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英語上學期期中考試試卷分析與反思
高一英語**-**上學期期中考試試卷分析與反思
英語組易艷平
一、考試結果
本次考試中,13、14班的成績在預料之中。13班13人及格,最高分105.5;14班12人及格,最高分121.5。
二、試題分析
本次考試總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120分鐘,考試內容主要以新課標高中英語必修一為主,重點考查學生應該掌握的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旨在夯實學生的基礎,注重階段內知識的考查和消化。縱觀整份試卷,有一定難度和區分度,特別是完形填空和短文改錯,對高一學生來說,確實有一定的困難。但也有一些靈活運用的試題,可信度較高,區分度較明顯。
三、答題中存在的問題。
(1)聽力
失分主要原因有:單詞不熟悉,也就是詞匯量不夠,語速太快,造成聽不懂;聽不清;心態不穩,聽的過程很急、很煩;不太適應標準口音。
單詞拼寫,學生對單詞掌握不牢,不理解句子的語境,單詞形式不準確。
(2)語法填空
新題型,平時訓練量少,還不夠熟悉;語法知識點掌握不牢固,不注意詞性、成分、時態、非謂語、定語從句等知識點;粗心,比如有“than”的提示,卻沒有使用比較級;
(3)書面表達
1.受漢語思維的干擾,中英文結合的句子很多。2.書寫差。要求從現在起對書寫引起足夠的重視,并在平時采用描字帖等形式多加練習。3.缺少高級詞匯和句型。大部分同學的文章只是若干多簡單句的羅列,缺乏必要的過渡詞和高級句式,以至于使文章顯得失色。4.平時偷懶,沒有把模板背下來,導致考試時記不住。
(4)完形和閱讀
完形的文章大意看不懂,選項的單詞不懂,固定搭配沒有掌握,還出現漏涂答題卡的現象;有些同學自身基礎差,跟不上高中的難度。
(5)短文改錯
也是新題型,語法功底差,連錯誤都看不出來;平時做題少,課堂上聽老師講還懂,一到考試就蒙了;有些同學本來可以得五六分,但是格式錯了,結果沒有分,這是很深刻的教訓。
四、對下一階段英語教學工作的思考
1、夯實語言基礎知識
從學生在語法填空、完形填空部分的解答以及單詞拼寫、作文怎樣書寫可以看出,很多學生的詞匯和語法知識仍不夠扎實,還存在較多問題,因此,強調基礎知識的學習毫不為過。另外,在平時詞匯教學中,抓重點單詞,特別是動詞的教學,適當擴充該詞的其他相關用法,增補一些與課文有關的新詞或有用的詞匯。
2、切實培養閱讀能力
在平時教學中,應爭取讓學生多掌握一些英語文化背景知識,經適當加大他們的語言材料輸入量,擴大閱讀量和拓寬知識面,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同時引導學生逐步提高閱讀速度,培養學生分解和整合信息的技能,從而提高閱讀理解水平。
3、逐漸加強寫作教學
從具體情況來看,學生在考試過程中還存在著審題不細致,要點不齊全,表達不清楚,連接不自然,書寫不整潔。今后要逐漸加強寫作教學,從基本句型,常用單詞、詞組的用法入手,加強單句翻譯,并結合具體語境判斷使用適當的單詞、詞組和基本句型。背誦部分名篇時文。適當介紹常見體裁的寫作技巧,常見題材的相關句型句式,并且選用相關連接詞,使文章顯得語句恰當,結構清晰,連貫流暢。
4、注重學習方法指導
語言學習一定要花功夫,要養成良好的習慣,講究方法的運用,要戒除急功近利,好高騖遠。特別是高一起始階段,要積極引導學生逐漸對英語學科的興趣,增強他們學習英語的信心。當然,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方法,適合該學生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總之,老師和學生要一起努力,還要借助班上小組學習的力量,帶動全班同學積極、認真地區學好英語并取得進步。
篇2:期末教學質量檢測高二語文試卷分析報告
**-**年期末教學質量檢測高二語文試卷分析報告
一、試卷結構分析:
本次期末教學質量檢測高二語文試題出題形式依舊沿用高考出題模式,試卷結構如下:
1、現代文閱讀,滿分9分。題目為《顏色的階級性》。
