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某中學特級教師評審工作方案

某中學特級教師評審工作方案

2024-08-01 閱讀 7476

根據省教育廳《關于開展*省第九批特級教師評選工作的通知》(x教通〔*〕x號)、*市教育局《*市關于開展*省第九批特級教師推薦評選工作的通知》(x教通〔*〕x號)文件精神,結合我校實際情況,為圓滿完成本次特級教師申報評審工作,以公開、公平、公正的評審工作促進教師隊伍建設,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大三中、四中全會和*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以推進素質教育和教育現代化建設為目標,以“師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學的專家”為標準,通過評選特級教師,充分發揮其模范帶頭作用,努力建設一支師德高尚、學識淵博、業務精湛、在省內外有一定影響的名師隊伍,推動我校教師隊伍素質整體提升,促進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二、評選推薦原則

1、公開、公正、公平原則。

2、民主評選推薦原則。

3、廉潔評選推薦原則。

三、參評條件:

依據《關于開展*省第九批特級教師評選工作的通知》(x教通〔*〕x號)、*市教育局《*市關于開展*省第九批特級教師推薦評選工作的通知》(x教通〔*〕x號)文件(已在*中學官方網站公布)。

四、評選推薦指標

根據市教育局有關規定,我校評選推薦的指標為2名。

五、工作程序

學習文件――制定方案――宣傳動員――書面申請――資格審定――材料公示――職評會――校內公榜――領導小組審定――公榜上報。

六、日程安排

12月11日:黨委會學習*教通【*】x號、x教通辦【*】x號等文件;

12月12日:行政會再次學習文件,初步制定評審工作方案、宣傳發動;

12月12日-15日:報名、提交書面申請并提供基本材料,15日上午8:30前報名截止;

12月15日:資格審定、有關部門核實材料;

12月16日―18日:資格合格人員按要求填寫表格、整理個人材料;材料公示;

12月19日:學??荚u推薦。評審委員會對自薦的教師按照評選條件核實材料,進行認真評議、推薦;評審領導小組審議確定;

12月19日―24日:推薦名單公示;

12月25日-26日:公示無異議后整理驗收材料、組織鑒定、報送材料;

12月26日以后:市教育局考核推薦。由市教育局組織專家小組,對候選人參評材料初審,對符合條件的人員進行實地考核。程序如下:

一聽取參評者完整的一節課(所在單位要同時按省教育廳規定進行全程錄像)。

二看學校推薦過程的原始記錄;看單位領導集體研究討論的原始記錄;對照評選條件看反映其基本條件、師德、教育、教學、教科研及發揮示范作用等方面的材料。

三根據相關的測評要求,分別在本校教師、學生家長代表和所教學生中進行民意測評。

四根據需要個別走訪熟悉申報者情況的有關人員,必要時可采取召開座談會的方式聽取反映。

五考核小組對其情況進行綜合匯總,對申報者提出初步意見,并形成綜合考核材料。同時聘請兩名以上相同或相近學科的特級教師或專家提出書面推薦意見。

六由教育局領導小組、考核小組、專家小組聯合會議,根據學校推薦人的基本條件、考核情況及評審條件進行綜合評議,提出向教育局黨委推薦的名單。經市教育局黨委研究,結合學科學段城鄉比例等確定最后推薦名單。

七、組織機構

1、評審領導小組

組長:翁x

副組長:潘*

監督:粟*

成員:瞿*

下設工作辦公室:

主任:瞿*

成員:謝*

2、評審委員會:由評審領導小組和部分骨干教師代表組成。

八、工作要求和說明

1、廣泛宣傳,充分發動。認真組織學習省教育廳、市教育局印發的相關文件精神,廣泛宣傳發動,組織符合條件人員積極申報。

2、堅持標準,嚴格程序。指標公開、條件公開、程序公開、評審公開、結果公開、確保公開、公平、公正。不說情、不送禮、不登門、看實績;按要求所有表格、材料如實填寫,不得弄虛作假,按日程操作。

3、未盡事宜,由領導小組解釋。

*市*中學

*年12月10日

篇2:名師上課開場白及評析大全(特級教師課堂導語)

集錦一名借班上課的老師站在一個陌生的班級面前,如何第一時間走進學生,縮短因師生不熟悉而產生的心理距離?我們無數次地追問,千百次地嘗試,但總覺得與學生之間有距離?!吧礁F水盡”之時,我們不妨暫時從這個問題的深思中走出來,去聽聽名師們是怎樣進行開場白的?也許會受到一點啟發,找到一些答案,也許會迎來“柳暗花明”。

案例1:

人物:【于永正】

風格:簡約而不簡單

【經典片段】:

師:小朋友們好,很高興和大家見面。你們認識我嗎?

