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教育》讀書方案
《愛的教育》讀書方案
讀本的內容
《愛的教育》是一個意大利四年級小學生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全書共一百篇文章,主要由三部分構成:主人公的日記;他的父母在他日記本上寫的勸戒啟發性的文章;以及十則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小故事。
《愛的教育》這本風行全球、膾炙人口的著作,由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耗時近十年完成。無論哪一章,哪一節,都把“愛”表現得精髓深入,淋漓盡致,大至國家、社會、民族的大我之愛,小至父母、師長、朋友間的小我之愛,處處扣人心弦,感人肺腑,使得世界各國都公認為最富愛心及教育性的讀物。《雪球》《溫伯爾托國王》《小泥瓦匠》等幾則日記就是此書中的故事,同學們肯定很感興趣。《愛的教育》是每個家庭必備的良書,是為人父母者,為人師長者,為人子女者在一生中務必一讀的經典,曾經陪伴過無數人成長,更感動過億萬人的心,讓每個讀者都意外看見了自己不為人知的智慧深度和感性本質,真是所有熱愛這個世界的朋友的心靈經典。
我們采用的是陜西出版社的注音版,由馬彥軍改寫,共29篇日記,5個《每月故事》。具體內容:
1.《開學第一天》、《我們的老師》:老師總是愛學生的。
《不幸》:[洛貝諦]受傷后還想著書包的孩子。
《高尚的心靈》:[卡倫]替同學受過。
《愛心》捐贈丟了錢的小學徒。
《那利的保護人》:[卡倫]保護那利不受弗蘭諦的欺負。
《班長》[德洛西]學習好,在學習上幫助別人。
《瓦諦尼》貪慕虛榮后認識到錯誤。
《小商人格魯菲》是小商人但不吝嗇。
《校長和戰士》擁護軍人。
《惡徒弗蘭諦》[弗蘭諦]欺負同學、擾亂課堂秩序、報復老師、頑固不化,被送進少年教養所。
《獎章》[波來可西]刻苦學習、孝心。
《決心》[我]決心好好學習。
《玩具火車》[我]把自己的玩具送給喜歡他的波來可西,家長熱情對待孩子的同學。
《囚犯的禮物》[爸爸的朋友]尊重可以改變人。
《生病的老師》[老師]同學探望老師。
《家長》[家長]校門口接送的家長是友人,關心每一個孩子。
《病中的小石匠》[卡倫]探望、陪伴病中的同學。
《春天》[老師、小石匠……]一切都美好。
《好強心》[那利]不顧母親的說情,體育課爬竿。
《父親的老師》[父親]探望父親的老師并請吃飯。
《病愈》[我]體會到同學和親人的愛。
《卡倫的不幸》[我和母親]陪伴、勸慰失去母親的卡倫。
《我的姐姐》[姐姐]以為家庭出現經濟困難,主動要求作出犧牲。
《炎夏》[同學]在炎熱下刻苦學習。
《感謝》[我]感謝老師、同學和父母。
《考試》
《分離》[我]與同學個別告別。
29.《告別》[老師、同學]學期結束,師生告別。
每月故事《少年偵察兵》冒死偵察敵情
每月故事《小抄寫匠裘里亞》:體諒父母,分擔家庭的經濟負擔。
每月故事《少年鼓手》:冒著槍林彈雨送信但不辱使命,截肢但仍感自豪。
每月故事《萬里尋母》[馬爾克]孩子的愛救活了母親。
30.每月故事《難船》[馬里奧]把上救生艇的機會讓給別人。
讀書目標:
1.通讀全書;知道讀物中“我”的名字;知道卡倫、德洛西、波來可西、洛貝諦、馬爾克、瓦諦尼和“爸爸”、“姐姐”這些人物的一、二個故事;能講述其中的兩個故事;了解卡倫、波來可西、馬爾克、瓦諦尼、“爸爸”這些人物的特點。
2.邊讀邊批注(劃出不理解的地方,理解后加上);給其中的五個故事寫讀后感想。
3.有給同學、父母講故事的兩次經歷。
4.了解“日記”,學會并完成5篇日記。
5.學會根據書號借閱圖書;通過網絡查閱有關資料。
6.有與父母一起讀書的經歷(請父母督促,或讀給父母聽)。
具體安排及要求
一.推薦階段(2周)
活動一推薦[圖書室、電視廣播、大隊部]
