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三年級數學培養有后勁學生教學隨筆

三年級數學培養有后勁學生教學隨筆

2024-08-02 閱讀 8346

第二單元學完,便進行了一次小測試,以檢驗孩子們對剛剛學習過得知識的掌握情況。

這張卷子出的有點特殊,前面的題目都沒有問題,都是第二單元剛剛學習過的知識,大部分孩子都沒有問題,可是偏偏最后一道大題的解決問題跟第二單元的知識是毫無關系的,都是三年級學習過的內容。

第一單元學習《認識更大的數》,都是萬以上的大數的認識,第二單元學習《線與角》,是平面幾何范疇內的知識,卷子上的最后一道題,偏偏與開學以來所學的知識都沒有關系。

題目是這樣的:

果園里有桃樹249棵,比梨樹多72棵,比蘋果樹少46棵。

(1)果園里梨樹和桃樹一共多少棵?

(2)根據上面的信息想一想:算式“249+46+249”,能解決什么問題?請寫在下面。

(3)請你再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并嘗試解答。

就是這樣一道看似不算難的大題,卻難倒了不少學生。要不是親眼所見,我真的不敢相信,一個在我眼里學習不算差的孩子,居然在距離測試結束還有半小時的時間里,去思考第(2)小題,愣是沒想出來怎樣去做。是的,他真的不會做,測試結束后,孩子很誠實地把那道題空在那里,我只是給他一個稍稍地提示,他便會做了,當然那時候我沒有讓他再寫上去。

這是讓我有些吃驚的,盡管我沒有講過這樣的題型,可是在孩子們上三年級的時候,類似的題型他們都是做過的,可是,為什么到了四年級,他們就不會了呢?難道非要老師在考試前復習過類似的題型,他們才會做嗎?

我得承認,我沒有能力去預測將來的期末考試中所有的考試題型,那些區教研室認真出的題目,也不可能是平時我們都能練習到的題目。難道孩子們沒有在考試前見過的題型,就應該不會嗎?想想那樣子的話,該是多么可怕?學生會的,只是老師講過的。

問題出在哪?我在想,出在孩子們不會獨立思考上,如果稍微有些會獨立思考,會自己去思考問題,這樣的數學問題就不難解決,怕就怕學生太依賴老師,老師講什么,學生學什么,填鴨式教學,教出來的孩子沒有后勁。會獨立思考,才擁有了學習能力。

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了,下一步就是好好去培養孩子們的獨立思考能力了。怎樣培養呢?

課堂是最主要的陣地,始終讓自己作為孩子們學習的引導者,一路領著他們思考,領著他們前進,遇到麻煩,我會提示,但絕不會輕易給出他們答案,一切想要的結果都要他們自己去思考,去解決,去朝更好的方向挺進。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孩子們在學習上遇到的困難越多,就越應該更多的閱讀,因為閱讀能幫助孩子思考。那就在課外時間讓孩子們多多閱讀一些拓展思維的書目。

課外閱讀,課內引導,相信孩子們會慢慢上道的,會慢慢學會獨立思考的。

教育的事情,急不得,那就慢慢來,邊教邊反思,邊反思邊前行。

培養有后勁的學生,就是培養孩子們的學習能力,而學習能力中最重要的便是學會獨立思考。

篇2:小學語文教學隨筆動手操作調動課堂氣氛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兒童多動手操作會促進智力的發展。從腦的結構看,人的大腦皮層的各種感覺和運動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積很大,所以手的運動能使大腦的很大區域得到訓練。

動手操作的過程,調動了學生的感官參與,手腦結合。學生的思維離不開動作,動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發展的起點,激發了學生對操作活動的興趣。動手操作建立學生的表象思維,是學生的直觀學習,把書本內容生動化,讓語文學習更加形象,課堂學習氣氛不再是講和聽的形式。比如,學生在課外進行剪報活動,把用到的知識、語句剪下來,增加了記憶,將學習變成了一種布滿情趣的活動課。

篇3:小學老師教學隨筆又到一年期末復習時

每逢期末考試復習階段,學生和家長都會倍加緊張和忙碌,但是很多孩子的飲食不規律,甚至生物鐘都被打亂,這是導致上課復習時間沒有精神,大大降低了復習的效率。

第一,注意飲食。復習期間,吃飯應定時定量,不要吃過多的刺激性較強的食物。要堅持吃早餐,不要空著肚子到校。

第二,保障睡眠。學生要有足夠的睡眠,才能保證考試的正常發揮。有許多考生在復習期間,總是睡不著覺,認為期末考試就是世界末日來臨。而真正面對考試時,有的學生腦子變得昏昏沉沉,更甚者還看錯題。因此,考生在臨睡前不要打破原有的作息習慣,要保證睡眠質量。

第三,保持愉快心情。考生在期末復習時,要學會自我調節和放松,保持身心愉快。不要把期末考試看得太嚴重,它只是大大小小考試中的一次,沒必要過于擔心。在考試時不要受前一科考試成績的影響,考完一科后,應把注意力集中在下一科的考試上。

需要注意的是:今年的復習時間特別長,如果學生有感冒癥狀,應按說明及時服用常用感冒藥,以防發展成流感,影響復習效果。家長要選擇不會在白天引起瞌睡的感冒藥。此外,家長要督促學生多吃橙子、蘋果等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要多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