生:不認識。

師:那我得自我介紹一下。(師板書:于永正)你們應該怎么叫我?

生:于老師。

生:于爺爺。

師:還可以怎么叫呢?(生默然,師指著名字)誰敢叫我的名字?

生:于永正。

師:(立正)到。還有誰愿意叫的?

生:(大聲)于永正。

師:(雙手抱拳)在下便是。(全場笑聲)

師小結:名字是給人叫的。你們可以叫我于老師、于爺爺,也可以對我直叫其名。這不是沒禮貌,因為我是你們的大朋友??傊?,你們想怎么叫就怎么叫。

【評析】:

“簡約是一種境界?!甭犛谟勒蠋煹恼n,給人的第一感覺:這種開場白方式真簡便,不就是讓學生“想怎么叫就怎么叫”自己的名字嗎?再一聽語言也十分簡樸,似乎每個老師平時都在這樣說。細一想,又不是這樣的,我們老師平時這樣說的,多半是在課下,一到課上,“師道尊嚴”,立馬扮演起“法官”、“傳道士”的角色。于永正老師真正地把新課程倡導的“你

篇3:聽特級教師王愛華講座《語文教學三味》心得

5月21日,我校組織部分人員前往如東縣賓山小學參觀學習。在**年度省教育廳組織的結隊幫扶活動中,如東縣賓山小學是幫扶我校的結隊名校。今年1月份,他們學校曾組織了8位老師到我校送教,8位教師的課都相當出色。這次學習,首先聽取了南通市小學語文教研員、特級教師王愛華執教的小古文《世無良貓》,以及她所作的講座。

我認為,著名特級教師的標志性特征在于能有自己的主打研究課題。

特級教師王愛華的省級精品課題《三味課堂》,指的是語文味、兒童味、家常味。與情智語文、文化語文、生命語文、詩意語文等等相比,三味課堂顯得不夠大氣,不夠個性,卻又很接地氣,具有普適性,我是這樣認為的。

王愛華老師指出,語文味是指向語文科課程性質,即語文課應該遵循語文課程的教學規律與習得。許多名師,很會討巧,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刮哪邊風向哪邊倒,發表了很多文章,卻很少有自己的主見。在語文教學又傾向于語文主體性知識:語、修、邏、文的時候,王老師依然堅持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王老師提出的兒童味,是指語文教學應以尊重、理解、發展兒童為要義,根植于兒童的靈性之根,喚醒兒童的發展潛能,發展兒童蝗言語智慧,在實踐中享受精神生活,提升言語品質,具有兒童的情味。她認為兒童的特征是真,兒童不完全追求美。王老師講了個真實的故事:孩子隨母親去參觀解放軍叔叔疊被子,看到他們的被子疊得有棱有角,像豆腐塊?;丶液?,媽媽要孩子像解放軍叔叔學習疊被子,孩子實話實說做不到。孩子是真實的。教學中,為什么要讓孩子接受成人的言語范式?這個問題值得思考。

王老師提出的家常味,指向語文課堂的情態方式。公開課示范課畢竟很少,而且也無法像公開課示范課那樣去上每一節語文課。忽視了家常味,我們的課堂就失去了自身,找不到語文教學的真了。

王老師不僅找出了語文教學中三味缺失的困惑,更重要的是給出了解決問題的策略。她所提出的順應策略、催發策略、主感策略,是基于自己的實踐研究發現,給人以深刻的啟迪。

聽了她的講座,我深刻地感受到特級老師要是不能立足實地發展自己,只靠吃老本遲早會坐吃山空。那么,我們普通教師,要是不能讀書學習與時俱進,只想著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那只能逆水行舟不進則退。