目的:1、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喜歡讀這本書。
2、講授借閱圖書的方法。
安排:
1、廣播室播放根據著作或其中章節制作成的碟片、電影或其它視覺傳媒。
2、圖書室通過告示欄、校園電視等方式介紹、推薦此書(內容簡介紹、書號、讀者的評價等)。
3、圖書室和大隊部(或年級組)以組織學生講故事、朗讀、表演的形式通過電視、廣播、班級巡回等途徑介紹此書。
二.通讀階段(4周)
活動一指導通讀[教導處大隊部備課組任課老師圖書室電子閱覽]
目的:
1.讀《愛的教育》這本書,讓學生認識書中的人物,知道他們的故事。
2.學會通過瀏覽、略讀、批注、查閱等形式閱讀。
3.了解此書的日記體習作知識。
要求(學生):
1、用四星期讀完此書。可以做一些批注(提出問題,劃出有感想的地方)。
2、記住其中的8個人物,并了解他們的特點并知道他們的一兩個故事。
3、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人物,說出喜歡的理由,能講述他的一兩個故事。
4、細讀兩個感興趣的故事,準備講給大家聽。可以邀請伙伴演一演書中精彩片段。
5可以查閱資料或討論來幫助閱讀。
要求(學校、教師)
1.創建開放的閱覽室、電子閱覽(學生隨時可以借閱、閱覽),提供讀書的環境。
2.每周一堂閱覽課(任課教師)。
3.教師開展讀書交流活動(成人版;交流資料,談讀書心得把握作品的主題、結構和表現手法,朗讀其中的章節,選擇重點篇目并撰寫教學方案、制作有關課件)。
具體安排:
1.年級組發動,提出“通讀階段”要求。
2.每周一次讀書交流活動(“我喜歡的人、我喜歡的故事”,或者“我還知道……”可是播放適量的錄象。通過校園電視廣播或發表在欄目上。備課組和任課教師)。
3.讀書報道(板報、宣傳欄、班級黑板報讀書欄目)三周一期(大隊部與圖書、廣播)
4.圖書、電子閱覽室教師指導學生查找圖書和資料。
5.任課教師指導學生在閱讀中批注。
6.學生上網參加論壇。
通讀階段的家庭閱讀活動
要求:
1.每周至少和與父母讀(讀給他們聽)一個故事,可請教或討論。并填寫表格。
2、讀后,討論: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誰?講了他的什么事情?對他的行為你怎么看?
3、如果家庭條件許可,為激發孩子的讀書興趣,培養孩子認真讀和專心聽的習慣,可每天進行最佳播音員和最認真聽眾的評選。
評選最佳播音員的標準:能朗讀;
評選最認真聽眾的標準:專心傾聽、能說出主要人物和故事梗概。
一.教學目標:
1.在校閱讀的目標:
[1]讀準字音,積累與“看望”、“徑直”、“焦慮”意思接近的詞語。
[2]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劃線句子的含義。
[3]學用批注的方法了解故事內容,體會同學之間的友情(同學的關切、小石匠對同學的依賴、卡倫的熱情),并寫一則讀書筆記。
[4]了解日記的基本形式。
[5]用簡短的話講述這個故事;分角色演一演;。
2.家庭閱讀的目標:
[1]和父母一起讀這一則日記,讓孩子體會石匠夫婦對“小石匠”的愛,讓父母表達對自己孩子的愛。
[2]父母可以講述孩子成長過程中發生的事,自己的操心、辛苦、牽掛、煩惱、期待等,讓孩子體會為人父母的辛苦。
二、教學過程(略)
三,總結評比(四周)
1、《愛的教育》知多少。(教導處命題;書面檢測)
命題內容:
(1)列出8個主要人物形象;能說出他們的一兩個故事。
(2)用簡短的話介紹指定的一個故事。
2、展示活動(班級為單位,教導處大隊部組織老師與學生代表評選)
(1)選擇一個故事作短劇表演。[校園電視]
(2)各班各選兩名同學講故事。[電視廣播或下班級]
(3)讀書筆記展覽、評比(各班8人8篇)。
(4)日記評比。
3、論壇(網絡,自由參加,統計各班參與情況)
(1)我最喜歡的人。(喜歡誰?為什么喜歡?他的主要故事?)
