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教后反思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教后反思

2024-08-01 閱讀 6483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教后反思

第三單元為說明文單元,我根據教材特點,結合學生實際,在教學本單元時,我首先引導學生學習單元導讀,并結合以前學習過的說明性文章,將說明分為以下幾類:

1、說明植物形態特征的;2、說明動物生活習性的;3、介紹產品的使用方法的;4、解釋自然現象的形成原因的;5、說明事物形態及特點的等幾個類型。并提出了學習說明文單元時要抓住課文要點,了解基本的說明方法,并加以運用的要求。

其次,再學習本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后,要求學生總結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將學習說明文的方法確定為:

1、初讀課文,歸類型。就是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看所學課文屬于說明文的哪一類;2、再讀課文,解決字詞。自己用所學方法識字和理解詞語。3、默讀課文,根據類型探究。也就是按說明文的類型,看課文說明了事物的哪幾個方面;4、抓重點詞句,搞清說明方法;5、自己感受,運用所學的說明方法。

然后,要求學生按照上述的學習方法,閱讀后面的說明文。但在閱讀《松鼠》這篇說明文時,學生們很難對上號,特別是要求學生找說明方法時,遇到了難題,這時我隨機又滲透了描寫、敘述、擬人等多種表達方法。從而讓學生獲得了新知。

最后是讓學生觀看一些產品的說明書。分清楚說明的是特點,還是作用,或者是其它方面。運用了哪些方法。并要求學生向同學們介紹一種事物,說說準備從哪幾個方面進行介紹。在介紹其中某一方面時,準備運用哪些方法。想好后,寫一篇說明性的文章。這是我教學這一單元時的基本做法,收到的效果還不錯。

篇2: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后反思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后反思

學生自識字以來一直都在閱讀,本組教材以“我愛閱讀”為專題,其目的一是引導學生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對書的深厚情感;二是要在閱讀中能夠結合學習和生活實際,學得一些讀書和習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明白閱讀的重要意義,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逐步養成閱讀的習慣,從而受益終生。

在教學本組課文時,我做到了統籌安排,加強了教材的整合和課內外學習的結合,努力把讀與悟、讀與寫、讀書與活動結合起來。一邊讓學生學習課文,一邊讓學生收集有關讀書的名人名言。同時開展了“讀書是否有益”的辯論會,激發了學生閱讀興趣。同時讓學生學習作者的讀書和寫作方法,特別是加強了對反復讀書的意義和方法的學習,學生深受感染。對習作中要寫真實的事,學生受益非淺。

在教學本組課文時,我還注重了這高年級識字教學的探討,在教學《竊讀》一文的第一課時,我將學生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做到了識字教學與其它各個教學環節有機結合。這一課時教學中,貫串課堂的始終是--讀,體現了新課標中提出的高年級要以閱讀為教學重點的要求,將識字教學融入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了:在導入時教寫字,在讀書中識字,在具體語境中知意,抓重點指導寫生字,并展開了各種訓練,打破了目前高年級板塊式的識字教學模式。

這堂課“寓識于讀,識讀結合”,彰顯了識字的最基本的目的之一--閱讀,使識字和閱讀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不過,我思考過:這樣讀時停頓,并摻著講解,是否影響閱讀時情感的體驗。通過我的反復實踐,由于是初讀課文,好像沒有什么影響。還待各位行家予以指點。

篇3: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教后反思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教后反思

本組教材彌漫著“款款思鄉情,濃濃的戀鄉意”在教學本組課文時我做到了以下幾點:一是通過讓學生通過讀書來體會作者對家鄉的思戀、熱愛的思想感情;二是通過對比閱讀,使學生領悟到,思鄉的情是一樣的,思鄉的方式、寄托的對象卻是因人而異的,引發鄉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從而體會到作者的感情是通過一些具體的景物和事情表達出來的;三是通過讀書,引導學生品味語言,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

其次,在教學本組課文時,我還重點進行了略讀課文的教學研究,我認為教學是一個豐富多變、動態發展的過程,“預設”是“生成”的有效前提,“生成”使“預設”精彩高效。

在以上整個教學環節中,教師以學定教、順學而導,讓老師、學生、文本、作者、生活多向對話互動,使學生的自讀自悟有一個“質”的提升,“潤物細無聲”地把感悟語言、體會情感、指導學法、領悟學法等融于教學過程中,實現語文“人文性”與“工具性”的有機揉合。

四年級時,我注重教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和抓住重點語句理解內容,體會情感,并得到了有效的運用。本學期,我開始進行略讀課文教學模式的教學研究,我認為略讀課文的教學重在讓學生自讀自悟,老師要大膽放手,確實給出足夠的時間,保證每個學生都能真正從容地讀上幾遍課文,運用所學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

在全班交流環節,應營造寬松愉悅的交流氛圍,激勵學生樂于暢談自己的讀書所得,老師則要認真傾聽,及時捕捉"鮮活信息",或點撥指導、或引發討論、或歸納學法,使“生成”效果更佳。真正做到以讀為本,自讀自悟。

在本組略讀課文《小橋流水人家》的教學中我著重對學生學法的指導,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及方法運用可以說是得心應手,但在課文的閱讀時由于學生讀得不夠熟練。方法還不會用運,因而“生成”效果不佳。

沒達到預期的目標。不過,略讀課文的教學我將沿著“導入檢查--質疑梳理--探究合作--學習交流--作業拓展”的教學思路進行探究,望各位同行提出寶貴意見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