提高,收到了良好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不少教師的作文批語有程式化,概念化之嫌,動不動就是“中心明確,語言通順”,缺乏特色,顯得空洞無味。事實上,作文批語是很值得研究的,能否寫好批語,直接關(guān)系到學生寫作欲和寫作水平能否有效地提高。要寫好批語,總結(jié)起來應把握住一點,盡量摒棄空泛的說教,把自己的想法,用生動、具體、形象的語言表達出來,要不拘一格,寫出特色。我覺得在批閱學生作文時不妨運用運用詩歌,散文的筆調(diào),指導對學生作文的肯定與批語之意融入其中,倡導寫文章要發(fā)自內(nèi)心的文風,獲取學生的尊重與信任,從而吸引學生的作文興趣。

總之,本學期作文教學中通過種種習作訓練和長期不懈的努力,學生的作文興趣有了顯著的提高,作文能力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離大語文教育觀所提出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學生的習作水平的不平衡發(fā)展,字、詞、句的基本功訓練還不夠扎實,這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這也是今后作文教學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