4.舉行表彰會。
集體獎:最佳班級組織獎、學習型家庭、最佳演出獎
個人全獎:讀書能手、讀書積極分子、最大進步獎
個人單項:最佳讀書管理者、最佳讀書筆記10篇、最佳日記10則、最佳網評、最佳故事員、最佳演員。
艾里克:本書主人公,天性善良,觀察敏銳,樂觀進取。
卡倫:強壯、善良、疾惡如仇,俠肝義膽,正義的象征。
德洛西:班長,品學兼優,修養、學識、待人處世各方面,有令人刮目相看的表現。
那利:天生駝背、身體虛弱、常遭人欺,但堅強、發憤。
安東尼奧:“小泥瓦匠”,擅模仿,尤愛扮“兔臉”。
波來可西:鐵匠父親嗜酒如命,動輒對他拳打腳踢,但他仍孝順有加,即使帶有傷痕到學校仍極力替父親辯護,終于獲得學校表揚并感動父親。
斯塔笛:身材矮小肥胖,反應遲鈍,平時獨來獨往、沉默寡言,在班上人緣不是很好,但他極用功讀書,憑著一股傻勁得到第二名。
克洛西:他的家境極為不幸,父親因犯案被囚,母親沿街賣菜,在同學面前他總是深感自卑,幸好一群同學的鼓勵和父親的返家,他才重拾歡顏。
父親:身教的式,影響著孩子。
篇2:教育故事:讓愛的教育閃耀著智慧光芒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教育故事:讓愛的教育閃耀著智慧的光芒
從事信息技術教學多年,每年的感覺都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送走了一批批的學生,由于帶的班級比較多,也沒記住幾個學生名,又是一年的開學時,在這一年里有一位學生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開學進到一個班時,看到幾個學生,我的頭一下就大了,這幾個調皮鬼怎么一下子全分到一起了,在高一時,他們不是曠課就是在課堂上睡覺或講話,為這事批評過他們多次,有次還把他們交給班主任處理了,最后干脆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就算了,真是冤家路窄啊!這學期既然又到的我的班級里,年底又有學測考試,所以不管怎么樣,我決定先找了他們幾個好好的聊聊,這幾個小子還不錯,很有擔當,拍著胸脯說:“老師,你放心,學測肯定過,保證以后守紀律!”說歸說,真正能做到守紀律,我還真不抱太大的希望。
其中有個學生叫*,他屬于調皮,會逗人的那類學生,有次在課堂中,討論完一個話題后,大家很是活躍,他突然笑著說:“老師,我喜歡你。”我趁機回了句:“我也喜歡你。”同學們都哈哈笑了起來,以后在路上遇到他,他總是大聲喊:“老師好!”。我觀察過他幾次,覺得變化很大,有次在他回答完問題后,我說:“我們班的*同學我要好好的表揚一下,第一,這學期沒有再曠課;第二,上機練習時,非常積極,掌握很快;第三,室內聽課也很認真,筆記做的很詳細,大家看看他的課本。”同學們鼓起了掌聲,閆同學稍微有點不好意思了。
在最后的一個月內,課程安排的很滿,要很晚才回去,有次下晚自習后,剛下樓,遇到學生們回宿舍,突然有個學生跑過來,像征性的握著我的手說:“老師,你辛苦了!”我一看,這不是閆同學嘛,搞個像個領導慰問下屬一樣,覺得有趣的同時,心理還是暖烘烘的,沒想到這個學生還挺細心,知道關心下老師。
在考試的前一天,*班來上課,我正在發文件,他進門后,沒有到坐位上,而是走過來說:“老師,明天我就要考試了,給我個擁抱唄。”我愣一下,近十年了,還第一次有學生有這樣的想法,我友好的拍拍他的后背說:“祝你好運,考試通過!”。“謝謝老師!”他滿懷信心的回到坐位上去練習了,而此時我的心理也有說不出的滋味,認真的回想了下這幾年的教學,想到了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話:“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做為一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我深深地體會到了。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一個好教師意味著什么?首先意味著他是這樣的人,他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同時我們要贊賞、激勵學生,因為心理學研究表明被贊賞、激勵學生自身潛力的發揮是平時的2至3倍,讓我們共同攜起手來,讓愛的教育閃耀著智慧的光芒!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篇3:《愛的教育》讀書方案
《愛的教育》讀書方案
讀本的內容
《愛的教育》是一個意大利四年級小學生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全書共一百篇文章,主要由三部分構成:主人公的日記;他的父母在他日記本上寫的勸戒啟發性的文章;以及十則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小故事。