2、古代詩文閱讀,滿分36分。其中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文言文閱讀,19分。選自《宋史列傳第一百八十六》,是一篇人物傳記,傳主為高定子。
第二部分:古代詩歌閱讀,11分。選自明代散文家歸有光的詩歌《山茶》,詩歌通俗易懂。第三部分:名篇名句默寫,6分。全部選自人教版語文必修五第二單元,分別出自王勃的《滕王閣序》、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和莊子的《逍遙游》。
3、選考題之一:文學類文本閱讀,19分。選自《百花園》,田洪波的小說《請叫我麥子》。選考題之二:實用類文本閱讀,19分。選自韓爽的《路遙平凡的世界不平凡》。
4、語言文字應用,6分。題型為選擇題,內容上主要考查成語的使用和判斷病句。
5、寫作,50分。是一則材料作文,所給材料緊扣社會生活,要求學生針對這一社會現象談談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二、作答情況分析:
1、現代文閱讀和語言文字應用題
現代文閱讀完成情況相對不錯,語言文字應用題出錯較多。試題難易適中,基礎與能力兼顧,沒有超出范圍的題。
改進措施:(1)加強基礎積累;(2)督促學生豐富成語積累;(3)加強技巧訓練;(4)加強文言知識積累。
2、文言文閱讀題
選擇題出錯較多,文言句式翻譯題空白試卷較多,翻譯時抓不住得分點,句意翻譯不準確。
試題難易程度適中。
改進措施:(1)引導學生積累常見的實詞、虛詞;(2)掌握文言文翻譯的技巧。
3、古代詩歌閱讀題
學生分點作答的意識不強,作答概括不全面。語文基礎不夠扎實,表現方法與修辭手法混淆。
改進措施:(1)加強語文基礎知識教學;(2)適當加強針對性的專題訓練。
4、名篇名句默寫
第一二小題多數能寫對,尤其第一小題得分率較高,但第三題失分率較高,能寫出來的不多。
改進措施:建議學生多讀多寫,老師應加強名篇的背誦檢查力度。
5、文學類文本閱讀
學生不能明確出題人的意圖,對題目的要求分析不透徹,答題不全面,而且多數同學不做分析。人物形象題,分析人物形象不全面,不注重細節,答題太簡略。
改進措施:必須認真、全面閱讀文本,準確寫出答案,答題環節應全面,內容應詳實。
6、實用類文本閱讀
學生不會分點作答,語言表達不流暢,閱讀理解能力較弱。試題難度適中。
改進措施:加大學生的閱讀量,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引導學生分點作答。
7、寫作
大部分學生能夠緊扣中心,多角度立意。談論了自己的見解,一部分學生的見解比較有個性。
多數同學能夠規范書寫,字數也能到達到要求。
作文材料緊扣社會熱點問題,有現實意義。引領學生關注社會生活。學生立意容易,觀點容易樹立起來。個別學生的作文觀點不明確,模棱兩可。
改進措施:(1)引領學生多關注國內外熱點問題;(2)指導學生設計作文結構,寫出滿意的考場作文;(3)引領學生多積累寫作素材,寫出更飽滿的文章。
篇3:教師教研材料進行試卷分析
資料試卷講評課是復習教學的主要課型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矯正學生在答題過程中暴露的問題,深化對知識的理解,提高以思維為核心的各種能力。講評課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試卷的講評,不論是哪一種科目,都應該告訴同學三個問題,首先是答案是什么,其次是為什么是這個答案,學生為什么會出錯。再次是如何解決錯誤。我們的教學中一般重視的是答案是什么,和為什么是這個答案,但是對學生出錯的原因沒有一個深入的研究,是智力因素還是非智力因素?這就導致了同樣的問題,學生會重復的出錯。那么如何上好試卷分析課呢?下面我針對在試題評講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談幾點個人的看法:
1、準確統計
一是統計每題得分率(對得分率較低的試題應認真分析錯誤原因)。二是統計每題出現的典型錯誤(若是無解題過程的選擇題,填空題,還要找學生了解錯誤的結果是怎么做出來的)。
