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關注課堂中真問題數學教學心得
這兩天,有幸觀摩學習了優秀老師執教的數學課。老師們的教學設計或新穎,或深入具體,讓我受益很多。
其中一節《確定位置》的數學課上,教材安排是通過設置孩子在教室中座位序列的情境,由孩子坐在第幾排、第幾列而引出用數對確定位置,結合生活實際來理解數對。
而授課老師并未依照教材設計,是從孩子的思維起點出發,孩子們已然理解一條水平的射線標上刻度后,上面的一個點便可以用一個數字來表示。接下來,老師引導學生思考是否平面內任意的一個點都可以用一個數字來表示。
孩子們答案并不相同,經過師生、生生互動,逐步發現這條射線上方的點用一個數字表述起來并不方便,并無法確定這條水平的數據線之外的點的準確位置。
孩子們繼續思索,疑惑,發問,并有學生大膽陳述了自己的觀點:可以用尺子量出每一個點到這條水平的數據線的距離,來幫助確定平面內所有點的位置,但操作起來并不簡便。有孩子建議再畫一條豎直的標著刻度的數據線,最終,在老師的啟迪下,同學們的發問、互動中,確定了數軸的雛形。
從孩子們已知的知識出發,提出要解決的問題,而在探索的過程中,孩子們逐步思考解決辦法,由對他人的想法提出疑問,發現問題,解決、完善,最后引出新知,在腦海中自然地生成了一個完整而又深刻的知識體系。
在這個探索的過程中,孩子們提出的問題是孩子們真正思維上的迷惑點,是課堂上真實的問題,應被我們重視,作為老師在備課時不能只滿足于和教材知識相關的問題,還要關注到孩子思考、學習中會生成哪些問題,幫助孩子充分理解“為什么”。
就像一位評課老師談到的:數學不能只囿于生活,還要有數學的高度。而這些正是我需要深入學習的。
一位老師分享了這樣的一個故事:在一次數學課結束后,一個孩子高興地蹦了起來,他問孩子為什么這么高興,孩子說:“這節課解決的都是我自己提出來的問題。”關注到孩子們認知過程中的問題,鼓勵其主動發現問題,才能從根本上激發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不僅使數學與生活緊密相連,還要與孩子的思維特點相聯系,與孩子一起,在沖突矛盾中探索,不斷發現問題,積極動腦,解決問題,讓數學思維走進孩子的內心深處。
篇2:小學數學骨干教師教學心得以學促教智慧教學
在河南教師成長學院,很榮幸的聽了數學特級教師賁友林老師執教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下面我們一起分享賁老師如何在課堂中進行“以學為中心”教學。
教學環節梗概:
1.導入新課
賁老師采用談話的方式在黑板上板書課題。
2.分享新知
隨后,他引導學生同桌交流研究單中的第一個問題:怎樣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如何用字母表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面積計算公式?并在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全班匯報,并板書在黑板上。
接著,交流研究單中的第二個問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并讓學生邊講邊在黑板上展示。
在展示交流后,賁教師在本節課教學中的本質,采用如下環節,一步步引導學生感受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過程,引導學生在不斷的思考中理解平行四邊形的推導過程,感悟轉化思想。
賁老師拿出一張帶方格的平行四邊形,請一位學生來前面操作轉化過程。接著,追問:通過剛才的畫圖和操作,找到相同點,并總結出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的方法:剪
篇3:教學心得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有效性必要性
分析近年來的小學數學考試,不管是我校乃至整個數學考試試卷,在考察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方面的題目時,學生們普遍失分率過高。根據這一情況,聯想到以前模糊的、混亂的、解題方法一成不變的教學現狀,再看看目前學生們的學習以及解題能力,學生們重視結果,卻又對解題的思維過程掉以輕心,有時會對數學解題過程帶有猜測的情況出現。
這不得不令我們教育工作者進行反思,在教學過程中,及時查漏補缺,更新教學觀念,使學生具有獨立思考能力,注重學生通過觀察、想象、思考,對解題能力的訓練與提升,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進而激活每一位學生腦海中蠢蠢欲動的活躍的分析與解決問題的思考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有效性是以后的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