《愛的教育》這本風行全球、膾炙人口的著作,由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耗時近十年完成。無論哪一章,哪一節,都把“愛”表現得精髓深入,淋漓盡致,大至國家、社會、民族的大我之愛,小至父母、師長、朋友間的小我之愛,處處扣人心弦,感人肺腑,使得世界各國都公認為最富愛心及教育性的讀物。《雪球》《溫伯爾托國王》《小泥瓦匠》等幾則日記就是此書中的故事,同學們肯定很感興趣。《愛的教育》是每個家庭必備的良書,是為人父母者,為人師長者,為人子女者在一生中務必一讀的經典,曾經陪伴過無數人成長,更感動過億萬人的心,讓每個讀者都意外看見了自己不為人知的智慧深度和感性本質,真是所有熱愛這個世界的朋友的心靈經典。
我們采用的是陜西出版社的注音版,由馬彥軍改寫,共29篇日記,5個《每月故事》。具體內容:
1.《開學第一天》、《我們的老師》:老師總是愛學生的。
《不幸》:[洛貝諦]受傷后還想著書包的孩子。
《高尚的心靈》:[卡倫]替同學受過。
《愛心》捐贈丟了錢的小學徒。
《那利的保護人》:[卡倫]保護那利不受弗蘭諦的欺負。
《班長》[德洛西]學習好,在學習上幫助別人。
《瓦諦尼》貪慕虛榮后認識到錯誤。
《小商人格魯菲》是小商人但不吝嗇。
《校長和戰士》擁護軍人。
《惡徒弗蘭諦》[弗蘭諦]欺負同學、擾亂課堂秩序、報復老師、頑固不化,被送進少年教養所。
《獎章》[波來可西]刻苦學習、孝心。
《決心》[我]決心好好學習。
《玩具火車》[我]把自己的玩具送給喜歡他的波來可西,家長熱情對待孩子的同學。
《囚犯的禮物》[爸爸的朋友]尊重可以改變人。
《生病的老師》[老師]同學探望老師。
《家長》[家長]校門口接送的家長是友人,關心每一個孩子。
《病中的小石匠》[卡倫]探望、陪伴病中的同學。
《春天》[老師、小石匠……]一切都美好。
《好強心》[那利]不顧母親的說情,體育課爬竿。
《父親的老師》[父親]探望父親的老師并請吃飯。
《病愈》[我]體會到同學和親人的愛。
《卡倫的不幸》[我和母親]陪伴、勸慰失去母親的卡倫。
《我的姐姐》[姐姐]以為家庭出現經濟困難,主動要求作出犧牲。
《炎夏》[同學]在炎熱下刻苦學習。
《感謝》[我]感謝老師、同學和父母。
《考試》
《分離》[我]與同學個別告別。
29.《告別》[老師、同學]學期結束,師生告別。
每月故事《少年偵察兵》冒死偵察敵情
每月故事《小抄寫匠裘里亞》:體諒父母,分擔家庭的經濟負擔。
每月故事《少年鼓手》:冒著槍林彈雨送信但不辱使命,截肢但仍感自豪。
每月故事《萬里尋母》[馬爾克]孩子的愛救活了母親。
30.每月故事《難船》[馬里奧]把上救生艇的機會讓給別人。
讀書目標:
1.通讀全書;知道讀物中“我”的名字;知道卡倫、德洛西、波來可西、洛貝諦、馬爾克、瓦諦尼和“爸爸”、“姐姐”這些人物的一、二個故事;能講述其中的兩個故事;了解卡倫、波來可西、馬爾克、瓦諦尼、“爸爸”這些人物的特點。
2.邊讀邊批注(劃出不理解的地方,理解后加上);給其中的五個故事寫讀后感想。
3.有給同學、父母講故事的兩次經歷。
4.了解“日記”,學會并完成5篇日記。
5.學會根據書號借閱圖書;通過網絡查閱有關資料。
6.有與父母一起讀書的經歷(請父母督促,或讀給父母聽)。
具體安排及要求
一.推薦階段(2周)
活動一推薦[圖書室、電視廣播、大隊部]
目的:1、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喜歡讀這本書。
2、講授借閱圖書的方法。
安排:
1、廣播室播放根據著作或其中章節制作成的碟片、電影或其它視覺傳媒。
2、圖書室通過告示欄、校園電視等方式介紹、推薦此書(內容簡介紹、書號、讀者的評價等)。
3、圖書室和大隊部(或年級組)以組織學生講故事、朗讀、表演的形式通過電視、廣播、班級巡回等途徑介紹此書。
二.通讀階段(4周)
活動一指導通讀[教導處大隊部備課組任課老師圖書室電子閱覽]
目的:
1.讀《愛的教育》這本書,讓學生認識書中的人物,知道他們的故事。
2.學會通過瀏覽、略讀、批注、查閱等形式閱讀。
3.了解此書的日記體習作知識。
要求(學生):
1、用四星期讀完此書。可以做一些批注(提出問題,劃出有感想的地方)。
2、記住其中的8個人物,并了解他們的特點并知道他們的一兩個故事。
3、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人物,說出喜歡的理由,能講述他的一兩個故事。
4、細讀兩個感興趣的故事,準備講給大家聽。可以邀請伙伴演一演書中精彩片段。
5可以查閱資料或討論來幫助閱讀。
要求(學校、教師)
1.創建開放的閱覽室、電子閱覽(學生隨時可以借閱、閱覽),提供讀書的環境。
2.每周一堂閱覽課(任課教師)。
3.教師開展讀書交流活動(成人版;交流資料,談讀書心得把握作品的主題、結構和表現手法,朗讀其中的章節,選擇重點篇目并撰寫教學方案、制作有關課件)。
具體安排:
1.年級組發動,提出“通讀階段”要求。
2.每周一次讀書交流活動(“我喜歡的人、我喜歡的故事”,或者“我還知道……”可是播放適量的錄象。通過校園電視廣播或發表在欄目上。備課組和任課教師)。
3.讀書報道(板報、宣傳欄、班級黑板報讀書欄目)三周一期(大隊部與圖書、廣播)
4.圖書、電子閱覽室教師指導學生查找圖書和資料。
5.任課教師指導學生在閱讀中批注。
6.學生上網參加論壇。
通讀階段的家庭閱讀活動
要求:
1.每周至少和與父母讀(讀給他們聽)一個故事,可請教或討論。并填寫表格。
2、讀后,討論: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誰?講了他的什么事情?對他的行為你怎么看?
