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語文補缺補差計劃
本學期的輔導暫差生工作,從提高差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質量出發,主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學生情況分析
從整體情況來看,本年級的差生所處的環境,大體是家庭背景較優越,而父母為了自己的事業和生意,無暇顧及子女的學習,造成學生學習成績落后的直接原因。
其次是多數差生學習興趣很低,對學習抱著無所謂的態度,不認真聽講、上課愛玩小動作、作業馬虎甚至是不完成。這種不愛學習的態度也是差生的一個特點。
還有少數學生是屬于那種智力較弱的類型,是先天因素造成的學習成績差。
二、輔導方法
針對不同的差生,就應該采取不同的輔導方法:
首先,對大多數家庭中條件優越,而家長沒有時間管的差生來講,我們是對起家長進行訪問,使他們明白,不管自己的時間有多么緊張,都應該關心子女的學習,督促他們學好知識,從長遠的眼光看,學好知識才是獲取的財富最佳選擇。
其次,是著重輔導差生,把沒有學懂的知識弄懂,沒掌握的學習方法掌握好,幫助他們樹立好信心,找到感覺。
二是對儀缺乏學習興趣的學生來講,我們盡量多與他們接觸,了解他們喜歡什么,從他們感興趣的事物入手,一步一步的,循序漸進的培養他們的求知欲望,使他們對尋求答案有一種強烈的愿望,進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對于那些少數智力低下的學生,就應從實際出發,降低他們的要求,使他們對學習不感到吃力,學會最簡單、最基本的東西。
總而言之,對待差生應該一視同仁,不可輕視他們,要讓他們感覺到老師同樣關心他們,熱愛他們。
三、定輔導時間
每周二、四定時輔導,做好記錄。
篇2:蘇教版學年度五年級語文(下)教學計劃和補缺補差計劃
一、班級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24人。其中男生12人,女生12人。大部分學生已經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他們愛學習,有上進心。從上個學期期末測試結果來看,學生能較好地完成學習任務,合格率100%,66%的學生綜合測試達到優秀水平。學生具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和寫作能力和語文綜合運用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但是有個別學生基礎較差,缺乏學習熱情,家長又疏于督促,還需老師加強輔導。個別學生學習自覺性差,不能按時完成作業,還需要老師好好引導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主要由“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10)”“閱讀”“習作”和“練習”組成,全冊安排了7個單元,每單元安排課文3至5篇,共27篇。每單元安排“習作”1篇,共7篇。每單元安排“練習”1個,共7個。另外,本冊安排了“我讀書,我快樂”(閱讀《上下五千年》)“語文綜合性學習”(即“學和做”)各1個。
1.關于習慣
本冊教材安排了“自主修改作文”和“多種渠道學語文”兩個專題,旨在使學生初步了解修改習作的意義,學習修改習作的方法;樹立多渠道學語文的意識,懂得多渠道學語文的途徑,逐步養成自主修改習作、多方面積累、多渠道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我們要關注本次的習慣篇在內容、導向上的變化,即開始更多地關注學生的自能“寫”,自能“讀”,“寫”要善于反思,自我修改;“讀”要善于拓展,在廣闊的生活中時刻“閱讀”。人人皆可為我師,事事皆可導我知,這是對高年級學生提出的新的自我學習要求。在課文的習題中也常常會提出這樣的學習內容,如“克隆技術可以造福于人類,你還了解哪些?”均反映了這種導向。
2.關于課文
本冊教材安排課文27篇,按主題劃分為7個單元,分別為“春光無限”“科技之光”“有志竟成”“世界各地”“親情依依”“八一壯歌”“人與自然”。在結構形式和選文的難度上,都注意向高年級段轉變,如名家、名篇的課文比重明顯增大;文學常識(作家卡片、名著便覽)、課外閱讀、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欄目的開設,現代文明與古典文明的交相互輝映等,可謂文質兼美,富有意蘊。
每篇課文后面的作業題也更清晰體現了高年級特點。與五年級上冊課文比較,我們可以窺其端倪。五上第6課,習題4:說說哪一部分給你留下的印象深,為什么?第7課習題4:在金蟬脫殼的過程中,你認為哪種情景最“奇特動人”?與同學們交流一下閱讀感受。這樣的習題具有以下三個特點:1.關注課文內容;2.關注課文某個片段;3.要求相對模糊,只是“交流感受”,并不要求具體細致。五下課文中的練習呢,第7課習題2:說說克隆這項技術“神奇”在哪里,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介紹克隆的。第13課習題3:這篇課文是從哪兩個方面具體介紹秦兵馬俑的。第15課習題4:默讀課文,說說課文是從哪幾方面具體敘述維也納是音樂之都的。習題的要求有變化:1.關注整篇課文;2.關注課文的邏輯、文路;3.要求清晰,需“具體”講述課文如何圍繞核心詞匯展開描寫的。這樣的習題提示我們,高年級學生的的閱讀水平應有新的高度,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應加以調整和引領。
再看第3課習題3:畫出課文中寫梅花的句子,說說作者為什么要寫梅花。第4題:學習第3自然段的寫法,寫一個你熟悉的處所,第22課習題4:默讀課文,說說第2和第4自然段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這樣寫有什么好處。第26課第3題:缺水給村里人帶來了“苦”,可作者卻具體生動地描述水給村里人帶來的“樂”,體會一下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這樣的練習明顯地帶我們告別了小學低中年級,指引我們:高年級的“讀”不能再滿足于對語句的簡單理解,應把重點從“讀”出發去結合“寫”,逐漸轉移到從“寫”出發去結合“讀”。這是高年級老師刻不容緩的教學使命。
為了繼續落實“課標”關于“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的要求,本冊教材推薦的是《上下五千年》,安排在“我讀書我快樂”的欄目,聯系課文第3單元教學,打通課內外,擴大閱讀的形式,利于激發動機,增加閱讀興趣。
3.關于習作
本冊課本仍將習作教材列為專門的課文,與閱讀是“各成體系,雙線并進”,共安排了7課。各課的訓練內容與要求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