事實表明,造成學生考試錯誤的主要原因有:心理,審題,書寫,語言表達,知識積累等因素。因此,根據試卷的內容,特點和考試結果,對試卷進行歸類分析是必要的。
3、制定教案
在前兩點的基礎上制訂教學方案:確定講評要達到的目的;還要確定哪些題略講,哪些題重點評講;用什么方法講,講到什么程度;確定學生出錯關鍵及思維障礙所在,怎樣才能在今后不出或少出錯,措施如何。
4、講評
(1)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講評
講評課教師切忌包辦代替,而要引導學生共同分析試卷,共同總結學習經驗,有的時候,比較典型的題目,可以請解答的比較出色的同學講一講是如何正確思維的,為其他同學進行思維示范,還有的時候,可以就學生做題中出現的典型錯誤,請出現這種錯誤的同學談談他當時是怎么思考的(請解題有錯誤的同學,老師一定要對其給予充分尊重);了解同學出現錯誤的原因,其他同學聽了有利于糾正自己思維上的誤差,老師聽了有利于增強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針對性。試卷發還學生后應留給一定時間讓學生自查自改,進而引導學生學會自我剖析、自我評價、自我改進學習方法、自我明確努力方向。要通過講評課講出積極性、評出積極性。特別不要挖苦諷刺考得不好的學生,不要對這些學生指桑罵槐,而是要幫助他們認真分析原因,幫助他們彌補缺漏、樹立信心,使下次考得更好些。
(2)要重視激勵
當學生接到試卷后(尤其是大型的模擬考試后)心情十分復雜,多數學生都有后悔,懊惱的表現。如果,此時只是一味地責怪學生“這些內容老師平時再三強調過,為什么還錯?”就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對講評感到厭倦,進而對語文課望而生畏,甚至產生對立情緒。
一堂好的講評課,首先應該是發現學生已經掌握了什么,充分肯定成績,鼓勵和表揚學生的進步(落實到具體的學生,具體的題)。要注意因人而異。從解題思路,書寫格式等方面細心尋找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試卷上的“閃光點”,使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增強信心,產生經過努力能取得更好成績的愿望。
(3)要借題發揮
在講解時,可以展現對某題的各種解法,著重分析各種解法的思路,讓學生分析比較各種解法的優缺點,從中尋找出最佳的方法和一般的規律。
(4)要追根尋源
“錯在哪兒了?”講評課中要引導學生搞清自己出錯的原因,是基礎不扎實還是審題不不細心?是解題表述不規范還是隱含條件的意義不清?是思想不重視還是心理緊張過度?要找準病根以對癥下藥,以求收到實效。
(5)課后個別輔導。
多數情況下,課堂上師生主要是對學生解題中存在的共性的問題進行研究,個別學生在解題中的特殊問題,在課堂上往往無法得到關注。這就需要課后老師與學生個別交換意見,進行個別輔導。當然要有效進行這樣的個別輔導,首先取決于老師在批改試卷和對試卷統計分析時是否注意對學生解題中存在的個別問題進行了記錄。其次,要求老師能夠與學生真誠平等對話而不是訓斥,才能理解到學生出現錯誤的原因,從而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幫助。再次,在個別輔導時,不僅要幫助學生分析存在的問題,更不要忘了對學生的欣賞,要幫助學生充分認識自己在解題中的成功之處,增強學生對學習的信心。
(6)分析試卷時不要回避老師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次考試,不僅能檢測出學生學習的成績,還能檢測出老師教學的得失(當然學生學習水平和老師教學水平不能完全由某一次考試檢測出來)。老師在分析試卷的時候,除了幫助學生糾正錯誤,也可以給學生分析試卷中那些由于自己教學方面存在問題而導致學生出錯的題目,老師發現自己在教學上還需要做哪些改進。這樣做不僅有利于提高老師的教學水平,也有利于形成老師與學生在思想上的共鳴,從而真誠地贏得學生對老師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