3、如果家庭條件許可,為激發孩子的讀書興趣,培養孩子認真讀和專心聽的習慣,可每天進行最佳播音員和最認真聽眾的評選。
評選最佳播音員的標準:能朗讀;
評選最認真聽眾的標準:專心傾聽、能說出主要人物和故事梗概。
一.教學目標:
1.在校閱讀的目標:
[1]讀準字音,積累與“看望”、“徑直”、“焦慮”意思接近的詞語。
[2]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劃線句子的含義。
[3]學用批注的方法了解故事內容,體會同學之間的友情(同學的關切、小石匠對同學的依賴、卡倫的熱情),并寫一則讀書筆記。
[4]了解日記的基本形式。
[5]用簡短的話講述這個故事;分角色演一演;。
2.家庭閱讀的目標:
[1]和父母一起讀這一則日記,讓孩子體會石匠夫婦對“小石匠”的愛,讓父母表達對自己孩子的愛。
[2]父母可以講述孩子成長過程中發生的事,自己的操心、辛苦、牽掛、煩惱、期待等,讓孩子體會為人父母的辛苦。
二、教學過程(略)
三,總結評比(四周)
1、《愛的教育》知多少。(教導處命題;書面檢測)
命題內容:
(1)列出8個主要人物形象;能說出他們的一兩個故事。
(2)用簡短的話介紹指定的一個故事。
2、展示活動(班級為單位,教導處大隊部組織老師與學生代表評選)
(1)選擇一個故事作短劇表演。[校園電視]
(2)各班各選兩名同學講故事。[電視廣播或下班級]
(3)讀書筆記展覽、評比(各班8人8篇)。
(4)日記評比。
3、論壇(網絡,自由參加,統計各班參與情況)
(1)我最喜歡的人。(喜歡誰?為什么喜歡?他的主要故事?)
4.舉行表彰會。
集體獎:最佳班級組織獎、學習型家庭、最佳演出獎
個人全獎:讀書能手、讀書積極分子、最大進步獎
個人單項:最佳讀書管理者、最佳讀書筆記10篇、最佳日記10則、最佳網評、最佳故事員、最佳演員。
艾里克:本書主人公,天性善良,觀察敏銳,樂觀進取。
卡倫:強壯、善良、疾惡如仇,俠肝義膽,正義的象征。
德洛西:班長,品學兼優,修養、學識、待人處世各方面,有令人刮目相看的表現。
那利:天生駝背、身體虛弱、常遭人欺,但堅強、發憤。
安東尼奧:“小泥瓦匠”,擅模仿,尤愛扮“兔臉”。
波來可西:鐵匠父親嗜酒如命,動輒對他拳打腳踢,但他仍孝順有加,即使帶有傷痕到學校仍極力替父親辯護,終于獲得學校表揚并感動父親。
斯塔笛:身材矮小肥胖,反應遲鈍,平時獨來獨往、沉默寡言,在班上人緣不是很好,但他極用功讀書,憑著一股傻勁得到第二名。
克洛西:他的家境極為不幸,父親因犯案被囚,母親沿街賣菜,在同學面前他總是深感自卑,幸好一群同學的鼓勵和父親的返家,他才重拾歡顏。
父親:身教的式,影響著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